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羊群行为理论一直是金融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以上证180指数和深证100指数成分股为研究对象,运用ARCH模型对2006年至2011年中国股市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羊群行为在近期中国股市剧烈震荡过程中依然显著存在.深圳证券市场比上海证券市场羊群行为更加严重、股票上涨阶段的羊群行为比下跌阶段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中国股评家预测行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以 2 0 0 0年在《中国证券报》上发表的股评家的预测文章为样本 ,建立了 3组回归方程来研究股评家对于大盘预测的准确性及影响预测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 ,股评家的短期预测平均而言是一个未来大盘收益率的一个反向指标。宠观的经济面信息、前一天的公众舆论和前 3天的大盘平均收益率都对于股评家的预测有显著影响 ,其中以公众舆论的影响作用最大。在这些因素中 ,宏观的经济面信息有助于提高股评家预测的准确性 ,而其他因素则降低了股评家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股市的羊群效应的ARCH检验模型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提出一种检验羊群效应的方法 ,即通过检验个股截面收益的绝对偏差 (CSA D)与市场收益的非线性关系 ,来判断羊群效应是否显著 ,并对我国沪深两市的羊群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 ,结果发现我国沪深两市存在一定程度的羊群效应 .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8年6月1日至2014年10月31日A股收益率数据和东方财富网上证综指吧主题帖文本,以情绪词测度投资者情绪,发帖量代表信息传播强度,构建信息传播和投资者情绪影响股市羊群效应的GARCH模型.利用赤池信息准则比较信息传播和投资者情绪对股市羊群效应的解释能力.实证表明,前期信息传播加强了本期股市羊群效应,但当日盘前信息传播则减弱了当日股市羊群效应,前期悲观情绪将增强本期股市羊群效应.主要结论有:1)信息传播与投资者情绪对股市羊群效应都具有显著的解释能力;2)综合信息传播和情绪的模型对股市羊群效的解释优于单一信息传播或情绪因素的模型;3)相对于投资者情绪,信息传播对股市羊群效应的解释更优.  相似文献   

5.
在Sentana和Wadhwani的正反馈模型基础上,本文利用前期涨跌进行状态划分,建立了正反馈交易的Markov状态依赖模型,考察市场中的正反馈交易行为与羊群效应。通过对中国股市的实证研究,可以发现,股价不服从随机游走,在前期股价连续上涨或下跌的情况下,转移概率具有惯性;中国股市存在显著的状态相依的正反馈行为,在前期股价连续上涨的情况下,易激发羊群行为。监管者应注重市场价格的持续变动,投资者可以采用正反馈交易策略。  相似文献   

6.
中国股票市场羊群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修正Chang、Cheng和Khorana(2000)模型的基础上,综合使用CSSD和CSAD两个个股收益率偏离度指标建模.分别对沪、深股市的羊群效应进行了独立和联合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沪、深股市及中国股市整体上都存在显的羊群效应,且市场下降时的羊群效应比市场上升时强。此结论在市场存在规模效应时也具有很好的鲁棒性。股市系统风险较大是诱发羊群效应的重要因素。羊群效应的不对称性可用行为金融学及其期望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7.
羊群效应一直是我国主板市场研究的热点问题,受到开板时间的制约,关于创业板市场羊群效应研究相对较少.以创业板为研究对象,基于CCK模型检验方法,引入成交量指标,分别从价、量两个方面建立VAR模型对创业板的355只股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创业板二级市场存在由成交量引起的羊群效应,滞后期为1~2期.说明在创业板,投资者对成交量变动比价格变动更为敏感.因此,加强投资者交易行为的监管更有利于创业板市场的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8.
构建了一个三阶段泡沫模型,并运用CARA型效用模型建立了投资者效用差函数,研究了在不同泡沫阶段,投资者的风险规避度和对其他投资者卖出股票概率的推断这两个因素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如果某投资者本身风险规避度越大,猜测对方投资者卖出股票的概率越高,那么投资者会越倾向于卖出手中的股票.最后提出政策建议:有效控制市场中的信息披露,提高市场的有效性;加强对投资者的风险教育.  相似文献   

