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和位敏探测技术,研究了R2Fe4/3W2/3O7(R=Er、Yb、Dy)化合物经高温高压处理后的变化情况。在3.7 GPa,1 200 ℃条件下,六方相R2Fe4/3W2/3O7化合物按两种方式分解,而直接由R2O3,Fe2O3和WO3原料出发,经上述同样的高温高压条件合成所得的产物与六方相高温高压分解产物相同,均为R2WO6、RFeO3、WO3和Fe2O3的多相聚合物。同时给出了R2Fe4/3W2/3O7六方相高温高压下的稳定区范围。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超临界流体CO2在石墨-金刚石转变中的触媒作用。实验中,采用Ag2O作为流体触媒的先驱材料,在7.7 GPa压力下,Ag2O在1 200 ℃分解成Ag和O2,O2与石墨套管在高温高压下反应形成CO2超临界流体。研究结果表明,在7.7 GPa和1 500 ℃以上温度条件下,石墨在CO2流体触媒的作用下可转变为金刚石晶体,在1 500~1 700 ℃温度范围内合成出的金刚石具有完好的八面体形貌,与天然金刚石的生长特征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3.
 利用X射线衍射和Eu2+发射光谱方法研究了非晶玻璃SrB4O7在高温高压下的晶化。结果表明:在5.0 GPa压力下,200 ℃仍为玻璃态,只有几个强度极低的小峰,表明有晶化的迹象;600 ℃时已基本晶化,但为SrB4O7正交相与SrB4O7高压立方相二相共存;当温度提高到1 000 ℃时,晶化成了近单相的与常压SrB4O7粉末晶体相同的正交结构。伴随晶化度的加强,Eu2+发射强度增强,与X射线衍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利用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方法,对炸药降解产物CO在温度5 000 K、压力25 GPa条件下的化学过程进行了研究。计算得到的最终产物主要由C3O2、CO2和C2O2组成。通过对CO、C3O2、CO2和C2O2组成的混合物体系的振动性质进行分析,发现计算得到的红外光谱与一些理论和实验结果一致;体系的径向分布函数表明,最终产物具有高密度流体的特征;同时还分析了CO、C3O2和CO2的态密度。结果表明:CO在温度5 000 K、压力25 GPa 这一特定条件下的反应主要归因于高温高压下CO分子间的剧烈碰撞;在形成这些产物的过程中没有发现有明显的过渡态存在。  相似文献   

5.
 利用“顶角氧掺杂”机制,即以二价氧部分替代顶角一价氯,用Ag2O做氧源,在高温高压下制备了单相的Ca3Cu2O4+δCl2-y样品。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随着Ag2O含量的增加,Ca3Cu2O4+δCl2-y样品的晶格常数a逐渐变小,c逐渐增大,体现了空穴掺杂的本质。进行了电阻率和磁化率测量,没有发现超导性,可能是空穴载流子没有达到合适的浓度所致。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了利用高温高压合成发现的超导系列CuBa2Can-1CunO2n+2+δ,即Cu-12n(三元数法)或Cu-12(n-1)n(四元数法),简称Cu-系。比较了Cu-系和其它主要高温超导体的结构和主要性质,指出了Cu-系和YBa2Cu3O6的同构关系,以及Cu-系具有的良好的高温高场特性。Cu-系超导体因仅含碱土和铜的氧化物,化学组成简单、经济、安全,具有潜在的应用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7.
 在1.0~5.0 GPa、700~1 750 ℃条件范围内,对固溶体0.6NaAlSi2O6-0.4CaMgSi2O6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该固溶体在高温高压下的存在行为,研究了由非晶态玻璃向翡翠转化过程中p-T作用的相图,得到的透辉石翡翠的晶胞参数为a=0.943 9 nm,b=0.857 3 nm,c=0.523 3 nm,β=107.28°和V=0.417 02 nm3。本实验中合成的宝石级翡翠为色泽温润,具有玻璃光泽,半透明的极富观赏性的透辉石翡翠。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高温高压条件,对氧化物超导体进行了不同条件的高压热处理及烧结。发现对SrLa(CuAg)1Ox在空气中烧结的超导体,适当条件的高压热处理,使Tc从20 K提高到28 K。在Y1Ba2Cu3O7-δ系氧化物中,无论是对空气中烧结的已超导样品的高压热处理,或者直接在高压下烧结样品,均未使Tc得到提高,但是,经过高压烧结,超导样品的硬度显著提高,密度也有所增加,并且改变了超导相的晶格常数。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次采用高压方法合成了Sr3B2O6:Eu2+、Sr2B2O5:Eu2+、SrB4O7:Eu2+一系列硼酸盐,研究了它们和SrB2O4:Eu2+的常压与高压合成产物的发光光谱、强度及效率的变化,以及发光与其结构的关系。由于硼酸盐在高压处理后,结构发生变化,因而光谱及发光强度均有所改变。尤其对SrB2O4:Eu2+,在适当的合成压力条件及一定的激光条件下,其量子发光效率比常压提高80倍以上。  相似文献   

