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发光体系研究中,荧光寿命已成为一个不可少的参数,尤其在探讨体系的发光动力学过程时更为重要。目前由于测量仪器的日臻完善,用实验方法直接获得荧光寿命数据,从国内  相似文献   

2.
陆仕荣  彭勃  包明 《化学进展》2007,19(10):1529-1536
芳香族化合物稳定、易得,通过芳香族化合物的脱芳构化反应,制备官能化的脂肪六元碳环化合物,早以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本文对六类脱芳构化反应进行了逐一评述,其包括:氧化脱芳构化反应;还原脱芳构化反应;光催化脱芳构化反应;亲核加成脱芳构化反应;σ-键迁移重排脱芳构化反应;过渡金属参与的脱芳构化反应。其中,过渡金属参与的脱芳构化反应,反应条件温和,反应底物广泛,可应用于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  相似文献   

3.
作者研究有机物-氧混合体系的电子光谱。在所测量的九种芳香族化合物中除苯甲醛和蒽外,均观察到以分子氧作为电子受主的电子转移光谱。并证明这些光谱的频率与电子施主的电离势之间有直线关系。分析芳香族化合物β-,p-和α-谱带的激发态和最低三重态的能量~βE_1,~pE_1,~αE_1和 (?)E_1与这些有机物的电离势 I 之间的关系。找出有机物本征电子光谱和其电子转移光谱也有联系:1.除蒽和苯甲醛外,所有已观察到的有机物与分子氧的电子转移光谱的频率(?),包括 Evans 和 Tsubomura 等的结果在内,均低于有机物本征吸收的频率。2.说明蒽-氧和苯甲醛-氧的(?)未被测出的原因是由于蒽和苯甲醛的本征吸收谱带所掩盖。3.只有多环芳烃的 ~pE_1-I 和~3E_1-I 有直线关系。从而得出其~pE_1,~3E_1,(?)和 I 之间相互的线性关系。4.从苯甲醛和蒽的本征吸收以及蒽-氧电子转移络合物位能曲线,讨论其光致自动氧化的初级反应。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了芳香性概念的发展历史 ,并从结构、稳定性、反应性能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芳香族化合物生物降解性的QSBR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陆光华  王超  包国章 《化学通报》2003,66(6):413-417
分别采用线性基团贡献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法对芳香族化合物的生物降解最大去除率QTOD进行QSBR研究。得到不同基团对生物降解性的贡献顺序为 :C6H5>COOH >OH >CO >CH3 >C1 >NH2>NO2 。线性基团贡献法对于训练组和测试组的预测正确率分别为 86%和 80 % ,总的预测正确率达85 % ;而人工神经网络法的预测正确率分别为 94%、80 %和 92 %。结果表明 ,线性基团贡献法和神经网络法的预测效果均很好 ,而神经网络法的预测更精确。  相似文献   

6.
芳香烃氯甲基化反应的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芳香烃氯甲基化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反应。本文综述了芳香烃氯甲基化的反应,并按不同类型的氯甲基化试剂、不同活性的反应催化剂、不同极性的反应介质,及采用相转移催化技术等四方面分别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7.
周公度 《大学化学》2006,21(6):12-19
大学化学编辑部约我写篇文章,讨论一些晶体学的基本概念和表述方法。我想藉此机会写一些学习体会,和读者交流,就教于读者。1晶体的周期结构和点阵晶体是由原子或分子按照一定的周期性在空间排列形成的固体。在晶体内部三维空间中,原子的排列按周期规律隔一定距离重复出现,每个重复的单位具有相同的化学组成、相同的化学结构、相同的空间取向和相同的周围环境。这种重复的基本结构内容叫结构基元。为了研究晶体中结构基元排列的周期性,将每个结构基元抽象成一个几何上的点表示,而不考虑结构基元的内容和结构,这些点形成点阵。点阵是在空间任…  相似文献   

8.
崔兆篪 《化学教育》1986,7(1):43-43
中学化学教科书中以酸、碱、盐水溶液的导电现象引出电解质的概念:“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国内编印的一些教学用书中也都是这样讲的。似乎这已成为公认的电解质定义了。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了ABT概念以及色谱界对它的争论。提出一些我们对W_A-k线性关系成立条件,两个参数系列关联,参数a、b_0及n-k曲线等方面的讨论意见。  相似文献   

10.
阮湘泉  王素芝 《应用化学》1996,13(4):98-100
缩合多核芳香烃树脂的合成阮湘泉,王素芝,郑嘉明,曹同玉,刘伟昌(天津大学化学工程系,化学系,应用化学系天津300072)关键词缩合多核芳香烃树脂,原位测试,固化缩合多核芳烃树脂(COPNA)是一种新型耐高温材料,是以萘、蒽等缩合芳香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为...  相似文献   