9.
深沪综合指数的收益率不服从正态分布,收益率是负斜的,呈现胖尾和峰态;其收益率序列均服从有着分形概率分布的持久性时间序列,它们遵循有偏随机游动,市场表现出较强的趋势行为和非周期循环特征,深市非周期循环为4个月,而沪市为6个月,深沪股市月收益率序列则为确定性的混沌序列;而沪深股市的波动性也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不对称特征,沪深股市之间还存在着波动性的溢出效应,深市还存在着一定的杠杆效应,而且,沪深股市之间还存在着明显的波动性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0.
为检验股市收益率机制转换特性,考察机制转换条件下股市收益率的跳跃特征,以及在不同机制下跳跃行为对股市收益率的冲击效应,将Markov机制转换思想引入自回归跳跃(ARJI)模型,构建一个机制转换自回归跳跃(RS-ARM)模型.基于该模型对中国股市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股市存在高、低波动两种机制,高波动时期的跳跃幅度和强度及其对股市收益率的冲击均大于低波动时期.同时,波动率估计和预测评价指标显示,RS-ARJI模型优于目前被广泛使用的GARCH模型和ARJI模型.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沪深市场1995-2015年间的低价股效应进行研究,发现存在显著的低价股效应,即买入低价股的收益率统计上显著高于买入高价股的收益率.对低价股效应的成因进行了数学分析和实际论证,得出低价股效应存在的逻辑基础是投资的未来属性和物极必反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股市的大公司股票与小公司股票的价格与收益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大公司股票与小公司股票的收益无论在牛市阶段还是熊市阶段都存在较高的相关性;熊市阶段大公司股票收益的自相关程度最高,存在一定趋势性.大公司股票与小公司股票的价格序列是单位根的,但不是协整的,二者的收益序列是稳定的,在牛市阶段和熊市阶段大公司股票与小公司股票收益之间存在双向的领先—滞后后关系.  相似文献   

13.
定向增发背景下,对机构投资者增持行为经济后果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2008-2017年我国沪深A股成功进行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本研究采用OLS、POISSON、PSM等方法对机构投资者增持的经济后果及机理进行实证分析与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整体增持与定向增发上市公司的长期市场表现正相关。考虑机构投资者异质性特征并做进一步分析,价值投资型机构投资者增持行为通过提升企业创新水平显著提升了定向增发上市公司长期市场表现;由于追求短期股权价值波动收益,价格追随型机构投资者增持行为则不利于定向增发上市公司长期市场表现;限售期规定能够有效遏制价格追随型机构投资者的“追涨杀跌”行为。本研究为我国中长期价值投资型机构投资者培育、定向增发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国股市和债市波动溢出效应的MV-GARCH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市和债市的波动溢出效应是研究金融市场信息流动、风险传递的重要内容。在估计了股市和债市候选MV-GARCH模型参数基础上,通过AIC准则等拟合优度方法选择了t分布型BEKK为最优模型,因为它更好的捕捉到了金融时序尖峰、厚尾的特征.结果显示,中国股市和债市波动溢出具有明显时变特征,波动影响不对称,股市对债市影响大于债市对股市影响。动态相关系数偏弱说明两个市场在资源配置能力、信息流动等方面存在显著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改进及在中国股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投资者来说,具备有效的评估价值和风险关系的理论工具十分重要.以中国股票市场的数据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面对并不理想的检验结果,借用因素模型的研究方法,在传统模型中引入其他可能影响资产回报的因素,利用中国股市的数据对改进的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并与传统模型的检验结果相比较,发现改进模型的解释力相对于传统模型有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研究顾客与服务商之间购买意向达成的影响因素及关系。通过分析顾客的”心理反映”以及商家“责任或义务”的承诺对购买意向达成的影响,提出了顾客与商家购买意向达成的模型及假设;采取情景实验及过程跟踪方法,以服务关系为背景验证模型及假设。研究结果表明:顾客的行为控制认知、价值观/态度、主观规范、知识及经验、商家承诺及传递对顾客的购买意向及达成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为服务商有侧重地采取措施与顾客达成购买意向及行为具有一定参考作用,并为服务商与顾客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针对投资者有限理性决策行为的模仿学习等特质,运用复杂网络、贝叶斯学习和社会学习理论,分别对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决策机制进行系统性分析,由此构建基于网络混合学习策略的投资者行为演化机理和数理模型,并进行数理解析和模拟仿真。研究发现,投资者金融关联网络的拓扑结构对个人投资者行为动态演变具有较强影响,但对机构投资者的影响较弱;个人投资者的学习策略偏好影响其行为动态演变均衡状态的稳定性较为显著;机构投资者获取的私有信息精确度与其行为动态演变的均衡状态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联;投资者的初始行为状态对其投资行为动态演变均衡状态的影响效应均较弱。  相似文献   

18.
判断股市收益率波动的持续性问题通常归结为检验波动过程中是否存在着单位根。针对传统的单位根检验方法功效偏低,且检验的真实显著性水平容易失真的问题,本文采用随机波动率模型并利用改进的PP检验、KPSS检验,以及SIMEX检验方法对中国上证综合指数进行了实证研究.三种检验方法的结果都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后的上证综指收益率波动过程有单位根,波动呈现出很强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