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等离子体加料和密度控制是磁约束核聚变基本研究内容之一。HL-1M实验装置用8发PI系统与SMBI和GP组成联合加料系统,以它们相互配合进行了一系列放电实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就等离子体电子密度、改善约束特性与燃料粒子注入深度、放电装置器壁再循环的关系等结果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
HL-1M装置实现了一种新的气体加料改善约束的方法-分子束注入(用多脉冲高速分子束注入加料)。多脉冲分子束注入加料可以控制等离子体密度分布、改善约束性能和提高密度极限。HL-1M托卡马克的多脉冲分子束注入得到了高的加料效率、改进了能量约束并维持了较高的密度峰化截面。分子束加料τE的改善和Qn 值的增加可与HL-1M装置的小弹丸注入和ASDEX的小弹丸注入结果相比拟。脉冲高速分子束是由高压氢分子气体通过拉瓦尔(Laval)喷口形成的。在实验中CCD相机可以用于研究分子束与离子体相互作用的许多复杂物理现象,用它拍摄分子束在等离子体中的辐射云照片是研究分子束辐射过程极其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改善ITER 弹丸注入芯部加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五种不同组合的固态氢同位素靶丸H2、HD、D2、DT 和T2 在聚变等离子体中的消融率。结果表明, 燃料靶丸的同位素效应, 可导致更深的靶丸消融物质沉积。在同样的本底等离子体条件和弹丸初始参数下, 注入氚丸比氢丸的穿透深度增加约40%。适度减轻一些ITER 的加料困难。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从中平面高场侧注入靶丸对芯部加料有显著改善。考虑托卡马克非均匀磁场的影响, 被电离的消融云内的垂直漂移电流产生极化, 引起带电消融物沿大半径方向朝外漂移。数值模拟计算表明, 只要用初始速度为每秒几百米的低速弹丸, 便能使靶丸的消融物质沉积到ITER 等离子体中心。  相似文献   

4.
国际热核聚变堆(ITER)的芯部加料问题是非常困难的。必须找到某些新的改善芯部加料的机制和新的靶丸注入方式。我们研究了5种氢同位素组合的固态靶丸H2,HD,D2,DT,T2在聚变等离子体中消融过程的同位素修正机制。Parks等人研究了高场侧注入的靶丸消融物质在托卡马克中由于VE产生的径向位移。我们用他们的模型对ITER设计参数作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ITER芯部加料的困难问题有了转机。我们将在另一篇文章中讨论。本文主要介绍5种氢同位素组合固态靶丸消融率的同位素修正对芯部加料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于热化的氖-氚等离子体,只有当其离子密度n和能量约束时间之乘积超过6×1013秒厘米-3时,等离子体产生的聚变输出功率才能大于为了保持等离子体的高温状态所需要的输入功率,此判据称为劳逊判据.达到或超过劳逊判据,是二、三十年来核聚变研究工作者的奋斗目标. 去年11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Alcator组宣布,Alcator C在等离子体为流为800kA条件下,利用注入高速冷冻氚丸的技术,在氚等离子体内获得了 8×1013秒. 厘米-3的结果[1].据推测,如用氚-氚等离子体,n可超过劳逊判据,但目前中心温度(1.5kev)比“收支平衡”所需的温度还低五倍. Alcator …  相似文献   

6.
多发弹丸加料是为稳态聚变堆提出的,它可以控制放电等离子体密度分布,改善约束性能和提高密度极限,是国际受控核聚变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实验中CCD相机可以用于研究弹丸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许多复杂物理现象,用它拍摄弹丸在等离子体中消融云的照片是研究弹丸消融过程极其有效的手段。1999年用改进后的8发氢弹丸加料系统在水平方向上注入HL-1M等离子体,用SensiCam360LF型CCD相机在弹丸发射线连接法兰轴线上端,进行弹丸消融云的拍摄,观察弹丸的消融过程。  相似文献   

