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云母衬底上制备了二维InSe纳米片, 研究了生长温度对二维InSe纳米片晶相、 形貌、 尺寸及厚度的影响. 构筑了基于二维InSe纳米片的光探测器并研究了其光探测性能, 结果表明, 在808 nm的近红外光辐照下, 其光响应度为1.5 A/W, 外量子效率为230%, 可探测度为3.1×10 8 Jones(1 Jones=1 cm·Hz 1/2·W -1), 上升和衰减时间分别为0.5 和0.8 s.  相似文献   

2.
用电沉积法制得Cu2xIn2-2xSe2(铜铟硒)(0[1]并用EDAX对其组成进行分析。对薄膜电极的光电化学性能、光谱响应、能隙与x的依赖关系进行了研究。借助于现场微区扫描光电流谱观察了热处理、薄膜厚度、光极化对薄膜电极的光电性能影响。研究了Pb(NO3)2有效的浸渍对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低维半导体材料, 尤其是近些年快速发展的二维卤化物钙钛矿材料, 因其固有的结构各向异性、独特的量子限域效应和优异的半导体特性, 在偏振光电探测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其中, 铁电极化所产生的体光伏效应为实现高灵敏的偏振光电探测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途径. 然而二维卤化物钙钛矿铁电体的大尺寸晶体生长仍然是其在光电器件应用中所面临的一个科学难题. 本工作中, 利用溶液降温法生长出了厘米级尺寸的高质量二维卤化物钙钛矿(iPA)2EA2Pb3I10 (iPA为异戊胺, EA为乙胺)铁电单晶, 其最大晶体尺寸达15 mm×15 mm×3 mm. 实验结果表明二维钙钛矿结构赋予(iPA)2EA2Pb3I10晶体强的光学各向异性、窄的光学带隙(1.80 eV)和极其优异的光电特性(光电响应开关比达到103). 更重要的是, 基于(iPA)2EA2Pb3I10铁电单晶组装的光电探测器在弱偏振光的照射下表现出极其优异的光电特性, 包括大二色比(2.3)、高响应度(193 mA•W–1)和探测率(7.0×1011 Jones), 超过大多数基于材料本征光学各向异性的光电探测器件. 这项工作不仅为高度各向异性卤化物钙钛矿铁电体的晶体生长指明了方向, 而且推动了铁电材料在高性能偏振光电探测器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以电纺TiO2纳米纤维为基质, 柠檬酸为软模板, 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了具有三维立体网状结构的稀土Dy 3+掺杂YVO4/TiO2复合纤维. 通过X射线衍射、 扫描电子显微镜、 X射线光电子能谱、 N2吸附-脱附、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及荧光光谱等手段对材料的组成、 表面形貌和性能进行表征, 以光分解水产氢实验考察其光催化活性. 结果表明, Dy 3+∶YVO4纳米枝与TiO2纳米纤维相互交联构筑的纳米纤维网具有大比表面积, 可提供更多活性位点, 改善了多相光催化反应的传递过程; 稀土Dy 3+掺杂的YVO4与TiO2复合形成异质结相互促进, 在拓宽光谱响应范围、 提高太阳光利用率的同时使光生电子-空穴对得到较好分离, 从而提高了样品的光催化活性. 模拟太阳光照射下, Dy 3+∶YVO4/TiO2复合纤维光催化产氢速率达到8.63 mmol· h -1·g -1, 是纯TiO2纳米纤维的10倍.  相似文献   

