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三叶因子1(TFF1)在肺癌组织及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甲基化状态及其功能。方法 选取98 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肺癌组织,采用RT-PCR、MSP 检测TFF1 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甲基化状态,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点的相关性,以及检测肺癌细胞株H23、H1299、L78、H446、H157 及95D 中TFF1 的表达和甲基化状态以及5-aza-2''-deoxycytidine(DAC)处理后细胞株中TFF1 表达的变化。TFF1 转染H23 细胞株,MTT 法及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其增殖能力和克隆能力的变化,细胞凋亡实验及Western blot 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 表达水平。结果 TFF1 在肺癌组织中的甲基化率为56.1%(55/98)。TFF1 甲基化与肺癌患者的TNM 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01)。TFF1 在H23 和H157 中无表达,在H1299、H446 及95D 中表达较低,在L78 中表达较高。DAC 处理后,细胞株TFF1 表达的变化分别为表达恢复(H23、H157),表达增强(H1299,H446,95D)和无明显改变(L78)。恢复表达TFF1 后,H23 细胞株的增殖及克隆形成能力明显减弱(P<0.05),细胞凋亡率和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 活性片段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 TFF1 在肺癌组织中的甲基化状态与肺癌的TNM 分期和转移密切相关。TFF1 在肺癌细胞中的表达受DNA 甲基化的调控。肺癌细胞株H23 中恢复表达TFF1 可以抑制其增殖和克隆能力,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滑膜细胞在体外常氧和缺氧培养条件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差异性及意义。方法对RA患者及骨关节炎(OA)患者的关节滑膜细胞在体外常氧和缺氧条件下分别进行培养,根据培养条件分为常氧组、缺氧6h组及缺氧12h组;采用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各组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HIF-1α及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常氧组相比,缺氧6h及12h的RA和OA患者滑膜细胞的HIF-1α及VEGF的表达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RA和OA患者缺氧12h组滑膜细胞HIF-1α及VEGF的表达高于缺氧6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A和OA患者3组滑膜细胞的HIF-1α及VEGF的表达均呈正相关(均P<0.05)。常氧组RA与OA患者滑膜细胞的HIF-1α及VEGF的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缺氧6h和12h组中RA滑膜细胞HIF-1α及VEGF的表达均高于OA滑膜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缺氧条件下RA患者滑膜细胞HIF-1α及VEGF表达显著升高且密切相关,可能缺氧-HIF-1α-VEGF这一信号途径在RA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适形调强放疗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42 例初治或复发的IIIB~IV 期NSCLC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范围包括原发灶及转移灶。肺原发灶剂量40~60 Gy/20~30 次,脑转移灶先行全脑放疗30Gy/10 次(或40 Gy/20 次),再缩野加量9Gy/3 次(或20Gy/10 次);骨转移灶放疗30 Gy/10 次或40 Gy/20 次。自放疗第1 天起开始服EGFR-TKI(埃克替尼125mg,2 次/d;或吉非替尼250 mg,1 次/d;或厄洛替尼150mg,1 次/d),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放射治疗结束1个月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42 例患者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28.6%(12/42)、64.3%(27/42);中位疾病进展时间(MTTP)8.1 个月,中位生存期(MST)15.5个月。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58.6% 和12.3%。毒副反应以I~Ⅱ级为主,III级不良反应有皮肤的痤疮样皮疹及皮肤搔痒,粒细胞减少、腹泻、食欲减退、贫血,无III 级放射性肺炎及食管炎发生。结论 采用适形或调强放疗联合EGFR-TKI 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及生存,不良反应轻微,多数患者能耐受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特征性的miRNA表达谱以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对52例PTC及7例良性甲状腺肿瘤手术切除标本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及RNA印迹杂交法检测miRNA的表达,对过表达的miRNA表达水平与PT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用基因芯片技术筛检发现 PTC 组织中5例过表达的 miRNAs(miR-375、miR-34a、miR-146b、miR-222、miR-31)。(2)RNA印迹杂交法验证芯片结果及检测其他miRNAs结果显示:miR-34a、miR-146b、miR-31、miR-21和miR-221在PT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显著升高(P<0.05)。MiR-146b和miR-221在PTC组织中的过表达率较良性甲状腺肿瘤组织显著升高(P<0.01)。PTC患者中包膜侵犯组、淋巴结转移组、TNM分期III- IV期组及AGES系统评分≥5分组miR-221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相应对照组(P<0.05或0.01);而男性PTC患者的miR-146b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女性PTC患者(P<0.05)。结论 miR-146b、miR-221、miR-21和miR-31的过表达与PTC的发生、发展有关;过表达的miR-221和miR-146b与PTC的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一线诱导化疗后低剂量吉西他滨持续静脉滴注维持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收治的66例初治ⅢB/Ⅳ期NSCLC患者,采用吉西他滨1000mg/m2(第1、8天)联合顺铂75mg/m2(分3d使用)方案诱导化疗,21d为1个周期。