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痕量动物油和植物油的区分检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碱催化甲酯化的前处理方法,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动物油和植物油的区分检验进行了研究。实验检出了6种主要脂肪酸:肉豆蔻酸、棕榈油酸、棕榈酸、亚油酸、油酸、硬脂酸。分析了动物油与植物油在成分及相对含量上的差异,并且找出了动物油和植物油在不饱和度上的差别。根据动物油与植物油的差异点,可以对动物油和植物油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2.
确定了植物油脂肪酸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前合适的样品处理步骤及条件和最佳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对6种食用植物油进行了处理分析。样品前处理主要步骤及条件:约0.045g样品,先加入萃取剂苯-石油醚(2:1,V/V)2mL;然后用2mL 0.4mol/L KOH-CH3OH溶液作酯化剂,于60℃酯化30 min后,再用1.5mL 15%BF3-CH3OH(w t%)溶液作酯化剂,于50℃酯化40 min。由食用植物油样品甲酯化后进行GC分析可知,各类植物油中的脂肪酸均能得以甲酯化进行准确的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3.
质谱特征结合等效链长定性分析植物油中的脂肪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质谱特征结合等效链长快速定性植物油中脂肪酸的方法。首先根据质谱特征判断脂肪酸的类型并鉴定出其中的饱和脂肪酸甲酯,然后利用它们的保留时间信息计算得到不饱和脂肪酸甲酯的等效链长值,与已建立的脂肪酸甲酯数据库对照实现不饱和脂肪酸甲酯的结构鉴定。用NaOH-甲醇对5种常见植物油(花生调和油、茶籽调和油、菜籽油、葵花籽油、大豆油)中的脂肪酸进行衍生和提取,采用DB-23石英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分离脂肪酸甲酯的同系物和异构体,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结果表明,5种样品油中所含不饱和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上均存在明显差异。本方法无需标准品即可快速定性检测脂肪酸同系物及异构体,适用于油脂、食品中脂肪酸的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4.
GC/MS法快速测定食用植物油中脂肪酸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脂肪酸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存在于植物油中,我们先用KOH-甲醇方法将它转化为甲酯,用正交设计法探索出最佳的酯交换条件,整个过程5分钟可完成。然后用GC/MS/MSD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测定了8种食用植物油中六种脂肪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利用~(13)C-NMR方法测定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虽已有报导,但测定误差往往较大。为了准确测定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和缩短测量时间,我们利用FX-100 NMR谱仪,从样品的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_1)的缩短和核的NOE效应消除到仪器参数的选定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对选择的实验条件以亚油酸甲酯及混合标样进行验证。混合标样的实验值与实际配比值的统计标准偏差约为0.003~0.004,相对误差≈0.7%。  相似文献   

6.
郑月明  冯峰  国伟  储晓刚  潘家荣  贾玮 《色谱》2012,30(11):1166-1171
建立了植物油脂中31种脂肪酸成分的全二维气相色谱-四极杆质谱(GC×GC-qMS)分析方法。样品经甲酯化衍生后,以DB-1柱(30 m×0.25 mm×0.25 μm)作为一维柱、DB-Wax柱(3.2 m×0.1 mm×0.1 μm)作为二维柱组成柱系统进行分离,在调制周期为3.5 s、四极杆质量扫描范围为m/z 40~350的条件下,植物油脂中31种脂肪酸成分可以在50 min内得到准确和灵敏的检测。将本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灵敏度较传统的气相色谱-质谱法提高了100倍以上,一些植物油中微量的脂肪酸成分也因此被检出。该研究不仅为植物油中脂肪酸成分的分析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同时对于确保食用植物油的质量安全、消除食用植物油的掺假伪劣等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多级孔TS-1用于油酸甲酯高效绿色环氧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曰  李钢  吕强  程传英  郭洪臣 《催化学报》2018,39(5):964-972
