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制备了一种碳纳米管/壳聚糖复合膜修饰的玻碳电极,并通过循环伏安法和计时库仑法详细研究了尿酸在复合膜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对诸如支持电解质,溶液pH,富集时间等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pH=3.95 0.1 mol/L柠檬酸钠盐支持电解质中,尿酸在复合膜修饰电极上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响应.相对于裸玻碳电极,尿酸的氧化峰电位负移20 mV,峰电流显著提高,锋形更为尖锐,表明复合膜对尿酸的电化学氧化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计时库仑法结果表明尿酸在复合膜修饰电极上为两电子两质子的电子转移过程.尿酸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分别在5.0×10-9~5.0×10-7 mol/L范围内和1.5×10-6~1.0×10-4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分别是0.994 7和0.988 4.开路富集120 s后,检出限为5.0×10-9 mol/L.将该复合膜修饰电极应用于人体实际尿样中尿酸的测量,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壳聚糖(CS)溶液中掺入乙酸锌制备了Zn2+/CS复合膜,采用化学溶液沉积法,在Zn2+/CS复合膜上生长氧化锌(ZnO),并通过改变生长液的组成成分寻找其最简单、优化的试验方案.通过UV-Vis、XRD和SEM表征,对样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Zn(NO)3.6H2 O和NaOH组成的化学溶液环境中,Zn2+/CS复合膜中的ZnO最易生长,在Zn2+/CS复合膜的表面首先形成了一层ZnO粒子膜,然后ZnO粒子长大成六角纤锌结构、没有明显的择优取向的ZnO棒.光学性能测试显示ZnO/壳聚糖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光致发光性能.电阻率的测定表明ZnO/壳聚糖复合材料是一种防静电材料.  相似文献   

3.
由于独特的分子结构,甲壳素及其应用研究已成为了当前多糖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综述了甲壳素/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医药、功能食品、化妆品、环保、农业及其他领域中的应用,能够为这一多糖的应用研究起到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朱传华  温建强 《科技信息》2011,(28):309-310
本文对壳聚糖酰化衍生物的制备和应用进行了概述,重点阐述了壳聚糖酰化产物应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最后对壳聚糖酰化产物制备方法的发展以及壳聚糖酰化产物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利用石墨炔(GDY)制备了一种修饰电极.采用离子液体N-己基吡啶六氟磷酸盐(HPPF6)修饰碳糊电极(CILE)作为基底电极,通过滴涂法将GDY材料修饰于CILE表面得到修饰电极GDY/CILE.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GDY的形貌并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法对该修饰电极进行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制...  相似文献   

6.
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对儿茶素的电催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儿茶素在玻碳电极(GCE)和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MWCNT/GCE)上的电化学行为,探讨了电极反应机理。结果表明:MWCNT/GCE对儿茶素具有显著的电催化作用,儿茶素在MWCNT/GCE上的氧化还原峰电位差比在GCE上明显减小,且峰电流显著增加。电极反应为2电子、2质子转移的准可逆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7.
壳聚糖膜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4%的氢氧化钠浸膜条件下制壳聚糖膜的条件是最佳条件,低温下成膜较高温下成膜透明柔软,高温下成膜略有淡黄色.  相似文献   

8.
制备了羧甲基化壳聚糖(CMCTS)、琥珀酰化壳聚糖(SU—CTS)及羟丙基化壳聚糖(HP-CTS),通过FTIR表征了各化合物的化学结构,测试分析其分子量、取代度、吸湿保湿性能、增稠性等物理化学性质.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受试菌种,比较了壳聚糖及各类衍生物的抑菌性能.结果表明,与CTS相比各衍生物的抑菌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CMCTS和SU—CTS具有相对较高的抑菌性,HP-CTS具有较好的吸湿能力和保湿效果;而增稠能力与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化学组成和分子量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金电极表面制备了对羧基苯硫酚(4-MBA)自组装单分子膜,构建了1种羧基功能化表面,利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对4-MBA自组装单分子膜电极(4-MBA/Au)进行了电化学表征,采用Randles等效电路对阻抗复平面图进行模拟,确定该电极体系的等效电路以及电化学参数,通过电荷传递电阻Rct求出电极的表面覆盖度为97.5%.结果表明,pH对4-MBA/Au的电化学特性有较大影响,随着pH的增大,循环伏安图中的阳极峰电流、阴极峰电流逐渐减小,电阻逐渐增大;交流阻抗法表征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阻抗复平面图上半圆的直径随pH的增大而增大,即电荷传递电阻Rct逐渐增大.因此,通过改变pH,可控制表面羧基基团的结构状态.  相似文献   

