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兢  宋寅  彭德高  李珉 《大学化学》2007,22(1):33-40
关于芳香性的定义一直是人们关注讨论的焦点.具有非传统芳香性的化合物层出不穷,芳香性的概念也因此有了很大的发展.本文具体介绍了同芳香性、莫比乌斯体系的芳香性、C60以及三维结构中的芳香性、Y型芳香性等芳香性概念发展的前沿方向,并尝试对芳香性概念的最新发展作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2.
共轭效应和芳香性本质的争论和它们的历史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共轭效应是稳定的”是有机化学的最最基本原理之一。但是,自30年代起,键长平均化,4N+2芳香性理论,苯环D~6~h构架的起因,分子的构象和共轭效应的因果关系,π-电子离域的结构效应等已经受到了广泛的质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Vollhardt等合成了中心苯环具有环己三烯几何特征的亚苯类化合物,Stanger等合成了键长平均化,但长度在0.143~0.148nm的苯并类衍生物。最近(1999年),Stanger又获得了在苯环中具有单键键长的苯并类化合物。在理论计算领域,争论主要表现在计算方法上,集中在如何将作用能分解成π和σ两部分。随着论战的发展,作用能分解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Huckel理论在有机化学中的绝对权威也受到了挑战。为此,简要地介绍了能量分解法的发展史,对kollma法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此外特别介绍了我们新的能量分解法,及在共轭效应和芳香性的研究中的新观点和新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3.
芳香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兰琴 《化学教育》2005,26(1):11-13
综述了芳香性的概念,芳香性的判据和应用以及研究进展,随着量子理论和合成新的芳香环的迅速发展,芳香性含意也在深化和发展,芳香族化合物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  相似文献   

4.
双环芳香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按照Goldstein-Hoffmann的“链带模式”理论介绍了双环芳香性。同时,对(CH)_n长环离子的合成、结构与性质作了扼要的描述,它们包括双环[3.2.2]壬三烯基、双环[3.3.2]癸三烯基、双环[4.2.1]壬三烯基及双环[4.3.2]十一碳四烯基离子。  相似文献   

5.
同芳香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价猷 《有机化学》1983,3(6):415-425
本文综述了的同芳香性的概念及其进展,同时比较详细地叙述了某些2π同环丙烯正离子、6π同环庚三烯正离子、10π同环辛四烯双负离子及部分中性同芳分子的结构、核磁谱和性质。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芳香性"?芳香性的定义、判据和无机芳香性化合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并评述了芳香性的定义、判据及有关概念,同时简要回顾了芳香性的研究历史及最近关于无机芳香性化合物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7.
芳香性的判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苯型化合物具有特殊的热稳定性,它们的环上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难发生加成反应,在结构上,C—C键长介于单、双键之间,在核磁共振光谱上表现出较大的化学位移(δ值),人们把这种特性称之为芳香性。随着量子力学在化学中的应用,进一步从结构上揭开了芳香性的秘密。现在我们知道,在芳香烃分子中的芳环上,每个碳原子各以sp~2杂化轨道相互交盖连  相似文献   

8.
一谈到芳香性自然会联想到环状共轭体系。诸如苯、轮烯(中性分子或离子)及其同系物。由于它们具有特定的封闭层电子结构,π(p)电子沿环式周边离域而赋予体系一定的稳定化作用,一般说其周边的π(p)电子数符合Huckel(4n 2)规则。此外,分子轨道通过空间相互作用也可以使π(p)电子离域,从而产生一定的稳定化作用。由此又引伸出了同芳香性(homoaromaticity)与双环芳香性(bicycloaromaticity)。前者的π电子数符合Huckel(4n  相似文献   

