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膨胀计研究了络合Ⅱ型TiCl3-烷基铝催化1-辛烯聚合的非稳态期动力学,发现速率增长期随[TiCl3]、[M]0的增大及温度升高而变短。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增长期中催化剂大颗粒逐步破碎成较小颗粒。对此提出了聚合物促使催化剂颗粒破碎从而增大活性表面的增长期机理模型,用此模型解释了大部分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TiCl_3-Al(C_2H_5)_3聚合1-辛烯产物的双峰型分子量分布曲线用Schulz函数进行拟合、分峰处理,发现这种双峰型分布中的高分子量峰部分由一种活性中心生成,低分子量峰部分则由至少两种活性中心生成.将不同转化率时聚辛烯的分子量分布分峰拟合数据与聚合速率、活性中心数等测定数据相结合,得到了高分子量和低分子量两部分产物相应的活性中心上各自的动力学参数(增长速率常数、活性中心数、链转移常数等)及各自的聚合速率曲线,从而证实了多种活性中心的存在、它们催化特性的差异及与聚合物分子量分布增宽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TiCl3-Al(C2H5)3聚合1-辛烯产物的双峰型分子量分布曲线用Schulz函数进行拟合、分峰处理,发现这种双峰型分布中的高分子量峰部分由一种活性中心生成,低分子量峰部分则由至少两种活性中心生成.将不同转化率时聚辛烯的分子量分布分峰拟合数据与聚合速率、活性中心数等测定数据相结合,得到了高分子量和低分子量两部分产物相应的活性中心上各自的动力学参数(增长速率常数、活性中心数、链转移常数等)及各自的聚合速率曲线,从而证实了多种活性中心的存在、它们催化特性的差异及与聚合物分子量分布增宽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苯乙烯在TiCl_3-Al(C_2H_5)_3催化下于甲苯、正庚烷或甲苯-正庚烷混合物介质中的聚合动力学。提出了一个含催化剂球形聚合物颗粒中发生单体扩散控制聚合的模型,导出的式子统一解释了不同介质中扩散阻力造成的不同程度的速率表减,定量说明了在聚笨乙烯良溶剂中聚合时扩散阻力小于在不良溶剂中时。  相似文献   

5.
用Ziegler-Natta型催化剂聚合α-烯类的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在高分子合成的领域内,如何获得规整结构的聚合物是早为人们注意的问题。目前不仅可用离子型催化剂,而且也用自由基引发剂来制备规整的结晶高聚物。但其中以Ziegle-Natta型催化剂显得更为突出,这方面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新的催化系统(均相和异相)在不断出现;不过其聚合机理尚在争论中,仍为今后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目前大多数作者认为是配位阴离子聚合)。动力学研究不仅对聚合机理的探索,而且也为工业生产提供有益数据。用ziegler-Natta型催化剂聚合α-烯类的动力学与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络合Ⅱ型TiCl3-Al(C2H5)3催化1-辛烯聚合中不同时间的产物分子量分布,用4个Schulz-Flory“最可几”分布函数叠加,较好地拟合了实测分布,从而确定此体系有4种活性中心。从拟合及动力学测定结果确定了4种活性中心的聚合速率、浓度及链增长速率常数、链转移速率常数等,讨论了各活性中心的结构及聚合机理。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在钼(Ⅵ)螯合物催化下,用叔丁基氢过氧化物进行辛烯-1环氧化反应动力学。比较了不同配位基的钼(Ⅵ)螯合物催化性能的差异。配位基与钼(Ⅵ)的结合愈不牢固,反应速度常数愈大,而催化剂稳定性愈差。当存在过量给予体时,钼(Ⅵ)螯合物因解离受到抑制,则没有催化活性。如给予体适量,既可以保持催化剂的活性,又可增加催化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聚烯烃合金以其优异的综合性能,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本文从聚合催化剂体系和聚合工艺技术角度出发,系统地综述了聚烯烃催化剂体系的发展历程及聚烯烃合金的制备工艺技术。特别介绍了基于反应器颗粒技术的聚合工艺特点,重点关注了Spheripol工艺、Catalloy工艺、Spherizone工艺等工艺技术。以第四代Ziegler-Natta催化剂为基础的反应器颗粒技术和以复合催化剂为基础的多催化剂反应器颗粒技术是聚烯烃新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钒(V)—硫脲氧化还原体系在硝酸溶液中引发丙烯腈的聚合反应.表观聚合速度是:R_p=2.80×10~5e~(-14000/RJ)[AN]~(2.2)[HNO_3]~(0102)[V~(5+)~(0~1/3)[TU]~(0~4/3),实验结果表明钒(V)和硫脲产生引发种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一类新型稀土定向聚合催化体系Nd(OR)_(3-n)Cl_n-AlEt_3。通过一系列基本实验,从多方面考查了以该体系催化的丁二烯聚合的规律。结果表明,当n=2时,该催合体系对聚丁二烯微观结构的影响类似于三元催化体系Nd(OR)_3-Al_2Et_3Cl_3-AlEt_3,但前者的活性较后者高,这使我们有可能应用较简单的二元体系来代替三元催化体系。  相似文献   

