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用多重差分的方法,从双原子分子跃迁谱线的普遍表达式出发,已经建立起了预言双原子分子P线系高激发振转跃迁谱线的解析物理公式。采用同样的方法,充分利用现有实验条件下测定的部分振转跃迁谱线数据,文章建立了预言双原子分子Q线系高激发振转跃迁谱线的物理公式。使用该公式和一组经过物理筛选的(15条)精确的实验跃迁谱线,研究了IrN分子A1Π—X1Σ+跃迁系统中(4,1),(3,1)跃迁带的Q支发射光谱。结果表明,该公式不仅很好地重复了所有已知的实验光谱数据,且正确预言了实验没有获得的很多高转动量子态的未知发射谱线,从而提供了一种新的预言高转动量子态的未知跃迁谱线的物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建立低阶模型的POD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分析湍流拟序结构中的最佳正交分解技术运用到流动和传热问题中,并使用最佳正交分解技术建立了物理问题的低阶模型.通过对样本矩阵实施最佳正交分解得到一组特征函数.将控制方程采用Galerkin投影的方法投影到基函数所代表的空间上,从而得到原物理问题的低阶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通过POD方法得到的低阶模型可以非常准确,并且快速地得到问题的解.  相似文献   

3.
Origin8.0在普朗克常数测定实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简单描述了Origin软件的主要功能,并以普朗克常数测定实验为例,介绍了Origin软件在近代物理实验中的数据处理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该软件处理物理实验数据能有效避免手工处理所带来的误差,并且能准确直观地处理实验数据.因此,作为一种常用数据处理方法非常适合在近代物理实验教学中使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模拟了光的干涉这一物理现象.在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光学实验以其高精度、高复杂度使得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学生往往花费了较大精力去调节仪器,最终却得不到满意的实验数据,甚至得不到正确的实验结果.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得到很好的解决.文中不但模拟了实验现象,还验证了实验的理论公式,使得学生在观察现象的同时,对理论公式也能产生深刻的认识,最终起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SRISM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基于化学信息和噪声之间的频率差异. 首先,对原始波谱数据矩阵进行间隔采样,获得两个交错子矩阵. 原始化学信息在交错子矩阵中仍被完全采样,但是噪声并非如此. 然后,对两个交错子矩阵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两组主成分. 最后,将两组主成分配对比较,从而获得原始波谱数据矩阵的化学组分数. 通过处理模拟数据和实验数据,SRISM方法能够有效克服信号重叠、微量组分和噪声等干扰因素,获得正确的化学组分数. SRISM方法具有原理完备、计算效率高、自动进行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鉴于K2分子电子态的振动能谱和分子离解能Dc在实际研究和应用中的重要性,应用sun,Ren等人提出的基于微扰理论的代数方法(AM)和基于AM的代数能量方法(AEM)研究了K2分子的X1Σ?,a3Σ?,O?,B1Ⅱu和33Ⅱg电子态的振动光谱常数和包括高激发振动态的完全振动能谱{Ev},并且获得了这些电子态的正确理论离解能,从而为需要这些难以从实验中获得的K2分子的精确振动光谱和离解能的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物理数据.  相似文献   

7.
中专教育本质上是劳动技能的职业教育 .中专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为社会生产第一线培养实用性操作人才 ,这就决定了中专教育的全过程应该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把实验性教学环节放在突出地位 .物理学恰恰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物理实验很多都是重要物理现象和规律的再现 ,它能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 ,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增强观察物理现象和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尽最大努力 ,精心设计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提高实验开出率 ,让学生学会观察并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领 ,学会使用仪器仪表 ,掌握…  相似文献   

8.
树莓派是近年来新兴的微型计算机,它造价低廉但功能强大,目前正被广泛运用于青少年编程学习等方面.树莓派在物理实验教学领域同样具有应用价值.从“互联网+物理”和“实验数据绘图”两个方面对树莓派在物理实验教学的运用进行展开介绍和示例展示.互联网+物理不仅能实现班级实验数据的上传和分享,还能实现对课堂进行摄录,完成物理微课堂、云课堂的录制;实验数据绘图,充分利用了树莓派的运算、渲染能力以及丰富的音视频输出接口,能实现实时数据的图表绘制,摒弃传统实验教学中课上记录、课下绘图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SRISM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基于化学信息和噪声之间的频率差异.首先,对原始波谱数据矩阵进行间隔采样,获得两个交错子矩阵.原始化学信息在交错子矩阵中仍被完全采样,但是噪声并非如此.然后,对两个交错子矩阵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两组主成分.最后,将两组主成分配对比较,从而获得原始波谱数据矩阵的化学组分数.通过处理模拟数据和实验数据,SRISM方法能够有效克服信号重叠、微量组分和噪声等干扰因素,获得正确的化学组分数.SRISM方法具有原理完备、计算效率高、自动进行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基于偏振信息的遥感图像大气散射校正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叶松  方勇华  孙晓兵  洪津 《光学学报》2007,27(6):99-1003
大气散射严重影响了航空遥感图像的质量。为了提高航空遥感图像的识别能力,提出一种基于偏振信息的航空遥感图像大气散射校正方法。大气散射具有显著的偏振特性,而对于垂直探测的地物辐射信号偏振度非常低,该方法正是利用大气散射偏振特性与地物目标偏振特性的差别,从图像中提取地物目标辐射信息,从而提高遥感图像的质量。通过机载多波段偏振CCD相机获取航空偏振遥感图像数据,并采用一组443 nm波段的航空偏振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大气散射校正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进行航空遥感图像的大气散射校正,从而提高了航空遥感图像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1.
图表法是处理实验数据的一种基本方法,应用图表法处理实验数据的题目在近年高考试题中屡屡出现,已成为考察实验数据处理能力的热点.(2004年理科综合测试考试说明》对这一方法提出了很高的能力要求,要求考生能“看懂图、表所包含的信息,能从文字、图、表中提取所需的信息,并从中找出规律.”由于图表法具有简便、直观、形象的优点,并能准确处理实验数据、迅速判断各物理量间的定量关系,堪称解读实验数据的杀手铜.本文拟由高考试题分析图表法对实验数据的解读功能,并结合新教材展望图表法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考查趋向。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刚体转动定律研究实验为例,介绍DPS软件在物理实验中进行数据处理的方法和过程。用DPS处理物理实验数据能有效避免手工处理所带来的误差,而且方法简单,适合在实验教学中使用。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不确定度的概念与分类,针对物理实验数据处理过程中不确定度计算的难点进行分析讨论,提出了在大学物理实验数据处理中正确计算不确定度的方法.并以测钢丝杨氏模量为例介绍不确定度引人数据评定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4.
许文 《物理通报》2012,(1):92-93
高考物理科的《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考生应具有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与实验能力.其中对实验能力的要求是:能独立的完成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  相似文献   