9.
芳香性的本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海忠 《大学化学》1991,6(5):23-26
人们一直把芳香性化合物所具有的特殊的结构稳定性归结于电子的离域作用,但这种离域作用并不能使共轭多烯获得明显的芳香性。只有当离域作用存在球形或圆形对称中心,且离域电子满足一定规则时化合物才具有特殊的结构稳定性。本文将芳香性归结于“向心作用”,以区别于直链共轭多烯以及不具有这种对称中心的离域作用,同时将向心作用推广到三维体系,再一次证实了Mobius芳香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谷杨  袁履冰 《大学化学》2002,17(3):53-54
介绍了一系列在基础有机化学中往往被认为是非芳香性的 ,而从其物理和化学性质来考察却实际上是同芳香性的离子和分子  相似文献   

11.
芳香性的概念最初只是与苯及其衍生物的性质联系在一起。随着有机化学的发展,很快就发现某些非苯系的高度不饱和的有机化合物(如杂环化合物)具有和苯相似的芳香性。这说明芳香性并非苯及其衍生物所特有。  相似文献   

12.
芳香性质子规则:定义和单环体系的芳香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树坤 《化学通报》1991,(10):44-46
芳香性 Hückel 规则最初表述为“平面、单环、含(4n+2)π电子的共轭体系具芳香性”。首先,(4n十2)π电子数条件的必要性通过 Hückel 分子轨道理论可获得满意的解释,也获得大量实验证实。但是却不能用来解  相似文献   

13.
一个新的芳香性判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uckel的(4N+2)规则是关于环状共轭分子芳香性的规则。为什么具有(4N+2)个π电子的环是芳香性的,而具有4N个π电子的环是反芳香性的?对于这个问题,曾提出过  相似文献   

14.
芳香性是有机化学领域非常重要的概念,这一概念可追溯至1825年法拉第发现苯和1865年凯库勒提出著名的单双键交替环状结构。时至今日,芳香性的内涵与外延仍在不断扩展。目前反休克尔规则的例子不断涌现,包括莫比乌斯芳香性规则和贝尔德规则,立体芳香性、全局芳香性等新的芳香性概念逐步提出。本文重点介绍了芳香性的实验和理论判据并通过卟啉纳米环、大环多自由基、多环共轭体系等介绍几种新的芳香性体系,并阐述了未来可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芳香性化学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芳香结构问题,从有机结构理论建立时起,就开始为人们所重视。根据苯及其衍生物所具有的特性,把当时的有机化合物划分为脂肪族及芳香族二大类。并且把这些特性用芳香性这个术语来概括,古典芳香性概念是指: (1)在合成过程中容易形成这种稳定的芳香环。 (2)具有特殊的稳定性,不易发生加成反应。 (3)容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硝化、磺化、卤代、傅克反应等)。 (4)某些取代基因为与芳香环连接表现出特殊的性质(如羟基呈酸性,胺基碱性的降低,卤素活性的降低,重氮化合物稳定性的增加等)。除了含有苯核的芳香族化合物以外,还发现吡啶、噻吩、呋喃、吡咯等杂环也具有芳香性。但是古典的芳香性概念是不够严格的,例如:萘比苯容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但稳定性却比苯差,同样对吡咯、呋喃等均有  相似文献   

16.
芳香性的PMO判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芳香性的判据”一文讨论了芳香性的几个判据。实际上,“二倍规则”(通常称之为闭壳层电子结构)和单电子共振能规则是(4N 2)规则的理论阐述,即说明了为什么具有(4N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了芳香性概念的发展历史 ,并从结构、稳定性、反应性能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8.
张新明  魏先文 《有机化学》2006,26(9):1322-1327
芳香性反式轮烯结构富勒烯具有高共轭性, 是潜在的优良的光能捕获分子. 综述了Möbius芳烃和芳香性反式轮烯结构富勒烯的合成和性质研究的最新进展, 并展望了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20.
芳香性反式轮烯结构富勒烯具有高共轭性,是潜在的优良的光能捕获分子.综述了M?bius芳烃和芳香性反式轮烯结构富勒烯的合成和性质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展望了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