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吕玉恒 《应用声学》2001,20(4):26-26
受江苏省声学学会和建筑学会邀请,上海市声学学会和浙江省声学学会代表团一行10人于2001年5月15日-17日在南京进行了访问和学术交流。在宁期间参观了江苏省设计院和南京大学近年来完工的紫金大剧院、江苏省艺术学院音乐厅和扬州大剧院等,举行了《剧场建筑与声学设计》学术报告会。上海现代设计集团章奎生声学研究所交流了他们近两年完成的20余个文化建筑和体育建筑的声学设计,同济大学王季卿教授作了《古戏台建筑声学设计》学术报告,南京大学孙广荣教授、东南大学甄开源教授和柳孝图教授分别作了《音乐厅音质设计》、《檀…  相似文献   

2.
尊敬的声学界同仁: 欢迎大家前来北京参加由清华大学建筑物理实验室主办的"2007建筑未来·声学工程师交流会",此次交流目的在于为中国声学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地打造"有理论、有远见、有创新思维、具协调能力"的卓越工程师,并共同交流建筑声学发展之路,推进声学产业健康发展,剖析声学产业生存之道,倡导学术经验真谛理念.  相似文献   

3.
上海大剧院观众厅的音质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大剧院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起点最高、技术最新、音质优良的现代化大剧院。本文重点介绍上海大剧院的规模特点、观众厅音质设计技术要求、体形设计特点、混响控制设计、声学模拟试验研究及音质性能和主观评价等。  相似文献   

4.
杜连耀 《应用声学》1993,12(5):45-45
近十几年来,已经出版的有关建筑声学方面的书籍为数不少。但至今缺少一本以建筑师为主要对象、建筑工程设计程序为主导,分述各类建筑声学设计的专著。项端祈同志编著的《实用建筑声学》一书的出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12,115万字)填补了这一空白。该书由著名科学家马大猷教授执笔作序,并给予很高的评价。这是我国第一部由建筑师编写、全面论述各类建筑声学设计的专著,是一本集国内外声学设计经验之大成的好书,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5.
王秀明 《应用声学》2011,30(5):321-324
我国著名物理学家、超声学研究奠基人、声学领域著名教育家、中国声学学会第一届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创建者之一、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应用声学》主编应崇福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6月30日19时4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拜问廿年前,明吾日夜间。丙辰师竟去,挥泪送师安。这是我在应先生逝世当晚写下的感怀之作。先生过世这两个  相似文献   

6.
陈险峰 《应用声学》2007,26(6):380-380
欢迎大家前来北京参加由清华大学建筑物理实验室主办的“2007建筑未来·声学工程师交流会”,此次交流目的在于为中国声学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地打造“有理论、有远见、有创新思维、具协调能力”的卓越工程师,并共同交流建筑声学发展之路,推进声学产业健康发展,剖析声学产业生存之道,倡导学术经验真谛理念。  相似文献   

7.
声学消息     
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国防水声奠基人、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声学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汪德昭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98年12月28日下午2时零9分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4岁。汪德昭院士是江苏省灌云县人.1928年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34年6月赴法国巴黎大学朗之万实验室任研究生,1940年获法国巴黎大学国家科学博士学位,并留法进行科学研究。1956年底应周总理号召携全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1957年被增补为中科院学部委员,1961年加人中国共产党。几十年来汪德昭院士在科…  相似文献   

8.
《应用声学》2012,(5):399-400
马大猷先生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现代声学的重要开创者和奠基人、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和声学研究所的创建者之一。不幸于2012年7月1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马大猷先生将自己的毕生精力无私地奉献给了祖国的声学事业。70多年的科学生涯,在声学的诸多领域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硕果累累,著述等身,桃李满天下,他一生的为人和为学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为纪念马大猷先生对中国声学事业的发展所做出的不朽功绩,为继承他爱国敬业、严谨治学、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与精神,我们特在此刊登了"马大猷先生(1915-2012)生平"(《声学学报》编辑委员会供稿),以高山仰止之情与读者共飨。  相似文献   

9.
美国声学学会最初是于1928年7月30日由F.R.Watson,V.O.Kundsen以及W.Waterfall倡议作为建筑声学工程师的组织而成立的。1928年12月27日在纽约贝尔电话实验室举行成立会议,至今已走过了75周年的历程。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 《应用声学》2005,24(1):68-68
著名科学家、声学家、教育家,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杜连耀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4年11月25日晨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杜连耀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他对我国早期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超声学方面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杜连耀教授1910年生,1929年考入燕京大学物理系,1934年毕业,1937年燕京大学研究院毕业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助教。1946  相似文献   

