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3D-DSA双容积重建的单模融合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经血管内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随访的137例患者的临床及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资料。结果137例患者中共152个颅内动脉瘤,其中多发颅内动脉瘤患者15例。所有患者均行血管内栓塞术治疗,其中117个颅内动脉瘤行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35个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随访发现动脉瘤完全闭塞123个(80.9%),瘤颈残留17个(11.2%),瘤腔残留12个(7.9%)。结论基于3D-DSA双容积重建的单模融合技术能够更好发现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残留或复发,并能排除金属伪影的干扰,提供更直观、清晰的重建影像,在DSA随访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静脉实时超声造影在产科异常子宫局灶性病变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对47例产科异常子宫局灶性病变患者行经静脉超声造影,观察病变部位的微血管灌注情况,与手术和病理检查所见进行比较,分析不同病因的子宫局灶性病变造影表现特点.结果47例患者子宫局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充盈方式及增强程度各有特点,通过对各类病变造影灌注情况的观察,可为病灶部位、大小,与周边组织的关系提供直观可靠的依据.结论超声造影可为产科异常子宫局灶性病变提供更丰富的信息,有其特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行连续性空肠间置术与BillrothⅠ式及Roux-en-Y 式吻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 年1 月至2013 年6 月接受手术的远端胃癌患者95 例,按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分为3 组。A 组30 例患者行连续性空肠间置术,B 组32 例行BillrothⅠ式吻合术,C 组33 例行Roux-en-Y 式吻合术。比较3 组患者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NI)、手术时间、术后6个月及1 年并发症发生率、进食量、血浆白蛋白水平、体重及Visick 分级指数。结果 3 组患者术前PNI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A 组患者手术时间与B 组无明显差异,且均明显少于C 组的手术时间(均P<0.05)。术后6 个月及术后1 年3 组患者的进食量、体重及营养状况的恢复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A 组患者术后腹胀情况明显少于C 组(P<0.05),胆汁反流性胃炎明显少于B 组(P<0.05)。结论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连续性空肠间置,安全有效,与传统的BillrothⅠ式及Roux-en-Y 式吻合术比较,可缩短手术时间,更快的恢复患者的消化功能,维持消化道正常通路,防止胆汁反流,将有可能成为消化道重建的主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徐昶  宋华羽  左志贵  周振华 《应用数学》2015,37(2):87-90,97
目的 评估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对低位直肠癌实施根治性切除的远期疗效(包括肿瘤学效果及肛门功能)。方法 对2006 年2月至2013年5月采用ISR 进行R0 切除术并成功保肛的9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病理分期pTNMI期35 例、Ⅱ期30 例、Ⅲ期26 例。无围术期死亡。发生吻合口瘘2例,新直肠黏膜坏死2 例,吻合口狭窄15例。术后随访6~94 个月,平均随访(40.3±23.9)个月。中途失访10 例。远处转移9例,局部复发3 例,1例术后36 个月发现左侧盆壁淋巴结转移,1例术后35个月骶前复发,1 例术后52 个月发现骶骨转移。无吻合口复发。随访截止时,8例死于肿瘤远处转移。5年累积生存率90.9%,5 年累积无病生存率81.3%。至术后1年,行部分、次全、完全ISR 患者肛管最大静息压分别为(8.5±1.4)、(7.9±2.2)、(4.4±1.2)kPa,大便失禁严重程度Vaizey 评分为4.2±3.0、5.7±3.0、13.7±3.2。结论 在进行R0切除的前提下,低位直肠癌患者使用ISR 技术进行保肛治疗具有较低局部复发率以及可以接受的肛门节制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对老年患者碘海醇肾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行增强CT检查(静脉注射碘造影剂碘海醇)的老年患者74例,其中A组26例(于造影前48h和造影后48h口服N-乙酰半胱氨酸600mg,2次/d),B组25例(于造影前48h和造影后48h口服N-乙酰半胱氨酸600mg,1次/d);对照组23例(于造影前48h和造影后48h口服安慰剂,1次/d)。造影前和造影后48h,检测3组患者血尿素氮(BUN)、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并记录对比剂肾病发生率,造影前和造影后48h以及5d时,检测24h尿蛋白(PRO)、24h尿β2-微球蛋白(β2- MG)、24h尿微量白蛋白(UmAlb)。结果 A组无CIN发生,B组发生CIN5例(20%),C发生CIN6例(26.09%),A组CIN发生率明显低于B、C组(均P<0.05)。3组患者造影前各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造影前比较,3组患者造影后48h BUN、SCr、Ccr均发生明显变化(P<0.05);与B组、对照组比较,A组造影后48h BUN、SCr、Ccr均发生明显变化(P<0.05)。与造影前比较,3组患者造影后48h、5d时PRO、Umalb、和β2- MG均发生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比较,A组造影后48h及5d、B组造影后48h的PRO、Umalb、和β2- MG均发生明显变化(P<0.05)。结论口服N-乙酰半胱氨酸600mg(2次/d)能有效预防老年患者碘海醇肾损害。  相似文献   

6.
