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介绍了离子-原子碰撞过程中双微分绝对截面的计算方法.利用符合技术测量了中能区C3++Ne碰撞系统的纯电离微分绝对截面. 将实验结果与多体经典蒙特卡罗方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后发现,纯电离截面随入射能量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对理论与实验产生差异的原因作了分析. 对多重电离的电离机制分析表明:高价态的反冲离子主要来自于俄歇贡献;随着入射能量的升高,电子-电子间的库仑作用也逐渐显现. 此实验方法可以用于相同实验装置上的各种反应出射道的绝对截面测量,入射离子种类及入射离子能量范围将得到拓展. 关键词: 离子-原子碰撞 绝对截面 纯电离  相似文献   

2.
采用位置灵敏探测和飞行时间技术测量了等电荷态离子C^q 、N^q 、O^q 、Ne^q (q=4,5,6,7)与He原子碰撞中,转移电离截面与单电子俘获截面的比值Ro研究了相同q入射的情况下,R与入射离子核电荷数Z的依赖关系。在统计蒸发模型的基础上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3.
利用冷靶反冲离子动量谱仪,对低能He2+-He碰撞反应中产生的反冲靶离子和炮弹离子进行了符合测量,根据反冲靶离子的动量,研究了转移电离过程中的电荷转移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20—40 keV能量范围内,靶原子上的一个电子俘获到炮弹离子的基态,另一个电子直接发射到靶的连续态的直接电离及另一个电子俘获到炮弹离子的连续态的过程(ECC)是最主要的转移电离机理,且ECC过程主要发生在大碰撞参数条件下;炮弹离子俘获两个电子处在双激发态的自电离过程的贡献很小. 关键词: 冷靶反冲离子动量谱仪 转移电离机理 离子原子碰撞  相似文献   

4.
对43—95MeV的氩离子在与固体靶(Zt=6—74)碰撞中产生的Kα卫星线和超级卫星线作了高精度测量,得到了氩离子2s和2p支壳层空穴产生的概率,并对空穴产生的过程作了解释 关键词:  相似文献   

5.
利用束箔技术研究电重离子加速器提供的47MeV能量的氖离子和94MeV能量的氩离子,分别和不同材料,不同厚度碳箔(39μg/cm^2)和铝箔(3.4mg/cm^2)相互作用,产生高电离态的氖和氩离子,并测量了这些离子的激发江谱和某些能级寿命。  相似文献   

6.
采用位置灵敏探测和飞行时间技术测量了等电荷态离子Cq+、Nq+、Oq+、Neq+(q=4,5,6,7)与He原子碰撞中,转移电离截面与单电子俘获截面的比值R.研究了相同q入射的情况下,R与入射离子核电荷数Z的依赖关系,在统计蒸发模型的基础上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7.
利用加速器提供的非全裸重离子束 (q=1 - 4)轰击氦、氖和氩原子 ,研究了由非全裸离子引起原子多重电离的有效电荷效应和电荷交换效应 .提出用一个有效电荷来等价描述非全裸入射离子对靶原子的作用 ,将描述全裸离子 -原子碰撞过程的物理模型推广到处理非全裸离子 -原子碰撞过程 ,采用轨道贯穿模型对有效电荷的内在物理机制进行了解释 ,提出一种新的理论方法将多重电离中俄歇过程的贡献予以扣除 .通过研究发现 ,扣除俄歇过程贡献后 ,多重电离截面随入射离子q/ v的变化与多步过程的预言相符.The partially stripped C q+ , O q+ and F q+ ions (q=1-4) delivered by a 2×1.7 MV tandem accelerator were employed to bombard He, Ne and Ar targets. The cross section ratios of multiple ionization to single ionization were measured for different collision systems by using time of flight technique. The effective charge effects and charge exchange processes were studied. By using an effective charge q eff , the multiple ionization processes induced by partially stripped ions could...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离子-原子碰撞过程中双微分绝对截面的计算方法.利用符合技术测量了中能区C3++Ne碰撞系统的纯电离微分绝对截面.将实验结果与多体经典蒙特卡罗方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后发现,纯电离截面随入射能量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对理论与实验产生差异的原因作了分析.对多重电离的电离机制分析表明:高价态的反冲离子主要来自于俄歇贡献;随着入射能量的升高,电子-电子间的库仑作用也逐渐显现.此实验方法可以用于相同实验装置上的各种反应出射道的绝对截面测量,入射离子种类及入射离子能量范围将得到拓展.  相似文献   

