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钯-铜-稀土催化一氧化碳和苯乙烯交替共聚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乙酸钯、乙酸钕和对甲苯磺酸铜组成的催化体系催化一氧化碳和苯乙烯共聚,合成聚1-氧代-2-苯基丙撑(STCO).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共聚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为一氧化碳和苯乙烯的交替共聚物.同时研究了催化体系的配比、2,2’-联吡啶和对甲苯磺酸铜的用量以及不同的稀土盐和单体对体系催化活性的影响.此外,对催化剂的复配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以钯为主催化剂,并加入适量稀土盐与对甲苯磺酸铜,同时优化催化体系各组分的配比,可以有效地提高催化活性,降低STCO的成本.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以合成聚酮高分子寻找高效廉价的催化体系,制备了5%的活性碳负载钯多相催化剂,并首次将其用于催化苯乙烯与CO共聚合成聚酮(PK)的反应中.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13CNM R和热重分析等手段对苯乙烯/CO共聚产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分别讨论了在钯碳催化剂作用下,含氮配体以及助催化剂强酸等因素对共聚反应的影响,并评价了钯碳催化剂在苯乙烯与CO共聚反应中的循环使用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65℃,CO压力为3.0M Pa的条件下,当使用2,2′-联吡啶为配体,三氟甲基磺酸为助催化剂时,钯碳催化苯乙烯与CO共聚反应的活性可达4.65×103g PK/(m o lPd.h),共聚产物的重均分子量(Mw)可达9.32×103g/m o l,数均分子量(M n)可达5.23×103g/m o l.  相似文献   

3.
苯乙烯二聚对苯乙烯的聚合反应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苯乙烯二聚常用的催化剂是强Bronsted 酸或Lewis酸,其中硫酸的催化效率较高,但缺点是一般同时生成环状产物1-甲基-3-苯基二氢茚和相当数量的三聚体.T.Higashimura报道以苯作溶剂.用三氟醋酸或高氯酸等催化苯乙烯二聚,直链不饱和烯烃选择性达到90%.沸石和固体酸也可以用于催化苯乙烯二聚,且在反应中避免了使用有机溶剂,简化了后处理,但速度较慢.其中质子置换的酸性大孔沸石-β和-Y催化苯乙烯二聚的结果较好.但随着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离子液体的特点和吸收CO2的研究成果,并对影响离子液体吸收CO2的因素进行分析.比较各种离子液体吸收CO2性能的差异,着重介绍功能化离子液体吸收CO2的特点,突出其在固定CO2方面的优势,同时对离子液体吸收CO2机理进行讨论,并探讨了离子液体吸收CO2所面临的问题与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5.
甲基丙烯酸和对苯乙烯磺酸钠共聚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研究了甲基丙烯酸和对苯乙烯磺酸钠水溶液自由基共聚合反应。采用膨胀计法得到共聚反应速率,考察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对共聚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和反应温度的提高,共聚反应速率增大。建立了共聚反应动力学关系式,测得共聚反应表观活化能为58.97 kJ/mol。  相似文献   

6.
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甲苯为溶剂,采用溶液沉淀聚合工艺合成了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并详细考察了聚合温度、引发剂用量、单体配比及聚合时间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80℃、引发剂用量0.7%、苯乙烯与马来酸酐配比1:1、时间2 h的条件下,聚合物收率可达96.6%.用13C NMR、IR、GPC、元素分...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近年来离子液体固定CO2机理的研究进展,并对CO2在离子液体中高溶度机制进行阐述.系统分析了咪唑盐型、功能型和聚合型离子液体以及支撑离子液体膜吸收固定CO2的反应实质,并指明了离子液体固定CO2的发展前景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将PRSV状态方程应用到CO2气体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度计算,并根据离子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密度数据,得到了PRSV状态方程用于离子液体时的方程参数,分别用与G^E模型NRTL相结合的Wong-Sandler和van der Waals混合规则来关联计算CO2气体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度,并优化得到气体与离子液体的交互作用参数。其计算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9.45%和6.60%。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离子液体介质中前手性底物的不对称加氢反应的最新进展,特别是对近年来前手性碳-碳双键和前手性酮在离子液体介质中的不对称加氢进行了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10.
以淀粉和丙烯酰胺为原料,在离子液体氯化1-烯丙基-3-甲基咪唑中通过接枝共聚反应合成了丙烯酰胺-淀粉絮凝剂.研究了淀粉在离子液体和水中溶解情况的差异.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证实了丙烯酰胺与淀粉分子发生了接枝共聚反应.考察了丙烯酰胺与淀粉的质量之比、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和时间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比较了在离子液体和水中合成得到的絮凝剂在高岭土悬浊液中的絮凝能力.  相似文献   

11.
采用苯乙烯与二乙烯基苯交联合成聚苯乙烯树脂微球,通过一系列反应后得到表面接枝双齿氮的功能化树脂微球.以负载有乙酸钯的功能化树脂微球组成的催化体系催化一氧化碳和苯乙烯共聚合成聚酮.利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树脂负载催化剂及聚合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催化体系中各组分用量及反应时间对共聚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树脂负载催化剂对聚酮合成反应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当树脂用量为0.5 g、乙酸钯为22.4 mg时,聚酮产量达8.6606 g.  相似文献   

12.
研究在过氧化苯甲酰存在下,聚乙烯粉末与苯乙烯的接枝聚合反应.探讨其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对接枝度和接枝效率的影响规律,并用红外光谱和裂解色谱等对接枝物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3.
The preparing methods, choice of catalysts and reaction kinetics of one of the monomers, diesteramide(DEA), of polyester-amides we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s.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DEA was analyzed. And the Polyester-amides ( PEA) were obtained by melt copolymerization with DEA. It is shown that DEA can be synthesized by DMT and hexamethylene diamine with the catalyst EX - 1 or EX - 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action rate of synthesizing monomer and concentration of hexamethylene diamine is first order kinetic relation.  相似文献   

14.
作者简要地回顾了丁-丙交替橡胶的开发历史,评述了两类催化剂(Ti系和V系)的演进,着重讨论了V系催化剂在改变配体,聚合动力学特征,活性中心模型、交替共聚机理,活性中心量化论证及V-AI三组分催化剂等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和进展.  相似文献   

15.
离子液体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离子液体是在常温及附近温度下为液体的离子物质,由于其具有不易燃、不挥发、可以重复使用、对环境友好等特性,因而是一类良好的有机溶剂.在离子液体中进行的反应比在传统有机溶剂中进行的反应更快、更容易.通过选择合适的离子液体,可以提高反应产率和减少副产物的生成.因此,在有机合成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利用高分子反应统计理论 ,得到了非线性Af-Bg 型自由基交替共聚反应的溶胶分数 ,溶胶 -凝胶分配方程和反应体系的凝胶化条件 ,这些结果是进一步研究与凝胶网络性能相关的网络结构参数的基础 .  相似文献   

17.
1 Results Classical solutions of electrolytes are obtained by dissolution of salts in molecular solvents. Such systems consist of solvated ions, their charged or neutral combinations and solvent molecules. On the other hand, a salt may be melted down, or in other words ‘liquified’, by providing to the system a heat to counterbalance the salt lattice energy. Such a system, called molten salts or ionic liquid (IL), consists of ions and their combinations and is free of any molecular solvent. Relatively h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