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善德 《物理学报》1965,21(8):1522-1532
本文对2s1/2-1d3/2壳层原子核(A=30—40)能谱作了系统分析,计算仅限于由2s1/2和1d3/2支壳层产生的情态,但考虑了它们之间的全部组态混合效应。计算是采用多粒子壳模型的Talmi方法,将二体矩阵元当作参数,其值由实验确定。文中详细分析了Si30,Si31,P30,P31,P32,S32,Ar37,Ar38,K38等原子核能谱,理论与实验符合颇好。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中心力加两体自旋轨道耦合力作剩余相互作用,用纯组态壳模型计算了1f_(7/2)壳层不同种核子组态原子核~(43)Sc,~(44)Ti,~(52)Fe,~(53)Fe,~(53)Co等能谱。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程度令人满意。从而表明两体自旋轨道耦合作用对于1f_(7/2)壳层不同种核子组态原子核能谱的影响也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王元  庄勤 《中国物理 C》1985,9(5):618-621
本文采用中心力加两体自旋轨道耦合力作剩余相互作用, 用纯组态壳模型计算了1f7/2壳层不同种核子组态原子核43Sc,44Ti,52Fe,53Fe,53Co等能谱. 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程度令人满意. 从而表明两体自旋轨道耦合作用对于1f7/2壳层不同种核子组态原子核能谱的影响也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采用对称匹配簇组态相互作用(SAC-CI)的方法计算了乙烷分子的电离能谱,计算结果很好地与乙烷分子价壳层的实验电离能谱符合,在内价壳层能区内,理论结果预测了3个主要的伴线带,其中能量较低的伴线带可以被描述为单电子电离过程2a_(1g)~(-1)和双电子振激过程1e_g~(-2)4d_(1g)的混合;而能量较高的两个伴线带则分别由数个双电子振激过程形成.  相似文献   

5.
基于微扰理论研究了静电场Stark效应诱导的类氢离子2s_(1/2)-1s_(1/2)跃迁,给出了Z=1—92类氢离子的Stark混合系数和2s_(1/2)-1s_(1/2)跃迁几率,讨论了Stark效应诱导的类氢离子2s_(1/2)-1s_(1/2)跃迁几率随原子序数的变化规律以及相对论效应对Stark混合系数和诱导跃迁几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给定电场强度时,类氢离子的Stark诱导跃迁几率随着原子序数Z的增大单调减小.另外,相对论效应使得类氢离子的Stark诱导跃迁几率减小,甚至在Z=92时会减小到非相对论近似的55%.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中心力加两体自旋轨道耦合力作为剩余相互作用,计算了 f7/2壳层原子核的能谱.交换参数可调.径向波函数采用谐振子波函数.计算值和实验值的符合程度令人满意.因而表明在剩余相互作用中,两体自旋轨道相互作用的影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纯组态壳模型和从实验数据抽取的两体有效剩余相互作用,对于407/2)n 模型对于质量数在40到56之间的很多原子核的低伏态和高角动量态,是一种好的近似.但也存在着一些矛盾,表现了模型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使用梯度修正的密度泛函理论,对Sc_(13)团簇的稳定性和磁性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与邻近钪团簇,或者与其它13-原子3d过渡金属团簇相比,Sc_(13)团簇的基态结构二十面体具有最高对称性,结构和磁性均表现出高的稳定性.由于二十面体的高对称性,Sc_(13)团簇的对称性分子轨道为晶体场分裂壳层9A_g(1),10T_(1u)(3),8H_g(5),10A_g(1),6T_(2u)(3),11T_(1u)(3),3G_g(4),3G_u(4),and 9H_g(5).20个价电子以类似于凝胶模型的1S~21P~61D~(10)2S~2壳层填充前四组壳层,其余19个价电子依据洪德法则填充后五组壳层,从而产生了19.0μB的磁矩.5个半填充的晶体场分裂壳层与离域价电子填充的1S~21P~61D~(10)2S~2类壳层导致了稳定的高磁矩Sc_(13)团簇.  相似文献   

9.
王克栋  关君  朱川川  刘玉芳 《物理学报》2011,60(7):73102-073102
采用从头计算B3LYP,MP3和MP4方法结合Aug-cc-pVDZ基组研究了CH3C(O)OSSOC(O)CH3最稳定的五种构象及其阳离子构型.理论计算了五种稳定构象的转动常数和偶极矩;运用电子传播子理论P3近似方法计算稳定构象外价壳层轨道的电离能,计算结果与光电子能谱实验结果符合的较好.根据构象的相对能量以及理论模拟电离能谱和实验光电子能谱之间的比较,说明在气相光电子能谱实验中至少存在两种构象.与中性构型相比,电离后的五种阳离子构型均发生了明显的结构弛豫,尤 关键词: 构象 电离能 相对能量 光电子能谱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仔细调查了近几年来从μ介原子X射线及电子散射实验所确定的原子核电荷分布半径。根据70多个原子核的电荷半径的实验数据分析,核电荷半径系统地偏离国际文献上所习用的A~(1/3)律,而相当好地遵守Z~(1/3)律,即 R_p=r_(op)Z~(1/3)其中r_(op)≈1.64fm。本文还讨论了同位素和同中子异荷素的核电荷半径的变化规律。此外,按照Z~(1/3)律,原子核库仑能差△的变化近似地与Z~(2/3)成比例,这与实验一致。  相似文献   

