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讨论了硅一体化微机械结构型薄膜微电极电化学传感器件的稳定性及其相关的电化学问题.以电流型CO2薄膜微电极传感器件为例,通过改进器件构型设计,发展稳定的Ag+/Ag参比电极取代常规的Ag/AgCl电极,及在硅微机械加工工艺上作相应的变动,使器件中的电化学串音减至最小并得到有效的控制,器件长期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有了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对修饰在微电极上的聚苯胺对抗坏血酸的电催化氧化动力学过程进行了分析.用微电极法测定了催化反应的速率常数.提出了聚苯胺对抗坏血酸的电催化氧化机理.  相似文献   

3.
紫菜苔(Brasicacampestrisvar.purpurea)花粉在pH8.5,并以20%PEG取代蔗糖的R培养基中显著提高了萌发率和改善了花粉管的生长.该改良R培养基亦适用于白菜型油菜(B.campestris)与青菜(B.chinensis)花粉的人工萌发.将改良R培养基水合或萌发的花粉授于花柱切面上,花粉管可在花柱中顺利生长.为了比较花粉离体与活体萌发的pH条件,应用微电极测定了紫菜苔花粉与柱头表面微环境的pH值,二者均呈弱酸性,表明花粉在碱性条件下的人工萌发并非对自然萌发时pH条件的简单模拟.讨论了pH值与PEG影响花粉人工萌发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硅紫外光伏探测器件的响应度与器件使用模式之间的关系.研究了包括网格结构在内的3种版图设计及所对应的响应度.结果表明,网格结构对改善紫外响应度的实际作用只是减小了串联电阻.细致讨论了光伏器件串联电阻的主要来源,给出了串联电阻对紫外响应度发生显著影响时所对应的估算数值.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用硅双结型色敏器件测量色温的方法.在合理的测控电路下,硅双结型色敏器件的电流对数比与实验灯泡的色温值呈良好的单值对应,经单片机处理后可以得到分段线性关系.通过对电流对数比与波长随线的数据拟合,结果表明,用硅双结型色敏器件测量色温,其测量温度可以到10^4K以上,精度可以达到10K.本文的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减少了工作量,降低了费用,具有通用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硅色敏器件对复色光色差辨识能力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复色光的光谱功率分布和色敏器件光谱响应的实验曲线进行了函数拟合,采用Mathematica 4.2计算了具有不同峰值波长和半高宽的高斯分布的复色光在色敏器件中产生的电流比.计算结果表明,待测复色光的峰值波长和半高宽变化对两种典型的色敏器件的输出信号影响的权重比分别为100:1和10:1。权重比说明色敏器件的输出电流比随峰值波长和半高宽的变化非常灵敏,但两者权重不同,其中峰值波长的变化影响更为显著,是影响复色光颜色变化的主要因素.数值分析的结果表明,硅双结色敏器件对复色光色差有良好的辨识能力.两种器件权重比的差异说明了器件制作工艺与其辨识能力的关系,为器件合理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研制了在平面PN结内无敏感区的硅光探测器,测量了这种新结构器件的光电转换特性,说明在光照下,器件的光电流不为零值.  相似文献   

8.
稀土元素在我国有丰富的贮量.近年来,稀土元素在各种新科技领域中得到不断的开发和利用.各类稀土功能材料在发光和光通信领域中正展现巨大的应用潜力[1].稀土磁光薄膜材料是优良的记录介质;稀土Er由于其特殊的电子结构,已用来制造掺铒光纤激光器和光纤放大器[2];掺铒硅还可制造发光谱线单一的发光器件[3],这为实现人们所期待的硅基光电集成提供了有益途径.此外,基于对掺铒硅荧光发射衰减时间的分析,可用于制造温度传感器[4].因此,稀土在共价半导体材料如Si、GaAs中的行为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但这些工作主要…  相似文献   

9.
我们结合光刻和电化学腐蚀方法,成功在单晶硅衬底上制备出一个8×8的一维多孔硅光子晶体微腔的微阵列器件,微阵列的每个阵列单元直径300μm,间距200μm.研究了这种微阵列在633nm激光入射情况下的光学特性.利用我们制备的多孔硅光子晶体微腔的微阵列器件,借助数字图像测量方法,可实现快速的检测.本文的研究结果可应用于生物传感器阵列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电子束蒸发制备ZnO薄膜及其晶体结构和电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子束蒸发法制备了ZnO薄膜。研究了退火温度及衬底对薄膜的结晶状况以及电学性质的影响.X射线衍射测试结果表明。相同蒸发条件下制备的ZnO薄膜,硅(100)衬底上薄膜晶粒尺寸为73nm。结晶情况明显好于陶瓷和玻璃衬底上的薄膜.退火之后,各种衬底上薄膜的结晶情况相对未退火时都有明显好转;400℃退火时。薄膜逐渐结晶;600℃退火时,ZnO薄膜体现良好的择优生长的趋势,晶粒长大,晶化程度提高,大部分晶粒发生了织构.在400℃退火后。掺入Al2O3的薄膜和未掺杂的ZnO薄膜的电阻率下降了一个多数量级,但掺入MgO的薄膜电阻率变大。这是由于MgO掺杂起到了补偿作用,掺入MgO有可能实现ZnO薄膜的P型掺杂.  相似文献   

