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物理》2006,35(4):345-345
在中国物理学会第8届物理学名词委员会(简称委员会)成立之初,委员会在《物理》杂志上刊登了题为《大家都来关心物理学名词工作》的文章(2005年第3期),先后收到并陆续在《物理》上刊登了王正行、吴自勤和关洪的建议.其后,委员会又在新词的增补方面,公布了有关《量子信息》部分初步讨论的结果(《物理》,2005年第11期),也已得到回馈(见《物理》2006年第2期郭光灿的文章).委员会非常感谢并会认真考虑他们提出的很有见地的意见.受全国科技名词委员会的委托,委员会将从2006年初到2008年中,用两年半的时间完成对全国科技名词委员会1996年公布的物理…  相似文献   

2.
《物理》1979,(6)
关于大小数命名法,中国物理会曾在1934年提出方案。1950年曾进行修汀.1959年经国务院采纳公布.中国物理学会又于1962年11月讨论并提出了补充建议.这个补充建议补登在《物理》杂志1978年第7卷第3期192页上.建议中的命名已见于1964年出版的《数学名词补编》和1970年出版的《物理学名词补编》它在科学界巳采用多年,特别是京字已被广泛采用,如频率中的京赫及能量中的京电子伏.现将大小数命名法补充方案刊登于下:中国物理学会名词委员会关于大小数命名法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物理》2006,35(6):529-531
在中国物理学会第8届物理学名词委员会(简称委员会)2006年2月末对1996年版物理学名词A字头词条修订工作讨论的基础上,4月28日委员会召开了第2次会议,进一步讨论了,对A及B字头词条的修订和新词的增补,委员会认为,尽管会议提出的建议还只是初步的,但是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听到物理学界同仁的反馈,还是尽早在《物理》杂志上发表。  相似文献   

4.
赵凯华先生长期从事物理学教学和科研工作.曾任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兼教学委员会和名词委员会主任等职.著有《电磁学》、《光学》、《新概念物理教程》等多部教材以及《定性与半定量物理学》,为提高我国高校物理基础教学水平、推动物理教学改革、培养物理学人才和物理名词规范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赵凯华先生是我国物理学教育界的杰出代表.几十年来,他勤勤恳恳地活跃在物理教育战线,教书育人,著书立说,推动物理学教育改革,为我国物理学教育做出了卓越贡献.赵凯华先生在物理学教材建设方面成就卓著.他撰写的《定性与半定量物理学》别开生面,一改传统教材沉闷、呆板之故习;他与合作者所著的5卷本巨著《新概念物理教程》系统、新颖,启我国普通物理学教材求新求变之新风;他与人合作撰写的3卷《新概念高中物理学读本》,为我国的中学物理教育提供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教材.除此之外,赵先生以其沉稳刚毅之精神和包容大度之风格,积极参与中国物理学会的工作,为中国物理学界至少做成了5件大事:其一,作为中国物理学会主要领导人之一,与周光召等学会领导人一起使得中国物理学会重回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其二,执掌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多年,积极开展中外物理教育交流,使我国成为国际物理学教育改革的主要推动国之一;其三,三度带领我国少年英才勇闯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物理竞赛,奏响我国青少年参加物理奥赛连年告捷的前三声;其四,创办并主编《大学物理》杂志近30年,筑我国大学物理教学研究的重要平台;其五,继王竹溪先生之后,主持中国物理学会名词委员会工作二十余年,续我国物理学名词规范化之历史传统.赵先生的这些建树和功绩,将为我国物理学工作者永久铭记.赵凯华先生多年担任《物理》杂志的副主编,为本刊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年适逢赵凯华先生八十华诞,本刊特约请赵先生的老师和学生撰写了一组祝贺文章,表彰赵先生为我国物理学教学和人才培养所作出的功绩和他献身物理教育事业的高贵品德.在此我们敬祝赵先生生日快乐,健康长寿,老当益壮,再立新功.  相似文献   

6.
启事     
为进一步促进低温物理学研究的发展,扩大低温物理学研究成果的交流,鼓励年轻人才迅速成长.由中国物理学会低温物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低温物理学报》主编赵忠贤院士提议,并由低温物理学专业委员会研究决定:从2008年起本刊将增加“优秀博士论文”(摘要)栏目.有关事项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物理学名词工作已有70多年的历史.1932年中国物理学会成立伊始,只设立了三个委员会,其中之一就是物理学名词审查委员会(另外两个是学报委员会和物理教学委员会),把审定物理学名词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工作.许多老一代物理学家参加了这项工作,作为首届名词审查委员的有萨本栋、严济慈、王守竞、饶毓泰、张贻慧,  相似文献   