11.
王凡  陈金全  施士元 《物理学报》1965,21(1):140-153
利用谐振子壳模型波函数,计算了1p壳层核的α折合宽度。计算结果发现,正常宇称能级的理论值与实验值大致相符,反常宇称能级的理论值则比实验值小得多。这表明至少对于反常宇称能级,通常的单量子激发壳模型波函数还不能正确反映原子核的结团现象,它们与原子核真实状态的差别还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一个由低能电子衍射能带理论计算所确定的GaAs(111)—(2×2)表面的空位模型。发现第一层间距d_1=0.203±0.005A(收缩75%±0.005A),第二原子层间距d_2=2.71±0.04A(膨胀11%±0.04A)和第三层间距d_3=0.78±0.02A(收缩4.4%±0.02A)。对此结构,在表面的As—Ga键长l_(AS_1)-Ga_1=2.449±0.001A,As的背键长l_(AS_1)-Ga_2=2.450±0.002A,其键角(α)为120.06°±0.04°,而悬挂键P的角(β)为93.56°±0.03°。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使用多组态Dirac-Hartree-Fock方法计算了29Si的3s23p2 3P2,1D2→3s3p3D30跃迁能量和3P2,3D30超精细结构A常数以及Si同位素29Si,30Si和31Si相对于28Si在3s23p2 3P2→3s3p3 3D30跃迁的同位素移动.通过尝试双电子激发(SD)和三电子激发(SDT),分别考虑VV相关,CV相关和CC相关产生各种不同的扩展组态波函数得到的计算结果和实验值的比较,推测了对于中性硅原子这两个组态,内壳层2p2s,1s电子活动到外壳层的概率较小,而3s3p壳层中的电子都比较活跃,但主要是在n=3,4的壳层内活动,活动到更高n壳层的概率则比较小.  相似文献   

14.
利用热中子透射法测定γ-Fe_2O_3的氢含量。利用差热分析、磁分析以及穆斯堡尔效应研究γ-Fe_2O_3的相变,实验结果表明在γ-Fe_2O_3结构中确实含有一定量的氢,当γ-Fe_2O_3结构中的阳离子空位被H~(1 ),Co~(2 ),Si~(4 ),P~(5 )等离子占据时,将有利于γ-Fe_2O_3晶体结构的稳定,从而使γ-Fe_2O_3转变为α-Fe_2O_3的相变温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5.
0.4—2.75Mev能量的质子轰击薄的Ta,Au和Bi的单元素靶。Si(Li)探测器测量L—壳x射线能谱。利用亚壳层荧光产额和Coster-Kronig跃迁率的理论值,得到2S_(1/2)2P_~(1/2)和2P_(3/2)亚壳层电离截面。测量的L—亚壳层电离截面和它们的比与ECPSSR理论预言值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关于Pb~(208)附近原子核的能谱的一个继续。对Bi~(208)及Bi~(207)计算的结果指出:实验与理论是十分符合的,从而再一次验证了独立粒子模型的观点及微扰方法在处理原子核能谱问题上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Mn离子掺杂的ZnS纳米粒子(ZnS∶Mn),然后利用正硅酸乙酯(TEOS)的水解反应对其进行了不同厚度的SiO2无机壳层包覆。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荧光发射光谱(PL)对样品的结构及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和研究。包覆SiO2壳层后,粒子的粒径明显增大并且在ZnS∶Mn纳米粒子表面可以观察到明显的SiO2壳层。XPS测试印证了ZnS∶Mn/SiO2的核壳结构。随着SiO2壳层的增厚,ZnS∶Mn/SiO2的Mn离子的发光先增强后减弱,这是因为SiO2壳层同时具有表面修饰和降低发光中心浓度这两种相反的作用。当壳层厚度(壳与核的物质的量的比)达到5时,发光效果达到最好,其强度达到未包覆样品的7.5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有序-无序相变理论讨论了A(B_(1/2)~1B_(1/2)~2)O_3系统中的有序-无序相变,半定量地研究了在A(B_(1/2)~1B_(1/2)~2)O_3系统中相互作用能参数对形成B~1:B~2=1:1有序畴的影响,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以核((Nd_(0.7),Ce_(0.3))_2Fe_(14)B)-壳(Nd_2Fe_(14)B)型晶粒为研究对象,利用C++语言进行编程建模,通过微磁学模拟软件OOMMF进行计算仿真,系统讨论了核的尺寸、壳层厚度以及壳层分布对单晶粒磁体反磁化过程的影响.对于核((Nd_(0.7),Ce_(0.3))_2Fe_(14)B)-壳(Nd_2Fe_(14)B)型晶粒,当壳层厚度不变时,矫顽力随核的尺寸增加而单调递减.当核的尺寸不变时,壳层厚度的增加使得矫顽力先增加后降低.当核的尺寸不变,壳层总体积也不变时,壳层的不同分布会影响矫顽力的大小,其中当壳层仅平均分布于核的z面(垂直于z轴的两个面)时,矫顽力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20.
测量了CdSe/ZnS(3 ML)核/壳结构及CdSe/CdS(3 ML)/ZnCdS(1 ML)/ZnS(2 ML)核/多壳层结构量子点在80~460 K范围内的光致发光光谱,研究了壳层结构对CdSe量子点发光热稳定性的影响。详细地分析了CdSe量子点的发光峰位能量、线宽和积分强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发现CdSe量子点的发光热稳定性依赖于壳层结构。CdS/ZnCdS/ZnS多壳层结构包覆CdSe量子点在低温和高温部分的热激活能均大于ZnS壳层包覆的CdSe量子点,具有更好的发光热稳定性。此外,在300-460-300 K加热-冷却循环实验中,CdS/ZnCdS/ZnS多壳层结构包覆CdSe量子点的发光强度永久性损失更少,热抵御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