当今时代,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峻,生物质资源化学转化利用成为各国研究重点,以生物质资源代替化石资源、以生物基材料代替石化材料,为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奠定了基础.植物油资源由于其广泛的可获得性、固有的生物可降解性、低成本及突出的环境效益受到广泛关注.其中,环氧化的植物油作为可再生原材料应用于生产热塑材料的增塑剂和稳定剂、生物润滑油、涂料、粘合剂、化妆品及各种聚合物材料 (聚酯、聚氨酯、聚酰胺等).目前,工业上生产环氧化植物油通常采用 Prilezhaev 过程,即在无机强酸如 H2SO4,HCl,HNO3等的催化作用下,过氧化氢与甲酸或乙酸作用原位生成过氧甲酸或过氧乙酸作为环氧化试剂用于环氧化反应.但就该反应过程而言,强酸的存在会带来一系列问题:(1) 强酸的存在容易引发一系列副反应,如环氧环开环生成二醇、二聚物等; (2) 产物分离问题,反应完毕后产物需经碱洗、水洗和减压蒸馏才能得到最后产品,工艺过程复杂且可能造成环境污染,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3) 强酸存在引起的设备腐蚀问题.因而开发新型高效的催化技术降低生产成本,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实现植物油的绿色高效利用,是我们当前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寻找安全无污染且具有高效催化性能的非均相催化剂也迫在眉睫.因此,各过渡金属如 MoIV,WVI,NbV和 TiIV复合物催化剂得到广泛研究.其中,钛硅分子筛 TS-1 由于其良好的稳定性及优异的环氧化催化性能受到关注,然而其狭窄的孔道尺寸使得它在大分子反应物参与的反应中受到显著的扩散限制,因而需合成含有介孔及大孔的多级孔 TS-1 用于植物油环氧化反应中.本课题组多年从事钛硅分子筛的制备及催化氧化研究工作.本文以聚季铵盐-6 作为介孔模板剂合成了多级孔TS-1(HTS-1),将其作为催化剂,油酸甲酯作为模型化合物,H2O2作为氧化剂,系统研究了反应条件 (H2O2与双键摩尔比、氧化剂浓度与用量、反应温度与时间) 对油酸甲酯环氧化反应的影响.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 (RSM) 优化反应条件,获取环氧化油酸甲酯的最大收率,并对各因素对油酸甲酯环氧化影响的显著性及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探究.结果发现,H2O2与双键摩尔比及催化剂用量对油酸甲酯环氧化的影响较大,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环氧化产物的收率可高达 94.9%.而HTS-1 表现出的优异催化性能主要归结于其良好的疏水性能和高活性且可供大分子接触反应的钛物种.  相似文献   

8.
丁丽芹  冯豪  念利利  梁生荣 《合成化学》2020,28(10):924-931
综述了植物油用作润滑油基础油的改性方法,包括提高植物油中油酸含量的生物改性方法、减少植物油分子不饱和度和提高植物油分子支化度的化学改性方法以及加入硼酸类添加剂或氮化硼纳米粒子等添加剂改性方法;通过在植物油分子中引入功能性官能团以及与其他单体聚合等方法可由植物油合成润滑油添加剂,提高油品的增黏、降凝和抗磨等性能。   相似文献   

9.
当今时代,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峻,生物质资源化学转化利用成为各国研究重点,以生物质资源代替化石资源、以生物基材料代替石化材料,为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奠定了基础.植物油资源由于其广泛的可获得性、固有的生物可降解性、低成本及突出的环境效益受到广泛关注.其中,环氧化的植物油作为可再生原材料应用于生产热塑材料的增塑剂和稳定剂、生物润滑油、涂料、粘合剂、化妆品及各种聚合物材料(聚酯、聚氨酯、聚酰胺等).目前,工业上生产环氧化植物油通常采用Prilezhaev过程,即在无机强酸如H_2SO_4,HCl,HNO_3等的催化作用下,过氧化氢与甲酸或乙酸作用原位生成过氧甲酸或过氧乙酸作为环氧化试剂用于环氧化反应.但就该反应过程而言,强酸的存在会带来一系列问题:(1)强酸的存在容易引发一系列副反应,如环氧环开环生成二醇、二聚物等;(2)产物分离问题,反应完毕后产物需经碱洗、水洗和减压蒸馏才能得到最后产品,工艺过程复杂且可能造成环境污染,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3)强酸存在引起的设备腐蚀问题.因而开发新型高效的催化技术降低生产成本,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实现植物油的绿色高效利用,是我们当前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寻找安全无污染且具有高效催化性能的非均相催化剂也迫在眉睫.因此,各过渡金属如MoIV,WVI,NbV和TiIV复合物催化剂得到广泛研究.其中,钛硅分子筛TS-1由于其良好的稳定性及优异的环氧化催化性能受到关注,然而其狭窄的孔道尺寸使得它在大分子反应物参与的反应中受到显著的扩散限制,因而需合成含有介孔及大孔的多级孔TS-1用于植物油环氧化反应中.本课题组多年从事钛硅分子筛的制备及催化氧化研究工作.本文以聚季铵盐-6作为介孔模板剂合成了多级孔TS-1(HTS-1),将其作为催化剂,油酸甲酯作为模型化合物,H_2O_2作为氧化剂,系统研究了反应条件(H_2O_2与双键摩尔比、氧化剂浓度与用量、反应温度与时间)对油酸甲酯环氧化反应的影响.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RSM)优化反应条件,获取环氧化油酸甲酯的最大收率,并对各因素对油酸甲酯环氧化影响的显著性及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探究.结果发现,H_2O_2与双键摩尔比及催化剂用量对油酸甲酯环氧化的影响较大,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环氧化产物的收率可高达94.9%.而HTS-1表现出的优异催化性能主要归结于其良好的疏水性能和高活性且可供大分子接触反应的钛物种.  相似文献   

10.