8.
《物理》1982,(2)
~~《英汉物理学词汇》的修改补充方案$中国物理学会物理学名词委员会  相似文献   

9.
第三届和第四届《物理》编辑委员会(1983-1990年)继续贯彻和发展了强调学科间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办刊方针,八年来主要做了三件事:1、从1983年起提出“深入浅出地介绍现代物理学知识”,不断提高刊物质量、增加信息量;2.开辟“物理学和经济建设栏’,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服务;3、大力报道中国物理学会的各项活动,刊载学会各次重要会议的报告,加强了中国物理学会和广大读者的联系.《物理》杂志多年来实际上起着中国物理学会机关刊物的作用,它能够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一、深人浅出地介绍现代物理学进展 《物理》杂志和登载原抬论文的刊…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物理学会的领导和关怀下,《物理》杂志第一次全体编委会议于1980年1月5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编委和《物理》杂志编辑部全体同志.《物理教学》的副主编,即将创刊的《物理学进展》的正、副主编和编辑部的有关同志,科学出版仕期刊室有夫同志及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主管刊物工作的负责同志等也应邀参加了会议. 中国物理学会党组书记甘柏同志在会上作了讲话. 会上副主编赵凯华同志代表常务编委会作了《物理》杂志近两年来的工作报告和编委会工作条例报告,副主编徐积仁同志代表常务编委会对《物理》杂志主要栏…  相似文献   

11.
《物理》2020,(7)
正赵凯华老师自1983年便负责物理学名词工作,担任中国物理学会名词工作委员会主任。2004年,第8届名词工作委员会成立,考虑到赵老师已经74岁,这一届由同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阎守胜老师主持工作,赵老师任顾问。我作为委员会秘书,开始了与赵老师十余年的交往。在与赵老师为代表的这一届名词工作委员会各位成员的交往中,我作为一个后辈,深深感受到老一辈物理学家认真治学的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天下的情怀。感谢《物理》杂志给我机会,写下我对赵凯华老师在物理学名词工作中点滴回忆,以此祝贺赵老师九十大寿。  相似文献   

12.
随着物理学的不断发展,物理学名词层出不穷,物理学名词的渊源与使用为大家所关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曹则贤研究员对物理学名词颇有研究,故《物理》杂志特开辟此“物理学咬文嚼字”专栏,邀请曹则贤研究员定期发表见解,以活跃《物理》的版面并引起读者对物理学名词讨论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在春光明媚的4月,全国大学物理教学优秀论文奖颁奖暨《大学物理》创刊20周年学术纪念大会于2002年4月19日至24日在四川省宜宾市隆重举行.大会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和中国物理学会大学物理期刊社联合主办、四川宜宾学院承办,中国物理学会对会议给予了资助.出席会议的有:中科院院士、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副校长顾秉林教授,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主任、《大学物理》主编赵凯华教授,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副主任陈泽民教授、杨再石编审、王植恒教授,《大学  相似文献   

14.
《物理》2011,(1):64
轻松阅读享受物理——欢迎订阅2011年《物理》杂志《物理》是中国物理学会、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主办出版的学术期刊,1972年创刊,致力于传播当代物理学及其交叉学科的前沿新进展,促进物理学与相关学科的相互交叉和渗透,沟通科研与产业,推动  相似文献   

15.
开篇词     
曹则贤 《物理》2007,36(7):565-566
随着物理学的不断发展,物理学名词层出不穷,物理学名词的渊源与使用为大家所关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曹则贤研究员对物理学名词颇有研究,故《物理》杂志特开辟此“物理学咬文嚼字”专栏,邀请曹则贤研究员定期发表见解,以活跃《物理》的版面并引起读者对物理学名词讨论的兴趣。[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第三次世界物理学会大会决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丽亚  钱俊 《物理》2001,30(8):519-520
本文是 2 0 0 0年 12月 15— 16日在德国柏林召开的第三届世界物理学大会的文件 .大会的主题是加强物理学对社会的影响力 .三个专题分别是“公众对物理学的理解”、“提高学校里的物理教育”和“加强物理学会的工作” .中国物理学会派代表团参加了这次会议 .本文件是大会发言和讨论后形成的共识 .中国物理学会建议将此文件在《物理》发表 ,希望更多的人关心中国的物理教育和物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  相似文献   

17.
《物理》1994,(1)
物理学人才的优势与高新技术的发展──记“物理学人才问题”座谈会由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物理学会《物理》编辑部联合筹办的“物理学人才问题”座谈会于1993年6月2日在北京大学现代物理中心举行。1991年3月5日,在中国物理学会第五届全国会员代...  相似文献   

18.
 中国著名物理学家卢鹤绂,字合夫,1914年生,1932年考入燕京大学理学院,1936年获物理学学士学位,同年9月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院留学,1939年获硕士学位,1941年获博士学位,同年8月回国,历任中山大学、广西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教授,还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副所长、上海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物理学会理事、物理学名词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相对论天体物理学会理事、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学部委员、  相似文献   

19.
古丽亚  谷冬梅 《物理》2007,36(6):488-488
2007年4月23日至5月2日,由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杨国桢,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常务理事聂玉昕,女物理工作者委员会主任、常务理事吴令安,副秘书长谷冬梅,以及《物理》杂志编辑部负责人古丽亚组成的中国物理学会代表团应邀对英国物理学会(IOP)进行了友好访问,期间并访问了英国物理学会出版社(IOPP)、牛津高级中学(OHS)以及剑桥大学Cavendish实验室等科研院校.  相似文献   

20.
《大学物理》2005,24(7):1-1
全国大学物理学术报告会暨《大学物理》第七届编委扩大会议于2005年5月20—22日在重庆市召开.会议由中国物理学会大学物理期刊社和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共同主办,西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承办.出席会议的代表有《大学物理》第七届编委、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代表和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部分教师代表100余人.这是今年我国高等物理教学界的一次盛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