9.
利用扭曲波Born交换近似方法, 系统地计算了Ar的类氢到类钠离子的电子碰撞电离截面和速率系数. 同时使用精度高的拟合公式对直接电离截面、激发截面、总激发自电离截面和速率系数进行了拟合, 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我们应用含温有界平均原子模型,采用Younger公式和分波法研究了高温稠密等离子体中电子离子直接碰撞电离的截面。  相似文献   

11.
RBa2Cu3Ox(R为稀土元素)超导体中F代O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海屏  高孝恢 《物理学报》1992,41(5):851-860
以CuF2为配方试剂之一,合成系列掺F稀土超导体RBa2Cu3OxFy。对比观测发现,稀土氧化物超导体以F代O后,烧结温度明显降低,超导转变宽度变窄,零电阻温度稍有提高,晶胞参数发生变化,F进入123相晶格,文中还讨论掺F效应。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小角X射线散射法分别研究CH2Cl2,CHCl3和CCl4对磷脂酰胆碱液晶态结构的影响机理,通过比较得知,CH2Cl2,CHCl3和CCl4对磷脂酰胆碱液晶态结构影响的不同之处,主要是它们空间旋转电子云密度分布不同所致,空间旋转电子云密度分布呈球状或椭球状的物质都有使磷脂酰胆碱液晶形成片层六角形的机理,呈圆锥状的物质有诱发磷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3.
施士元 《物理学报》1957,13(4):245-251
本文根据空穴扩散促使有序化的观点导出决定恒温有序化几率的一个公式。这个公式中包括扩散系数,柯诺库夫温度及其他实验都可以直接测定的数量。引用了现有的这些数量的实验数据,证明所提出的有序化几率公式和实验结果是符合的。  相似文献   

14.
用穆斯堡尔谱研究了Eu2O3在不同载体表面上的分散度。随着铕含量的变化引起的穆斯堡尔参数的差别表明了Eu2O3与不同载体之间作用上的差别。在γ-Al2O3表面上,当Eu含量增加时,用质异能位移增加,逐渐接近于体相Eu2O3相应值,说明在逐步形成Eu2O3晶相。与此不同,在两种SiO关键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Mn离子取代M型钡铁氧体BaFe12-xMnxO19作了较系统的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在我们的实验条件下,Mn的取代量x可达4,其中约有0.1—0.3的Mn2+存在,其余Mn为三价。(2)Mn离子主要进入12k和2a晶位。(3)BaFe12-xMnxO19的各向异性常数K19,居里温度Tc和饱和磁化强度σs均随x的增加而下降。(4)Mn引起BaFe12-xMnxO19的非共线自旋结构。(5)Mn3+在12k和2a晶位中的平均零场劈裂因子Dh比尖晶石中八面体B位上的Mn3+之Dc值小近一个数量级。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6.
GaAs/SrTiO3外延半导体单晶薄膜带间跃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在钙钛矿型结构的SrTiO3衬底上用分子束外延方法生长闪锌矿型结构的GaAs半导体单晶薄膜.应用光调制反射光谱和光荧光方法 ,研究了GaAs半导体薄膜的带间跃迁,并与通常的GaAs体材料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钙钛矿型结构SrTiO3衬底上生长的GaAs单晶薄膜具有与单晶体材料相似的禁带与光学特性,在带间跃迁的弛豫上,外延薄膜相对体材料大了约5倍.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7.
用红外光谱法研究了高温下熔融态的邻位取代苯甲酸衍生物的氢键行为。邻卤(F,Cl,Br,I)苯甲酸在固态时以羧基二聚体形式存在,熔融后二聚体部分解聚,仍有部分分子以二聚体形式存在。固态和液态邻乙氧基苯甲酸的红外吸收无明显差异,表明两者均为分子内氢键的结构。固态邻甲氧基苯甲酸以羧基二聚体形式存在,其熔融后二聚体全部解聚形成了分子内氢键,即甲氧基的氧与羧基的氢形成了氢键。  相似文献   

18.
掺镁铌酸锂晶体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进  杨昆  金婵 《物理学报》1999,48(6):1103-1106
通过LiNbO3:MgO(6.7 mol/kg)晶体在常温和低温下的喇曼光谱分析,研究了掺Mg2+后晶体结构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常温下晶格略有畸变,个别的散射峰有耦合现象存在,随温度降低,耦合逐渐减少,但掺Mg2+后晶格基本结构并无变化.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9.
20.
用自由正电子固体表面态湮没技术研究2%PdO/Al2O3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史子康  黄存平 《物理学报》1992,41(2):288-294
22Na的e+研究2%PdO/Al2O3中PdO空间结构与热处理的关系,利用e+湮没参数计算PdO颗粒度,说明自由e+固体表面态湮没技术可以应用于催化剂的研究。 关键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