11.
《应用声学》1988,7(2):49-49
10月5日南京大学举行隆重仪式,热烈庆祝魏荣爵教授执教50周年,同时举行了为期两天的《现代声学进展学术报告会》. 魏荣爵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声学家,新中国声学的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任历届中国声学学会副理事长.他于1937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即开始  相似文献   

12.
声学消息     
声学消息悼念赵恒元先生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全国劳动模范、著名声学专家、原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和应用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声学学会常务理事赵恒元教授因病于一九九四年二月十一日不幸逝世,享年七十九岁。赵恒元先生生于山西省寿阳县。一九三八年毕业于西北联合大学。...  相似文献   

13.
《应用声学》2012,31(1):53-53
2008年起两岸三地即沪港台声学会之间在上海声学会名誉理事章奎生教授的倡议联络下,经沪港台三地声学会的共同商议确定了开展学术交流研讨会的机制。2008年6月中旬、2009年11月下旬和2010年7月下旬先后在香港理工大学、台北科技大学和上海现代设计集团章奎生声学设计研究所召开了前3届两岸三地声学技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声学学会荣誉会士、著名声学家白瑞纳克(Leo Leroy Beranek)博士,因病于2016年10月10日在美国马萨诸塞州韦斯特伍德镇家中午后小睡中逝世,享年102岁。白瑞纳克博士是中国声学界的老朋友,为推进中美声学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也因此在2012年被中国声学学会授予荣誉会士称号。白瑞纳克博士与《声学学报》创刊人马大猷先生同学,建立了近八十年的深厚友谊。(详见《声学学报》2015年第40卷第2期第338-341页)。  相似文献   

15.
声学消息     
声学消息纪念赛宾百周年学术讨论会──国际建筑声学界的一次盛会美国声学学会为纪念建筑声学奠基人W.C.Sabine(1869—1919)提出混响及计算公式一百周年之际,于1994年6月5日—7日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召开了一次国际性建筑声学学术讨论会。会议...  相似文献   

16.
《声学学报》2015,(2):126
马大猷先生长期从事物理声学和建筑声学研究工作。于1937年进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在声学家努特森(Vern Oliver Knudsen)教授指导下开始科研生涯。1938年提出的简正频率分布定律是波动声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同年转入哈佛大学,师从韩特(Frederick Hunt)教授从事房间声场混响研究,与韩特、白瑞奈克(Leo Beranek)合作发表的论文《矩形房间中的声衰变分析》被声学界视为建筑声学发展的里程碑。他  相似文献   

17.
吕玉恒 《应用声学》2004,23(2):30-30
应香港声学学会邀请,上海市声学学会组团于2003年12月3日-7日访问了香港,代表团一行7人,由章奎生教授和龚农斌教授带队。在港期间参加了香港声学学会成立10周年庆典,参观了香港理工大学声学试验室并进行了学术交流,考察了香港道路声屏障以及高层建筑噪声控制工程,同时与日本、台湾、德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在港同行进行了交流。香港声学学会成立10年来,发展了200余名会员,两次来沪  相似文献   

18.
声学消息     
关定华1927-2003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著名声学专家、中国声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声学学会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共产党党员、离休干部关定华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3年3月19日10时1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  相似文献   

19.
田静 《声学学报》2010,35(2):97-100
<正>2010年3月1日,是国际著名声学家、我国现代声学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之一、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声学学报》主编马大猷先生95岁华诞,为此,《声学学报》编辑部从先生的部分学生和同事中征集了声学基础和声学应用基础研究方面有代表性的研究论文,专辑出版,以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声学学报》原编委、南京大学物理学院与南京大学声学研究所教授沙家正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4年5月14日15时18分在南京逝世,享年85岁。沙家正先生,1930年10月28日生于浙江温州。1950年夏,先生只身从浙江温州乘乌蓬船沿瓯江赴上海赶考,同时考取了唐山铁道学院(北方交大)和南京大学。因顾念家中老母,先生选读了离家近些的南京大学物理系。在校期间,曾因学习成绩优异,被学校指定为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王子昌先生的传承人选进行培养,选修了一些地球物理和地质方面的课程。后因王子昌先生调往北京大学,先生的专业方向也改回到物理专业。1953年,大学三年级时,因国家急需和成绩优秀,先生提前毕业并留校任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