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描述粒子相互作用基本理论是标准模型,按照标准模型,中微子没有静止质量.如果中微子有静止质量,将表现为中微子振荡.戴维斯和小柴昌俊由于确定地发现中微子振荡而获2002年诺贝尔物理奖。  相似文献   

2.
2004年诺贝尔物理奖颁发给美国格罗斯(D.J.Gvoss)、泡利策尔(H.D.Politzer)和维尔切克(F.Wilczek)3位科学家,以奖励他们在1973年发现了强相互作用的渐近自由性质,这一性质奠定了量子色动力学理论的基础,对认识自然界中强相互作用本质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根据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12日发布的消息,瑞典皇家科学院已决定把1999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奖授予两位荷兰科学家赫拉尔杜斯·霍夫特(Gerardus’tHooft)和马丁努斯·韦尔特曼(MartinusJ.G.Veltman)。这两位研究者是由于他们为粒子物理理论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数学基础而获奖的,尤其是揭示了用他们的理论如何精确计算物理量.欧洲和美国的粒子加速器近来进行的实验已经证实了他们的许多计算结果.数学基础更加坚实的粒子物理理论我们周围的一切物体都由原子构成,而原子又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在原子核中有质子和中子,它们又都由夸克组成.为了研究夸克这一最深层次的情况,需要有大型加速器  相似文献   

4.
5.
刘川 《物理通报》2004,(11):1-6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再次揭晓.2004年10月5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高能物理学家戴维·格罗斯(David J.Gross)、戴维·波利策(H.David Politzer)和弗兰克·维尔切克(Frank Wilczek),以表彰他们对强相互作用中夸克渐近自由的开创性发现.诺贝尔奖评委会认为他们三人的研究成果对微观世界的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将他们的发现描述成"夸克世界一项精彩的发现".瑞典皇家科学院说,由于三位科学家的发现,物理学朝着伟大的梦想又前进了一步,最终将形成一种涵盖包括引力在内的解释一切物理现象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阎守胜 《物理》1997,26(3):130-134
美国Cornell大学的DavidM.Lee教授,Stanford大学的DouglasD.Osheroff教授和Cornell大学的RobertC.Richardson教授由于1971年发现^3He超流相而荣获1996年诺贝尔物理奖,文章介绍了该发现的背景,过程及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肇西 《物理》2005,34(3):185-190
瑞典皇家科学院把 2004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美国的戴维·格罗斯 (DavidJ. Gross),戴维·玻利泽(H. DavidPolitzer),弗兰克·维里茨克(FrankWilczek)三位理论物理学家,以表彰他们揭示出了强相互作用的 '渐近自由 '特性.文章按历史顺序,简要回顾了强相互作用理论———量子色动力学的基本“要素”.介绍了理论上如何得出强相互作用“渐近自由”和“渐近自由”的含义,引述了实验检验理论上的“渐近自由”最典型和最新的情况,展示了强相互作用“渐近自由”的高度正确性.介绍了基于“渐近自由”的微扰量子色动力学.指出“渐近自由”的发现和证实是确立量子色动力学为描述强相互作用的正确理论的依据,同时列举了当前量子色动力学的“色禁闭”等一些前沿问题.“渐近自由”的发现和证实确实深刻地影响了粒子物理,如量子色动力学成了标准模型的重要组成和导致相互作用的大统一理论等.  相似文献   

8.
王丽生 《应用声学》1989,8(6):43-43
L.M.Lederman,M.Schwartz和J.Steinberger三位科学家,由于1961年和1962年曾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利用质子加速器进行了出色的实验而荣获1988年诺贝尔物理奖。他们的实验证明了第二类中微子的存在,并首先在实验室内产生和利用了中微子束。Lederman现在是芝加哥附近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的主任。Schwartz现任加利福尼亚州DigitalPathways公司的主席。Steinberger现为瑞士日内瓦CERN实验室的实验物理学家。但在进行获奖实验时他们都在哥伦比亚大学工作。  相似文献   

9.
张肇西 《物理》2005,34(03):185-190
瑞典皇家科学院把2004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美国的戴维·格罗斯(David J. Gross),戴维·玻利泽(H. David Politzer),弗兰克·维里茨克(Frank Wilczek)三位理论物理学家,以表彰他们揭示出了强相互作用的'渐近自由'特性.文章按历史顺序,简要回顾了强相互作用理论——量子色动力学的基本“要素”.介绍了理论上如何得出强相互作用“渐近自由”和“渐近自由”的含义,引述了实验检验理论上的“渐近自由”最典型和最新的情况,展示了强相互作用“渐近自由”的高度正确性.介绍了基于“渐近自由”的微扰量子色动力学.指出“渐近自由”的发现和证实是确立量子色动力学为描述强相互作用的正确理论的依据,同时列举了当前量子色动力学的“色禁闭”等一些前沿问题.“渐近自由”的发现和证实确实深刻地影响了粒子物理,如量子色动力学成了标准模型的重要组成和导致相互作用的大统一理论等.  相似文献   

