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227)乳化剂,对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进行乳液共聚,研究了影响聚合速度的各种因素,得出了聚合速率方程和表观活化能.  相似文献   

2.
壳多糖与丙烯酸丁酯的乳液接枝共聚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乳化剂,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研究了壳多糖与丙烯酸丁醋的乳液共聚合,结果表明当[K2S2O8]=[NaHSO3]=2.57×10-3mol·1-1,[BA]=0.68mol.1-1,[Chitosan]=19.2g·l-1,在70℃下反应5小时,共聚反应的接技率和接枝效率均较高.用红外光谱,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对接技共聚物进行了表征,此外测试了共聚物胶乳成膜的机械性能,表明用丙烯酸丁酯对壳多糖进行接枝改性,可提高壳多糖的韧性,扩大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将簇迁移动力学拓展应用到共聚形态的研究中,对醋酸乙烯酯 丙烯酸丁酯从间歇到不同加料速率下的半连续乳液共聚实验的乳胶粒形态演化过程进行了模拟,模拟从共聚 均聚转折点开始.结果说明:半连续加料时,随着加料速率加快,相分离程度增加,间歇反应时形成了核壳结构.乳胶粒形态模拟结果与文献对此共聚乳胶粒形态的实验表征结果类似.  相似文献   

4.
苯乙烯—丙烯酸丁酯无皂乳液聚合动力学及TEM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讨论了温度对十一烯酸钠存在下的苯乙烯、丙烯酸丁酯无皂乳液聚合体系pH值的影响,描述了聚合反应动力学曲线,求出不同温度下的聚合反应速率常数.利用TEM对几种乳化剂体系的乳液聚合进行比较后发现,在无皂乳液聚合体系中,乳胶粒的均匀性和粘连、形变等都得到了控制.由于体系中不存在游离乳化剂,乳液的稳定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5.
聚氨酯一聚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封端的聚氨酯大分子单体与丙烯酸酯类单体进行乳液共聚,合成了以聚丙烯酸酯(PA)为主链、聚氨酯(PU)为侧链的接枝共聚物(PA-g-PU)乳液,用IR光谱和^1H NMR光谱对该聚氨酯大分子单体及PA-g-PU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并对影响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共聚合的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聚氨酯大分子单体的加入对乳液聚合的速率造成较大的影响。该体系的表观活化自由能为99.39KJ/mol,Rp∝[I]^0.87,Rp∝[S]^0.12。  相似文献   

6.
详细讨论了[(NH4)2S2O8/NaHSO3]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引发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uA)体系的细乳液共聚合的动力学特征及其成核机理的关系,细乳液的聚合速率比相同条件下的常规乳液聚合速率低,引发期长,随聚合温度、引发剂浓度、乳化剂浓度的增加,聚合速率增大,共乳化剂正十六烷(HDE)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增大,反应的速率增大,然后再增加HDE,反应速率下降,建立动力学曲线数学模型,并深入讨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少量甲基丙烯酸钠存在下单体极性对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无皂乳液共聚合的影响。单体极性降低,使粒径减小,聚合整编提高,乳液表面张力和粘度降低,粒子表面电荷密度增大,聚合物分子量提高。MMA/NaMA无皂乳液聚合物只呈现一个玻璃化温度Tg,BA/NaMA无皂乳液聚合物呈现两个Tg,MMA/BA比为2:1-1:2的MMA/BA/NaMA无皂乳液聚合物呈现四个Tg,这是由于粒子外机相对富含OSO  相似文献   

8.
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在氯化聚乙烯(CPE)存在下进行悬浮溶胀接枝共聚,考察了CPE对MMA/S共聚动力学行为的影响.CPE提高了聚合体系的粘度,使自动加速提前,扩散因素增加,对共聚有阻滞作用.CPE是链转移剂,使MMA/S共聚物分子量降低.CPE对MMA的吸附渗透优于对S的吸附,造成接技部分与非接技部分组成的差异.CPE含量、溶胀时间、转化率、硫酸用量对共聚组成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苯乙烯(St)与 N-对位取代基马来酰亚胺的3种二元共聚物乳液.在苯乙烯与N-对位取代苯基马来酰亚胺(N-p-RPhMI)的最大共聚比内,通过种子滴加乳液聚合制得高稳定性、高固含量(40%)、低粘度的共聚物乳液.研究了 N-p-RPhMI 苯环对位上取代基团对共聚物乳液的性能以及共聚物热性能影响.结果表明:N-p-RPhMI 的加入提高了乳液的产率,并且随着取代基团极性的增强,乳液产率提高,乳胶粒的平均粒径增大,乳液的表观粘度降低;共聚物的热分解温度随着取代基团极性的增加而提高,但取代基极性对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影响明显.同时,St/N-对甲氧基马来酰亚胺(N-p-MOPhMI)体系中助溶剂的加入对共聚物乳液性能影响很大,使共聚物的热起始分解温度升高,但对共聚物的 Tg 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自由基共聚合竞聚率测定与研究吴平平,吴玉芳,杨全兴,韩哲文朱清仁(华东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研究所,上海,200237)(中国科技大学结构分析开放实验室)关键词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竞聚率,序列分布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是重要的共聚合体系。然...  相似文献   

