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邹庆松 《化学教育》1997,18(8):9-12
高中化学课本(甲种本)第二册第182页中指出:“镁能跟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不能跟碱起反应。”我们在教学中曾多次做了这样的实验:镁不跟氢氧化钠或氨水等碱溶液反应,但是侯能跟碱性银氨溶液反应。一、实验在200mL锥形瓶中加入50mL2mol/LAgNO3溶液和50mL6mol/L的氨水进行混合,得到100mL浓度约为1mol/L[Ag(NH3)2]+溶液,测得pH=12,该混合溶液中,未络会的〔NH。】。lmol/L,然后取3g去掉氧化层的侯条放入该碱性银氨溶液,立即用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瓶口,十几秒后,见到镁条表面有一层灰白色的海绵状物质析…  相似文献   

2.
侯传斌 《化学教育》1985,6(4):43-43
甲酸还原银氨溶液的实验,已有几篇文章论及。现将笔者多次试验的结果介绍如下。 1.试剂 5%AgNO3溶液稀氨水(1:4) 甲酸浓溶液(~80%) 2.配制银氨溶液取约5ml5%AgNO3溶液于一支洁净试管里,滴加稀氨水(1:4),边加边振摇,至黑色沉淀恰好溶解为止,溶液的pH值近于11。  相似文献   

3.
用银氨溶液对微米级铜粉镀银反应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微米级铜粉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特性与催化活性,被广泛应用于导电涂料、电极材料、催化剂等领域。但铜粉微细化后,由于粒子的比表面很大,其化学活性很高 [1],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成氧化亚铜,失去原有的物理化学特性。在铜粉表面镀银形成铜银双金属粉,既提高铜粉的抗氧化能力,又可保持铜粉的优良特性 [2,3],此项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科学工作者注目的课 题 [4,5]。本文对微米级铜粉镀银反应的机理进行了探索研究。 高分散度的微细体系,拥有极大的表面积,具有很高的表面吉布斯自由能,会产生很强的界面吸附作用,该作用将会对化学反应产…  相似文献   

4.
氧化银的氨溶液在化等研究及某些工业生产上是很有用处的,例如在有机化学中对醛类性质的研究、醛基的检验;在热水瓶及制镜等工业生产中的镀银操作等,银氨液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根据我们已往配制这种溶液的体验看来,银氨溶液是非常不稳定的危险试剂。去年在我们学校化学实验室就曾发生过两次银氨溶液的爆炸,因为工作人员缺乏这方面的常识,同时在高中化学教科书中也未注出,所以第一次爆炸并未引起注意,也未作讨论与钻研,认为这可能是在银氨液中混入了其他药品引起了偶然的爆炸。事实证明,我们这种判断是错误的,接着又发生了第二次的银氨溶液爆炸,这次除损毁了药品及容器外,还造成管理员同志的轻伤,损污了衣服。幸亏是由于溶液的量少,爆  相似文献   

5.
将市售硝酸银试剂配成溶液,滴入氨水,反应液始终保持澄清,初步认为这种异常实验现象是由硝酸银试剂中含有少量硝酸铵杂质引起的。测定了向硝酸银溶液中加入氨水生成氧化银沉淀的质量,指出制取银氨溶液时只有少部分硝酸银与氨水反应生成中间产物氧化银,大部分硝酸银与氨水反应直接生成银氨络合物。探析了向硝酸银溶液中滴入氨水,反应液始终澄清或生成白色沉淀的异常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6.
程瑶琴  熊言林  信欣 《化学教育》2019,40(23):75-76
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新制的氨水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只能看到暗棕色的氧化银沉淀生成与溶解的实验现象;氨水与空气接触时间较长时,部分氨水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铵,这样的氨水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便有白色的碳酸银沉淀生成。  相似文献   

7.
 Oxygen reduction on a polycrystalline silver electrode was studied by cyclic voltammetry and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The reaction occurred by a two-electron pathway. The steps in the mechanism were observed in the cyclic voltammograms recorded with different scan rates. The intermediates formed in the steps were detected by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相似文献   

8.
葡萄糖在碱性溶液中存在异构化、解离和溶剂化三种作用,但葡萄糖的中性、碱性溶液~(13)CNMR图谱几乎没有变化。我们测定了葡萄糖、果糖和甘露糖在不同pH的~(13)CNMR;也测定了葡萄糖的中性、碱性水溶液的~1HNMR,用INDOR法确定其H_((1)),H_((2))峰,并和葡萄糖分子、离子和水合离子的EHMO计算结果对照分析,说明了葡萄糖图谱不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 您们好! 我们有一道难题,希望能得到您们的帮助。这个问题是这样的: 一杯KCI的电解质溶液,插入两根铂电极,再在溶液里滴入几滴酚酞,然后将电极与直流电源接通。试判断两电极附近溶液的颜色?  相似文献   

10.
应志南 《化学教育》1999,20(5):33-34
中学化学实验中,许多学生仅知NH3、HCI等少数几种气体溶于水能用来做喷泉实验,原因是这些气体极易溶解于水。笔者对SO2溶于水能否产生喷泉进行过实验,发现水沿导管进入烧瓶中的速度极慢,难以形成喷泉。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共轭聚合物的微/纳米结构(如:纤维、管、球等)由于在低维系统和决定材料性质及应用方面的重要作用而备受瞩目[1~3].其潜在的应用领域包括分子导线、化学传感、气体分离及光电子器件等.聚苯胺(PANI)[4]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良好的加工性和突出的环境稳定性,是典型的共轭聚  相似文献   