4个周期后有效或稳定的36例按2:1随机分为维持组(24例)和观察组(12例),维持组予低剂量吉西他滨(250mg/m2)6h持续静脉滴注,第1、8天使用,21d为1个周期,维持至疾病进展或患者对化疗毒性不能耐受。观察组停止化疗,观察直至疾病进展。结果维持组和观察组至疾病进展时间(TTP)分别为6.2个月和4.8个月(P=0.039);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13.1个月和10.8个月(P=0.667)。维持化疗不良反应较轻微,主要表现为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数降低、贫血及恶心、呕吐。结论常规剂量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一线化疗后序贯低剂量吉西他滨持续静脉滴注维持化疗安全、有效,应可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行研究是否有总生存时间的获益。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研究多梳基因Bmi-1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Westernblot 法和RT-PCR 法检测30 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30 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及30 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多梳基因Bmi-1 及其mRNA 的表达情况,并分析Bmi-1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化法检测发现Bmi-1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73.3%,与结节性甲状腺肿(36.7%)及与正常组织(16.7%)的阳性表达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 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Bmi-1 表达量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及正常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Bmi-1mRNA 表达量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及正常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1 阳性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有无淋巴结转移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期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mi-1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升高,可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可望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诊断的标记物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全胸腔镜手术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对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6例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使用全胸腔镜手术治疗组(全胸腔镜组46例,采用3孔法)及使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组(胸腔镜辅助组40例,采用2孔法)。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术后生存质量及无瘤生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带胸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胸腔镜组患者术后胸腔液引流量[(217.8±50.5)ml]和视觉模拟评分(VAS)[(3.9±0.6)分]均低于胸腔镜辅助组[(258.0±48.6)ml、(6.5±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5、12.96,均P<0.05)。全胸腔镜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评分[总分(88.7±9.6)分]高于胸腔镜辅助组[总分(71.1±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P<0.05)。两组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手术治疗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远期疗效均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c-Met 蛋白在甲状腺癌及癌旁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c-Met 蛋白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 Vision二步法检测81 例甲状腺癌组织及52 例癌旁甲状腺组织中c-Met 蛋白的表达。结果 甲状腺癌和癌旁甲状腺组织中c-Met 蛋白阳性率分别为46.9%(38/81)和7.7%(4/52),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中c-Met 蛋白阳性率50.8%(31/61),髓样癌中阳性率60.0%(3/5),均高于滤泡癌26.7%(4/15),但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c-Met蛋白表达与患者各项临床病理特征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 甲状腺癌中c-Met 表达增强,其高表达可能与甲状腺癌发生相关,有望成为抗甲状腺癌治疗的一个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小细胞肺癌NCI- H446细胞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不同浓度(5、10、15μmol/L)的姜黄素作用于小细胞肺癌NCI- H446细胞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索尼克刺猬信号(Shh)、脑胶质瘤相关癌基因1(Gli1)的表达水平。结果不同浓度的姜黄素与小细胞肺癌NCI- H446细胞共培养后,浓度为15μmol/L的姜黄素能明显抑制NCI- H446细胞的增殖。