11.
丙烯酸β-羟丙酯与苯乙烯共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丙烯酸β-羟丙酯(HPA) 是一种具有多种反应功能的丙烯酸酯类单体,由它制得的大分子同时带有羰基、酯基和羟基,因而可用它制备特定功能的大分子如耐火树脂、涂料、油田助剂及水处理剂等,国内外对HPA的共聚合活性报道很少,CHOW曾研究过HPA与苯乙烯(St)的共聚合,并用Mayo-Lewis方程法计算出它们的竞聚率。本文研究了HPA与St在甲苯溶液中的自由基共聚合,用Mayo-Lewis方程法、FR法、YBR法及K-T法四种方法分别计算出St-HPA共聚合出竞聚率r_1、r_2及HPA的Q、e值,作出了共聚物组成曲线,并由此计算出St-HPA共聚物的平均序列长度及序列长度分布。  相似文献   

12.
IINTRODUCTIONSemibatchemulsionpolymerizationisanimportalmethodfortheproductionofpolymersforthecoatingsandadhesivesindustries.Thetraditionallatexproductsaregenerallystabilizedbyemulsifiers.However,theemulsifiersremaininginthelatexproductcanhaveanegativeeffectontheapplicationpropertiessuchasadhesiontosubstratesandfilmformationandwaterresistanceofthecoatingmaterials,becausethesmallandmobileemulsifiermoleculestendtomigratetothesurfacelayerofthepolymericfilm.Withtheemulsifier-freeemulsionpolym…  相似文献   

13.
St/交联剂乳液共聚包覆硬脂酸改性碳酸钙颗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硬脂酸改性的纳米碳酸钙存在下,通过苯乙烯(St)与多乙烯基单体的乳液共聚合,制备了以纳米碳酸钙为核,以交联聚苯乙烯(PS)为壳的交联型PS/碳酸钙复合纳米粒子.研究了多乙烯基单体的种类和用量以及碳酸钙的用量对聚合反应以及包覆的影响.结果表明,多乙烯基单体以及碳酸钙的引入会使聚合反应速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使用1%~5%的TMPTMA或DVB,可实现PS对碳酸钙颗粒的牢固包覆,不可抽提的PS达94%以上;当碳酸钙用量改变时,需要适当调整乳化剂和多乙烯基单体的用量;IR和TGA的结果表明,随着碳酸钙用量增加,产物中的碳酸钙含量也相应增加;TEM照片和计算结果显示,当碳酸钙用量为14.8%时,绝大部分碳酸钙颗粒被包覆,且基本上每个乳胶粒中包覆一个碳酸钙颗粒,复合粒子具有清晰的核壳结构,壳层厚度约为10 nm,而当碳酸钙用量增加到29.3%和58.7%时,壳层厚度减小,并且出现较多裸露的碳酸钙颗粒.  相似文献   

14.
甲基丙烯酸丁酯和苯乙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共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和苯乙烯(S)这两种不同极性单体的原子转移自由基嵌段共聚和无规共聚,得到了实测分子量与理论分子量相近,分子量分布较窄的嵌段共聚物和无规共聚物.聚合过程中分子量和单体转化率成比例增加,多分散性指数变化不大.用1H NMR法测定共聚组成,Kelen Tudos法计算竞聚率.得到rSt=091,rBMA=032.  相似文献   

15.
<正> 丙烯酸酯类聚合物是一类性能优良的橡胶、涂料和粘合剂,酯的结构不同可得到性能各异的均聚物和共聚物。 丙烯酸β-羧乙酯(APA)是一种具有多种反应功能的丙烯酸酯单体,结构式为:CH_2=CH—COOCH_2CH_2COOH,其双键可发生加成聚合,制得的大分子带有反应性酯基和羧基侧基,以其制备反应性大分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我们研究了丙烯酸β-羧  相似文献   

16.
17.
MMA—St无皂乳液聚合成核机理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讨论了MMA-St无皂乳液聚合,当[KPS]=2.77×10~(-3)mol/L,[MMA]0.51mol/L,[St]=0.49mol/L,70℃反应5.0小时,能得到较高的聚合转化率,较小的胶乳粒径和较大的粒子浓度,并对不同反应时期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进行了测定,认为该无皂乳液聚合体系为均相沉淀成核机理。当转化率大于30.9%时,胶乳粒的凝聚程度大于胶乳粒的生成速度。KPS分解产生的自由基起到了稳定乳液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