12.
铜在碱性溶液中阳极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慢电势扫描和恒电流法研究铜在浓碱中的阳极过程,并用角分辨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了铜表面二次钝化膜。结果表明,该膜由内层Cu2O和外层CuO-Cu(OH)2组成,越靠近膜的表面,CuO/Cu(OH)2含量比越小,吸附水越多。据此提出成膜的电化学氧化-表面转化历程。  相似文献   

13.
闫保有  李旭飞  黄维秋  王鑫雅  张镇  朱兵 《化学进展》2022,34(11):2417-2431
吸附分离过程具有高效率、低能耗等特点,广泛用于石油、化工、制药、环保等诸多领域。其中,吸附分离材料的结构特点(如比表面积、孔径、孔体积、表面官能团等)对吸附分离效果起决定性作用。金属有机骨架(MOF)材料具有优异的孔结构特点,同时其表面还具有丰富的官能团(—NH2、—CHO等),易于后修饰功能化并赋予其特定的功能,从而增强MOF材料与吸附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较高的吸附容量和分离选择性。以此为导向,本文首先概括了氨/醛基MOF材料的合成策略,总结了亚胺共价后修饰MOF (ICPSM-MOF)材料的研究进展,并重点介绍了这类材料在气、液相吸附分离领域的应用,最后分析了当前ICPSM-MOF材料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从电解质溶液向不对称膜内扩散过程中,研究电解质溶液的动态结构,这种动态结构与用电场作用下离子迁移形成的动态结构不同。实验表明:CuSO_4,CdSO_4,NiSO_4及Na_2SO_4电解质溶液浓度增大时,负离子与离子对形成三离子缔合物,但这种缔合力很弱,在电场作用下,这种三离子缔合物被破坏而变成离子及离子对。  相似文献   

15.
碱性条件下废轮胎真空热裂解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废轮胎橡胶粉在450℃~600℃真空热解系统中热解的特性,以及温度和添加Na2CO3、NaOH对热解气液态产物的影响。实验表明,真空下废轮胎热解油收率在550℃时达到最大值,为48%左右。添加3%的NaOH能明显促进废轮胎橡胶热解,480 ℃时油产率达到最大值49.66%,随后随着温度的升高油产率呈现下降趋势。添加3%的Na2CO3对热解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热解气体产物主要有H2、CO、CH4、CO2、C2H4、C2H6以及少量其他化合物。NaOH的加入使气体产品中的H2相对体积分数明显增加,而CH4、CO、C2等的体积分数降低。通过GC和GC-MS分析热解石脑油发现,热解油品中含有11%以上的柠檬油精。  相似文献   

16.
根据我国环境监测对国家级环境标准样品的实际需要,本研究介绍了分析校准用氨溶液标准样品的研制方法;包括试剂的验证、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分析定值和测定数据的统计检验等方面。氨溶液标准样品采用重量法制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对样品进行均匀性和稳定性研究;并进行不确定度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氨溶液标准样品均匀性良好,可稳定24个月以上,标准值为500 mg·L~(-1),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1%(k=2);与美国同种标准物质具有可比性。可用于氨测定的分析校准、分析方法评价及验证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利用质子条件计算溶液的pH是质子学说应用于酸碱平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学生学习时往往抓不住主要矛盾,因而对一些较复杂的体系溶液pH的计算就比较困难。为此,我们提出了用近似质子条件计算溶液pH的方法。即在一酸碱平衡体系中,按一定的误差要求首先忽略其次要的得失质  相似文献   

18.
读“化学通报”1959年7月号刊载孙名洽同志所写的“关于银氨溶液的爆炸与防护”一文之后,感到该文对银氨溶液爆炸的实质和防护问题的解释不够恰当,特提出如下意见,与孙名洽同志商榷,并请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19.
1959年第7期化学通报发表了孙名洽同志写的一篇文章“关于银氨溶液的爆炸与防护”。文中关于银氨溶液爆炸的实质和防护问题的一些看法是值得商讨的,现将个人的浅见发表如下。一、关于银氨溶液爆炸的实质问题该文强调了银氨溶液爆炸的原因是复杂的副作用的结果,而它之所以能爆炸归根到底是因为银氨溶液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副作用后得到了AgN_3的产物(文中称之为雷银,这是不确切的。AgN_3是迭氮化银,而Ag_3N才是雷酸银,两者都有爆炸性,不应混淆起来)。孙同志首先肯定了龈氨溶液分解产物是AgN_3,但他并没有说明产物是AgN_3的根据。  相似文献   

20.
纳米钯修饰电极在碱性条件下对过氧化氢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电位阶跃计时电流法制备了Pd纳米粒子修饰复合陶瓷碳电极(Pd/CCE)。研究了该修饰电极对H2O2的电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Pd/CCE修饰电极在碱性介质中对H2O2的氧化具有强电催化活性。在0.1 mol.L-1NaOH溶液中采用动态安培法检测H2O2,线性范围为2.0×10-6~2.6×10-3mol.L-1,r=0.999 3,检出限(3sb)为5.0×10-7mol.L-1,灵敏度为143.8μA.(mmol.L-1)-1。该法用于过氧化氢消毒液中H2O2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