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烷基磷(膦)酸萃取剂钠盐NaEHEHP,NaDTMPP,Na2(MEHP)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EO9以不同比例复配后水溶液胶团的形成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混合胶团的形成使CMC大大降低,分子间在胶团中的相互中弱为,Na2(MEHP)体系〉NaDTMPP体系〉NaEHEHP体系,分子间在表面层的作用小于同体系分子间在胶团中的相互作用,这一结果有利于混合胶团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阴离子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反胶团的电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SDS/Tween60/正己醇/环己烷/水形成的反胶团复配体系中,电导率(κ)与水和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W0)关系曲线上存在最大值,随着复配体系中SDS的摩尔分数(xSDS)增大,最大增溶水量(W0,max)向W0值更大的方向移动.xSDS≤0.5时,随着xSDS的增大,W0,max所对应的电导率值增大;xSDS≥0.5时,其电导率值减小.在AOT/Tween60/环己烷/水体系中,出现了与SDS/Tween60/正己醇/正己烷/水体系类似的现象,但W0,max所对应的电导率值,随着xAOT的增大而增大,不会出现极大值,两者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助表面活性剂醇的影响.在SDS/TritionX-100/正己醇/环己烷/水体系中也印证了该结论.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四种氧杂氟表面活性剂及其与同电性直链碳氢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表面活性;考察了混合体系中的表面吸附和胶团形成现象.在吸附层中分子间有明显的互疏作用,在溶液中倾向于各自形成胶团.还讨论了反离子结合度不同对理想混合胶团的组成及cmc的计算的影响,提出了一般的计算式.实验测得这些氧杂氟表面活性剂有较低的胶团反离子结合度.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烷基苯磺酸盐Gemini表面活性剂Ia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10E6溶液混合胶团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表面张力法测定了Ia 和C10E6不同比例不同温度下的临界胶束浓度(cmc). 结果表明, 两种表面活性剂以任何比例复配的cmc比单一表面活性剂的cmc都低, 表现出良好的协同效应. 传统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10E6、Gemini表面活性剂Ia及混合物的cmc都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 而且, 任何配比的混合胶团中两种表面活性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参数β都是负值, 这说明两种表面活性剂在混合胶团中产生了相互吸引的作用. 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的胶团聚集数比单一Ia的大, 但比单一C10E6的小. 向Gemini表面活性剂Ia胶束中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10E6会使胶束的微观极性变小.  相似文献   

5.
二烷基磷(膦)酸钠盐萃取体系的相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二烷基磷(膦)酸钠盐NaA作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测定了NaA-醇-油-水体系W/O型微乳液中水的增溶量,用类三元相 图单相微乳区,测定了NaDTMPP-HDTMPP-煤油-水(含Na2SO4)体系相的变化,并讨论了溶剂、醇、温度、含盐量等对相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CAB-O-SIL在290.7K和304.2K时自水和1mol/LNaCl溶液中吸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TX100)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NaCl的存在也使吸附量增加。运用生成表面胶团的吸附理论处理了实验结果,求得了表面胶团化的平衡常数、表面胶团的平均聚集数、临界表面胶团浓度和表面胶团化的标准热力学函数。实验表明,随TX100浓度的增大,CAB-O-SIL悬浮液稳定性出现不规则的变化。加入NaCl的效应是使悬浮液的稳定性下降和促进表面胶团的形成。结合吸附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个涉及表面胶团的颗粒相互作用模型,合理地解释了悬浮液稳定性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染料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对纺织品的染色有重要影叫,一直是广泛研究的课题.近年来由于胶束增溶光度法的发展,它又引起了分析化学家的注意.但是现有的研究多集中于染料与电性相反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且缺乏深入的定量研究.本文研究一种阴离子染料——漂蓝6B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间的相互作用,用光度法定量地确定了二者的结合比,并进而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对此种相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腾芳  尚亚卓  彭昌军  刘洪来 《化学学报》2009,67(11):1159-1165
研究了离子液体型表面活性剂C12mimBr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Gemini 12-3-12, DTAB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复配体系的性质, 并分别采用Rubingh-Margules模型和Rubingh-正规溶液模型计算了临界胶束浓度和混合胶团组成. 研究发现, 两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的匹配性及带电头基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混合溶液性质的主要因素. 对于分子结构差别较大的C12mimBr与Gemini 12-3-12的混合, 其行为远远偏离理想混合性质; 对疏水链长相同仅亲水头基不同的C12mimBr与DTAB则接近于理想混合; 而对C12mimBr+SDS的复配体系, 正、负电荷间强烈的相互吸引使得混合体系大大偏离理想行为. 计算发现, 两种理论模型得到的混合胶团组成基本一致, 但Rubingh-Margules模型预测的临界胶束浓度比Rubingh-正规溶液模型要好  相似文献   

9.
张兰辉  朱步瑶  赵国玺 《化学学报》1992,50(11):1041-1045
研究了四种氧杂氟表面活性及其与同电性直链碳氢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表面活性;考察了混合体系中的表面吸附和胶团形成现象.在吸附层中分子间有明显的互疏作用,在溶液中倾向于各自形成胶团.还讨论了反离子结合度不同对理想混合胶团的组成CMC的计算的影响,提出了一般的计算式,实验测得这些氧杂氟表面活性剂有较低的胶团反离子结合度.  相似文献   

