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甘氨酸乙酯盐酸与取代的苯甲醛为原料,制得了一系列亚胺,然后用亚胺与C~6~0反应,得到带有不同取代基的吡咯烷骈[60]富勒烯衍生物.经^1HNMR,^1^3CNMR,FT-IR,UV-vis以及TOF-SMS等方法对所得化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进行了产物的生物活性测试。  相似文献   

2.
以甘氨酸乙酯盐酸盐与取代的苯甲醛为原料,制得了一系列亚胺,然后用亚胺与C(60)反应,得到带有不同取代基的吡咯烷骈[60]富勒烯衍生物.经~1H NMR,~(13)C NMR,FT-IR,UV-vis以及TOF-SIMS等方法对所得化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进行了产物的生物活性测试.  相似文献   

3.
利用直接融合法合成C(8)-戊基鸟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木华 《有机化学》2013,(1):106-109
报道了C(8)-戊基取代鸟苷的直接合成法.首先,以高效、简洁的方法合成了C(8)-戊基取代鸟嘌呤,并且分离到了磷亚胺中间体,通过核磁和质谱等手段加以确定,从实验层面验证了亚硝基法合成C(8)-取代嘌呤的机理;其次,通过该鸟嘌呤与核糖直接融合进行糖基化,制备了C(8)-戊基取代鸟苷,开辟了一条C(8)-碳取代鸟苷的绿色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4.
大明  毛文仁 《有机化学》1988,8(1):110-115
用Dane盐与不同取代的二苯甲亚胺环合, 制备了11种未见报道的α-酰氨基-β-内酰胺, 研究了二苯甲亚胺的取代基对成环反应的影响; 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环合反应收率与二苯甲亚胺上取代基的取代常数之间的相关关系. 研究表明,环合收率与二苯甲亚胺上取代基的电性效应常数σ值呈负的线性关系, 与甲亚胺的pKa值呈正的线性关系. 利用取代基的σ值和甲亚胺的pKa值可以预测同系列化合物成环反应活性的相对高低.  相似文献   

5.
氯乙烯/N-取代马来酰亚胺共聚竞聚率及共聚物组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氯乙烯(VC)与多种N-取代马来酰亚胺的溶液共聚合,求得各对单体的竞聚率.结果表明,各种马来酰亚胺的竞聚率都远高于VC的竞聚率,即N-取代马来酰亚胺单体的活性均比VC单体活性高.计算得到N-取代马来酰亚胺Q和e值.由于苯环的共轭效应,N-苯基及N-取代苯基马来酰亚胺具有较大的Q值.各对单体的e值差别较大,表明有形成交替共聚物的倾向.此外,还考察了聚合过程中共聚物组成的变化,用递推法预测了这类体系共聚物瞬时和累积组成随转化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用Dane盐与不同取代的二苯甲亚胺环合,制备了11种未见报道的α-酰氨基-β-内酰胺,研究了二苯甲亚胺的取代基对成环反应的影响;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环合反应收率与二苯甲亚胺上取代基的取代常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环合收率与二苯甲亚胺上取代基的电性效应常数σ值呈负的线性关系,与甲亚胺的 pK(?)值呈正的线性关系。利用取代基的σ值和甲亚胺的pK(?)值可以预测同系列化合物成环反应活性的相对高低。  相似文献   