5.
张凌燕  袁若  柴雅琴  曹淑瑞  黎雪莲  王娜 《化学学报》2006,64(16):1711-1715
以固定在玻碳电极上的多壁纳米碳管为基底吸附辣根过氧化物酶, 再固定纳米金, 然后再结合一层辣根过氧化物酶, 利用多壁纳米碳管对辣根过氧化物酶的直接电化学催化特性及纳米金对蛋白质的强吸附能力及强的电子传导特性制备了无电子媒介体的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 采用循环伏安法, 在无电子媒介体时, 该传感器对H2O2 仍能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 放大了电信号, 提高了该酶传感器的灵敏度及稳定性. 实验证明, 该传感器在H2O2浓度为 1.0×10-6~ 1.0×10-3 mol•L-1范围内有线性响应, 线性相关系数r2=0.9964. 并探讨了电极的稳定性、寿命及重现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基于2,3-丁二酮双缩氨基硫脲为中性载体的聚氯乙烯(PVC)膜电极, 该电极对银离子(Ag)具有优良的电位响应性能. 在pH=3.0的NaOH-HNO3体系中, 该电极对Ag电极电位呈现近能斯特响应, 线性响应范围为3.0×10-6~1.0×10-2 mol/L, 斜率为52.6 mV/decade (20 ℃), 检测下限为1.0×10-6 mol/L. 相对于常见的阳离子, 该电极对Ag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 采用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电极响应机理, 并将电极初步应用于回收率实验,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冯丽  梁晓娟  杨帆  钟家松  王芸  向卫东 《化学学报》2011,69(23):2870-2876
采用A-Pot法, 以乙酰丙酮铜[Cu(acac)2]为铜源, 硬脂酸铟[In(St)3]为铟源, 正十二硫醇(DDT)为硫源和稳定剂, 1-十八烯(ODE)为溶剂, 在250 ℃条件下, 反应50 min, 合成了CuInS2粉体. 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能量分散光谱仪(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对粉体的结构、形貌、相组成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产物为四角晶系的黄铜矿结构, 棒状CuInS2纳米晶的直径为2 nm, 长约70 nm. 通过Z-Scan技术对分散在正己烷中CuInS2纳米棒的三阶光学非线性进行测试, 在入射波长为770 nm的条件下, 得出三阶光学非线性折射率γ、三阶光学非线性吸收系数β以及三阶光学非线性极化率χ(3)分别为1.76×10-17 m2/W, 7.95×10-11 m/W和8.60×10-12 esu.  相似文献   

8.
光催化氧化是一种应用前景良好的环境治理技术.与絮凝、物理吸附和化学氧化等常见的方法相比,光催化氧化具有环境友好、氧化完全、方便和廉价等优势.特别是可见光光催化氧化,可利用太阳能中占比最高的可见光,在应用中更具优势.因而,探索可见光响应性能优异的光催化剂一直是光催化氧化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硒化铋(Bi2Se3)是一种带隙(带隙宽度在0.3~1.3 e V)非常窄的半导体,能吸收全部波长范围的可见光和近红外光.此外,Bi2Se3还具有独特的金属表面态,其表面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这些特性使其在可见光光催化氧化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然而,由于Bi2Se3价带位置高,氧化能力很弱,其价带上的空穴在光催化反应中难以被消耗,导致空穴大量累积,并迅速与光生电子复合,大幅降低了Bi2Se3的光催化性能.因此,一直以来,Bi2Se3很少被用于光催化反应.如何充分利用Bi2Se3的光响应优势,制备出性能优异的光催化剂,仍是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研究方向.本文采用预先制备的Bi2O3/g-C3N4复合物作为前驱体,通过原位转化的方法,将前驱体置于热的Se蒸汽中,使前驱体上的Bi2O3与Se蒸汽反应,完全转化为Bi2Se3纳米颗粒,从而制得Bi2Se3/g-C3N4复合光催化剂(Bi2Se3含量约为4 wt%).透射电镜结果表明,所形成的Bi2Se3纳米颗粒较均匀地分布在g-C3N4表面.表面功函数分析发现,Bi2Se3与g-C3N4结合后,它们的费米能级分别由原来的-0.55和-0.18 e V变为平衡时的-0.22 e V,可形成指向g-C3N4的内建电场,有利于形成梯型(S型)异质结.在此基础上,能级位移、荧光分析、结构计算和反应自由基测试等结果表明,Bi2Se3和g-C3N4之间形成了S型异质结.在可见光光催化降解苯酚的实验中,所制备的Bi2Se3/g-C3N4复合物的光催化活性明显优于单一的Bi2Se3和g-C3N4.结合比表面、孔结构、光吸收和荧光等对比分析,认为Bi2Se3/g-C3N4的这种S型异质结构在其光催化活性增强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光照条件下,其g-C3N4导带中光生电子向Bi2Se3的价带迁移,并与光生空穴复合,从而使Bi2Se3导带上可保留更多的高活性光生电子参与光催化反应,由此Bi2Se3/g-C3N4的光催化活性增强.循环性能测试和光还原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Bi2Se3/g-C3N4复合光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本文工作为高可见光吸收的光催化剂制备和性能增强提供了新途径和新视野.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液扩散的方法合成了硫原子桥联芳基取代四硫富瓦烯1~4与CuBr2的4种电荷转移复合物(1)(Cu2Br6)0.5、(2)(Cu2Br6)0.5、(3)(Cu2Br6)0.5和(4)(CuBr2)。晶体结构研究表明,复合物中阴离子呈现2种构型:八面体型(Cu2Br6)2-和直线型(CuBr2)-,并且4种复合物呈现不同的堆积结构。通过调控芳基上卤素原子取代位置和大小,实现了对电荷转移复合物堆积结构和阴离子构型的有效调控。  相似文献   

