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汉语为本族语的人和以英语为本族语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因此英汉互泽时往往需要采用变通译法。本文以句子的组成单位——词为着眼点,通过分析英汉两种语言表达中各自用词的特点,归纳出英语译成汉语时几种最主要的词类转换方式。  相似文献   

2.
黄从玲 《科技信息》2011,(3):I0199-I0199
因英汉双语在结构及习惯表达上的差异性,在英汉翻译中运用视角转换的方法,可使译文通顺流畅,符合译语读者的语言习惯。本文主要分析正反转换,形象转换和虚实转换,说明视角转换的翻译方法对于增强译文的可读性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英汉翻译中的词类转换译法是一种经常能够使用到的翻译方法。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有一定的差异,某些句子是不能按照词语的意思逐一对照进行翻译的。要使句子翻译得更通顺、流畅,可以在不改变句子本来意思的条件下,适当的转换词语的词性,使翻译效果更符合英语或者汉语的语言环境和语言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4.
英汉翻译过程中的词类转换有5种主要方法,其中,英语名词,介词转译为汉语动词,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从中西思维逻辑差异角度出发,探讨了英汉翻译时简单句、并列句、重合句中逻辑关系的几种处理方式,如扩充暗含逻辑、转换逻辑关系、增译逻辑关联词等。  相似文献   

6.
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造成人们在思维习惯及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差异。英汉语言在语义上有许多共同点,但表达方式多有不同。英汉翻译中要实现译文与原文的真实有效性,就必须要实现源语与目标语的有效对接,而视点转换理论是一种有效的调整与变通方式。  相似文献   

7.
该文以华莱士·史蒂文斯的《一对冥思夫妻》一书中的翻译实践为案例,从词类转换的具体规律和翻译中不同词类进行转换时应采取何种翻译策略两个方面着手研究.通过案例分析,重点归纳英汉翻译中五种主要词类的转换规则,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介词和副词之间的相互转换.词类转译是英汉翻译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基本翻译技巧,旨在使译文通顺流畅,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对英汉互译中词类转换现象的研究能帮助译者更好地理解源语文本,提高翻译水平,保证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8.
视点转换指重组原语信息曲表层形式,从与原语不同甚至相反的角度来传达同样的信息,使译文在结构上、语义上做出的相对于原文的调整。视点转换内涵丰富、覆盖面广,可用来解释习惯称为“意译”的许多现象,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巨大差异,研究视点转换对英汉对比、英语教学会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郭磊 《科技信息》2010,(32):I0172-I0173
卡特福德翻译转移理论是建立在韩礼德的“阶和范畴语法”之上的。通过对翻译转移理论的介绍,旨在强调在翻译过程中进行翻译转移的必要性。本文通过英汉翻译例证。主要从词类转换这方面探讨转移理论应用于翻译实践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翻译是一项复杂的双语转码的活动,其目的在于使源语和目的语取得最大限度的等值效果。由于不同民族存在着思维方式和化背景的差异,表现在英汉习语中,同一设喻形象所栽的喻义就有可能不同。习语的翻译应尽可能地保留源语形象,并根据目的语的化与语言习惯,在形象再现、形象替换、形象增补和形象舍弃之间作出选择。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任何语言都体现一定的文化特征,故文化因素对不同语言的翻译具有重要的影响。从中西文化的相似形和差异性,包括不同的生活方式、认知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对此问题进行深刻的分析和探讨,指出两种语言翻译中应注意的文化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英文写作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中英文背景的巨大差异,思维方式的不同以及写作角度、方法、用词等的不同使得我们在英语写作中出现了很多错误.很多的实例证明,英语的学习言语错误与汉语干扰有直接的关系,即负迁移,也就是汉语之间的差异对外语学习造成的干扰以及与所学外语的某些特点、某些规则造成的干扰有关.  相似文献   

13.
晏斌 《科技信息》2011,(21):I0202-I0202,I0234
在语言演变中,语言接触起着重要作用。语言接触中汉语受到印欧语尤其是英语的影响,本文讨论英汉翻译中的欧化现象及其带来的利与弊。  相似文献   

14.
徐辉 《科技信息》2007,(11):132
本文旨在探讨体育英语翻译中应注意的问题,从文本解读、专业词汇、体育常识、背景文化、方法技巧这五个方面入手,具体的阐述了体育英语的特性及翻译方法,以期促进体育英语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潘桂妹 《科技信息》2010,(12):146-146,147
习语是经过人们长期使用、千锤百炼而形成的,是历代人民智慧的结晶,闪烁着民族文化的光芒。通过对英语习语形成的背景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和了解,缩短文化差异带来的距离,更好地掌握与运用语言,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得形象转换的等值效果。  相似文献   

16.
英汉翻译中的语用预设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婷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10):46-47
预设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思维和文化现象,深深地影响到翻译的过程。我们应深入了解其特征,揭示其心理机制与制约因素。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发挥主观能动性,透视语言使用的思维特征,正确认识预设的思维,置原作者和读者的预设于自己的预设框架之下,试图实现视域的融合,传达出原语的真实含义。本文主要分析英汉翻译中的语用预设。  相似文献   

17.
语境,即语言环境,它对语言表达的制约作用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在英汉翻译过程中,把握好语境的坐标作用是准确地理解原文并恰当地进行翻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文化语境是研究语言使用和功能的重要语言学范畴之一。文化语境的因素对翻译的作用不容忽视。本文从文化意象。思维差异、习惯表达、历史与信仰、地域文化及价值观与审美意识等六个方面论述文化语境对翻译的作用,以期引起学界对文化语境在翻译中作用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9.
刘家宇 《科技信息》2011,(26):415-416
引申是指从原词的内在含义出发,结合语境和译入语的表达习惯,在译文中对某些词作一定的语义调整,以达到忠实、通顺的目的。英译汉时常常会遇到许多单词,按词典上给的词义来翻译,译文就会生硬难懂,甚至造成意思上的曲解。因此,需对词义进行必要的变动,引申出能表达词语内在含义的新的表达方式。如何正确得当适度的应用英汉翻译中的引申,使译文更忠实、更通顺、更完整地表达原文的意义,本文从英汉翻译词义引申,比喻与典故习语的引申以及句子含义的引申等方面进行了初探。  相似文献   

20.
在英汉翻译(尤其是诗歌的翻译)中,存在着一部分无法译出的内容,即翻译中的“盲区”。这种“盲区”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即(1)由于原语和译入语分别所处的历史文化环境的差异;(2)由于原语和译入语这两种语言本身在语法结构以及表达方式上存在的巨大差异。而在翻译中走出这种“盲区”的必由之路只能是“再创造”。只有如此,才能使译作达到与原作的“异曲同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