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生物小分子的电分析化学研究:Ⅳ.维生素K3的电化学性质和光谱电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维生素K3在热解石墨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分子定向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用紫外吸收光谱电化学验证了它的电化学还原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维生素K3在热解石墨电极上的反应是受吸附作用控制的3e,2H^+准可逆过程,维生素K3分子是C(6,7)位上的H按垂直向方吸附于热解石墨电极表面的,且吸附分子间存在着相斥的相互作用,其吸附平衡常数约为1.11×10^5,吸附能约为28.8KJ.mol^-^1。吸收光谱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维生素K_3在热解石墨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分子定向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用紫外吸收光谱电化学验证了它的电化学还原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维生素K_3在热解石墨电极上的反应是受吸附作用控制的2e、2H~+准可逆过程,维生素K_3分子是以C(6,7)位上的H按垂直方向吸附于热解石墨电极表面的,且吸附分子间存在着相斥的相互作用,其吸附平衡常数约为1.11×10~5,吸附能约为28.8KJ.mol~(-1).吸收光谱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维生素K_3电化学还原产物为2-甲基1,4-萘酚. 相似文献
4.
5.
双水杨醛缩乙二胺烷基钴(Ⅲ)配合物的电化学行为及光谱电化学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双水杨醛缩乙二胺烷基钴(Ⅲ)配合物[RCo(Salen),R=CH3,C2H5,n-C4H9,i-C4H9]在热解石墨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RCo(Salen)的电化学氧化或还原均为可逆的单电子过程;氧化时钴的价态变化为CoⅢ→CoⅣ,还原时为CoⅢ→CoⅡ→CoⅠ,并伴有Co─C键的断裂和R·自由基的产生。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均不稳定,R影响电化学性质,随着R给电子能力的增强,氧化反应的电位和还原反应的电位均负移。光谱电化学实验的结果提供了进一步的验证。 相似文献
6.
以Pt、Pd及几种Pd-离子注入材料为电极使用CV和ESR法研究了2EAQ在DMSO中的电化学还原作用。阐明了两个电子迁移步骤所具有的准可逆性质及其后续均相化学反应。提出了电化学还原作用的历程,计算了有关步骤的动力学参数。对体系中水含量的影响进行了测量,讨论了质子给予体的作用。通过实验结果的对比,提出了在2EAQ还原中以Pd-离子注入材料代替金属Pd催化剂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2-氨基-9,10-蒽醌及其衍生物在DMF-0.1mol/LTBAP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它们在铂电极上均发生两步连续的单电子还原过程,取代基R及水和苯甲酸等质子性试剂的加对伏安曲线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9.
10.
11.
以Pt、Pd及几种Pd-离子注入材料为电极使用CV和ESR法研究了2EAQ在DMSO中的电化学还原作用。阐明了两个电子迁移步骤所具有的准可逆性质及其后续均相化学反应。提出了电化学还原作用的历程,计算了有关步骤的动力学参数。对体系中水含量的影响进行了测量,讨论了质子给予体的作用。通过实验结果的对比,提出了在2EAQ还原中以Pd-离子注入材料代替金属Pd催化剂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13.
合成了对甲苯磺酸铜,用X光单晶衍射确定了其结构.实验结果表明,该盐容易脱除全部结晶水,在空气中不潮解.分别测定了对甲苯磺酸铜(Cu(p-OTs)2)在H2O、CH3OH和DMF中的电化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Cu(p-OTs)2在不同溶剂中的反应机理各异. Cu(II)的电化学还原在H2O中是分两步进行,而在CH3OH和DMF中的电化学还原是一步两电子过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4.
15.
16.
Ni(OH)2超微粉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用沉淀转化法制备了Ni(OH)2超微粉,并以微米级球形Ni(OH)2作对照,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阻抗谱研究其电化学性能,发现Ni(OH)2超微粉有更好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7.
槟榔碱主要存在于棕榈科植物槟榔的种子内。槟榔是我国目前亟待开发的天然植物资源,广泛分布于海南、广西、云南、福建及台湾等地。槟榔碱味辛、温,具有杀虫、破积、下气、行水的功能。由于槟榔碱对M—胆碱受体的作用,平时嚼食槟榔,可促使唾液分泌增加、增进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现场时间分辨光谱电化学技术结合循环伏安电化学方法对胆绿素(BV)在纯二甲基甲酰胺(DMF)和DMF-H~2O混合溶剂中的电化学氧化反应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并提出了相应的反应机理。实验中发现, 在有机溶剂DMF中引入水不但促进了BV氧化反应的进行, 而且还使BV的氧化反应由在DMF中的ECEC历程转变为ECCECC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9.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大黄素在滴汞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应用线性扫描法提出了药用植物大黄中大黄素不需分离的直接测定方法。大黄素在pH 5.72 B-R缓冲溶液中,在-0.434 V(vs.Ag/AgCl)处产生一灵敏的极谱峰,峰电流与大黄素浓度在1×10-6~1.5×10-5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试验结果表明:该体系属具有吸附性的准可逆过程体系。 相似文献
20.
电化学分析的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评述了从2001年1月-2002年12月间我国电化学分析发展的概况。内容分极谱与伏安法,微电极、超微电极和修饰电极,离子选择性电极与传感器,示波分析法,电泳及色谱电化学,光谱电化学、电致发光,扫描电化学显微镜及石英晶体微天平,化学计量学方法,电位分析及其它和仪器装置及实验技术等。引用文献591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