10.
张其震  殷晓颖  李爱香 《化学学报》2006,64(16):1743-1748
报道了新化合物含108个己氧基端基的三代(G3)碳硅烷光致变色液晶树状大分子在溶液中的反-顺光异构化反应速率常数kp, 光回复异构化正/逆反应速率常数ktkc, 热回复异构化反应速率常数kH, 光回复异构化反应平衡常数kt/kc, 活化能E, 异构转化率A/A0及组分比A'/A0. G3的光致变色反应速率常数的数量级为10-1 s-1, 而侧链含偶氮基元的光致变色聚硅氧烷的光致变色反应速率常数的数量级为10-8 s-1, 因此G3的光响应速率比后者快107倍.  相似文献   

11.
以无纺布(NWF)为支撑基体, 采用两步化学合成法在NWF上原位构建了由间隙为20~110 nm Ag纳米片(AgNS)组装成的AgNS@NWF微纳结构.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表明, AgNS@NWF具有特殊的层级结构, 该结构可用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AgNS@NWF微纳结构具有良好的SERS灵敏度和优异的信号可重现性. 将罗丹明6G(R6G)作为SERS探针分子, 发现R6G的SERS特征峰强度的对数值与R6G水溶液的浓度对数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最低检测限可达1×10?10 mol/L, 表明AgNS@NWF微纳结构具有良好的SERS灵敏度; 当R6G水溶液的浓度为1×10?5, 1×10?6和1×10?7 mol/L时, 610 cm?1处谱带拉曼散射强度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57%, 3.67% 和8.46%, 优于或接近于以往研究, 表明AgNS@NWF微纳结构具有优异的信号可重现性. 将3-巯基丙酸和三聚氰胺作为SERS的检测分子, 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10?5和1×10?6 mol/L. 本文为制备灵敏度高、 信号可重现性优异的SERS基底提供了一种简单、 快速、 成本低廉的方法, 在生物检测和环境监测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采用微机械剥离法得到横向尺寸为10 μm的碲化锗(GeTe)纳米片. 通过电子束曝光和真空溅射镀膜的方法, 以钛金合金为接触电极, 制备基于二维碲化锗(2D-GeTe)纳米材料的场效应晶体管(FET), 并测定了其电学性能. 结果表明, 剥离所得GeTe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结晶性, 光学带隙为1.98 eV, 属于p型半导体; 该场效应晶体管展现出了6.4 cm2·V?1·s?1的载流子迁移率和670的开关电流比的良好电学性能.  相似文献   