7.
托卡马克高约束运行模式和磁约束受控核聚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约束受控核聚变是最终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有希望的途径之一.托卡马克的高约束运行模式可以大大降低下一代磁约束聚变实验装置和将来的聚变示范反应堆的规模和造价.文章简要介绍了托卡马克高约束模式的特征,实现条件及亟待研究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包括触发高约束模式的物理机理,功率阈值与等离子体参数的关系等,以及在高约束运行模式下观察到的边缘局域模的驱动机制、控制或缓解技术等.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许多托卡马克装置都在进行着氢弹丸和氘弹丸的注入实验研究,其主要目的在于探索用弹丸注入方法对将来聚变反应堆实验再加料的可行性。因为弹丸加料与气体加料相比具有使大部分加料粒子能沉积在等离子体芯部的明显优点。芯部加料可以产生更峰化的密度剖面和更高的聚变反应率,能改善能量和粒子约束特性。在JT-60,Alcator-C以及ASDEX等装置的弹丸实验中,在等离子体中心区域均获得了高度峰化的密度和压强分布,使等离子体的约束性能获得改善。  相似文献   

9.
给出了氦冷却固体增殖剂中子学和产氚包层模块(NT-TBM-HCSB)聚变中子诊断的初步设计,提出了用固定或可移动位置微型裂变室探测器和可移动封装薄箔活化分析系统测量中子倍增器之后、固体氚增殖剂中及其后的中子通量;用可移动天然金刚石探测器的紧凑型能谱仪测量中子能谱。此诊断系统可用于中子倍增器的倍增效率,氚增殖层的增殖率与热核实验聚变堆的运行参数、加热和加料方式、磁流体不稳定性、能量约束以及大破裂等离子体参数和状态之间的工程和物理相关关系的实验研究,测量倍增层、氚增殖包层及其后进入屏蔽层的中子通量和能谱,并与MCNP计算相比较,优化和改进中子倍增器、氚增殖包层以及屏蔽层设计,提高氚增殖率。  相似文献   

10.
激光惯性约束聚变靶技术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简要叙述了近年来中物院物理与化学研究所开展激光惯性约束聚变靶技术研究的进展情况,围绕热核聚变靶丸的研制,介绍了空心玻璃微球、塑料微球的制备结果和充氘氚燃料气体的技术。  相似文献   

11.
托卡马克高约束模运行可大幅提高磁约束核聚变等离子体约束品质,该模式下的等离子体不稳定性研究对于控制约束和保护装置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高约束模及其边缘等离子体不稳定性的研究概况,并重点介绍了中国环流器二号A托卡马克装置上关于高约束模转换、边缘局域模特征和控制方法、台基区不稳定性和台基饱和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研究结果表明,实验上有望通过粒子和射频波注入等外部激励的方法,影响台基区等离子体湍流,进行控制台基动力学演化以及ELM,实现既保持高约束又降低高热负荷的等离子体稳态运行。  相似文献   

12.
由于氦在当前托卡马克放电实验和将来D-T聚变反应堆中的特殊作用,通常将氦和其它杂质分开来研究。首先,几乎现有的托卡马克装置都采用氦辉光放电清洗(He-GDC)作为常规壁处理技术。这个技术能有效地清除壁材料表面的氧和排空吸附在壁/孔栏中的氢。He-GDC后氦作为剩余气体留在真空室将继续影响等离子体放电。它不仅直接贡献电子,而且引起壁中的氢解吸,导致增强的壁加料,在HL-1装置的喷氦实验表明,电子密度衰减时间常数τp=τp(1-R)是喷氢的3倍(式中,τp是粒子约束时间,R是氢再循环系数);对于同样的密度,送入气体的量仅为喷氢的1/5,有利于当前有高密度实验。但另一方面,从长远的观点看,排氦又是磁约束D-T聚变反应堆设计的一个重要问题。热化的α粒子所谓氦灰,作为D-T聚变反应的产物必须从系统中除去,否则,燃料将被累积的氦稀释引起氦中毒。下一代稳态托卡马克,如国际热核实验堆(ITER)设计成在增强约束态下运行。Reiter估计必须在7-15倍能量约束时间内(τHe/τE<7-15)把新产生的氦离子除去,使等离子体芯部的氦浓度保持在10%以下,才能维持堆的连续运行。  相似文献   

