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通过对120名大学生的调查,探讨人格特质对大学生网络依赖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大学生中确实存在网络依赖问题,在网络依赖的程度上,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类型、不同年级和生源地的大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大五人格"中的神经质对网络依赖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开放性和责任心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而大学生的社交情况对网络依赖行为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其中责任心通过影响社交情况并进而间接影响大学生的网络依赖倾向。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自尊量表(SES)、同伴关系量表(同伴接纳、交往恐惧、交往自卑三个分量表)、攻击行为问卷(AQ)对397名高二学生进行测试.探究自尊水平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尤其是考察同伴关系对于自尊预测攻击行为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自尊、同伴关系与攻击行为均存在显著负相关;自尊与同伴关系存在显著正相关;2)同伴接纳能调节自尊与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低同伴接纳时,自尊对攻击行为无显著预测作用;高同伴接纳时,自尊对攻击行为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即高同伴接纳减少了高自尊青少年的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3.
采用社交焦虑、自尊和心理弹性问卷,通过自评的方式获得了由581位年龄范围在16岁到24岁的大学生自愿者组成的样本。结果表明:社交焦虑对心理弹性和自尊均具有负向预测作用,而心理弹性正向预测自尊;心理弹性在社交焦虑对自尊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结论:社交焦虑、心理弹性和自尊三者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拥有高心理弹性的个体的自尊受社交焦虑的负面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采用青少年道德推脱问卷、道德认同问卷和网络欺凌问卷修订版对885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道德认同在道德推脱和网络欺凌之间的调节作用.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道德推脱与道德认同显著负相关,道德推脱与网络欺凌显著正相关,道德认同与网络欺凌显著负相关.调节效应分析显示:道德认同在道德推脱和网络欺凌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核心自我评价与青少年心理资本的影响,以及谦虚人格特质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谦虚人格特质问卷、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对566名青少年进行测试,通过分层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核心自我评价、谦虚人格特质和积极心理资本之间两两呈显著正相关,核心自我评价、谦虚人格特质分别对青少年心理资本存在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谦虚人格特质在青少年核心自我评价与心理资本的关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核心自我评价既直接影响青少年心理资本,又通过谦虚人格特质间接影响青少年心理资本。  相似文献   

6.
采用交往焦虑量表、大学生手机移动互联网服务使用偏好问卷和大学生手机移动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问卷对1 488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大学生社交焦虑水平与手机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差异显著高(P0.01),高社交焦虑大学生的手机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均显著高于低社交焦虑的大学生;社交焦虑、手机社交网络使用偏好和手机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3者间呈显著正相关(r=0.097~0.761,P0.01),社交焦虑和手机社交网络使用偏好均能显著正向预测手机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手机社交网络使用偏好在社交焦虑与手机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6.0%。可见社交焦虑既可直接又可间接通过手机社交网络使用偏好对大学生手机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青少年心理素质与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以及性别在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调节作用,使用中学生心理素质简化版问卷和交往焦虑量表对919名年龄在12~18岁之间的青少年进行了测量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社交焦虑的性别主效应显著,女生的社交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男生;(2)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各维度均与社交焦虑呈显著负相关,且均能显著负向预测社交焦虑;(3)性别在青少年心理素质的个性品质与社交焦虑之间起调节作用,男生的个性品质对社交焦虑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大于女生.  相似文献   

8.
数百万用户每天在参与移动社交网络互动及相关资源获取,在没有直接联系的2个用户之间建立信任关系,对于提高移动社交网络服务质量和增强用户安全感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分析移动社交网络体系架构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综合考虑直接信任、推荐信任、信任风险函数、激励机制等多个影响因子的动态信任评估模型,并对信任值计算方法、信任决策和信任更新等进行分析.基于真实社交网络数据集Epinions.com的实验表明,本模型的信任值计算准确可信,且能够有效抵御恶意节点的攻击.  相似文献   

9.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手机问题使用量表》和《正负性情绪量表》对7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探讨大学生人格特征、情绪与问题性手机使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精神质、外倾、负性情绪与大学生问题性手机使用行为存在显著相关,负性情绪与精神质和外倾呈显著相关;(2)中介效应分析显示,精神质、外倾和负性情绪对大学生问题性手机使用行为有直接影响,负性情绪在精神质、外倾与大学生问题性手机使用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当中介变量负性情绪出现时,精神质对问题性手机使用行为的变异解释量由原来的39%下降到25%,外倾对问题性手机使用行为的变异解释量由原来的25%下降到9%.因此,负性情绪在人格特质的精神质与外倾与问题性手机使用行为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精神质与外倾既可以直接影响问题性手机使用行为,也可以通过负性情绪间接影响问题性手机使用行为.因此,通过培养健全的人格品质,并通过管理情绪等减少大学生的负面情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问题性手机使用行为.  相似文献   