陈鑫  王路  周日永  朱雄白  林文军  杨胜武 《应用数学》2015,37(11):955-957,976
目的 探讨腰丛+ 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口服阿司匹林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拟行手 术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60 例,分为实验组(术前口服阿司匹林)和对照组(术前无服用阿司匹林),每组各30 例。实验组患者采用腰丛+ 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腰麻- 硬膜外联合麻醉。两组患者术后48h 内均给予帕瑞昔布钠针40mg 静脉注射和盐酸布桂嗪针0.1g 肌肉注射,1 次/12h。记录两组患者围麻醉期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及术后静息状态下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和恶心、呕吐等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围麻醉期血压、心率较对照组更平稳,术后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实验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腰丛+ 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口服阿司匹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安全、有效,联合术后定时镇痛,可改善患者术后疼痛并降低术后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丁丙诺啡和单用丁丙诺啡对子痫前期患者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和 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90例ASAⅠ~Ⅱ级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痫前期剖宫产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胎儿娩出后氟比洛芬酯+术后丁丙诺啡PCIA)、B 组(术后氟比洛芬酯+丁丙诺啡PCIA)和C 组(术后丁丙诺啡PCIA),每组30例。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1、2、4、12、24h 视觉模拟评分(VAS)、Ramassay镇静评分,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术后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别于麻醉前、术后4、12 和24h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血浆儿茶酚胺和内皮素的水平。结果 A 组和B组患者术后各时点VAS 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P<0.05),A 组和B 组各时点Ramsay 镇静评分均明显高于C组(P<0.05);A 组和B 组术后各时点MAP 和HR 均明显低于C 组(P<0.05);术后24h 内PCIA 按压次数A 组和B 组明显低于C组(P<0.05);A 组和B 组术后各时点血清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内皮素水平均明显低于C 组(均P<0.05);A 组术后4h 内皮素水平明显低于B 组(P<0.05);A 组和B 组头晕、嗜睡、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C 组(均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能有效抑制术后应激,镇痛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在胎儿娩出后应用氟比洛芬酯并结合术后丁丙诺啡进行PCIA更适合用于子痫前期剖宫产术后患者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8.
金梅  费小阳  张治芬  仝进毅  应红华 《应用数学》2013,35(11):1028-1030
目的研究壳聚糖宫颈抗菌膜在宫颈物理治疗术后对创面愈合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将334例宫颈微波术患者和258例宫颈环形电切术患者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两实验组术后给予壳聚糖宫颈抗菌膜治疗。对照组不使用壳聚糖官颈抗菌膜。观察各实验组和对照组阴道流液量、分泌物性状、持续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并综合评分。结果两实验组术后综合评分均明显优于两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实验组无不良反应发生,无并发症发生。两对照组共有14例继发感染,6例大出血,10例肉芽增生。结论壳聚糖宫颈抗菌膜能减轻宫颈物理治疗术后阴道流液等症状,改善术后生活质量,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促进宫颈物理治疗后宫颈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9.