13.
将3种水杨醛Schiff亚胺配合过渡金属(Si-Schiff-M,M=Ni,Co,Cr)通过共价键接枝到纳米二氧化硅,制备了3种硅烷基Schiff碱共价修饰纳米二氧化硅负载过渡金属催化剂(Si-Schiff-SiO2-M),并对其催化乙烯齐聚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感耦合等离子色谱表征了3种Si-Schiff-SiO2-M的结构和形貌。以甲基铝氧烷(MAO)为助催化剂,研究了反应条件及催化活性中心种类对3种Si-Schiff-SiO2-M催化乙烯齐聚产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i-Schiff-SiO2-M用量为7 μmol, n(Al)/n(M)(M=Cr,Ni,Co)为500,反应温度为35 ℃,反应压力为0.5 MPa和反应时间为30 min时, Si-Schiff-SiO2-Cr、Si-Schiff-SiO2-Ni和Si-Schiff-SiO2-Co催化乙烯齐聚活性分别为1.92×105 g/(mol Cr·h)、2.17×105 g/(mol Ni·h)和2.07×105 g/(mol Co·h),且3种催化剂催化乙烯齐聚产物主要是C4和C6烯烃。Si-Schiff-SiO2-M由于载体的限域效应,其催化乙烯齐聚活性低于相应的均相催化剂(Si-Schiff-M),但产物分布较均相催化剂窄。Si-Schiff-SiO2-M具有良好的循环利用性,3次循环使用后,3种负载型催化剂催化乙烯齐聚活性分别为1.39×105 g/(mol Cr·h)、1.68×105 g/(mol Ni·h)和1.42×105 g/(mol Co·h)。  相似文献   

14.
采用乙二醇辅助共沉淀法制备了小尺寸Cr,In共掺杂MgGa2O4(MGO∶Cr, In)近红外长余辉发光纳米粒子(Persistent luminescence nanoparticles, PLNPs), 并考察了Cr, In共掺杂及煅烧温度对MGO晶体结构、 余辉发光性质和尺寸的影响. 结果表明, 最优Cr, In共掺杂浓度分别为0.3%和0.02%, MGO∶Cr, In晶体属于Fd3m空间群, Cr, In共掺杂对纳米颗粒的结构无影响, 平均粒径为(8.61±2.23) nm, 分散性良好, 最佳煅烧温度为700 ℃. 并且, In掺杂可有效延长其余辉发光寿命, 平均发光寿命(τav)从49.33 s增大至52.89 s; 荧光量子产率增高至44.9%; 活化能Ea为(0.36±0.04) eV, 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陷阱深度为0.696 eV. 此外, 该PLNPs分别在260 nm、410 nm和600 nm处有激发峰, 表明UV光、 蓝绿光以及红光皆可实现对其的激发, 发射波长皆位于705 nm处, 属于Cr3+2E(2G)→4A2(4F)跃迁. 该PLNPs在红色LED灯、 光学储器件以及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巨大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Electrochemical and photoelectrochemical studies were conducted on self-assembled multilayer films of titania nanosheets on a conductive ITO substrate. Cyclic voltammogram (CV) curves indicated that the titania nanosheet electrode underwent insertion/extraction of Li(+) ions into/from the nanosheet galleries, associated with reduction/oxidation of Ti(4+)/Ti(3+). These processes accompanied reversible changes in UV-vis absorption of the titania nanosheet electrodes. Applying a negative bias of -1.3 V (vs Ag/Ag(+)) and lower brought about absorption reduction where the wavelength is shorter than 323 nm, and vice versa, indicating a flat-band potential of (approximately) -1.3 V and a band gap energy of 3.84 eV. Photocurrents were generated from the titania nanosheet electrodes under a positive bias. The onset potential for photocurrent generation from the titania nanosheet electrodes was around -1.27 V, and the band gap energy estimated from the photocurrent action spectra was 3.82 eV, in excellent agreement with the values obtained from the spectroelectrochemical data. The lack of difference in the band gap energies for titania nanosheet electrodes with different numbers of layers suggests that a nanosheet is electronically isolated in multilayer assemblies without affecting the electronic state of neighboring nanosheets. Similar measurements on the anatase-type TiO(2) electrode revealed that the lower edge of the conduction band for the titania nanosheet is approximately 0.1 V higher than that for anatase, while the upper edge of the valence band is 0.5 V lower.  相似文献   

