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感到在电磁振荡的教学中,电谐振实驗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个演示实驗,学生可以牢固地掌握电諧振,电諧振的产生条件、调谐、以及电磁波在空間傳播等等无线电方面的基础知识,在现行高三物理课本中,采用一对来頓瓶来演示电諧振,我们認为是不够妥善的理由是:  相似文献   

2.
在高中三年级讲授电磁振盪和电磁波这一课题时,为了使学生对于那些較为抽象的知识易于了解,需要进行演示实驗。这些演示实驗主要的是:电諧振现象、电子管振盪器和放大器、电磁波的发送和接收,以及收音机的工作原理等。  相似文献   

3.
在仪器設計过程中,我們认为高中物理第三册24节(1956年版)“在絕缘导体上电荷的分布”中所述及的实驗,无論在叙述或插图所表明的仪器装置上,都有改进的必要。按課本上叙述“把一个金属絲編成的网罩放在絕緣物体上,把网的內表面跟一个驗电器联結起来,外表面跟另一个驗电器联結起来。这时如果用摩擦过的玻璃棒或硬橡胶棒来接触金  相似文献   

4.
一、要使課堂上演示收到預定的效果,需要注意很多方面。在这里仅談談运用直观教具作演示时应注意的两个問題。首先,要做一个演示实驗以前,应向学生清楚地交代实驗的目的,使学生都能明确通过这一实驗应該得到什么結論。这样,教师实驗时学生就能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所发生的現象。有些教师在演示实驗以前沒有說明实驗的目的,結果学生都以好奇的心情看实驗,  相似文献   

5.
导体壳问题是静电场中导体的典型问题,讲解时比较抽象。我们给范德格喇夫起电机增加了一点附件,就能演示静电场中的所有导体壳问题,附件制作简便,演示效果明显,很说明问题。一、仪器装置其装置是在一般的范德格喇夫静电起电机的电极球上,罩一个能上下移动的金属球壳,如图1所示。整个球壳由两个半球壳组成(自己试作,可用两个半球铝质灯罩代替)。上半球壳上开有圆孔,以便观察与探取电荷。下半球壳固定在一个有机玻璃筒  相似文献   

6.
在高三物理教学中,讲到法拉弟电磁感应定律时,我們作了一个簡单的实驗,这个实驗对公式ε=10~(-8)ΔΦ/Δt可作演示分析。今介紹于下: 一、实驗器材: 10—12伏特的直流电源、演示用的大型电流計、滑动变阻器、粗、細漆包綫。二、仪器安装如图所示,大綫圈(用直径是0.8毫米的漆包綫繞73圈,外面纏上布带制成)固定在木板  相似文献   

7.
一在初二課本的第八章第九十六節內,講到了关于安全灯的原理。在講解这節課时,一般都是用演示实驗配合。在課本上提到做这个演示实驗是用煤气灯或酒精喷灯,但学校如沒有这样設备,就只好改用其它灯来代替,但效果往往不很好。現在这里介紹一种我所应用的演示方法,在原理上和噴灯相同,而效果很好。这实驗的裝置和  相似文献   

8.
在学校中演示阿基米德定律的实驗,存在着很大的缺點。例如:用所謂“阿基米德小杯”作实驗時,很少能看出演示的現象;在教学法的参考书中,關於進行氣体的阿基米德定律的演示,缺乏明确的說明(說明这定律數量的方面);關於阿基米德定律实際应用的实驗,也设計得很差。早在1918年,波·阿·巴拉諾夫(波·阿·巴拉諾夫1913年著“物理教学法”)就考慮到“阿基米德小杯”的缺點了。考慮这些缺點时,便想到最好把一些簡單的实驗介紹給物理教師們,特別是剛剛開始任課的物理教師。实驗1.液体阿基米德定律的演示实驗小杯应当是透明的(例如用玻璃製成的)。可以利用無色玻璃瓶製成玻璃茶杯或玻璃圆筒。在玻璃圆筒的内壁上塗以机油,將一個一  相似文献   

9.
在高三物理“全电路欧姆定律”的教学中,关于內电路和外电路上电压之間的关系的演示实驗,在1954年10月的物理通报中曾介紹过苏联烏沙可夫同志的实驗和数据。由于沒有具体的实驗装置和溶液的浓度的介紹,我們过去曾做过几次都沒有成功,因而总是用口头讲解,但由于缺乏实驗基础,学生了解这一部分教材是困难的,不能深入地掌握它的本貭。上学期我們在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决議的鼓舞下,又一次对这一实驗提出了討論和研究,經过多次实驗及改进,終于把这一实驗做成功,现将我們的实驗装置和情况介紹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在1955年1月份物理通报介紹了Б.Л.馬尔戈林的一篇“演示用超短波振盪器及其实驗”的文章以后,很多中学教师都仿制起来。这說明在中学的教学上,对于这一仪器是需要的,就是大学里,在讲解电磁波的传播、极化、場强的分布,以及电場与磁場的关系等等,用它来作表演仪器,也是解决問題的。在中級物理实驗及高等物理实驗中,用它来作直接測量电磁波的波长,及其在介貭中传播的速度等实驗,也是不可少的仪  相似文献   