与其余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细胞肺癌NCI- H446细胞经姜黄素处理后,姜黄素15μmol/L与其余各组比较,细胞凋亡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姜黄素(15μmol/L)处理的NCI- H446细胞,Shh和Gli1表达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姜黄素能通过抑制刺猬信号通路,抑制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第一内含子(CA)n[intron 1(CA)n]多态性与EGFR基因突变的关系,并观察患者的预后。方法观察129例NSCLC患者生存情况,检测患者手术切除新鲜癌组织或石蜡包埋组织EGFR基因intron 1(CA)n及19、21外显子突变。结果129例NSCLC患者中,检出EGFR基因突变35例(27.1%),其中EGFR19外显子21例(16.3%),21外显子15例(11.6%)。EGFR intron 1(CA)n出现频率最多的等位基因为(CA)20(38.8%),其次为(CA)16(26.4%)。短(CA)n与EGFR基因突变有关,特别是19外显子突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与21外显子突变无明显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16与19外显子突变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基因intron 1短(CA)n与长(CA)n NSCLC患者总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GFR第一内含子短(CA)n,特别是(CA)16重复序列可能是影响19外显子缺失突变的一个重要因素。(CA)n多态性不是NSCL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肿瘤干细胞标志CD166在原发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生物学意义。方法收集57例患者的原位结肠癌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其CD166表达。应用流式细胞分选(FACS)技术,以CD166/CD133标志分选结肠癌细胞株SW620,通过NOD/SCID小鼠脾脏移植,观察肝转移情况。结果 CD166可表达于结肠癌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膜,其中细胞质阳性率98.2%(56/57),细胞膜阳性率42.1%(24/57)。膜CD166阳性表达与局部浸润(P=0.010)、pTNM分期(P=0.035)、远处转移(P=0.013)、年龄(P=0.026)相关;而与性别(P=0.426)、淋巴结转移(P=0.104)、肿瘤分化(P=0.171)无相关性。Log-rank生存分析显示:结肠癌细胞膜CD166阳性表达与患者生存期(P=0.014)呈负相关。动物实验的初步结果显示:脾包膜接种CD166阳性的SW620细胞可形成肝转移灶。结论 CD166阳性表达与肿瘤局部进展和远处转移有关,是判断预后不良的标志,CD166阳性的肿瘤细胞可能具有肝转移潜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淋巴管透明质酸受体1(LYVE-1)的表达和癌周组织中淋巴管的生成情况在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变化及转
移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eal-time PCR方法检测45 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癌周边区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LYVE-1及其mRNA 表达情况,并计算淋巴管密度(LVD)。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周边区LVD 高于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而正常组织中很少见LYVE-1 阳性的微淋巴管;甲状腺乳头状癌周边区LVD 与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 LYVE-1是一种特异性较高的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志物,对淋巴管生成促进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胃癌组织特征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表达谱,并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UCA1 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效
应。方法 采用基因芯片检测6 例胃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LncRNA表达水平,分析胃癌组织特征lncRNA 表达谱,进一步通过定量PCR 检测40 例胃癌及其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UCA1的表达并分析淋巴结转移、肿块大小、细胞分化程度及病理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siRNA 下调AGS 胃癌细胞内UCA1 表达水平,利用CCK-8 试剂盒检测UCA1干预对胃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 LncRNA 基因芯片检测到胃癌组织1 021条差异>2倍的lncRNA(P<0.05),定量PCR 验证明显差异表达的UCA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1)。此外,临床病理相关分析显示,UCA1表达水平还与胃癌的细胞分化程度及病理分期相关。分化低的胃癌组织中UCA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中、高分化的胃癌组织(P<0.05);病理分期Ⅲ/Ⅳ期胃癌组织的UCA1 表达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的标本(P<0.05)。此外,下调UCA1 胃癌细胞表达可明显抑制细胞增殖。结论 异常表达的lncRNA 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其中肿瘤组织上调表达的UCA1是胃癌重要的促癌基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OPN、CD44v6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探讨两者与脑胶质瘤临床特征的关系以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胶质瘤和60例减压手术中切除的正常脑组织中OPN和CD44v6的表达水平,并对两者的表达水平与脑胶质瘤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OPN、CD44v6表达阳性率在脑胶质瘤中分别为75.0%、66.7%,在正常脑组织中分别为16.7%、1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胶质瘤中OPN、CD44v6的表达水平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无关(均P>0.05),但在复发与非复发者、高级别胶质瘤(Ⅲ~Ⅳ级)与低级别胶质瘤(Ⅰ~Ⅱ级)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且两者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5,P<0.01)。