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关于概率应用的研究性学习中,我们在了解了几何概型的特点之后,对这样一个问题产生了兴趣,并用两种方法予以解决.问题甲乙两人约会在0时-1时到某地约会,先到的人要等后来的人20分钟,若两人在这一个小时内任意时刻来的可能性是相同的,且两人来的时间相互独立,求他们能见面的概率.  相似文献   

2.
摸球实验求概率是中考的常见题型,除了摸一个球的情况比较简单外,通常是摸两个球求概率.在摸两个球求概率时,分两种情况:①放回实验;②不放回实验.若能分清这两种情况,就不会出现错误.下面举两个例子说明这  相似文献   

3.
季强 《中学数学》2003,(8):21-22
对教科书高中数学第二册 (下B)P13 2“独立重复试验”一节的概率公式 ,教师要作深入理解和全面阐述 ,否则学生处理这类问题时容易程式化 ,硬套公式 ,条件稍作变化便不知所措 .1 独立重复试验的概率公式有一定的局限性1.1 概念的理解一般地讲 ,独立重复实验应符合三个条件 :①任两次试验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②每一次试验都有两个事件 ,且这两个事件是相互对立的 ;③每次试验中的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是相同的 .这是判定独立重复试验与否的三个条件 .当判定一个概率问题是独立重复试验问题时 ,我们再用其公式求概率 .1 2 公式Pn(k) =CknPk(1…  相似文献   

4.
季强 《数学通讯》2003,(13):13-14
高中数学教科书第二册 (下B)P1 32“独立重复试验”一节的概率公式 ,要作深入理解和全面阐述 ,否则学生处理这类问题时容易程式化 ,硬套公式 ,条件稍作变化便不知所措 .1 独立重复试验的概率公式有一定的局限性1 .1 概念的理解一般地讲 ,独立重复试验应符合三个条件 :①任两次试验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②每一次试验都有两个事件 ,且这两个事件是相互对立的 ;③每次试验中的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是相同的 .这是判定是否为独立重复试验的三个条件 .在判定一个概率问题是独立重复试验问题后 ,我们再用其公式求概率 .1 .2 公式Pn(k) =CknPk( 1 …  相似文献   

5.
概率是高中阶段新增的内容之一 ,而概率的计算又要用到排列、组合的知识来解答 ,也要用到排列、组合的解题思路 ,这部分内容是排列、组合知识的直接应用及延伸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觉得比较抽象、不易理解 ,而等可能事件的概率问题在求解过程中 ,基本事件数 m、n的计算更是一大难点 .本文从常见的几种等可能事件概率问题进行分类解析 .1 “在与不在”问题考虑优先法某些元素或某些位置有特殊的作用 ,解题时必须对这些特殊元素或特殊位置优先考虑 .例 1  5个同学任意站成一排 ,求 :甲、乙两人恰好站在两端的概率 .解 甲、乙两个人恰好站…  相似文献   

6.
2006年,北京市数学高考试卷(理工农医类)中出现一道概率计算问题.在与一些中学数学教师交流该问题时,我们发现多数数学教师倾向于用类似于“计数的乘法原理”作为解释概率相乘的依据.近几年来,在大学概率课的教学中,我们也发现许多学生出现过类似的问题,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对这个问题作些探讨.我们先看2006年北京市数学高考试卷(理工农医类)第18题及其参考答案:某公司招聘员工,制定三门考试课程,有两种考试方案.方案一:考试三门课程,至少有两门及格为考试通过;方案二:在三门课程中,随机选取两门,这两门都及格为考试通过.假设某应聘者对三门…  相似文献   