GC-MS法分析植物油酸中的脂肪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油酸是以植物油的副产物 (皂角油 )为原料 ,经水解、精馏等工艺制成 ,常用作油漆、涂料的原料 ,也用以生产矿山浮选剂、乳化炸药、乳化农药、酰胺产品等 ,其中脂肪酸的组成日益引起人们重视 ,但未见植物油酸中脂肪酸组成的研究。本文用硫酸 -甲醇溶液作甲酯化试剂 ,以毛细管色谱 -质谱联用仪定性 ,气相色谱法定量 ,对植物油酸中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 ,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不同前处理分析植物脂肪酸的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Cl-甲醇甲酯化、BF3-甲醇甲酯化以及硅烷化三种预处理提取植物中的脂肪酸,并使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方法进行分离和鉴定,从脂肪酸种类、回收率、甲酯化率、对仪器的影响和操做简易程度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相同的植物样品,HCl-甲醇甲酯化和BF3-甲醇甲酯化预处理后,GC-MS检测和识别的脂肪酸分别是32种和21种,而硅烷化预处理后只检测到了13种。HCl-甲醇甲酯化回收率大多高于85%,BF3-甲醇甲酯化的回收率高于50%,而十五烷酸的甲酯化率前者为88.20%,后者为81.23%。硅烷化可引起色谱柱固定相流失,影响其寿命,而甲酯化的影响甚微。HCl-甲醇甲酯化比BF3-甲醇甲酯化和硅烷化预处理检测和识别的脂肪酸种类多,操作简单,耗时短,GC-MS是理想的植物脂肪酸提取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常压火焰离子化质谱(Ambient flame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AFI-MS)快速分析食用植物油(橄榄油、芝麻油、花生油和葵花籽油)的方法。AFI-MS检出食用植物油(橄榄油、芝麻油、花生油和葵花籽油)中的26种甘油三酯和11种甘油二脂。AFI-MS分析显示,不同的食用植物油(橄榄油、芝麻油、花生油和葵花籽油)得到的质谱图轮廓信息不同。通过对不同食用植物油的甘油三酯相对峰强度进行分析,可初步归纳出食用植物油的类型。AFI-MS分析食用植物油的操作简单,普通的打火机就可以作为离子源用于食用植物油的分析。这种便捷的离子化技术可以用于食用植物油的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13.
运用气相色谱法对6类植物油(大豆油、花生油、茶籽油、菜籽油、玉米油、橄榄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构建植物油的指纹图谱,对植物油进行鉴别和分类。本工作采用遗传-偏最小二乘法(GA-PLS)筛选出7个有效特征变量作为输入变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有监督模式识别法(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NF-ANN),线性判别分析(LDA)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进行建模分析。结果表明,PCA能够较好地区分六类植物油,而在植物油种类判别分析中,LDA的预报结果最佳。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准确直观地区分植物油种类,可用于食用植物油的鉴别和掺杂食用植物油的鉴定。  相似文献   

14.