16.
基于铜离子对罗丹明B标记的多肽的荧光猝灭作用, 构建了一种用于铜离子检测的荧光传感器. 利用共振光散射分析、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荧光寿命测试和圆二色光谱研究了铜离子检测的传感机理, 发现铜离子的加入诱导多肽结构发生变化而使罗丹明B荧光团彼此靠近, 从而导致铜离子与多肽之间发生聚集诱导荧光猝灭. 实验结果表明, 该传感器检测铜离子的线性范围为5×10?4~1×10?2 μmol/L和0.1~7 μmol/L, 检出限为0.29 nmol/L, 且拥有良好的选择性, 能用于湖水样品中铜离子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负热膨胀(NTE)是一种反常的物理现象, 已在合金和框架结构化合物等材料中被观察到, 但NTE材料的种类仍然有限. 本文合成了一种单轴NTE材料Zn(NCN), 该材料在c轴方向及在100~475 K下的热膨胀系数为-3.35×10?6 K?1, 而a轴和b轴方向则呈低热膨胀性, 体积具有低的热膨胀系数[6.13×10?6 K?1(100~475 K)]. 通过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 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和拉曼光谱等方法, 研究了Zn(NCN)的NTE机理. 结果表明, Zn—N键具有明显的横向振动, 一些低频振动模Grüneisen参数为负值. 直接的实验证据表明, N=C=N的横向振动以及准刚性ZnN4四面体的耦合旋转和扭摆导致了c轴方向的NTE.  相似文献   

18.
基于高温裂解光刻胶制备的碳薄膜(PPF)是一种新型的性能优异的碳基电极. 为了拓展其在功能器件中的应用, 利用电化学重氮还原法在PPF电极表面生长了三氟甲基苯胺重氮盐(CF3-PD)和对氨基苯甲醚重氮盐(OCH3-PD)两种组分的混合膜. 通过调节两组分溶液在混合膜中的摩尔浓度比例, 实现了对PPF电极功函的可控调节. 紫外光电子能谱(UPS)和开尔文探针显微镜(KPFM)对修饰前后PPF电极功函(?)的表征表明, 随着混合溶液中CF3-PD组分的摩尔分数从0增至100%, PPF电极的?(4.75 eV)从4.5 eV梯度增至5.14 eV. 研究结果实现了可在一定范围内“定制”PPF电极功函, 为碳膜电极在分子光电器件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A PVC membrane electrode based on copper(Ⅱ) bis(N-2-bromophenylsalicyldenaminato) as ionophor was prepared.The ion selective electrode was tested by inorganic anions and showed a good selectivity for iodide ion.This sensor exhibited Nernstian behavior with a slope of—57.8 mV per decade at 25℃.The proposed electrode showed a linear range from 1.0×105 to 1.0×10-1 mol/L with a detection limit of 5.0×10-6 mol/L.The electrode response was independent of pH in the range of 3.0- 10.0.The proposed sensor was applied to determine the iodide in water and antiseptic samples.  相似文献   

20.
采用γ射线对医用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进行辐照处理, 利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ESR)研究了辐照诱导自由基的种类及其在氩气和不同氧分压下的衰减行为. 在氩气中, 辐射诱导UHMWPE主要产生烷基自由基和烯丙基自由基, 总的辐射化学产额约为0.48/100 eV. 室温下烷基自由基的稳定性差, 其寿命仅有 1 d左右. 在含氧气氛中, 自由基主要通过氧化反应而衰减, 其衰减速率随氧分压的增加而增加, 半衰期则由1×105 Pa氩气中的224.0 h降至5×105 Pa O2气中的1.8 h. 根据此结果推算, 室温下陷落在晶区的自由基迁移至微晶表面的速率非常快, 仅需小时量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