11.
中学物理教学大綱(修正草案)指出:“物理是一门以实驗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必須广泛举行教师的演示和学生实驗”;大綱中还明确地指出:“学生的实驗,不但是使他們明确而巩固地掌握物理知識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2.
做物理实驗時,靜電实驗比做其它实驗要困难些。譬如说一般的实驗不受气候条件(陰雨)的限制,在实驗做到一定階段後,間隔幾小時再继续進行亦無妨害,并且准备工作可以在事先做好。而靜电实驗則不然,天氣必須晴朗乾燥,準備工作必須当堂做好,接着馬上進行实驗。同時实驗还得一氣做完,不能中途停頓。因為帶電体荷電時間过久,電荷会逐漸丟掉,繼續实驗往往失败。所以我們在做靜电实驗時,除了应选擇空气乾燥而晴朗的天氣,同時 尽量使手續簡便而敏捷以外。还必須注意下列各點: 1.注意儀器及环境的乾燥:实驗時除应儘量选擇晴朗的天氣外,对於实驗儀器及实驗室(或教室)的乾燥也应注意。实驗前必須把所用儀器烘烘乾(注意:不能使仪器太熱。尤其是靜電起電机的硬橡膠圓板受热过多時会凸起。假如發生了这种现象,可以把圆板自起電  相似文献   

13.
《物理》1964,(6)
为了加強中学物理实驗,我院編写了一份中学物理实驗参考資料,对培养中学生物理实驗技能提出了一些要求,提供教师們研究参考。一、关于实驗修养的要求 1.能凭眼力和感觉估計一般长度、体积和重量的近似值. 2.熟悉电学仪表和电器上所标下列各符号的意义:=,∽,↑,→,∠60°,A,V,W,Ω,KW,G.  相似文献   

14.
当物理教師們讲授光學時,往往感觉到進行演示实驗的困难。事实也正是这样:很多光学实驗在暗室裹是看得清楚些,如果为了在講授的过程中同時進行演示实驗,往往要暫時放下黑窗簾,这就引起很多不便。其次,还有些实驗是从没被人想到要到課室去演示的,因而那些儀器的裝置只適於个別观察。这就带給我們現在大班上課時演示的困难。这些困难可以依循下述兩条途徑進行解决:第一,改進演示儀器的裝置和表演方法,以增進所要表演的物理現象的亮度和大小,使这些現象在课室被正常照明時依然能被全班學生見到。第二,对於某些只能由个別学生逐一用自己的眼睛進行观察的实驗,則设法設計一些簡單的代用儀器分發給学生。这些儀器如果確是如此的简單易製,以致可能大量製造並分發給学生每人一件的話,也可以達到全班一次  相似文献   

15.
几乎在所有的学校里都有一种名叫“富蘭克林沸騰球”的简单仪器。通常是用它来演示低温沸騰的,由于只需用手来加热它的一个圓球就行,所以产生了仪器的这个名称。在E.H.果梁赤金的“七年制学校物理教学法”(第2卷第272頁)中对于这个实驗是这样  相似文献   

16.
《物理》1959,(6)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驗为基础的科学,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必須广泛地举行教师演示和学生实驗,就我們的体会,这一点对初学物理的少年來說是有更大的意义。过去,侭管我們認为已經相当的重视了,但是仍然发現这样一些現象:部分学生,特别是低年級的少年儿童,对实驗作業虽然感到较大的兴趣,但在实驗过程中却不能始終集中注意力,往往看  相似文献   

17.
《物理》1956,(10)
高一物理第一分册(1956,6版)69頁有观察微小形变的演示,我們在备課时曾按照課本上所示的圖形裝置进行演示,但实驗效果不很好。改用較薄的木板代替桌面来作同样实驗,效果固然好得多,因为木板的形变比較显著,容易看  相似文献   

18.
很多教师介紹过用弹簧演示纵波,这的确是一个較好的課堂演示实驗.本文准备談談在制作这一演示仪器方面的点滴体会,供同志們参考。一、选择材料有些中学教师介紹用普通铁丝繞制,这在制作上比較容易,但是鉄絲弹性  相似文献   

19.
物理学是以实驗為基礎的科学,因此实驗在物理教学中佔重要的一环。中学物理教学大綱(草案)中指出:“在高中,物理教師的演示和学生的实驗,仍然是物理教学的基本方法。”關於学生的实驗,因為是由学生自己來進行並从实驗中導出結論,教師雖然要超主導作用,不能袖手旁观任其自流,伹也不能事必躬親包办代替。否則就不能達到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实驗操作的技能的目的。目前大家对於学生实驗课的要求不大统一,做法也頗有出入,因此交流实驗课的經驗,明確对实驗課的要求,就成為現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切要問题。这里提出个人幾年來在这方面的一些經驗和体会,请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20.
我校是1958年新办的农村中学,設备較差,物理仪器更为缺乏。为了加強实驗,我們利用二只废注射器做出了初二物理課中的几个重要演示实驗,現介紹如下、供同志們参考。一、自制帕斯卡球如图1所示,用針在乒乓球的两个半球接合处的圓周上,扎上几个等間隔的小孔,两孔間的距离約2厘米,約可扎六个小孔,然后再用烧得不很热的細鉛絲,在一个半球的正中央扎一个大孔,使注射器安針头的部分正好能插进去,再用万能胶或蜡烛油密封,使接合处不漏气,即可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