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宗磐 《数学学报》1958,8(1):95-101
<正> 在本文里,利用[5]所引进的 Baire 核,包的概念,继续探讨几个关于 Baire 性质的初等问题.本文所说的 Baize 性质,同[5]一样,指的是广义的.在§1,证明定义在[0,1]的具 Baire 性质的除却第一纲集有穷的函数全体所构成的 Riesz 空间(?),按其除却第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拟环繞解析几何中的一些概念,关于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对待“直观与論证”談一些个人的看法。內容包括:一、数学中的邏輯論証及直观說明;二、解析几何教学中一些問題的商榷;三、关于綫段的量的一个定理;四、关于三角形面积公式的一个証明;五、关于二次曲綫中心的定义問題。一、数学中的邏辑論证及直观說明先談談数学中的邏輯論証。通常在数学中的論証属于形式邏輯中論証的范畴。形式邏輯中的任何証明都是由下列三部分构成:(一)論題,(二)論据,(三)論証。論題是需要加以証明的判断,論据是被用来作为論題底充足理由的諸判断,論証是組成从論据推出論  相似文献   

3.
李冉 《高等数学研究》2013,16(1):28-29,31
以椭圆为研究对象,利用积分几何理论求出了椭圆的周长公式,利用微分几何理论求出椭圆的切线方程并证明了椭圆的凸性,最后利用射影几何理论,研究了椭圆的一些度量性质.  相似文献   

4.
刘晓 《数学通报》2002,(4):17-18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数学能力的培养离不开问题 .编拟数学问题不能只注重知识点的汇集 ,而应重视问题反映的知识、思想方法的整合 .问题的产生必须以学科特点为基础 ,理应具备科学性、严密性及完整性 .现实中 ,的确存在着一些脱离客观事实、人为因素过多的数学问题 ,对数学教学产生了负面影响 ,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且易产生误导 .以下结合实例谈几点应注意的问题 ,以期对编拟数学问题引起足够重视 .1 人为膨胀条件 ,使问题覆盖更多知识点顺应日常教学或考试的要求 ,命题者比较注重在知识点的交汇处编拟数学问题 ,这样能测量出学生驾…  相似文献   

5.
本文叙述解析几何教学中的几个問題。內容包括:(一)关于常态圓錐曲綫的两个定理;(二)关于圓周方程的一个定理;(三)关于极坐标方程图形的描繪。可作平面解析几何課的教学参考材料。 (一)关于常态圓錐曲綫的两个定理众所周知,实常态圓錐曲綫乃指椭圓、双曲綫、拋物綫和圓(圓可看作椭圆的极端情况)。常見的定义蘊涵在下述命題之中。命题.一个曲綫具有下述三属性之一,則必然具有另二属性。Ⅰ.平面π上具有下述性貭之一的动点的軌迹: (1)到π上的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为一个大于此二点間距离的常数; (2)到π上的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差为一个小于此二点間距离的正常数; (3)到π上的一个定点及一条不通过它的定直綫  相似文献   

6.
学习数学通报1963年第六期发表的文章:“关于解析几何教学的几点注意”,仅就文中论述的几个问题提出商讨意见。 1.该文第二段:“解析几何教学中一些问题的商榷”的例2中有下面的一段论述: “直线的方程是一次的”这种说法是不确切的,应当说“直线的方程可以是一次的”。“可以”这两个字,在此是不能省略的。该文作者提出的论据是:在实数范围内,方程x-y=0和x~3-y~3=0同解,因之,方程x~3-y~3=0也可以说是第一、第三象限的分角线l的方程。实际上方程x~3-y~3=0可以变形为(x-y)(x~2++xy+y~2)=0,从而方程x~3-y~3=0的解包含于方程x-y=0和x~2+xy+y~2=0之中。方程x~3-y~3=  相似文献   

7.
杨宗磐在[2]中直接证明了下列事实:设B是[0,1]上一切具(广义)Baire性质并在除第一纲集外取有穷值的实值函数全体,n表示[0,1]上一切除在一个第一纲集外等于0的实值函数全体,那末[即在中把只在一个第一纲集上取不同值的函数等同起来]成为一个连续的备Riesz空间(即[6]中所谓连续K空间)。杨先生并指出这是一个不知道是否具度量的备Riesz空间。本文的目的在于给这个问题提供解答,即从Floyd  相似文献   

8.
由于集合概念比较抽象 ,初学者对其学习方法不适应 ,对集合的概念缺乏深刻的理解 ,解题过程中考虑不周 ,常出现各种错误 ,本文在归纳这些错误的基础上 ,提出几点注意 :  一、注意集合的确定性“新教材”所述 :“一般地 ,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了一个集合 .”可知集合具有确定性 ,考察对象能否构成集合 ,要求它们能否按某种标准确定下来 .例 1 考察下列每组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 ?①所有的好人 ;②不超过 2 0的非负数 ;③某班 16岁以下的女学生 ;④坐标平面内横坐标与纵坐标相等的点 .解  (1)“所有的好人”无明确的标准 ,对于某…  相似文献   