15.
温度校正是红外光谱定性定量分析中的一个关键问题,通过去除光谱数据中的温度效应,可以改善模型的线性度,从而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通常的温度校正方法不仅需要记录训练集光谱的采集温度,而且需要记录测试集光谱的采集温度,这对很多实际应用中的光谱温度校正造成了困难。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的光谱温度预测及校正方法,通过训练集数据对光谱中的温度信息进行建模,利用模型的信息,从而能从测试集光谱数据中估计出采集温度,并进行光谱数据的温度校正,降低了温度校正方法对测试集光谱数据采集温度的依赖性。作为方法的验证,进行了两部分的实验:在第一部分的实验中,通过对十个浓度的水-乙醇二元混合物光谱数据的温度预测以及温度校正的实验,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在第二部分的实验中,我们采用了Wulfert的经典温度校正方法CPDS的实验数据和实验方案,对三元混合物的光谱数据进行温度预测以及温度校正,得到了不亚于CPDS方法的温度校正效果,同时也证明了该方法对三元混合物光谱数据的适用性。通过两部分的实验表明,在缺少测试集测量温度的情况下,提出的温度校正方法仍可对光谱数据进行有效的预测和校正,降低了温度校正方法对测试集数据的依赖性,从而提高了温度校正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在教育领域中的大数据研究正是当前教育应该积极面对的新课题.由学生以不同方式学习所产生的数据,比如移动学习和泛在学习,通过挖掘这些大数据能有效地促进教学和学习.物理实验应该对学习的过程和实验数据进行记录、储存和使用,在教育大数据的背景下,结合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本文分析了国内外目前对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和教育大数据的研究成果.具体分析和介绍了教育大数据的作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教学改革的内容与方法和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孙卫国课题组建立的能精确计算(预言)某双原子分子电子态P线系发射谱线的物理新公式, 首次研究了VO分子从电子态^2Δ3/2跃迁到电子态1^2Δ3/2的(0, 0)跃迁带中的P线系发射谱线. 获得的研究结果不仅重复了实验上已知的低转动态谱线数据,而且还正确预言了该跃迁带在 实验上难以精确测量的转动量子数J=80.5以内的高振转激发态的P线系发射光谱. 为研究VO分子内部结构提供了重要的物理信息.  相似文献   

18.
基于手征SU(3)夸克集团模型的YN相互作用和轻超核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基于手征SU(3)夸克集团模型的YN相互作用位,计算了轻Λ超核5ΛHe,4ΛHe和4ΛH的能谱.结果显示,近似的等效定域ΛN相互作用位不能给出正确的超核结合能,而非定域ΛN位能给出超核5ΛHe结合能的合理范围以及超核4ΛHe和4ΛH能级的正确顺序.这表明YN相互作用的非定域性起着重要的作用.计算中采用了2套模型参数,计算结果正好给出实验值的上下限.这表明超核的实验数据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来进一步约束YN相互作用,以弥补YN散射实验数据的不足.利用超核实验数据来优化选择YN相互作用参数是有可能做得到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孙卫国课题组建立的能精确计算(预言)某双原子分子电子态P线系发射谱线的物理新公式,首次研究了VO分子从电子态~2△3/2跃迁到电子态1~2△3/2的(0,0)跃迁带中的P线系发射谱线.获得的研究结果不仅重复了实验上己知的低转动态谱线数据,而且还正确预言了该跃迁带在实验上难以精确测量的转动量子数J=80.5以内的高振转激发态的P线系发射光谱.为研究VO分子内部结构提供了重要的物理信息.  相似文献   

20.
高能重离子碰撞中Λ超子和φ, K*0矢量介子的整体极化的实验数据证实了夸克物质整体极化的新现象,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成为高能核物理前沿新的热点研究方向.本文主要从实验测量上回顾整体极化研究,着重阐述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上的螺旋径迹探测器(STAR)合作组在不同对撞能量点开展的Λ超子和φ, K*0介子的整体极化测量结果,并拓展到含有多个奇异夸克粒子Ξ,Ω的整体极化测量和Λ沿着束流方向的局域极化研究.本文也将简单点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能区和HADES实验低能区的测量结果,并对这些实验结果给出的物理信息进行简单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