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主要是对氮原子以sp^2杂化,孤氮电子占据sp^2杂化轨道,以这种形式成健的氮杂交变多环芳烃中的11个化合物的^13C-NMR的化学位移进行了计算。该计算依据CNDO方法一个联系分析电荷密度,键级和键长等参数的半经验公式。同时利用环电流、空间效应以及针对氮原子物屏蔽效应和去屏蔽效应的影响,通过分子动力学的考虑,得到理论上计算的化学位移,该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得很好,通过对^13C-NMR化学位移 相似文献
3.
多环芳烃^13C—NMR化学位移的理论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CNDO方法对十个多环芳烃化合物的^13C-NMR的化学位移进行了理论上的计算,并提出了一个联系分子电荷密度、键级和键长等参数的半经验公式,同时利用逆磁环电流,顺磁环电流,湾区推斥效庆和迫位效应的影响。又对多环芳烃的化学位移进行了校正,从而使得理论计算与实验值吻合得很好,通过对多环芳烃的^13C-NMR化学位移的回是分析表明:回归系数达到0.95,较好地反映了多环芳烃^13C-NMR化学位 相似文献
4.
5.
根据核外电子云球对称效应原理,建立化学位移统一计算公式,计算了醛、酮、酰氯、羧酸和酯中羰基的13C NMR化学位移,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影响13C NMR化学位移的主要结构因素,并对一些反常现象作出了直观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杨林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96,(5)
本文通过实验和已有的报道,综合了一批Ni(0)、Mo(0)、Au(Ⅰ)、Cu(Ⅰ)与二氟化膦(RPF_2)形成的配位化合物的~19F-NMR光谱数据;讨论了此类配合物的~19F-NMR化学位移的特点和受影响的主要因素;得到了在该类配合物中F化学位移的改变值△δF(=δ配合物-δ配体)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14种新的取代喹啉的13C NMR谱.应用13C NMR等谱确定了这14种新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并对全部谱峰进行了归属,初步探讨了分子结构对13C NMR化学位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β-二氢沉香呋喃倍半萜的~1H和~(13)C化学位移全指定及~(13)C化学位移与立体化学之间的关系(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1H,~(13)C-COSY和COLOC谱,对三个(1-3)β-二氢沉香些喃倍半萜的~1H和~(13)C化学位移进行了全指定.经过考察和比较上述化合物及十九个文献报导化合物的立体化学和C—14化学位移的关系,得出一个新的,非常重要的构型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用原子电负性、极化度并结合表征原子空间连接方式的立体效应参数对醚分子中不同环境碳原子的化学位移进行关联,将23个脂肪醚中153个碳原子相关参数值和化学位移值带入模型中得到如下估算方程:δC=121.1348+94.3651Qi-2.0823QiΣαx-7.6347SH-47.6149SO(R=0.9990R2=0.9980S=0.85F=18478.97n=153)上式中Qi表示观测原子的部分净电荷,Σαx表示近邻原子极化度,SH,SO为立体效应参数.方程中各参数计算简单,物理意义比较明确,通过用"留一法"(LOO)检验(Rcv=0.9980,R2cv=0.9977,Scv=0.89)及对模型外4个化合物43个碳原子化学位移的预测值和实验值比较,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4.
15.
丁酸类代谢物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且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但它们的固体核磁共振参数、分子动力学性质及其结构依赖性并未得到清楚的认识. 该文使用高分辨交叉极化与魔角旋转核磁共振(13C CPMAS)实验技术,分析了一系列固体丁酸类代谢物的13C化学位移, 发现了这些代谢物的13C化学位移与其分子结构的一些相关性规律. 另外还发现,固体丁酸类代谢物与其在溶液中的13C化学位移有显著的差异. 这些代谢物中甲基参与的疏水作用以及羟基、氨基和羧基参与的氢键作用均对其化学位移大小有重要的影响. 上述结果为认识代谢物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功能对结构的依赖性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6.
17.
18.
用原子电负性、静电作用、极化度作为基本参数, 并结合表征原子空间连接方式的立体效应参数, 对醇分子中不同环境碳原子的化学位移进行关联, 将120个模型化合物(91个脂肪一元醇, 29个二元醇)中747个碳原子相关参数值和化学位移值带入模型中得到如下估算方程:δC=42.947 9 + 63.064 0Qi-3.628 6F+5.121 3Σαx-6.584 8QiΣαx-4.842 7NαH-0.585 5NγH-4.104 6NγOH(R=0.998 1 R2=0.996 1 S=1.14 F=27 125.2 n=747)方程中各参数物理意义比较明确. 通过用"留一法"(LOO)检验(Rcv=0.998 0, R2cv=0.996 0, Scv=1.16)及对样本外5个化合物69个碳原子化学位移的预测值和实验值比较, 结果表明模型方程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预测精度, 该模型的提出为以后计算更加复杂化合物的13C NMR化学位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分析烷烃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化学位移与生成焓之间的关系,提出由13C NMR化学位移的测定值来确定烷烃生成焓的新方法.用53个烷烃分子的13C NMR化学位移总和(SCS)、三键数(P3)以及碳原子数目(n)与生成焓实验值进行相关,所得回归方程的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8 2,标准偏差S=3.5 kJ/mol).进而,通过随机抽样和留一法证实该方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将烷烃13C NMR化学位移与其生成焓定量联系起来,不仅有利于深入理解分子结构与性能关系,还为预测那些难于测定且费时的物理化学性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利用~(13)C-NMR数据库系统统计法建立带有键属性亚结构与~(13)C-NMR化学位移相关表(结构解析专家系统的约束知识库的一个组成部分)的过程。在亚结构的选择上作了深入的探讨。在亚结构检索上提出了加权码值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