13.
在HL-1托卡马克上进行了辅助加热、加料、电流驱动的物理实验研究。在改善等离子体约束方面,某些实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在适当的稳定放电条件下,低杂波电流驱动和弹丸注入辅助加料,均能使等离子体能量约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与相同密度条件下的欧姆加热放电相比,能量约束时间提高了约30%。在电子回旋共振加热等离子体实验中,等离子体总能量明显增加,但与相同密度条件下的欧姆加热放电相比,能量约束时间减少了约20%。  相似文献   

14.
1引言 ITER实验包层模块(Test Blanket Modules,TBM)是验证未来聚变反应堆能否实现氚自持、高热量提取的重要实验平台,也是将来发展DEMO聚变堆包层技术而进行电磁性能测试、热工水力学测试、氚增殖实验的重要工具。由于ITER对自身安全的严格要求和对TBM安全性的要求限制,TBM内部能量产生的多少和最大功率密度及其分布等参数都非常重要。同时,产氚实验也是TBM重要的目的之一,它关系到热核聚变堆氚燃料的供给。因此,提高TBM的氚增殖性能的优化设计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综述了在HL-1M装置上进行的实验研究。完成了诸如壁处理,等离子体平衡控制、新加料技术、高功率辅助加热、改善约束等物理实验。  相似文献   

16.
在环流器等离子体中用超声分子束流注入加料,引起密度峰化和约束改善,其主要机制归结为加料粒子的注入深化和密度上升率(注入效率)的提高。本文主要介绍经过改进的超声分子束流注入HL-1M装置等离子体利用边缘Hα线辐射、径向可伸缩的静电探针和顺着束流注入方向的CCD摄像等诊断技术,考察了粒子注入口及注入口附近区域电子温度和密度沿径向分布的变化,研究了分子束粒子注入等离子体的所谓“冷通道模型”及其效应。  相似文献   

17.
对五种不同组合的固态氢同位素靶丸H2、HD、D2、DT和T2在聚变等离子体中的消融率作了同位素修正。结果表明,由于这种新机制———同位素效应,引起的靶丸半径烧蚀率修正从氢靶丸的1下降到氚靶丸的0.487。因而在消融率计算时是不可忽略的,这些修正可导致更深的靶丸消融物质沉积因而改善芯部加料效率。更重要的是,考虑到同位素效应后,对ITER的加料困难有适度的减轻。进一步的数值计算工作表明,以低场侧注入半径rp0=0.5cm的DT靶丸,同样渗入ITER等离子体100cm,按Kuteev的2D透镜模型,同位素修正使要求靶丸的初速度从vp0=24.27×105cm·s-1减小到16.2×105cm·s-1,而对Parks模型,从vp0=8.07×105cm·s-1减小到5.4×105cm·s-1。如果从中平面高场侧注入尺寸rp0=0.5cm的DT靶丸,当合并考虑同位素修正和由于消融云内外比压差产生的净垂直极化电流引起的沿大半径方向漂移后,vp0可降低到工程技术上比较容易实现的低速1.73×104cm·s-1从而可能使靶丸的消融物质沉积到ITER等离子体中心。  相似文献   

18.
弹丸注入加料与传统的补充送气加料方式相比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更深的燃料沉积,(2)更高的加料效率,(3)更纯净的等离子体等。同时通过弹丸注入加料提高等离子体的性能已在很多托卡马克装置上得到了验证。由于弹丸注入后的粒子沉积会引起局部等离子体温度和密度梯度的变化从而影响等离子体输运性能,所以弹丸注入加料也可以作为研究粒子输运过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环流器2A(HL-2A)是我国第一个运行于偏滤器位形的托卡马克装置,为在较高等离子体参数下深入开展改善约束、大功率二级加热和电流驱动和加料等国际前沿工程与物理课题的实验研究,其第一壁将覆盖大面积的石墨材料和碳纤维保护瓦。因此,HL-2A装置器壁原位处理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涂层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特性的研究对有效控制杂质的产生,改善等离子体约束性能,提高装置实验运行参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核聚变能是可持续发展最理想的清洁新能源 核聚变可释放出巨大能量。太阳上的巨大能量来源于核聚变反应。氢弹的成功爆炸表明在地球上通过氘氚聚变也可释放出巨大能量。氢的同位素氘存在于海水中,总量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