10.
甲壳素/壳聚糖及衍生物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介绍甲壳素、壳聚糖及衍生物来源、结构、性质以及制各方法和工艺基础上,重点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甲壳素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现状与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1.
由取代苯胺和邻氯苯甲酸合成了7个吖啶酮类衍生物,用循环伏安法测出它们各自的电势,发现所合成的吖啶酮类衍生物都比常用的电子传输材料2-(4-联苯基)-5-(叔丁苯基)-1,3,4-二唑(PBD)容易被还原,具有较高的电子亲和势.  相似文献   

12.
以可生物降解材料壳聚糖为基体,制备了一系列不同比例的壳聚糖/酸化蛭石(HVMT)纳米复合材料.WAXD和TEM试验结果表明HVMT可以有效剥离并分散在壳聚糖基体中形成剥离型纳米复合材料.与壳聚糖相比,纳米复合材料的热性能随着酸化蛭石含量的增加有明显提高,在蛭石含量仅为2%的情况下,材料的T<,-10%>增加了141℃.  相似文献   

13.
构建了一种基于乙炔黑/壳聚糖膜修饰电极的壬基酚电化学测定方法.分别实验了壬基酚在裸玻碳电极和膜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壬基酚在pH 7.0的磷酸盐缓冲体系中,在乙炔黑/壳聚糖膜修饰电极上具有灵敏的电化学响应.相对于裸玻碳电极,壬基酚在膜修饰电极上的氧化峰电流大大提高,峰电位负移50 m...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一种简单的用化学选择性来保护壳寡糖氨基的方法,用于制备N-邻苯二甲酰化壳寡糖,这种可溶性N-保护壳寡糖前驱体对壳寡糖进一步进行可控化学修饰非常重要.通过控制邻苯二甲酸酐与壳寡糖的摩尔比、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制备了取代度不同、产物组成均一的环状酰亚胺型邻苯二甲酰化壳寡糖前驱体,并用红外光谱法、X射线衍射对N-邻苯二甲酰化壳寡糖的取代度、分子结构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邻苯二甲酸酐与壳寡糖氨基摩尔比的增加,产物的取代度增大,与有机溶剂的亲和性增加.XRD也表明,尽管壳寡糖链上悬挂很大的取代基,但N-邻苯二甲酰化壳寡糖却具有结晶性.  相似文献   

15.
以丙酮酸改性壳聚糖制备了N-(1-羧乙基)壳聚糖(CET),用1HNMR、电位滴定等方式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丙酮酸与糖元比例、反应时间、pH和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Mw)对产物取代度(DS)影响较大,最佳丙酮酸与糖元比例、反应时间、pH分别为8∶1,8h,4.5。随壳聚糖Mw降低,DS增加。CET比壳聚糖的吸湿保湿明显增加,并呈现与HA类似的吸湿保湿性能。  相似文献   

16.
以丙酮酸改性壳聚糖制备了N-(1-羧乙基)壳聚糖(CET),用^1HNMR、电位滴定等方式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丙酮酸与糖元比例、反应时间、pH和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Mw)对产物取代度(DS)影响较大,最佳丙酮酸与糖元比例、反应时间、pH分别为8:1,8h,4.5。随壳聚糖Mw降低,DS增加。CET比壳聚糖的吸湿保湿明显增加,并呈现与HA类似的吸湿保湿性能。  相似文献   

17.
完全脱乙酰度壳聚糖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二甲亚砜-氢氧化钠为反应体系,水为相转移催化剂,研究了相转移催化剂用量、甲壳素与氢氧化钠的质量比(投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表面活性剂用量等因素对制备完全脱乙酰度壳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催化剂用量为1.5mL,反应温度为130℃、投料比为1:2(m:m)、反应时间为3h,每100g甲壳素中加入5g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制得完全脱乙酰度的壳聚糖。用红外光谱(IR)、X-光电子能谱(XPS)对完全脱乙酰度壳聚糖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壳聚糖分子中的-NHCOCH3已全部转为-NH2。  相似文献   

18.
壳聚糖的化学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壳聚糖以其独特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无毒性和生物活性等优异性能在各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拓宽其应用范围,对壳聚糖的化学改性进行了研究。综述了壳聚糖化学改性的研究进展及衍生物的应用,有针对性地对目前的一些改性方法进行了讨论,并特别对反应位置明确的一些改性方法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为壳聚糖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EGCG分子印迹壳聚糖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分子印迹技术,以壳聚糖为功能基体,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为模板分子,硫酸为交联剂,制备了EGCG分子印迹壳聚糖膜,并探讨了平衡吸附时间、pH值、温度及功能单体和模板分子的比例等因素对印迹膜吸附性能的影响.SEM和AFM测试结果表明印迹膜的表面形貌不同于非印迹膜;同时用红外光谱分析了印迹分子的洗脱情况.平衡结合法实验结果表明,印迹膜对EGCG具有较好的亲和性和选择性.Scatchard分析表明,印迹膜在识别EGCG的过程中存在1类结合位点,其平衡结合常数K为4.046,最大吸附量Qmax为49.52mg·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