10.
块状密实铁/蓝宝石界面的冲击温度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二级轻气炮技术并结合对称碰撞方法对铁样品进行了冲击加载,通过测量铁/蓝宝石的界面光谱辐射亮度获得该界面的冲击温度。实验中,采用了新的样品/窗口界面制备途径和更加可靠的高温计标定方法,有效地消除了直接接触界面的“尖峰”辐射现象,观测到了Fe/Al2O3接触界面的稳定辐射。实验结果表明,在164 GPa冲击压力下Fe/Al2O3的界面温度为(3 950±180) K。  相似文献   

11.
利用改进的大型棱镜谱仪的探测技术,研究了氢轰时引爆过程微秒量级OH辐射特性,为了解氢快速反应机理提供了定量结果。实验确定了OH辐射强度,感应时间与混合物寝压力的关系;富余的氢,氧对OH辐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多台单色仪、光电系统及高速数据采集系统,成功地研究了硝基甲烷和氧混合物点火后快速反应的光谱。实验观察到CH3O、CH、CH2O、OH、CHO、CO、CO2、H2O、NO、NO2等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的辐射。时间分辨的光谱测量发现:在爆炸激波管中,硝基甲烷快速反应的机理明显不同于硝基甲烷热分解和冲击引爆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铝粉对己烷与氧混合物快速反应发射光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观察高温激波管中己烷与氧气在不同摩尔比下加入不同粒度铝粉前后的快速反应发射光谱。整个光辐射范围从400nm一直延伸到探测上限830nm。对几种较重要反应产物的辐射时间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铝粉的加入提高了己烷的反应特性,确定了几种反应产物光辐射出现的可能顺序为:C2、CH、CH2O、CHO、OH、H2O、CO2,并对己烷快速反应点火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4.
利用棱镜谱仪研究氢燃烧转变为爆轰的过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胡栋  王永国 《光学学报》1993,13(9):35-839
本文利用Polaroid高速感光底片在一次实验中成功地拍摄到氢燃烧转变为爆轰(DDT)的光谱;利用光电技术研究了氢燃烧转变为爆轰过程中OH基(0.3064μm,0.3428μm)的变化过程.研究表明:在氢燃烧转变为爆轰过程中OH基是逐渐增大的,出现爆轰时OH基出现明显增长;OH(0,0)辐射早于O_2(0,14)辐射,它说明O_2在链式反应中能量比较低,它只有和自由原子和自由基相互碰撞获取高的能量而被激发.  相似文献   