7.
求概率问题时,常常运用概率的加法和乘法公式,但这两个公式的运用都是有条件的,许多同学由于对事件的互斥与独立概念不清,不善于将复杂的事件分解为互斥事件的和及独立的事件的积,因而在解概率实际问题时常常感到困难.笔者结合教学中所遇一例和读者谈谈对此问题的看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观察一简单随机摸球实验:当盒子中只有白球时,事件A="任抽一球是白球"是必然事件;当盒子中有白球黑球时,事件A是随机事件,这一实验表明事件A的随机性是2个事物(白、黑球)相互联系的一种属性,借此实验说明概率用联系数表述的原理以及联系概率的来由,同时还介绍了引出联系概率时用到的一些新概念,举例说明联系概率在风险决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争鸣     
范长如 《数学通讯》2002,(13):28-29
问 题   问题 9  新教材增加了概率一章 ,提出以下问题 :1 )新教材第二册 (下A)第 1 4 4页 1 8题 :某家庭电话在家中有人时 ,打进的电话响第一声时被接的概率为 0 .1 ,响第二声时被接的概率为 0 .3,响第三声时被接的概率为0 .4 ,响第四声时被接的概率为 0 .1 ,那么电话在响前四声内被接的概率是多少 ?教参给的解答是 :0 .1 + 0 .3+ 0 .4 + 0 .1=0 .9.2 )猎人在距离 1 0 0米处射击一野兔 ,其命中概率为 0 .5,如果第一次没命中 ,则猎人进行第二次射击 ,但距离变为 1 50米 ,其命中概率为 0 .3,如果又没命中还可进行第三次射击 ,但距离变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时齐马氏序列中引入了概率最优停时和(ε,B)概率最优停时的概念,得到了其显式表达式,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期望最优时的不足.同时,本文研究了两种停止问题的关系,指出期望最优停时也是概率最优停时的特例,并证明了集合首达时也是一种概率最优时,进一步给出了首达时为有限的等价条件.  相似文献   

11.
唐永  赵斌 《中学数学》2009,(8):11-13
条件概率是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中的新增内容,如何把握这一内容的教学,是每一个高中数学教师面临的新课题,执教过条件概率这部分内容的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条件概率"这一概念的教学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较困难,遇到具体问题时,因分不清是P(B|A)还是P(AB)而经常出错.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对条件概率教学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是高中数学必修课的内容,但我们在教学调查中发现,不少教师在理解“事件的独立性”这一概念时,还存在一些偏差.现分析如下.1概念什么是事件的独立性?课本给出的定义是:事件A(或B)是否发生对事件B(或A)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这样的两个事件叫做相互独立事件.这里说的不是“对事件B(或A)发生没有影响”,而是“对事件B(或A)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但很多人并没有对“概率”一词引起注意.特别地,在对两个具体事件事件进行判断时,往往用直观的方法,这也容易导致对“概率”一词的忽略.事实上,“概率”一词在这个…  相似文献   

13.
<正>条件概率是概率统计的重点内容,经常出现在高考、竞赛、自招以及其它各类考试的试卷中.条件概率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内容,很多同学在处理这部分问题时常常感到无从下手.本文仅就解条件概率题的基本策略进行讨论,以期对同学们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有所帮  相似文献   

14.
高中数学关于几何概型问题有以下两个基本特征:1、在一次实验后构成基本事件的结果有无限多个.2、每一个基本事件的结果都是等可能的.实验结果的无限性是显然的,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时基本事件结果是否等可能性较难辩别,只从几何的角度研究,不同的几何背景会得到不同的结论,这与概率为一确定值矛盾,因此就要借助物理工具解决此类问题.……  相似文献   

15.
概率是高中数学的新增内容,是中学数学知识的一个重要交汇点,是新课程高考的一大亮点和热点,常与函数、数列、几何、实际生活等内容交叉渗透,使数学问题的情境新颖别致.本文从全国高考试题和有关省市高考模拟题中选出若干例予以分类解析,旨在探索题型规律,揭示解题方法.一、概率与函数的交汇例1袋中有红球和白球共100个,如从这只袋子中任取3只,问袋中有几个红球时,使取得的3个球全为同色的概率最小?分析:先求出红球数为x个时,取得的3个球全为同色的概率,再用函数方法求其最小值,这是概率与函数的综合问题.解析:设x、y分别为红球、白球的个数…  相似文献   