10.
社交网络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和冲击性极为强大,是近几年产生并迅速发展起来的,社交网络和传统网络的一般特征,有着相似性,同时又具有其独特性,其主要是环绕人为中心,而构建成的网络社交。它是互联网由分散的网络应用——环绕以人为中心的网络平台转化的过程,也是互联网发展从浅到深,由散到集中,但最终是以应用成果到人为核心之间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移动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移动网络规模的发展,移动社交网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社交网络中,社交网络用户可以使用移动设备相互交换和共享内容,但如何在移动社交数据传输过程中根据用户的需求为其分配最佳的无线资源,并确保资源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成为了一个新的挑战.研究移动社交网络中的无线资源分配问题,资源分配包含无线资源分配和保密性资源分配,提出一种基于梯度的迭代算法来求解社交用户所需要的最佳无线资源和保密性资源.仿真结果分析表明,根据所提算法可以得出在保密性资源能量效率方面比随机分配方案提高8%左右,同时在无线资源利用率方面也有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2.
陈曼历 《甘肃科技》2016,(4):90-91,76
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移动社交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日益突出,给图书馆传统的发展带来了较大冲击。在全媒体时代如何有效应用移动社交网络,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能力,是当前图书馆领域正在关注和必须解决的问题。主要从移动社交网络相关概念入手,对全媒体时代下图书馆对移动社交网络的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提高移动社交网络中信任评价的可靠度,对移动社交网络中的信任机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移动社交网络中的对等反馈信任机制(Mutual feedback trust module,MFTM)。该机制将信任对象分为服务节点与用户节点两部分,对服务节点的信任值采用刷新信任权值与评价信任权值两部分累计的方法。对用户节点,通过用户信任折算率来引导用户做出客观反馈并对用户本身的可信度做出评价,同时引入了活跃度来保持用户在社交网络中的活跃性。通过仿真实验表明MFTM能提供平稳、准确的信任累积,并对恶意节点做出有效的惩罚。  相似文献   

14.
考察注意偏向与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 并探究解释偏向在其中的作用。研究一应用点探测范式对高社交焦虑个体进行连续两天的正性注意矫正训练, 发现训练后社交焦虑个体自我报告的焦虑水平无明显变化; 在刺激–探针间隔500 ms时, 注意偏向由回避正性信息转为偏向正性信息。研究二引入解释偏向, 在研究一的基础上尝试探索三者的关系, 采用大学生样本, 通过回归分析发现解释偏向在注意偏向与社交焦虑之间起调节作用。高解释偏向个体的注意偏向可以预测其社交焦虑, 而低解释偏向个体的注意偏向不能预测社交焦虑。研究结果为注意偏向对社交焦虑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解释视角。  相似文献   

15.
针对移动社交网络隐私保护方案的研究现状,分析总结了当前方案中存在的隐私保护效果差、通信开销高和数据可用性低等问题.首先,系统地介绍了移动社交网络位置隐私保护主流的三大体系结构;其次,分析总结了当前国内外应用在移动社交网络中的隐私保护方案的隐私保护程度、计算开销、服务质量及数据可用性等问题,分别从基于失真、加密、增强和差分隐私四个方面对其进行讨论;最后,从理论、技术、硬件设施三个方面阐述了移动社交网络位置隐私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针对移动社交网络(mobile social network,MSN)中节点连接的间断性和资源的有限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朋友圈的路由机制,以快速高效地实现数据路由.以园区型MSN为应用场景,首先提出了基于核心边和阈值的朋友圈构造算法,将网络划分成联系紧密的重叠朋友圈结构;所提机制采用单副本模型,引入萤火虫智能优化算法,利用其趋光行为和随机扰动行为在朋友圈内部和朋友圈之间智能地选择中继节点,从而进行高效的消息路由.仿真结果表明,与直接投递路由、先知路由以及社区感知机会路由相比,该机制显著提高了消息交付率,平均跳数较少,降低了网络开销及平均延迟,具有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7.
虚拟世界的道德是以现实世界的道德为基础的,网络道德是现实道德的延伸,青少年是网民的主体,探索青少年的网络道德,对他们加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提高道德自律能力,是当今时代道德建设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网络社区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一组互联网的调查数据,辩证地剖析网络社区与青少年千丝万缕的关系,着重阐述网络社区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虚拟世界的道德是以现实世界的道德为基础的,网络道德是现实道德的延伸,青少年是网民的主体,探索青少年的网络道德,对他们加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提高道德自律能力,是当今时代道德建设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为考察情感忽视对大学生问题性网络使用的影响及生命意义感在两者之间的调节机制,采用情感忽视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和问题性网络使用量表,对78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情感忽视与生命意义感显著负相关,与问题性网络使用显著正相关;生命意义感与问题性网络使用显著负相关。(2)情感忽视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问题性网络使用。(3)生命意义感在情感忽视与问题性网络使用中起到调节作用,且属于“杯水车薪”调节模式。即生命意义感的保护作用在情感忽视水平较低时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