11.
芳香族化合物核上取代反应包括一种键的生成和一种键的破坏。若这种新生的键的一对电子由芳香核给予,也就是取代试剂以零个电子参与键的构成,称为亲电取代反应;若芳香核和取代试剂各以一个电子构成新键,则称为游离基取代反应;若这种新键的一对电子是由取代试剂单方面提供,则称为亲核取代反应。可以举出下面两种反应作为芳香族化合物亲核取代反应的例子:  相似文献   

12.
1.问题的提出一个质量数为1摩尔的水两相平衡体系需多少个变量才能确定它的状态呢?问题似乎十分简单.若对此体系应用Gibbs相律f=K-Φ+2.今组份数K=1,相数Φ=2,故f=1.也就是体系的自由度为1,是单变量体系.因此只要一个状态变量就可以确定此体系的状态.需要指定的状态变量可以是温度,也可以是压力.但答案是有悖于事实的. 1摩尔的水处于两相平衡时,它可以处  相似文献   

13.
宋梦迪  刘莹  李歆  陆思华 《化学学报》2021,79(10):1214-1231
芳香烃作为城市大气臭氧(O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重要前体物,由于其对大气二次污染、气候变化及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芳香烃氧化机理研究成为当前大气环境化学领域最具挑战的热点研究之一.本文综述了芳香烃氧化机理的研究成果,详细讨论了它们与OH自由基在高低氮氧化物条件下的各反应通道和影响因素,重点关注近年来芳香烃氧化反应研究中的新发现和新理论.芳香烃的大气氧化反应起始由OH自由基主导,根据其反应产物主要分为醛通道、酚通道、双环RO2通道和环氧化物通道.随着形成多羟基化合物、烷氧自由基环氧化、双环过氧自由基分子内氢转移、醛类化合物氢转移、CO-loss生成低碳产物等新理论的提出,对芳香烃氧化的理解虽然有所提高,但反应过程仍存在碳质量不守恒和自由基不闭合的问题,导致对后续O3和SOA形成机制的认识还十分有限.理论计算和实验室模拟是目前芳香烃氧化机理研究的主要手段.质谱法和光谱法是芳香烃氧化产物最常用的测量技术,在线质谱技术尝试从分子水平上捕捉示踪性中间产物的转化,对揭示芳烃氧化机理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示踪物测量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紫外离子迁移谱在线监测芳香族化合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自制紫外离子迁移谱仪,在迁移电场为311V/cm、离子门开门时间0.2ms和室温的条件下,测定了空气中的苯、甲苯、二甲苯以及萘、芴、蒽、1,2,3-三氯苯、5-氯苯酚等芳香族化合物,得到苯的校正迁移率为1.86cm2V-1s-1,且校正迁移率随着分子量的增大而减小。仪器对苯的检出限达到1mg/m3;线性范围达到4个数量级;响应时间小于10s。研究发现,电场强度增大有利于提高仪器的灵敏度,测定时载气流速100mL/min,迁移气流速300mL/min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陈宗翰  江英彦 《催化学报》1981,2(2):149-151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附载型高分子催化剂,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和易于分离、回收,便于实现生产连续化等优点,所以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我们试制了一种以二氧化硅为载体的含二甲胺基聚氯乙烯—铑络合物.其基本制备反应是: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以三氯化铋为催化剂,三苯基膦为配体,在四氢呋喃中,65℃下用不活泼的溴代烃、镁与醛简单高效地进行Barbier-Grignard式的芳基化和烷基化.该方法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一锅法反应且有高的收率(大部分61%~99%).对空间效应、电子效应和一些新的结果进行了讨论,合理地提出了一个三氯化铋和三苯基膦催化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17.
芳香烃双加氧酶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章俭  夏春谷 《化学进展》2004,16(1):116-122
芳香烃双加氧酶是细菌来源的参与生物降解芳香烃类化合物的主要酶类,它们能将空气中的氧分子活化,并使芳香烃类化合物在邻位碳上双氧化.这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功能和潜在应用前景的酶.本文从生物学与化学相结合的角度,介绍了以邻苯二酚双加氧酶、萘双加氧酶、联苯双加氧酶及栎精双加氧酶为代表的一系列能够催化氧化芳香烃类化合物的双加氧酶,重点讨论了它们的结构与功能,综述了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关于Lewis酸碱概念的定量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按照Lewis酸碱概念,酸碱反应即电子对授-受反应。它包括了除氧化还原反应、自由基反应以外的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对于Lewis酸碱反应,也可以笼统地说,酸越强(接受电子  相似文献   

19.
用载溴树脂作为间甲基茴香醚、间甲酚等活泼芳香化合物的溴化剂,得到一溴代产物,产率为75~85%。该试剂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好,是一种有效的活泼芳环的溴化剂。离子交换树脂可回收使用。  相似文献   

20.
程晓红  HOEGER  Sigurd 《有机化学》2006,26(8):1039-1051
对稠环芳香烃的合成方法、官能团化稠环芳香烃最新合成进展、官能团化稠环芳香烃构建的复杂分子体系(液晶、刚性线型和环状的大分子)及其超分子化学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