15.
邱行中 《发光学报》1983,4(3):68-75
介绍了Y2W3O12:Eu的发光特性,与其它彩色电视用红粉进行了比较。Y2W3O12:Eu作为彩色电视用红粉具有最好的发射光谱,在254nm紫外线激发下具有优良的温度特性。介绍了合成Y2W3O12:Eu的两种基本方法,讨论了合成条件对亮度的影响,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在高压低温(77 K)条件下,利用红宝石荧光测压方法,系统地研究了金刚石对顶砧装置中固态氩和4∶1甲醇-乙醇混合物的传压特性。通过测量不同位置上红宝石荧光R1线的频移,确定了样品室内的压力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在0~16 GPa的压力范围内,固态氩介质中反映介质非均匀性程度的|Δp/p|<3%、σp/p<2%,均在室温静水压条件下所允许的范围之内。红宝石荧光R线除随压力变宽外,与常压的很相似,表明固态氩在高压低温条件下是良好的传压介质。与之相比,4∶1甲醇-乙醇介质在77 K低温下的传压特性明显差于固态氩,已不适合作传压介质。  相似文献   

17.
常压射流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改进介质阻挡放电装置生成常压射流等离子体,采用光纤光栅光谱仪在300~1 000 nm范围记录了不同放电电压的氩气发射光谱,并比较了空气和氩气常压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发现氩气发射光谱中的谱线都是氩原子的发射谱线,表明常压射流装置产生的等离子体全部为氩等离子体,而无其他空气成分参与放电。为测量电子激发温度,选用相距较近的763.51和772.42 nm两条光谱线对电子温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电子激发温度的范围在0.1~0.3 eV,而且它还随着放电电压的增加而增加。初步使用“红外测温仪”测量被处理材料表面温度,结果发现材料表面的温度也随着放电电压的增加而增加,范围在50~100 ℃,材料表面温度的变化趋势可以近似表征等离子体宏观温度变化趋势。通过分析常压射流等离子体的温度特性,探讨了常压射流等离子体温度对材料改性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用棱镜摄谱仪测波长实验中心以拟合算法处理数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杨斌  张约品  徐波  夏海平 《光学学报》2013,33(2):216001
实验中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一系列高钆镥硼硅酸盐新型玻璃体系样品,研究了这种新型玻璃体系的玻璃形成区,测量了样品的玻璃稳定性和密度。结果表明,玻璃体系的玻璃形成区较广,玻璃稳定性良好(析晶温度与转变温度的差为262 ℃),且玻璃样品的密度达到5 g/cm3。以此种玻璃体系作为基质掺入Ce3+离子,测量其透过光谱、激发光谱、发射光谱、X射线激发发射光谱以及Gd3+离子的衰减时间。结果表明,玻璃的透过性能适合Ce3+离子的掺杂,并且Gd2O3和Lu2O3对闪烁体发光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同时研究了Gd3+离子和Ce3+离子的能量传递机理及最佳能量传递掺杂摩尔比。从玻璃的物理性能和光谱性能考虑,这种闪烁玻璃系统具有广泛应用于高能物理材料中的一定潜力。  相似文献   

20.
基于发射光谱检测方法的优越性以及在高级氧化降解体系中·OH和·O的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发射光谱检测技术测定载氧环境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pulsed discharge plasma, PDP)修复污染土壤体系中·OH和·O相对发射光谱强度的变化。研究建立了针-网式PDP修复污染土壤体系,利用光谱仪检测该PDP体系在载氧环境下所生成的·OH和·O的相对发射光谱强度。通过对比实验分别考察了不添加土壤、添加原土、添加有机污染土壤和添加有机-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PDP体系中·OH和·O的相对发射光谱强度变化,同时考察了脉冲峰值电压、电极间距和O2体积流量变化对·OH和·O的相对发射光谱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土壤有利于放电的发生,进而提高了PDP体系中·OH和·O的生成;添加有机污染土壤的PDP体系中·OH和·O发射光谱强度较原土体系中低,证明了PDP体系中·OH和·O对有机物的氧化作用;重金属离子的加入对于PDP体系中有机物的降解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脉冲峰值电压和O2体积流量的增加有利于PDP体系中·OH和·O的产生,而电极间距的增加不利于PDP修复污染土壤体系中·OH和·O的生成。本研究在说明PDP用于污染土壤修复体系中·OH和·O的关键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PDP用于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体系主要因素变化对体系中主要自由基含量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