7.
以红紫素-18甲酯及其N-甲氧基二酰亚胺甲酯为起始原料,以氧化苯甲腈或者甲亚胺作为1,3-偶极体,与红紫素-18的3-位乙烯基进行偶极环加成反应,在周环上建立了不同的五元杂环结构;选择芳胺和芳醛缩合而成的含氮二烯与红紫素-18二酰亚胺C(3)-双键实施杂Diels-Alder反应(Povarov反应),得到了3-位芳酰基或者芳烷基取代的开环重排产物;利用20-meso-氢和C(12)-甲基的反应活性,在红紫素-18的二氢卟吩色基上分别完成了亲电取代、空气氧化和类羟醛缩合反应,并在周环的12-和20-位上引进了不同的取代基团,合成了一系列未见报道的叶绿素类二氢卟吩衍生物.其化学结构均经UV,IR,1H NMR,MS及元素分析予以证实.同时,对所涉及的反应机理也进行了相应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用NaOH作为催化剂, 在异丙醇悬浮体系中环氧丙烷(PO)与壳聚糖(CS)在60 ℃下反应8 h, 制备取代度超过0.8的羟丙基壳聚糖(HPCS). HPCS在水溶液中与氯乙酸反应, 制备了一种结构新颖的两性聚合物N,O-羧甲基化羟丙基壳聚糖(HPCMS), 羧甲基取代度可控制在0.42~1.38之间. 采用NMR和FTIR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在壳聚糖的羟丙基化改性过程中, C6位羟基首先与环氧丙烷反应, 生成HPCS; 在与氯乙酸反应过程中, HPCS上的羟基和氨基同时与氯乙酸发生取代反应.  相似文献   

9.
通过钌催化的亚胺酯C—H官能化/环化串联反应为高效构建乙烯基取代的二氢异喹诺酮衍生物提供了新方法.该反应具有较好的官能团耐受性,以中等至良好的收率得到相应的产物.该方法首次实现了钌(II)催化的亚胺酯C—H官能化与4-乙烯基-1,3-二噁烷-2-酮的环化串联反应合成3-乙烯基-3,4-二氢异喹啉-1(2H)-酮.  相似文献   

10.
应用芳基异氰酸酯与烯基膦亚胺1的氮杂Wittig反应,得到的碳二亚胺2,再与水合肼作用得到氨基咪唑啉酮衍生物4.而后用4与芳基异氰酸酯(或酰氯)、三苯基膦、六氯乙烷和三乙胺"一锅"反应,得到4,5-二氢咪唑并[1,2-b]-1',2',4'-三唑-4-酮衍生物6或7.探讨了所合成新型稠杂环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表现出良好的杀菌活性.如7c在50mg/L浓度时,对棉花枯萎菌、稻瘟菌、黄瓜灰霉菌和油菜菌核菌的抑制率均达100%.  相似文献   

11.
通过简易的乌尔曼反应, 合成出了一系列桥位二级胺基取代的苝二酰亚胺衍生物2a2d, 并对其能级结构进行了表征.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表明, 桥位经过二级胺基取代后苝二酰亚胺的带隙变窄, 最大吸收峰出现了100 nm以上的红移, 从而使吸收范围覆盖到了近红外区. 循环伏安测试表明, 桥位经过二级胺基取代后的苝二酰亚胺同时呈现出可逆的还原峰和氧化峰, HOMO能级大幅上升, 具有双极性半导体特性. 初步探讨了桥位吗啡啉基团取代的苝二酰亚胺2d在有机光伏器件中的应用, 证明其既可以用作电子受体, 也可以用作电子给体.  相似文献   

12.
对于含C=C和N=N双键化合物的光化学与光物理迄今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而介于其间的C=N双键类亚胺(imines)的光化学与光物理的探讨,由于视黄醛等涉及亚胺C=N键光化学的进展,而于近来得到重视.已知的C=N双键的光化学大多涉及环加成、重排、异构化和还原反应等[1],而亚胺的光氧化反应则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13.
张永敏  江金龙 《化学学报》1987,45(1):103-106
研究了在催化量的二茂钛氯化物存在下亚胺与异丙基溴化镁格氏试剂的反应.九个带有不同取代基的亚胺均以满意的得率还原成相应的胺.讨论了亚胺反应的机理.提出了在反应中有[CP2TiH]活性中间体存在.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测定Rf值对比研究了二茂铁亚胺及其环汞化合物的色谱亲和性,发现环汞化合物比未汞化的二茂铁亚胺具有较高Rf值,并用N→Hg分子内配位作用给予解释,分析取代基效应表明,亚胺氮上电子密度越高,Rf值越小,紫外可见光谱表明,环汞化合物人子中存在有N→Hg分子内配位作用,研究了N-Ar环和亚胺碳上的取代基效应对紫外光谱的影响,与N-Ar环上无取代基时相比,π→πCT跃进带的最大吸收波长移动值△λmax和  相似文献   