10.
连接基长度对Gemini表面活性剂胶团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电导率法和动态光散射法测定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胶团的电离度和扩散系数,并结合DLVO理论研究联接基长度和电解质浓度对胶团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联接基团长度会改变胶团电离度和胶团表面电荷密度,从而影响胶团间的相互作用,其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联接基的吸电子能力和Gemini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两个带电基团的电荷重叠程度;电解质浓度对胶团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可分为两种情况:在低电解质浓度时,胶团间的相互作用以排斥力为主,不利于胶团的生长;而在高电解质浓度时,胶团间的相互作用以吸引力为主,有利于胶团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光度法研究染料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2.
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与两性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与两性表面活性剂混合水溶液的表面性质, 以及两性表面活性剂对正负离子裘面活性剂溶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1) 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加溶作用,有助于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溶解; (2) 加入两性表面活性剂的量适当, 混合溶液基本保持原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 (3) 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与两性表面活性剂在表面层和胶团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比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稍强HC-FC正负; 离子表面活性剂与两性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在表面层中有可能形成双分子或多分子层结构。  相似文献   

13.
《化学学报》1982,40(7):588-597
用表面张力法、电导法,pH测定法研究全氟辛酸-十二烷基硫酸钠混合水溶液的胶团形成及全氟辛酸胶团的特性.结果表明:(1)电导法与pH测定法弥补了表面张力法的不足,进一步证明在碳氟链表面活性剂与碳氢链表面活性剂混合水溶液中形成两种胶团.(2)全氟辛酸与十二烷基硫酸钠混合水溶液中所形成的两种胶团,分别基本上由全氟辛酸和十二烷基硫酸钠组成.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存在对全氟辛酸胶团的形成不显示影响.全氟辛酸的氢离子对十二烷基硫酸钠胶团显示反离子效应.(3)全氟辛酸是典型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由于它对氢离子的结合力特别强,其胶团几乎是电中性的.这一特性可以解释全氟辛酸-十二皖基硫酸钠混合溶液胶团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Emulsification of xylene was carried out using mixed surfactant system. HLB concept was used to select the right surfactant mixture. Variation in the stability of emulsion with respect to HLB was investigated by studying interaction between mixed surfactant. The interaction was quantified interms of interaction parameter β. Exact location and nature of the interaction was (hydrophilic / hydrophobic) studied by 1H NMR spectroscopy. Charge present on emulsion droplet was calculated by zetapotential measurement.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无机酸系列的酸强度(pKa值)与羟基上氧原子的亲电子超离域度S(E)成线性关系的规律性,找出聚硅酸系列的相应线性方程为:并由此推测低聚硅酸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硅酸结构:在三聚硅酸溶液中主要存在着六元平面环的三聚体;在四聚硅酸中则主要存在着三种环状的四聚体。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乳化剂OP对饮料中铅,铜溶出的增敏作用,不同类型饮料中基质成分的影响与检出限的关系。研究了活性剂的种类,反应介质,溶出条件及共存物质的影响,拟定出同位镀汞标准加入法同时测定饮料中铅,铜的最佳分析条件。方法较已往的电位溶出分析相比,具有分辨率高,选择性强,高灵敏度,简便,快速,准确等特点,有很好的实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聚苯乙烯磺酸钠(PSS)的水溶液中,引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或DDAB)使与PSS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实现聚苯乙烯磺酸盐不同程度的中性化,并进而对PSS/表面活性剂复合物在水中的行为特征、特别是PSS因疏水化而产生的聚集行为以及临界聚集浓度等采用多种方法如溶液的透光率;荧光光谱;荧光探针以及扫描电镜观察等进行了研究,得到一些颇为有趣的结果.结果表明PSS-CTAB或DDAB加成物可自发的形成约70 nm的纳米粒子。而中性化程度则对加成物的构型以及体系的透光率等有较大影响。结果还表明所得具有亲水外壳和疏松的疏水内核的聚集体能容易的使疏水分子进入其中。  相似文献   

18.
电化法研究壳聚糖树脂与游离酸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利用电化实验技术,跟踪观察交联壳聚糖树脂吸附低浓度游离酸的行为,讨论了酸和甲醇浓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利用固-液相互作用方程,求取吸附剂一吸附质相互作用能。实验结果表明,交联壳聚糖树脂吸附低浓度游离酸的过程是遵循单分子层机制进行的,表观吸附速率常数随着吸附质浓度和外加甲醇含量的增大而减小,表观吸附速率常数与吸附剂一吸附质相互作用能(U)存在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9.
粘度法研究PAM与R12SO3Na之间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采用粘度法研究了纯水及含有NaCl和R_4OH(正丁醇)时, PAM(聚丙烯酰胺)与R_(12)SO_3Na(十二烷基磺酸钠)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 在所研究的范围内, PAM与R_(12)SO_3Na胶束之间能形成PAM-R_(12)SO_3Na胶束聚集体。但在纯水和NaCl溶液中, 两者之间的作用较弱。若体系中同时存在R_4OH时, 作用较强。可能是PAM分子中的—C=O —C—NH_2与混合胶束中的醇羟基以氢键相结合, 形成PAM-胶束聚集体, 所以体系的比浓粘度(ηsp/cp)随PAM浓度(cp)的降低而急剧增大, 表现出典型的聚电解质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