11.
就非电活性气体CO2检测所遇到的若干电化学问题,诸如CO2电还原和直接电流法测定、O2的干扰以及CO2和O2气体的同时检测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先后提出并建立了微电流法、耗尽电解除氧法、调制电位脉冲-电流/库仑法等电化学测量方法,最终实现了常温下CO2和O2气体的快速电化学方法联合检测,既消除了O2的干扰,又无需CO2在电极上直接还原.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详细介绍了氢化非晶硅薄膜紫外线探测器的结构设计,并用射频辉光放电淀积法制备了a-SiC:H/a-Si:H异质结p-i-n结构非晶硅薄膜紫外线探测器,测量了器件的暗电流和光谱响应特性。在200—400nm紫外波段器件灵敏度接近于晶体GaAsP紫外线探测器,器件光谱响应峰值波长为430nm。  相似文献   

13.
给出了利用选择性的电化学腐蚀过程制备氧化多孔硅光波导棱镜的方法,分别制备出基于多孔硅的汇聚和发散透镜.这类波导棱镜可以明显地汇聚和发散波导中传输的偏振光束.  相似文献   

14.
系统地报道和探讨了在研究间接耦合光电探测结构光致负阻特性中所发现的一系列实验现象.在对这些实验现象综合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由一横向PNPN四重结构与一纵向NPN管相互作用所产生的负阻效应的新模型.利用负阻峰域载流子特殊的输运机制,设计和研制出了上升、下降时间均为2ns左右,内部电流增益大于30倍的硅光电探测单元器件.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用电化学腐蚀法结合激光干涉或聚合物掩膜制备多孔硅通道波导、定向耦合器、波导棱镜、光栅耦合器和激光诱导动态光栅等光子器件,并给出了这些多孔硅光波导器件的性能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可利用多孔硅开发出新的全硅光电子器件.  相似文献   

16.
基于我国碳排放约束性指标的提出,在收集2000~2009年西部、中部、东北部及东部地区所辖30个省市(除西藏外)的相关数据的基础上,估算CO2排放情况,通过图表及有关参数分析这些区域CO2排放现状,阐明CO2排放特征.结果显示,近10年,我国单位GDP CO2排放量下降了38.4%,若兑现2020年碳减排承诺,减排量相当于2005年全球CO2排放量的29.7%~33.4%;中国不同区域CO2排放强度总体上呈逐年下降趋势,各区域CO2排放强度与人均GDP呈一定的负相关性.历年来各区域CO2排放强度占同期全国总值的比重均相对稳定,西部地区所占比重最多(占32%~34%),将是今后做好全国碳减排工作的一个重要区域.各区域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增速与GDP增速曲线基本呈倒U型,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人均CO2排放量呈逐年增加趋势.东部地区及东北部地区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明显高于西部、中部地区,该指标与经济的发达程度呈正相关性.各区域内人均贡献一份GDP上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逐年递减,说明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能实现双赢,但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一种在氮、氧混合气氛下对硅器件的高温氧化扩散工艺。它用于NPN或PNP晶体管以及双极型集成电路的制造,对减少热氧化诱生堆垛层错的密度和大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XCD-H红外电视显微镜对硅片的无损检测,发现硅片在切割、研磨工艺中普遍引入了金属杂质拈污,它是降低器件成品率的主要因素之一由实验和应用证实了简单、可行的化学腐蚀洁净硅片法去除站污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海洋能够吸收和存储大气中的CO2,监测海-气CO2通量对预测大气CO2含量乃至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海-气CO2通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特点,进行了科学的时空数据组织,给出了一种高效的三维可视化方法来表现海洋CO2源与汇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间相互作用的地理过程,为海洋环境立体监测提供了手段.  相似文献   

20.
以不同加氢组分对CO2加氢合成二甲醚性能的影响为对象,采用XRD、BET、TEM、TPR和TPD对催化剂性质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Cu/HZSM-5催化剂中添加Zn或Mn均能有效提高催化剂的CO2加氢转化活性;同时添加Zn和Mn的Cu-Zn-Mn/HZSM-5催化剂,CO2加氢合成二甲醚性能最好,CO2转化率18.78%,DME选择性46.22%.其中,Mn存在有利于催化剂加氢活性组分的分散,并增加对CO2的吸附能力;Zn的存在则增强了催化剂对H2的吸附活化能力,Zn和Mn同时存在产生的协同作用使催化剂具有很好的CO2加氢合成二甲醚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