陈超  李华峰 《应用数学》2015,37(3):229-231
目的 研究放疗前后食管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T 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以68 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组),另外选取健康献血者40 例作为对照组。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病例组患者放疗前、接受6 周放疗后及对照组血清中T细胞亚群水平,使用受体黏附法检测红细胞免疫功能。结果 病例组患者治疗前红细胞免疫功能、血清T 细胞亚群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R)高于对照组(P<0.01);放疗后1 周,病例组的CD4+T 细胞比例、肿瘤红细胞花环(DTER)、红细胞C3b 受体花环(RBC-C3bRR)进一步下降,而CD8+T 细胞比例明显升高,CD4+/CD8+比值降低;同放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放疗后3 个月病例组CD4+T 细胞比例、DTER、RBC-C3bRR 逐步升高,而CD8+T 细胞比例及RBC-ICR逐渐下降,CD4+/CD8+比值升高,同放疗前及放疗后1 周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低下,放疗刚结束时,细胞免疫抑制作用为主导,放疗结束3 个月后,红细胞免疫功能逐渐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逐渐恢复。放疗可有效减少肿瘤负荷,改善患者红细胞免疫及T 淋巴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源CT 4维血管造影(4D- CTA)及灌注成像(CTPI)在急性脑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拟诊为急性脑缺血性疾病的患者于发病2-24h内行头颅CT平扫和全脑CTPI检查,获得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等参数图,同时获得4D- CTA图像;于发病的1-3d后行MRI检查,分析CT平扫、CTPI、4D- CTA、MRI表现。结果 CT平扫发现12例有16个缺血病灶,CTPI发现26例32个缺血病灶,MRI发现25例28个缺血病灶,4D- CTA显示有20例责任血管有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结论双源CT 4D- CTA联合灌注成像能为急性脑缺血患者提供全面、详细的影像学信息,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杜权  俞文华  胡强 《应用数学》2016,38(5):329-331,347
目的对比微血管减压术(MVD)联合电凝术与单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6例原发性TN患者按手术方案分为两组,MVD联合电凝术治疗131例(MVD+电凝组),单纯MVD治疗195例(MVD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疗效、并发症等情况。结果MVD+电凝组和MVD组手术有效率分别为96.2%和92.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血管压迫无法充分减压及无明确责任血管的患者手术有效率MVD+电凝组高于MVD组(95.2%vs67.7%,P<0.05);MVD+电凝组术后近期(≤6个月)术侧面部麻木发生率高于MVD组(21.4%vs7.7%,P<0.05),远期(>6个月)术侧面部麻木发生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4.6%vs2.6%,P>0.05)。结论MVD联合电凝术和单纯MVD均能有效治疗原发性TN,相较于单纯MVD,MVD联合电凝术可以改善术中血管压迫无法充分减压及无明确责任血管的原发性TN患者的术后疗效,不会增加患者远期术侧面部麻木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对于应用ESD治疗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例上消化道黏膜局限性隆起病变,先行超声内镜检查,再采用ESD进行治疗,比较术前超声内镜诊断与内镜治疗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记录手术耗时、整块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局部残留复发率。结果食管病变6例,其中早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各1例,平滑肌瘤4例;胃内病变14例,其中胃早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各3例,异位胰腺1例,间质瘤7例。术前EUS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为100%。手术时间16~100(32.8±15.7)min;整块切除率85%,出血率为20%,穿孔率10%,术后随访1~12个月,无残留与复发。结论超声内镜对消化道黏膜隆起性病变诊断准确率高,超声内镜辅助下ESD治疗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对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56例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血液稀释组(H组)28例和对照组(C组)28例。H组于术前行ANH,目标红细胞压积(Hct)为30%。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T0)、手术开始后2h(T1)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脑组织氧代谢指标、S-100B蛋白浓度。结果两组患者T0时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1时, H组上述各指标均明显低于C组,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0时,两组患者乳酸(VLAC)、颈内静脉球血氧饱和度(SjvO2)、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含量差(Da-jvO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1时,两组患者的SjvO2均有所降低,且H组高于C组,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LAC、Da-jvO2较T0时均升高,且H组低于C组,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时,两组患者的血清S-100B蛋白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两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H可以降低血液黏度,减少血清中S-100B蛋白浓度,改善脑外伤后脑组织氧代谢紊乱,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胡海华  叶永强  翁卿吉  黄超  徐冬煜 《应用数学》2015,37(3):234-235,254
