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解小行星     
<正>说到小行星,人们不禁想起"小行星撞击地球"和"恐龙灭绝"这些灾难,而就在北京时间4月19日20时24分,一颗巨大的小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虽然它距离我们有180万千米,但在天文领域里这种尺度可以称得上是近在咫尺。美国航天局的科学家对这颗被命名为"2014 JO25"的小行星进行了观测,其直径约为650米,最宽处约1300米。小行星又被称为是"天外杀手",但不是每颗小行星都会给地球造成危害,因为小天体在穿越大气层时会产生摩擦燃烧,而个头小些的小行星落下来,在天际间就只会看到一颗火流星一闪  相似文献   

2.
出于对自然界知识(包括我们周围宇宙的历史和现状)的渴求以及生产生活的需要(如获取资源和通讯),人类正在把它的活动扩大到太空.1957年10月苏联把第一颗地球卫星送上了轨道,一个月后美国发射了另一颗,1961年苏联把载人宇宙飞船送上了天,第二年美国也完成了同样的任务.1959年9月苏联第一个把一颗探测器送到月球上.1969年7月美国第一个把人送上了月球并使之安全地返回.我国的第一颗地球卫星于1970年4月发射成功;1984年4月又发射了我国第一颗通讯卫星.2003年10月将杨利伟送入围绕地球的轨道上遨游了3圈.从1977年,美国等国又开始了对于太阳系其他行星的探测.  相似文献   

3.
《现代物理知识》2009,(4):I0006-I0007
自1801年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发现第一颗小行星——谷神星以来,截止到2008年9月18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共给出的小行星暂定编号779823个,其中已有192280颗获得了国际小行星中心的永久编号,其中有14807颗小行星已经被命名。  相似文献   

4.
 不可忽略的小行星小行星是一些体积较小的围绕太阳运行的不规则小天体,它们大部分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称为“小行星带”。已观测到最大的小行星直径为970千米、最小的可能只有几米甚至几厘米。迄今为止,天文学家们在地面上已观测发现了5000多颗小行星,据估计,仪通过天文望远镜能够用照相方法记录下来的小行星约有50万颗之多。  相似文献   

5.
《物理通报》2005,(12):29-29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11月26日宣布,“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于东京时间当天早上7点多,在距地球约2.9亿千米的小行星丝川成功着陆,并发射金属球采集了小行星岩石碎片.  相似文献   

6.
 用1994年发现撞击木星的彗星“苏梅克-列维9号”的美国科学家苏梅克的名字命名的近地小行星探测器“NEAR-苏梅克”号,在宇宙中飞行了5年后于今年2月12日在小行星“爱神”的表面成功着陆,开始了新的探索。第433号小行星“爱神”是1898年8月13日由德国天文学家古斯塔夫韦特发现并命名的。这颗形似马铃薯的“爱神”星长约33千米,厚13千米,在小行星中算是较大的,也是被天文学家观测得最多的。“爱神”的年龄约为45.4亿年,与地球的年龄相近,特别是在不久前的星际碰撞中,“爱神”星剥落了一块物质,并裸露出新鲜的“内部”,因此它被选定为这次探测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20世纪50年代以后,科学界出现了一种新的说法,认为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造成了恐龙等生物大灭绝。1980年,美国阿尔瓦雷斯等人根据意大利一古地层中铱含量异常,明确提出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恐龙绝灭假说。从那时以来,小行星(以及彗星)愈来愈引起科学家和公众的强烈关注。1993年4月,在意大利名叫埃里斯的地方召开了一次专门的国际会议,主要探讨近地小天体可能撞击地球的问题,当时有包括中国在内的10多个国家的60来位科学家参加,会议最后通过并发表了著名的《埃里斯宣言》,以唤起世界人民对近地小天体对地球有潜在威胁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物理通报》2006,(10):64-64
2006年9月25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协联合举行仪式,宣布将一颗由我国科学家发现的小行星命名为“彭桓武星”.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台长艾国祥院士宣读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的决定.这份决定宣布,将1997年10月6日由我国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发现的、编号为48798号的小行星命名为“彭桓武星”.  相似文献   