16.
四、为什么两类误判概率 会带有尺码i? 众所周知,利用控制图来判断生产工序是否正常,从数理统计的观点来看,其实质是个假设检验的问题.但假设检验是难免会犯两类错误的,因此在有关的控制图教科书中都会提及这点.但也许是受到传统上假设检验的两类误判概率的影响,在很多教材中都认为使用控制图时,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与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都是固定的常数,并画出了其间的关系.例如[4]的作者认为;“我们采用的管理图,都是所谓‘3σ原则’的管理图。因此犯第一类错误(α)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小于0.3%.但是相反,由于α很小时,第二类错误(β)就要增大…  相似文献   

17.
我们先来看06年高考江苏卷第10题:右图中图1接收器示意图有一个信号源和五个接收器,接收器与信号源在同一个串联线路中时,就能接收到信号,否则就不能接收到信号,若将图中左端的六个接线点随机地平均分成三组,将右端的六个接线点也随机地平均分成三组,再把所有六组中每组的两个接线点用导线连接,则这五个接收器能同时接收到信号的概率是()(A)445.(B)316.(C)145.(D)185.1分析与解答这道高考试题主要考查平均分组问题及概率问题,难点在于如何设计出“完成该事件——构成一个圆环形串联电路”的方案以及完成方案的方法总数.图2接收器示意图下…  相似文献   

18.
对“概率”概念教学的一处释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教材中概率这一概念是用概率统计定义给出的 .文 [1 ]第 1 4 8页指出“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 0 ,必然事件的概率为 1 ,随机事件的概率大于 0而小于 1 .”这段文字的最后一句具有科学性错误 ,下面举出一反例 :向平面内投一质点 ,该质点落在平面内任一点都是等可能的 ,分别求质点落在平面内点A的概率和落在平面内除点A处的概率 .显然他们都是求随机事件概率问题 ,但前者的概率为0 ,后者的概率为 1 .这是一个典型的几何概型问题 .用几何型概率的定义[2 ] 可加以说明 .随机事件A的概率应该是 0≤P(A)≤1 .这是概率所具备的规范性[2 ] ,在高中…  相似文献   

19.
求概率是排列组合知识的重要应用 ,作为新增内容 ,在新教材、新高考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学生在初学这部分内容时 ,往往感到并不很吃力 ,但普遍存在“会而不对”的现象 ,解题常常出错 .下面对概率问题的常见错误进行剖析 ,供参考 .1 概念不清致误例 1 把三枚硬币一起掷出 ,求出现两枚正面向上 ,一枚反面向上的概率 .错解 三枚硬币掷出所有可能的结果有 2× 2× 2 =8种 ,而出现两正一反是一种结果 ,故所求概率P =18.剖析 在所有的 8种结果中 ,两正一反并不是一种结果 ,而是有三种结果 :正、正、反 ,正、反、正 ,反、正、正 ,因此所求概…  相似文献   

20.
题 1 0 3 质点A位于数轴x =0处 ,质点B位于x =2处 .这两个质点每隔 1秒就向左或向右移动 1个单位 ,设向左移动的概率为 13.向右移动的概率为 23.(Ⅰ )求 3秒后 ,质点A在点x =1处的概率 .(Ⅱ )求 2秒后 ,质点A ,B同时在点x =2处的概率 .(Ⅲ )假若质点C在x =0 ,x =1两处之间移动 ,并满足 :当质点C在x =0处时 ,1秒后必移到x=1处 ;当质点C在x =1处 ,1秒后分别以 12 的概率停留在x =1处或移动到x =0处 ,今质点C在x=1处 ,求 8秒后质点C在x =1处的概率 .解  (Ⅰ ) 3秒后 ,质点A到x =1处 ,必须经过两次向右 ,一次向左移动 .∴ p =C23 ·(23)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