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微流控芯片与质谱联用为细胞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平台.质谱的高灵敏度和对化合物独特的鉴别能力可以从复杂的化学信息背景中筛选识别出微量目标物,是细胞分析理想的检测手段.本文重点综述了近年来基于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技术的细胞研究进展,从芯片-电喷雾质谱(ESI-MS)接口技术、集成化的样品前处理技术、细胞的药物代谢和细胞相互作用研究及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MALDI-MS)的细胞分析应用等方面总结了最新的方法和技术发展.并展望了芯片-质谱联用新技术应用于细胞分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分析化学》2016,(4):667
细胞分析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解决常规细胞分析中遇到的难于操纵、成分复杂且含量微小、无法提供复杂微尺度生长环境等问题。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出现,从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这些难点。微流控芯片由于自身微尺寸的特点,具有试剂消耗量小、分析速度快、便于集成化,微型化和自动化程度高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化学、生命科学等领域。近年来,微流控芯片技术在细胞分析中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清华大学化学系林金明教授  相似文献   

3.
微流控芯片免疫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微流控芯片免疫分析方法研究新进展。对有关芯片进行了初步分类,并评述了各类芯片的性能与优缺点。尤为关注免疫分析微流控芯片在临床诊断、环境分析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引用文献33篇。  相似文献   

4.
微流控芯片上的细胞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微流控分析系统(μTAS)在生物细胞分离领域的发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微流控芯片的微米级尺寸的通道适合于单细胞样品的引入、操控、反应、分离和检测,已经在微芯片上实现了上述功能,并将这些功能集成在具备毛细管电泳分离功能的微芯片上。  相似文献   

5.
微流控芯片细胞实验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建华  刘婷姣  林炳承 《色谱》2009,27(5):655-661
以作者所在课题组近年开展的研究工作为基础,阐述了微流控芯片细胞实验室的平台特征,并从细胞个体、群体和多细胞生命体研究等三个方面概述微流控芯片细胞实验室的应用对象特征,显示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细胞代谢与药物代谢是新药筛选和研发的关键环节,在推动人类大健康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通常情况下,细胞代谢和药物筛选以传统细胞培养测定研究为主,多为静态培养条件,无法很好地模拟体内细胞动态微环境。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通量分析技术。微流控芯片模块可高度模拟细胞体内动态微环境,与质谱联用可实时在线检测样品物质,具有高效、快速、简便、样品和试剂消耗低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细胞代谢和药物代谢分析,有利于加速药物筛选研发进程。该文重点综述了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技术及其在细胞代谢和药物代谢方面的应用概况,并对目前存在的局限性进行了讨论和展望,以期为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技术在新药研发与细胞分析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微流控芯片以其强大的微流体和微小物质控制能力成为研究单细胞、细胞群落乃至生物组织的重要手段。在本篇综述中,我们将以微流控芯片上细胞体外培养模型的建立为主,对近几年来重要的研究工作加以评述,全面地介绍微流控技术在细胞生命科学研究中应用的优势和未来发展方向,具体包括微流控芯片的细胞操控能力、细胞培养微环境的构建以及芯片联用检测手段,希望为从事这一领域研究工作的读者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微流控芯片的制作材料、常用的检测方法,分别讨论了利用动态修饰与静态修饰来解决免疫分析中蛋白质吸附问题,以及竞争免疫分析与非竞争免疫分析在微流控芯片上的应用,并对其发展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微流控技术由于其固有的优势已发展成为细胞分析中一个强有力的工具.本文从微流控芯片上的细胞培养、细胞微环境的模拟和控制、单细胞分析、芯片器官以及微流控芯片与质谱联用技术等方面对微流控技术在细胞分析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介绍,并对这一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希望能为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10.
石晓强  梁恒  范军 《分析化学》2005,33(5):735-739
综述了微流控芯片二维电泳技术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包括胶束电动力学毛细管色谱(MEKC)与毛细管区带电泳(CZE)、等电聚焦(IEF)与CZE、开管电色谱(OCEC)与CZE耦联等模式的二维微流控芯片。展望了二维微流控芯片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王胜  邹霞  张延 《化学进展》2010,22(12):2428-2435
蛋白质的O-糖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它和N-糖基化一样是蛋白质糖基化修饰的主要形式。蛋白质的O-糖基化对蛋白质的结构功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分析蛋白质的O-糖基化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蛋白质O-糖基化分析包含4个方面的内容:(1)鉴定O-糖基化蛋白质的种类; (2)鉴定糖基化位点; (3)鉴定糖链结构; (4)糖链的定量分析。由于缺少保守的O-糖基化氨基酸特征序列,缺乏通用的糖苷酶以及O-糖链结构的复杂性等原因,基于质谱的蛋白质O-糖基化的分析目前仍处于方法开发阶段。本文主要介绍基于质谱的O-糖基化蛋白质的分析方法学在近期取得的一些进展,包括以下4个方面:O-糖蛋白/多肽的富集、O-糖链的解离、O-糖链的结构分析及O-糖基化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2.
激光剥蚀串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A-ICP-MS)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化学元素检测方法,它具有样品前处理简单、多元素同时测定、高通量、高灵敏度、宽线性范围以及原位分析等优点.同时,激光剥蚀可以与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串联用于稳定同位素组成测定,不仅避免了繁琐的样品前处理,同时还可应用于固...  相似文献   