采用静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7种食用植物油(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棉籽油、玉米油、芝麻油、棕榈油)中易挥发成分进行了采集,应用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对各油种间易挥发成分的差异进行了评价。通过主成份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方法,建立了分类预测模型,分类模型训练和模型验证准确率均为100%,鉴定出了每种植物油的主要标志化合物,为建立植物油类别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实验证明,根据植物油挥发性物质对不同种类的植物油进行分类和判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向量–子空间夹角判据结合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植物油中3种抗氧化剂的方法,可用于植物油中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3种抗氧化剂的同时快速分析。采用紫外光谱–高效液相色谱(UV-HPLC)联用方法对植物油样品进行分离,构建不含待测组分的本底光谱数据库,基于向量-子空间夹角判据算法的步骤分析植物油中3种抗氧化剂的含量。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5.2%~103.3%之间,RSD小于3%(n=6)。对市售15种植物油样品进行分析,其中12种植物油样品检出TBHQ,含量为21.34~30.12μg/m L,15种植物油样品均未检出BHA和BHT。方法适用于植物油中TBHQ,BHA和BHT 3种抗氧化剂的同时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16.
食用植物油中甘油三酯色谱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油三酯 (TAGs) 是植物油的主要成分(占95%~98%),对植物油的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其结构组成的分析有助于监控食用植物油质量,保障植物油食用安全。由于甘油骨架上可以结合的脂肪酸很多,导致甘油三酯的种类十分庞大,且一般天然油脂中的甘油三酯不仅物理化学性质非常接近,同时还存在大量的同分异构体和位置异构体。因此甘油三酯的分析是一项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该文对各类色谱分析技术在食用油中甘油三酯分析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评述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并对指纹图谱技术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在植物油鉴定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食用植物油中甘油三酯色谱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油三酯(TAGs)是植物油的主要成分(占95%~98%),对植物油的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其结构组成的分析有助于监控食用植物油质量,保障植物油食用安全。由于甘油骨架上可以结合的脂肪酸很多,导致甘油三酯的种类十分庞大,且一般天然油脂中的甘油三酯不仅物理化学性质非常接近,同时还存在大量的同分异构体和位置异构体。因此甘油三酯的分析是一项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该文对各类色谱分析技术在食用油中甘油三酯分析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评述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并对指纹图谱技术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在植物油鉴定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气相色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4种食用植物油的指纹图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气相色谱法对4类植物油(橄榄油、花生油、菜籽油和大豆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并构建了植物油的指纹图谱,对4类植物油进行鉴别和分类。采用连续投影算法(SPA)对变量进行筛选,选出11个特征变量。以特征变量作为输入,使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有监督模式识别(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ANN)、线性判别分析(LDA)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进行建模分析。结果表明,11个特征变量能够较好地区分4类植物油,PCA获得了较好的分类,RBF-ANN的预报结果最佳,预报率为92.6%,并且能准确预报二组分混合掺杂油样。该方法能够准确区分植物油种类,可用于食用植物油的鉴别和掺杂食用植物油的鉴定。  相似文献   

19.
为了了解生物柴油中脂肪酸甲酯组成对其低温流动性能的影响,探索改善其流动性能的方法,以大豆油、花生油和牛油为原料合成了大豆油甲酯、花生油甲酯和牛油甲酯,测定了它们的脂肪酸甲酯组成和低温流动性能.结果表明,长碳链饱和脂肪酸甲酯的含量是影响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能的主要因素.通过对混合生物柴油流动性能的测定,发现可以通过不同来源...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测定了8种云南植物油脂肪酸含量并对其差异性进行了分析。植物油经甲酯化处理后,用GC-MS方法测定其脂肪酸含量。通过与标准样品保留时间比较和检索NIST标准谱库定性,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山茶油和辣木籽油含油酸(C18:1)较高,油酸含量分别为80.47%和71.90%;核桃油和假酸浆籽油含亚油酸(C_(18:2))较高,含量分别为60.75%和70.78%;香薷油和藿香籽油含α-亚麻酸(C_(18:3))较高,含量分别为47.13%和55.08%。橡胶树籽油中硬脂酸(C_(18:0))含量9.22%,油酸(C_(18:1))24.07%,亚油酸(C_(18:2))37.17%,α-亚麻酸(C18:3)19.72%,几种脂肪酸分布较为均匀。藿香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UFA)含量最高为93.75%。辣木籽油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最高为23.29%;辣木籽油中花生酸(C_(20:0))、二十碳烯酸(C_(20:1))、榆树酸(C_(22:0))和木蜡酸(C_(24:0))含量分别为3.94%、2.73%、6.41%和1.10%,均远远高于其他7种植物油相对应的脂肪酸含量,可作为鉴定辣木籽油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