11.
12.
催化动力学分析的研究发展方向(Ⅴ-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把催化动力学分析法的研究发展方向归纳成如下四个问题,并对其作了较详细的讨论:(1)寻找新的高灵敏度的指示反应。指出高摩尔吸光系数的催化反应产物,催化荧光反应以及催化化学发光反应具有很高的灵敏度。(2)研究提高催化动力学分析法的选择性。指出主要寻找高选择性的指示反应,以及利用掩蔽剂与有机溶剂来提高选择性。(3)催化反应机理的探讨。指出它对发展新的和改善已有的分析方法的意义。(4)监测反应过程的仪器化与自动化。主要介绍H·Weisz的“stat”法及作者组装的自动记录装置。  相似文献   

13.
许文静  张文生  闫金龙  李伟  申国玉 《应用化学》2011,28(10):1143-1147
在醋酸乙烯酯的普通自由基聚合体系中加入少量碘(质量分数为0.57%~0.86%),用偶氮二异丁腈作引发剂合成聚醋酸乙烯酯,对其聚合反应的动力学及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 考察了碘质量分数对聚合反应速率、聚合物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影响,发现随着碘浓度的增加,聚合物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得到更好的控制;对聚合过程进行了核磁跟踪,考察了聚合过程中几种化合物的变化情况,特别是初级自由基与碘生成的加合物A-I(A来自引发剂分裂后产生的自由基)及单体加合物A-Mn-I(M代表单体单元)的变化情况;对聚合物结构作了详细的1H NMR分析,结果表明,聚合过程中分子量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大,分子量分布随单体转化率增加而变窄,聚合终期,单体转化率达到80%左右时,所得聚合物分子量分布窄(Mw/Mn≤1.41),且含有碘端基。该方法的自由基聚合具有活性/可控的性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建立了2-Ⅰ型可逆反应的热动力学对比进度方程和热动力学模型。用热导式自动热量计研究了一个2-Ⅰ型吸热反应体系,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热动力学的研究(Ⅰ)——热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   总被引:8,自引:9,他引:8  
本文根据化学反应热与反应进度的对应关系,导出了热动力学体系的基本方程和热动曲线的解析表达式。并提出了一种新的热动力学研究法。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4-甲氧基苯甲醛和2,4-双(三氯甲基)-6-甲-基1,3,5-三嗪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引发剂2,4-双(三氯甲基)-6-(4-甲氧基-1-苯乙烯基)-s-三嗪(BMT),并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利用实时红外光谱研究其光聚合动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不同引发剂浓度,不同单体和不同光强对单体双键转化率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聚烯烃合金以其优异的综合性能,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本文从聚合催化剂体系和聚合工艺技术角度出发,系统地综述了聚烯烃催化剂体系的发展历程及聚烯烃合金的制备工艺技术。特别介绍了基于反应器颗粒技术的聚合工艺特点,重点关注了Spheripol工艺、Catalloy工艺、Spherizone工艺等工艺技术。以第四代Ziegler-Natta催化剂为基础的反应器颗粒技术和以复合催化剂为基础的多催化剂反应器颗粒技术是聚烯烃新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利用GC和GC-MS法研究了SO_2与1-己烯在无氧和含氧体系中的光化学反应。观察到了气溶胶的生成,确定了部分产物——酮、醛、醇、酯、酸以及含硫有机化合物,探讨了影响光化学反应的几种因素及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9.
对TiCl3及TiCl4/MgCl2-Al(C2H5)3(或Al(i-C4H9)3、Al(C2H5)2Cl)催化体系合成的聚辛烯的分子量分布用SchulzeFlory"最可几分布"函数作拟合处理,将各种聚合条件下的实测分布分成了3~5个"最可几分布"的叠加,催化剂结构及聚合条件对这些"最可几分布"峰的位置、大小的影响较有规律,表明每个峰对应于一种活性中心。还测定了聚辛烯各级分的活性中心浓度。对各活性中心的差异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选取苯和1-辛烯作为模拟汽油中的芳烃和烯烃, 分别研究它们对Ce(IV)Y分子筛选择性吸附脱硫的影响. 结果表明, 吸附剂的选择性吸附脱硫性能随着模拟油中苯和1-辛烯含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 借助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漫反射光谱(UV-DRS)技术研究发现, Ce(IV)Y分子筛对苯和1-辛烯的吸附模式及影响脱硫的机理是不同的. Ce(IV)Y分子筛阳离子和苯形成π络合作用, 作用力较弱, 容易脱附; 而与1-辛烯的双键发生σ-π络合, 不容易脱附. 在Ce(IV)Y分子筛选择性吸附含苯模拟油中的硫化物时, 由于苯的存在, 苯和噻吩在分子筛表面存在严重竞争吸附, 影响了吸附剂的选择性脱硫. 而在含1-辛烯的模拟油中, 由于1-辛烯直接和分子筛发生强相互作用, 占据了吸附剂的活性位, 导致Ce(IV)Y分子筛的脱硫性能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