结论 OPN和CD44v6在脑胶质瘤中高表达,两者均反映了脑胶质瘤的生物学特性,并与患者预后有关,且OPN和CD44v6的表达之间有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人类白细胞抗原G (HLA- G)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6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手术切除标本组织,另取术中癌旁正常膀胱黏膜组织标本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方法检测两种组织中HLA- G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6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中43例(69.4%)HLA- G阳性表达,20例癌旁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均未见HLA- G阳性表达。HLA- G的表达水平与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数目、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均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HLA- G表达上调,HLA- G高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临床病理特征无关。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具有Dirichlet边界条件的稳态半导体模型,在净复合率R≠0时,对N维半导体方程,论证了奇异摄动问题的解在H^1中弱收敛于退化问题的解;对一维半导体模型,进一步证明了解在H^1中强收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1(EGFR)蛋白表达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20例宫颈癌组织、49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CIN2~3)、40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CIN1)、37例正常宫颈组织中EGFR蛋白的表达,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正常宫颈、CIN1、CIN2~3、宫颈癌组织中EGFR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8%(4/37)、12.5%(5/40)、42.9%(21/49)、89.2%(107/120)。宫颈癌组织中EGFR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CIN2~3、CIN1及正常宫颈组织(均P<0.01);EGFR蛋白在CIN2~3中表达显著高于CIN1和正常宫颈组织(均P<0.01);CIN1和正常宫颈组织之间EGFR蛋白表达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2)肿瘤浸润深度更深的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织中EGFR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浸润深度较浅的患者(P<0.01)。结论EGFR在宫颈癌进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有望成为抗宫颈癌治疗的一个潜在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检测miR-130a 和miR-125b 在伴或不伴冠脉扩张(CAD)川崎病(KD)患儿与正常健康儿童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差异,探讨两者可否作为KD 和CAD诊断及预后评估的全新血清生物标志物。方法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KD 患儿与正常健康儿童之前具有差异表达的miRNAs,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候选基因。进一步选取KD 患儿30 例(伴或不伴CAD 各15 例)、正常健康儿童15 例,采用茎环RT-PCR 的方法,验证候选基因miR-130a 和miR-125b 在PBMC 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1)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分析KD 患儿与正常健康儿童PBMC 中存在明显差异表达的miRNA 共63 条,经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候选基因;(2)通过茎环RT-PCR 验证发现miR-130a 和miR-125b 在患儿IVIG 治疗前表达明显下调,而IVIG治疗后表达明显上调(P<0.05);(3)伴CAD 的KD 患儿miR-130a 及miR-125b 表达较不伴CAD 明显升高,且呈正相关性(R2 =0.734,mir-130a;R2 =0.709,miR-125b);(4)ROC 曲线分析表明miR-130a(特异度87.5%和敏感度77.5%)和miR-125b(特异度83.3%和敏感度76.6%)对KD 及CAD 的判断有较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结论 PBMC 中的miR-130a 和miR-125b 参与了KD的发生与发展,可作为KD 及CAD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一项全新血清生物标志物,并为KD冠脉扩张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Pokemon和p53蛋白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并分析其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 法检测90 例乳腺癌和相应癌旁组织中Pokemon 和p53 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Pokemon和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均P<0.01);Pokemon 和p53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有关(均P<0.01),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及分级均无关(均P >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在乳腺癌组织中,Pokemon 和p53 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Pokemon 和p53蛋白异常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联合检测两者对评估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具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