目的 探讨3.0T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诊断颅内动脉成窗畸形(FIA)的临床应用价值,了解FIA 的MRA 表现、好发部位以及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 年4 月至2014年12 月共78例FIA 患者的血管畸形好发部位、类型及其合并其它颅内血管性病变的情况。78例患者均行MRA 扫描,再将原始图像经AW4.5 工作站采用最小密度投影(MIP)及三维容积重建(VR)两种方法进行血管重组,并对血管图像进行后处理。结果78例FIA 患者中,单发61 例,多发17 例,共计95 处。其中61 例单发病例中位于基底动脉15 例,位于前交通动脉区13 例,位于大脑前动脉26 例,位于大脑中动脉5例,位于大脑后动脉2 例;17 例多发病例中,位于基底动脉及左大脑前动脉6例,位于左椎动脉颅内段及左大脑前动脉7 例,位于基底动脉及前交通动脉4 例。78 例患者中合并其它颅内血管性病变者占83.3%(65/78),双侧动脉对比一侧优势者36 例,伴动静脉畸形(AVM)1 例,永存三叉动脉3例,大脑前动脉A1 段缺失16 例,血管狭窄9例。结论 3.0T MRA 能清楚显示FIA 的位置、形态及合并颅内其它血管病变的情况,是诊断FIA 的首选、有效、无创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使用负荷量阿托伐他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9-03-2010-03行急诊PCI的33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确诊后立即给予阿托伐他汀80mg负荷剂量,经绿色通道完成急诊PCI术后予以阿托伐他汀40mg/d继续治疗1个月,观察负荷量阿托伐他汀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PCI术后血流再灌注情况(如TIMI血流等级、无复流现象发生情况、ST段水平回落情况及心肌酶谱峰值情况等)结果令人满意;除1例患者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转入ICU经积极救治无效死亡外,无围术期心肌梗死、靶血管重建及支架内血栓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全程观察肝肾功能等药物安全性指标,30d时血碱性磷酸酶、肌酐和尿素氮水平与入院当天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0d时测AST、ALT分别为(27.50±8.69)、(23.63±8.03)U/L,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与入院当天相比明显下降(均P<0.01)。结论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拟急诊行PCI治疗的患者,围术期使用负荷量阿托伐他汀不仅安全而且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调强放化疗后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24例病理确诊II~III 期的直肠腺癌患者,原发病灶及转移淋巴结外放1cm 予放疗,剂量55Gy,每次2.2Gy,盆腔放疗剂量为45Gy,每次1.8Gy。卡培他滨化疗按每日500、750、1 000、1 250、1 650、1 800 及2 000 mg/m2 共7 个剂量梯度(每个梯度3 例)爬坡进行,于放疗d1-14 及d22-35口服。观察患者的剂量限制性毒性。放化疗后6~8 周内行腹腔镜下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结果 在卡培他滨第1 至第4 剂量梯度未见剂量限制性毒性出现。在第5 剂量梯度组中1 例出现3 级腹泻,新入组3例患者无剂量限制性毒性发生。在第6剂量梯度,2 例患者分别出现3级腹泻和3级放射性皮炎,故第5梯度卡培他滨剂量[1 650mg/(m2·d)]被推荐为进一步研究使用剂量。24 例患者手术均达R0切除,5 例(20.8%)到达病理完全缓解。术后出现会阴部感染及肠梗阻各1 例,术后30d无死亡病例。结论 直肠癌新辅助调强放化疗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安全有效,推荐新辅助治疗中卡培他滨剂量为1 650mg/(m2·d)。  相似文献   

17.
杨国军  李红 《应用数学》2015,37(3):216-218,225
目的 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亚临床甲减)与贫血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2011 年1月至2013 年6 月健康体检发现的193 例亚临床甲减患者为研究对象(简称亚临床甲减组),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772 例甲状腺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简称甲功正常组),比较两组受试者甲状腺功能、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及血脂等各项指标的差异,以及两组间贫血患病率的差异,并分析贫血患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甲功正常组比较,亚临床甲减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均明显降低(均P<0.05);球蛋白则高于甲功正常组(P<0.05);其余各项指标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 >0.05)。与甲功正常组比较,亚临床甲减组的贫血患病率增高(6.2% vs 2.7%,P<0.05)。Pearson 相关分析发现,在亚临床甲减和甲功正常组中,FT3、FT4水平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364、0.328、0.288、0.243,均P<0.01)。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亚临床甲减(OR=2.440,95%CI=1.100~5.411,P<0.05)和低FT4(OR=0.793,95%CI=0.633~0.993,P<0.05)是贫血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亚临床甲减可引起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降低,亚临床甲减患者贫血的患病率明显增高;亚临床甲减和低FT4 是贫血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苏翔  倪海真  潘乐门  黄景勇  虞冠锋 《应用数学》2015,37(3):232-233,257