9.
函数是高考的必考内容 ,也是中学数学的一条主线 ,但是由于考题内容形式的不断创新 ,使学生面对区分度大及选拨性强的题目显得力不从心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 ,本文就函数部分的复习谈几点注意 ,供参考。一、注意用动态思维审视参数例 1 设a为实数 ,函数 f(x) =x2 + |x-a| + 1 ,x∈R ,求 f(x)的最小值。解  1°当x≥a时 ,f(x) =x2 +x -a + 1=x + 122 -a+ 34。这里先界定x与a的大小 ,而后需用定对称轴 ,变区间的方法 ,按区间端点 (a ,0 )与对称轴x =12 的相对位置作分类研究 :(1 )若a≤ -12 ,则 f(x)在 [a ,+∞ )上的最小值为 f -12 =34-a。(…  相似文献   

10.
引入了T_λ算子,基于此算子,对模糊集的凸和拟凸的一些性质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一些结论。对模糊集的凸和拟凸的概念进行了拓展,引入了半凸模糊集,半拟凸模糊集,研究了半凸模糊集和半拟凸模糊集的性质。  相似文献   

11.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可以确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但在具体应用时,同学们因概念模糊,思考不同,没有针对具体问题分析而产生误用、滥用或漏用判别式的错误·因此在应用判别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概念模糊,误用判别式·例1已知方程kx2 6x 3=0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求k的  相似文献   

12.
刘金山 《数学通报》2006,45(12):53-54
借形解题是以“形”研究“数”,它使我们可以借助直观,从整体上、本质上透视问题,十分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但是,如果忽视了图形的正确性、存在性、完整性和简洁性往往会使解题陷入困境或导致错误.1注意图形的正确性例1设t>0,求坐标平面上的两点A t 1t,t-1t,B(-1,0)之间的距离的最  相似文献   

13.
研究实对称矩阵的迹的几点性质,给出6个引理,推得3个定理  相似文献   

14.
应用矩阵A=(aij)∈Cn×n的弗罗伯尼范数AF和谱范数AS,研究厄米特矩阵的迹的性质,得到几个结论:Tr(AB)=∑ni=1λi∑nj=1tijμj(λi,μj分别为A,B的特征值,0≤tij≤1,且∑ni=1tij=1,j=1,2,…,n);Tr(AB)≤Tr(A)BS;Tr(AB)H(AB)]≤Tr(AHA)[max1≤i≤nλi]2(λi是B的特征值)等.  相似文献   

15.
厄米特矩阵的迹的几点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永谟 《工科数学》1998,14(3):129-133
应用矩阵A=(aij)∈C^m&;#215;n的弗罗伯尼范数‖A‖r和谱范数‖A‖s,研究厄米特矩阵的迹的性质,得到几个结论:Tr(AB)=∑λ=1^n λi∑tijuj(λ,uj分别为A,B的特征值,0≤tij≤1,且∑i=1^n tij=1,j=1,2,…,n), Tt(AB)≤Tr(A)‖B‖s≠Tr(AB)^H(AB)]≤Tr(A^H A)[MAXλ 1<i<n]^x(λ是B的特征值)等。  相似文献   

16.
胡永谟 《工科数学》1997,13(2):137-139
研究实对称矩阵的迹的几点性质,给出6个引理,推得3个定理。  相似文献   

17.
白财明 《中学数学》2012,(13):88-89
笔者调查发现大多同学对圆锥曲线问题的评价是"难""繁",究其原因是圆锥曲线问题的计算量的确较大,但其解答的烦琐程度往往受制于解题方法和策略的选择,同一个问题,如果解题方法选择不当,便会导致计算量过大、过程繁冗,甚至半途而废.因此在实际解题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掌握一定的策略对优化解题过程、便捷而准确地解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一、反函数的存在性在定义域上单调的函数一定有反函数,但在定义域上非单调函数未必没有反函数,或者说有反函数的原函数不一定是单调函数.如函数y=1/x(x≠0)有反函数,但其在定义域上不是单调函数.二、互为反函数的函数的图像交点情况  相似文献   

19.
复数的三角形式在其乘法、除法、乘方和开方运算中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同时在这几种运算的几何意义的解释和应用方面也发挥着代数式无法替代的功能.因此,掌握好三角式对于学好复数至关重要.但对于复数的三角形式初学者往往只注意其所谓的“三角”这种表面形式,而未注意其结构的本质特征,因此时常出现各种错误.笔者认为学习复数的三角形式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20.
解几何题要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和逻辑性.对于刚接触几何的初中同学来说,解题时常会出现诸如使用论据错误、方法不当等问题.现结合题目对几类错误加以剖析,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错用论据 有些同学对定理、法则考虑不周,片面理解使用,从而导致错误.例如: 已知△ABC中,∠1=∠2,BD=C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