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析Boost变换器工作于连续导电模式(CCM)和不连续导电模式(DCM)时的电感电流,指出当输入电压为最低。负载电阻为最小时,且变换器工作在CCM下的最大电感电流就是该变换器在整个工作范围的最大电感电流。并将其与最小点燃电流相比较作为变换器内部本质安全的判断依据。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典型的ZCT-PWM boost电路只能实现主开关零电流关断,不能实现软开启,而辅助开关只能实现零电流开启,不能实现软关断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型ZCT-PWM Boost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和控制方法,实现了主开关零电流开启及零电压关断,辅助开关零电流开启和零电压且零电流关断,从而大大降低了开关损耗,提高了变换器的效率。利用计算机仿真证明了电路的可行性及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Boost ZCT—PWM变换器存在主开关管电流应力大和辅助管硬关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Boost ZCT—PWM电路,对其工作原理做了详细的分析并给出了谐振参数的计算。仿真结果表明该电路不仅实现了主开关和辅助开关管的软开关,同时主开关管不增加额外的电流应力,而且电路中所有二极管也都实现了软通断。  相似文献   

4.
混沌与分叉科学揭示了客观世界中极其丰富的非线性现象,这些非线性现象在电力电子电路中都有其产生的途径和表现形式。本文基于为开关变换器可靠性设计提供理论指导的目的,针对实际变换器的负载特点,研究了Boost变换器负载寄生电感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首先基于系统的状态方程,建立了感性负载Boost变换器的Matlab/Simulink数值仿真模型,并仿真得到不同滤波电感参数下的分叉图;然后通过构造离散迭代映射,计算雅克比矩阵在平衡点处的特征值,对感性负载Boost变换器的稳定性进行了理论分析。理论分析与数值仿真结果一致,均表明Boost变换器负载寄生电感对系统的稳定性有重要的影响,即负载寄生电感的变化可导致系统发生分叉行为。  相似文献   

5.
6.
提出一种输出本质安全型准阻抗源Boost电压变换器,介绍了其电路的基本组成,分析了准阻抗源网络中电感器和电容器的元件选型。该电路由准阻抗源电路和Boost斩波电路组成,然后连接电感电容(inductance and capacitance,LC)滤波电路,控制信号为脉宽调制波。使用MATLAB/Simulink完成电路仿真,在仿真基础上搭建实物实验电路,实验结果验证了仿真及电路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电感值不准确导致的boost变换器模型偏差,进而不能实现良好的临界导通模式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流自恢复的数字预测纹波控制电路.根据电感电流的纹波特性,该控制器预测开关元件的导通及关断时间,将电感电流控制在临界导通模式.基于电感电流阻尼模型,证明了电感电流具有自动恢复到临界导通模式的特性,因而不需要电流检测...  相似文献   

8.
在电流模式下,峰值电流控制的并联Boost变换器具有分叉混沌等非线性的特性,为消除电路中的混沌现象,提出了一种延迟电流反馈的控制策略。基于闭环系统精确的离散时间模型,推导出了在电流控制模式下的并联Boost变换器主要电路参数变化时的迭代公式。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并在不同情况下通过对比,验证了延迟电流反馈控制策略具有较好的抑制混沌的能力及鲁棒性。  相似文献   

9.
文中在理论和实验上研究了并联峰值电流控制Boost变换器的非线性现象[1],变换器没有电压控制回路,只关注其在电流控制模式下的分岔与混沌现象。研究并联Boost变换器在参考电流和输入电压一定时,且电感电流工作在连续模式下可能产生的分岔与混沌现象。为了消除并联Boost变换器出现的混沌现象,文中提出了一种斜坡补偿控制策略,通过验证新策略具有较好的抑制混沌效果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0.
峰值电流模式非理想Boost变换器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军  张章  杨依忠  解光军 《电子器件》2012,35(2):184-189
应用能量守恒法建立了非理想Boost变换器的小信号模型,在该电路拓扑结构的基础上引入了峰值电流模式控制,并进一步推导出含有斜坡补偿的情况下电路等效功率级的精确模型,该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然后以峰值电流模式Boost变换器为基础,针对该电路存在的缺点设计了电压控制器补偿网络,使得补偿后的系统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并通过MATLAB软件仿真验证了该方案的优点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Chau  K.T. 《Electronics letters》1994,30(2):101-102
A new zero-voltage-switching multiresonant boost convertor operating at constant switching frequency is presented. Its output voltage is regulated by controlling the freewheeling period of the resonant inductor. It possesses the advantages of a PWM convertor and frequency-modulated multiresonant convertor. Moreover, by absorbing all major parasitic components in its resonant circuit, parasitic ringing is eliminated.<>  相似文献   

12.
13.
黄梅 《信息技术》2013,(6):183-185
随着先进制造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现场总线技术和嵌入式技术相结合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文中介绍基于ARM的CAN-Ethernet总线通讯协议转换器的总体设计和实现Modbus TCP的设计架构,Modbus/TCPIP服务器端的设计。采用CAN总线协议与Modbus/TCPIP协议进行转换的方式来实现便捷低成本的协议转换器,着重介绍了设备的固件程序,驱动程序,应用程序的设计和具体实现。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在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的高岛速全光波长转换中的速度受限现象,以及导致速度受限的主要原因——半导体光放大器的载流子寿命.将国内外学者所采用的各种提高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的全光转换速度的主流方案归纳总结为三种类型,对其进行简要的阐述,并分别分析其优势及不足。  相似文献   

15.
Tang  Z. Ishizuka  O. Matsumoto  H. 《Electronics letters》1990,26(23):1983-1985
A novel MOS triangle-to-sine wave convertor (TSC) is proposed. The novel circuit is based on the expon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MOS devices operated in the subthreshold region. The circuit with a 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 of 0.21% and bandwidth of 100 kHz has been demonstrated by PSPICE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克服采用SVPWM控制的三相Boost变换器中传统PID控制参数选取困难和控制过程中不能更改的问题,采用神经网络对PID控制算法进行了改进,设计了一种基于改进PID控制算法的三相Boost变换器,实现了PID控制参数的在线整定,提高了设计效率。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PID控制相比,利用改进PID控制算法的三相Boost变换器能够有效地降低谐波,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Lee  C.Q. Batarseh  I. 《Electronics letters》1987,23(24):1273-1274
Using a set of characteristic curves derived from the stateplane analysis, a novel approach to the design of the parallel resonant convertor (PRC) is presented. It will be shown that the steady-state response of the convertor can also be obtained from these characteristic curves  相似文献   

18.
《Electronics letters》1969,5(9):195-196
A method of simultaneously monitoring the seven valves in a 3-phase Graetz bridge circuit is described. The d.c. smoothing-inductor voltage is observed for this purpose. It is shown that the point of failure on the voltage wave of the malfunctioning valve can be found.  相似文献   

19.
为了在宽频带内实现对线极化波的高效交叉极化转换,提出了一种基于矩形开口环-贴片结构的超表面极化转换器。首先,将超表面经典的矩形开口环和贴片两种单一金属图案优化组合获得超表面极化转换器,并仿真获得其极化转换率;然后通过理论推导和表面电流分析阐述了极化转换的物理机理;最后研究了超表面极化转换器对入射角度的依赖性。结果表明,该超表面极化转换器的极化转换率超过了90%,相对带宽达到81.3%;而转换器表面电流形成的电磁谐振是产生极化转换的主要原因,且该极化转换器在0°~30°入射角范围内仍有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