目的 比较静脉腔内激光治疗(EVLT)和传统剥脱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VVLE)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VVLE患者120例,随机分为EVLT 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EVLT组采用EVLT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剥脱手术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术后1、2、3 年复发率以及术后生活质量进行对比评价。结果 术后3 个月EVLT 组患者生活质量调查表(CIVI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 个月两组患者CIVIQ 评分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EVLT 组患者术后皮下瘀血、感觉麻木、硬结、皮下脂肪液化感染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皮肤灼伤的发生率则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2、3年复发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应用EVLT治疗VVLE 手术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恢复较快,远期疗效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75岁,农民。因“畏寒、发热伴咳嗽、胸痛1个月”入院。患者1个月前出现畏寒、发热伴咳嗽、胸痛,最高体温39℃,疼痛以胸骨下及左侧胸部为主,深呼吸加重。2012-12-04当地医院胸部CT检查示:右肺上叶纤维硬结灶、右下肺感染性病变,左上肺及右下肺可见散在小结节影;血常规:红细胞2.31×1012/L,血红蛋白69g/L。住院期间给予哌拉西林三唑巴坦针抗感染治疗,症状未见好转,2012-12-10转入我科,查体:T37.8℃、BP128/72mmHg;神志清晰,消瘦明显,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皮疹、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颈软,颈静脉无怒张,桶状胸,胸骨中段压痛明显,两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96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双肾区无叩痛,双下肢无浮肿,双侧巴氏征(-)。患者有吸烟史40年,1包/d,近来吸烟较前减少,有饮酒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否认肝炎及结核等传染病史,曾经从事山货贩卖数年。入院后给予头孢吡肟针静脉滴注抗感染治疗,同时联合化痰等对症支持治疗。入院后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1.5×109/L,中性粒细胞68.20%,淋巴细胞14.50%,嗜酸性粒细胞6.80%,红细胞2.50×1012/L,血红蛋白74g/L,红细胞压积0.21;C 反应蛋白74.50mg/L;红细胞沉降率>140mm/h;肝肾功能基本正常;白蛋白24.3g/L,球蛋白38.2g/L;抗结核抗体阳性;大、小便常规、急诊肌钙蛋白、血凝常规、肿瘤指标、抗核抗体、肝炎抗体、抗HIV抗体、梅毒抗体均无异常;总IgE 3765.00IU/ml;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1.90;腹部B超检查肝、脾未见肿大,肾上腺未见占位;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入院当天由于患者胸痛明显,急诊胸部增强CT检查显示:肺门及右下肺斑片影,肿瘤考虑;两肺感染性病变伴少量支气管扩张;双侧胸膜病变,右侧少量胸腔积液;右侧肩胛骨及胸骨中段骨质缺损,转移灶考虑(图1、2)。入院第2天行胸骨病变部位穿刺针吸涂片检查结果提示:涂片内大量脓性渗出组织中见小块状红染坏死样物及数个多核细胞,结核性炎首先考虑。由于入院后抗感染治疗1周体温未见明显下降,多次痰涂片找抗酸杆菌及癌细胞菌阴性,痰培养未见致病菌,于2012-12-17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右下叶支气管开口脓性分泌物,吸出后管腔通畅,分泌物及刷片、灌洗液检查未见异常;胸腰椎MRI检查示:胸腰骶椎及部分附件、双侧骶髂关节多发异常信号,转移首先考虑;头颅MRI检查显示老年性脑改变,骨骼ECT检查显示:胸骨、右侧锁骨、双侧多根肋骨、右侧肩胛骨、胸腰椎、右侧骶髂关节、右侧髋骨、左坐骨、右股骨上段示踪剂分布浓聚,提示骨转移灶存在。由于不能排除肺癌骨转移及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分别于19日、24日行经皮肺穿刺、右肩胛骨病变部位穿刺及骨穿检查。骨髓涂片显示:粒系增生活跃,红系增生减低;骨髓活检显示造血组织增生底下。肺穿刺及肩胛骨穿刺组织病理提示:肺组织内见多量泡沫状细胞聚集,胞浆内可见PAS染色阳性之红色小孢子(图4、5),病变符合组织胞浆菌感染。2013-01-01给予伊曲康唑针静脉滴注(前3天0.2g,2次/d,此后0.2g,1次/d)抗真菌治疗;治疗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14d后复查血常规:白细胞8.0×109/L,中性粒细胞76.80%,淋巴细胞12.00%,嗜酸性粒细胞4.10%;14d后给予伊曲康唑片0.2g,2次/d口服治疗,服药时与可乐同服。患者出院后一直门诊随诊,体温正常,2013-03-14复查胸部CT显示右下肺病灶明显吸收,仅遗留少许纤维条索病灶(图3),复查总IgE 2753.00I-U/ml,较前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对断指再植术后再植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其缓解血管痉挛、增加血流量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急诊行断指再植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术后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组(CA组)和对照组(NA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再植指术后血管痉挛、血管栓塞和指体坏死发生例数并计算再植指成活率,记录两组术后即刻(T1)、术后24h(T2)再植指固有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动脉内径(AD)、远指端血氧饱和度(SpO2)和温度(Ts)变化。结果断指再植术后成活率CA组高于NA组,血管痉挛、血管栓塞和指体坏死发生率CA组均低于N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T2时CA组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AD、SpO2、Ts均高于NA组,阻力指数(RI)低于N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后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可以缓解再植指固有动脉痉挛,增加指体血流量,提高了断指再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