9.
 1989年底之前,传闻一颗小行星将撞击地球,惹起许多人的恐慌.消息很快得到了澄清,原来是场以讹传讹的虚惊.  相似文献   

10.
施建荣  张君波编译 《物理》2016,45(12):801-802
建设之初,小行星带天文望远镜已经拍摄了一幅无比清晰的系外行星图片。相似文献   

11.
 公布太阳系第十大行星的发现两星期后,2005年8月11日的《自然》杂志又公布首次发现一颗小行星有两颗卫星或三重小行星的有趣消息。因为有的小行星可能游荡到地球附近,潜在着撞击地球的重大危害,这就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小行星的发现和命名天文学家早就感到火星和木星的轨道间距太大,开普勒推测此间距内应当有一颗未知的行星。1766年德国中学教师提丢斯得出,行星的轨道半长径形成简单的数列,1781年柏林天文台台长波得(J.E.Bode)加以宣传,总结成经验规律:an=0.3+2n-2×0.4(天文单位),水星n=-∞,金星n=2,地球n=3,火星n=4,木星n=6,土星n=7,因此称为提丢斯-波得定则。  相似文献   

12.
<正>以苏联1957年10月4日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为标志,人类步入空间时代已经60多年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人类实现了载人登月,建造了大型空间站,发射了遍及地球高、中、低轨道的5000多颗应用卫星和科学卫星,美国、日本和欧洲等还对太阳系内的八大行星以及重要的矮行星、小行星和彗星开展了深空探测。空间探索活动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乃至思维方式都产生了革命性的  相似文献   

13.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标志着人类迈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太空时代。就天文学而言,太空时代依托卫星等空间平台开展的天文观测突破了地球大气的限制,拓展了可供观测的电磁波段,开启了宇宙X射线等高能天文观测研究的新窗口,带来了诸多重要的新发现。  相似文献   

14.
当欧洲太空署的罗塞塔探测器在2010 年7 月10 日飞掠司琴星(Lutetia,如图)时,行星学家不能确定他们看到的是什么类型的小行星。但是《科学》最近报道,这颗121 千米长的小行星是1 万多颗已知小行星中第一个被确认为46 亿年前行星形成之初的完整星子。它的密度很高,其引力已使罗塞塔的路径发生弯曲。星子是太阳系形成初期,太阳赤道面附近的粒子团由于自吸引而收缩形成的天体。这次快速掠过有助于研究星子的矿物成分。  相似文献   

15.
戴闻 《物理》2003,32(2):140-140
按照地质年代的划分,从生命在地球上诞生到距今2.25亿年是古生代;2.25亿年—0.65亿年前是中生代,中生代又按先后分为三迭纪、侏罗纪和白垩纪;0.65亿年—100万年前是新生代,它包括第三纪和第四纪.关于恐龙的灭绝,科学家们有两种观点,即“灾变论”和“渐变论”.无论持哪种观点,他们都不否认,在距今6500万年前(在白垩纪与第三纪之交),地球上的生命曾因流星撞击而蒙受灾难.慧星或小行星的轨道可因外扰动而改变,以致于最终飞向地球.如果星体的直径大于2km,撞击或许将毁灭地球的文明.在1998年,曾有媒体炒作:一颗小行星正朝地球飞来,它将于2028年撞…  相似文献   

16.
迷人的火星     
《现代物理知识》2009,(4):I0004-I0005
火星是地球轨道之外的第一颗行星,我国古代称其“荧惑”。火星的颜色发红,像是一团荧荧燃烧着的红火。它的直径为地球的0.532倍,质量只及地球的0.107倍。火星有两颗卫星,不过都很小。火星南北两极有白色的极冠。极冠在冬天大夏天小,这说明火星上存在着水。  相似文献   

17.
1太阳、地球与月球 我们的太阳系由太阳、8颗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以及大量尘埃、气体、等离子体、辐射粒子和电磁场构成,直径几乎达到11.y.(1.y.为光年,光走过一年的距离)[1-6].  相似文献   

18.
Gliese 581(见主图)是一颗距离地球21光年的红矮星,以行星众多而颇受关注。天文学家在2012 年12 月的《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Astronomy &Astrophysics)杂志上报道, 赫歇尔空间天文台(Herschel Space Observatory)发现了该恒星又一个类似地球的特征:在距离该恒星遥远的地带存在类似太阳系柯伊伯带(位于海王星轨道之外由远远小于地球的天体组成,其中包括冥王星)的小行星带。  相似文献   

19.
树华 《物理》2004,33(5):322-322
美国和捷克的天文学家在一颗小行星中第一次观察到一种微小的非引力作用,称作Yarkovsky效应.这个研究组还通过测量一个小行星的质量赢得了另一项第一.研究结果有助于将来更好的跟踪小行星的轨道(Schesleyetal.Science ,2 0 0 3,30 2 :1 739) .Yarkovsky效应的基本思想是,小行星  相似文献   

20.
宇宙线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宇宙线影响地球气候的一些观测结果和物理机制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概述,主要讨论了宇宙线对大气中化学反应、云形成过程等的影响,并给出了羊八井宇宙线观测站对宇宙线流强和大气参量日变化的初步观测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