13.
微流控芯片测定单细胞内化学组分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元。由于细胞的个体差异,传统分析群体细胞的方法难以得到单细胞的重要信息。准确可靠地测定单细胞内化学组分的含量能大大提高从正常细胞中辨别不正常细胞的能力,为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生物化学、医学和临床检验等领域奠定基础。近年来,用微流控芯片进行单细胞分析已引起广泛的兴趣。微流控芯片可以集成单细胞进样、溶膜、电泳分离胞内化学组分和高灵敏度测定等一系列操作步骤,为分析单细胞内的化学组分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微流控芯片测定单细胞内化学组分的进展。重点在于利用电渗流、压力结合电渗流和激光镊子等技术操控单细胞在微流控芯片上完成单细胞进样、溶膜、细胞内化学组分的电泳分离和高灵敏度测定等一系列操作步骤。对在微流控芯片上的衍生技术也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王文雷  金文睿 《色谱》2007,25(6):799-803
采用微流控装置结合电化学检测研究了测定人单个血红细胞中谷胱甘肽(GSH)的方法。在该方法中,细胞的进样、定位、溶膜以及细胞中谷胱甘肽的转移和检测都在配有通道端安培检测器的双T形芯片中完成。单个细胞用液压导入到双T的交界面,在电泳缓冲液中毛地黄皂苷的作用下,细胞膜被穿孔。再施加直流电压,细胞被溶膜。释放出来的GSH被此直流电压电迁移至通道端并在Au/Hg电极上被检测。用校正曲线法可以定量测定单个细胞中的GSH。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牛和猪肌肉组织中安乃近代谢残留物4-甲酰氨基安替比林、4-乙酰氨基安替比林、4-氨基安替比林和4-甲基氨基安替比林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连质谱(LC-M/MS)测定法。肌肉组织样品均质后,采用硫酸钠提取液提取。过滤后,过C18固相萃取(SPE)柱净化,采用LC-MS/MS电喷雾电离(ESI),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4-甲酰氨基安替比林和4-乙酰氨基安替比林采用外标法定量,而4-甲基氨基安替比林和4-氨基安替比林则是以4-异丙基氨基安替比林作为内标物采用内标法进行定量;4-甲酰氨基安替比林和4-氨基安替比林的检出限为1.0μg/L;4-乙酰氨基安替比林和4-甲基氨基安替比林的检出限则为0.5μg/L;在添加浓度为5~200ng/g范围内,4-甲酰氨基安替比林的回收率为81.6%~94.0%;4-乙酰氨基安替比林的回收率为81.2%~90.2%;4-氨基安替比林的回收率为82%~101%;4-甲基氨基安替比林的回收率为78.5%~87.0%;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在7%以内。  相似文献   

16.
微流控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杰  董玲  张克华  刘瑾 《有机化学》2012,32(1):201-209
微流控合成技术是近1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的有机合成技术.微反应器由于在传热、传质等方面的性能远远优于常规烧瓶等反应器,因而在微反应器中进行的反应会得到更理想的效果,例如提高产率和纯度、缩短反应时间、降低危险性、提高产物的选择性等.主要介绍了微流控合成的概念、优点及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7.
质谱分析法以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分析通量高等特点,近年来已逐步用于电化学反应过程的原位监测和机理探究.通过开发新型电离源以及构建电化学池-质谱偶联装置,研究者们相继发展了一系列电化学质谱(EC-MS)分析方法,并在电化学过程产物实时监测、同位素标记分析、短寿命中间体捕获鉴定等方面展现出了特有的技术优势.该综述从气相及...  相似文献   

18.
郭梦园  李风华  包宇  马玉芹  牛利 《应用化学》2016,33(10):1115-1125
微流控技术具有微型化、集成化的特点,且所合成产物形貌和单分散性好,已经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纳米材料的合成中。 本文对微流体技术在纳米材料合成中的应用做了系统的阐述。 对微流控芯片中流体流动、混合机理进行了介绍,并详细介绍了微流控芯片的制作工艺,展望了微流体技术在合成纳米材料中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为了使用单细胞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SC-ICP-MS)方法准确测定单个细胞中的铬(Cr)、锰(Mn)、铁(Fe)、铜(Cu)和锌(Zn)等多种内源性金属元素,该文基于动态反应池(DRC)模式对目标分析物的反应气流量和极杆抑制参数q(RPq)进行了优化,并研究了进样速度、细胞密度、驻留时间等因素对SC-ICP-MS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