15.
3, 5-二氢-4H-咪唑啉-4-酮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膦亚胺(2)与芳基异氰酸酯的aza-Wittig反应得碳二亚胺(3),再应用3与亲核试剂的成环反应制得了8个2-氨基取代咪唑啉酮的新衍生物5a~5h。探讨了碳二亚胺3与不同亲核试剂反应的活性。  相似文献   

16.
文献报导二苯基N-无取代硫亚胺(Ⅰ)和醛作用可得对应的腈,曾设想其机理如下 已知苄叉氯亚胺可分解成相应的腈,考虑到它在结构上与瞬时中间体B相似,如果在二苯硫醚共存下反应,可能形成结构上与B很相似的C。  相似文献   

17.
以DMF为溶剂 ,采用膨胀计法对N 对位取代苯基马来酰亚胺与苯乙烯的溶液共聚动力学作了系统研究 .其中N 苯基马来酰亚胺与苯乙烯的均相溶液聚合 ,聚合速率方程为Rp=k[I]1/ 2 [M ].同时还测定了四种N 对位取代苯基马来酰亚胺与苯乙烯在DMF中的共聚表观活化能 ,并由此证明四种单体的共聚活性及CTC络合物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从红紫素-18甲酯开始,通过对其3-位乙烯基和20-meso-位的亲电加成和亲电取代反应,区域选择性地给出相应的氯代或者溴代产物.红紫素-18甲酯与重氮甲烷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生成C(3)-吡唑啉基取代的红紫素-18,继续与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和N-氯代丁二酰亚胺(NCS)进行亲电取代反应,生成相应的卤代吡唑啉基取代二氢卟吩.3-吡唑啉基红紫素-18热裂解后的卤代反应则给出3-环丙基-20-卤代二氢卟吩.选择脱镁叶绿酸-a甲酯为另一起始反应物,通过C(3)-乙烯基和E-环结构的一系列化学转换和20-meso-位的溴代反应,区域选择性地得到20-溴代红紫素-18衍生物.新报道的标题化合物均经UV,IR,1H NMR及元素分析证明其结构.  相似文献   

19.
吲哚马来酰亚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新化合物, 设计合成吲哚马来酰亚胺类化合物, 并评价其体外抗肿瘤活性. 以吲哚与2-氯乙酰胺为起始原料, 经取代、缩合等反应合成了单吲哚马来酰亚胺衍生物5a~5t, 以5-硝基吲哚和不同的N-(3-氯丙基)叔胺经取代、还原、缩合等反应得到了双吲哚马来酰亚胺衍生物9a~9f. 共合成了2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 其结构经质谱、元素分析和核磁共振氢谱确证. 采用MTT法, 测试了目标化合物对肿瘤细胞株HL60, ECA-109, A549, SMMC-7721和PC-3的增殖抑制活性, 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所测肿瘤细胞株均显示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环状二卟啉与trans-2,trans-3,trans-4和e型4种吡咯烷二取代C60衍生物(bis-C60)异构体之间的弱相互作用。研究表明,吡咯烷取代基团的引入使富勒烯与二卟啉的结合常数按C60单取代C60二取代C60的顺序降低。4种bis-C60与二卟啉的结合常数变化顺序为trans-2trans-3≈trans-4e,表明2个取代基间的相对位置对二取代C60与环状二卟啉间作用有一定影响,分析认为主、客体分子间空间位阻效应的差异是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以trans-3 bis-C60/二卟啉复合物为代表,通过密度泛函理论模拟了其几何结构和吸收光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