10.
张肇西 《物理》2005,34(3):185-190
瑞典皇家科学院把2004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美国的戴维·格罗斯(David J. Gross),戴维·玻利泽(H. David Politzer),弗兰克·维里茨克(Frank Wilczek)三位理论物理学家,以表彰他们揭示出了强相互作用的'渐近自由'特性.文章按历史顺序,简要回顾了强相互作用理论--量子色动力学的基本"要素".介绍了理论上如何得出强相互作用"渐近自由"和"渐近自由"的含义,引述了实验检验理论上的"渐近自由"最典型和最新的情况,展示了强相互作用"渐近自由"的高度正确性.介绍了基于"渐近自由"的微扰量子色动力学.指出"渐近自由"的发现和证实是确立量子色动力学为描述强相互作用的正确理论的依据,同时列举了当前量子色动力学的"色禁闭"等一些前沿问题."渐近自由"的发现和证实确实深刻地影响了粒子物理,如量子色动力学成了标准模型的重要组成和导致相互作用的大统一理论等.  相似文献   

11.
2 0 0 0年的诺贝尔物理奖奖给了集成电路的发明人 ,从“纯理论”转向“技术科学”体现了科学交叉与融合 ,并结合我国国情进行了思考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陈良惠 《物理》2001,30(4):200-202,229
瑞典皇家科学院2000年10月10日宣布,将2000年度诺贝尔物理奖授予三位科学家,他们是俄罗斯科学院圣彼得的堡约飞技术物理研究所的Zh.Alferpv、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Herbert Kroemer和美国德克萨斯仪器公司的Jack S.Kilby,以表彰他们为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他们发明的高速晶体管、激光二极管和集成电路(芯片)所作出的奠基性贡献,Kilby由于发明并发展了集成电路技术而获奖,通过这项发明,微电子学成为所有现代技术的基础,Kilby的获奖成果已有另文(见2001年第3期《物理》)述评,Alferov和Kroemer则是由于他们在半导体异质结及其在电子和光电子学中的应用方面的突出贡献而获奖,该不仅就两位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在异质结及其在光电子中的应用方面的贡献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3.
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授予路易·格劳伯(ROYJGLAUBER)、约翰·霍尔(JOHNLHALL)和提阿多·汉斯(THEODORWHNSCH)2005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格劳伯是因为他在光相干的量子理论方面的贡献,霍尔和汉斯则是因为他们在发展激光精密光谱学,包括光频梳(OPTICALFREQUENCYCOMB)技术方面的贡献,而分别获此殊荣的.本文按历史进程简单评述了现代量子光学的发端,给出了现代量子光学的内容概要,较详细地介绍了汉斯和霍尔是如何发展光频梳技术以精确测量光频的.  相似文献   

14.
世人瞩目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在2014年授予蓝光发光二极管(LED)的三位发明者,他们的经历值得借鉴,也发人深省,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引发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基础与应用的关系和更恰当地评价物理研究的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5.
楼宇庆 《物理与工程》2007,17(1):10-21,F0003
相传约137亿年前我们的宇宙起源于“盘古开天地式的大爆炸”,能量密度和温度均超高无比,却绝无什么特殊的“爆炸”中心,在足够大的尺度上均匀且各向同性,一直持续膨胀至今.刚开始的时候,随着宇宙温度的迅速降低,若干基本粒子物质相继浮现,宇宙早期的核合成过程制备形成了宇宙时空中第一代恒星形成之前的大致原初元素丰度分布.宇宙“大爆炸”发端时空中的能量场应当有量子涨落;耦合演化到后来呈现的物质场中,这些微弱而此起彼伏的涨落逐渐被引力在各种不同层次上放大,从而最终形成宇宙时空中不同尺度的物质结构系统(包括超星系团、星系团、星系、球状星团、恒星、行星等).伴随着宇宙膨胀,有一个温度不断下降的热电磁辐射场被“捂”在物质场中;大约在389000年以后,这个热电磁辐射场基本不再与物质相互耦合作用,但它依然带有早期物质场中各处涨落的信息烙印.基于Einstein创立发展的广义相对论(1915年),Einstein(1917年)、Friedmann(1922年)、Lemaitre(1927年)、de Sitter(1932年)开辟了近代理论宇宙学的先河.Hubble(1929年)公布了遥远的星系退行速度正比于它们到我们的距离的划时代观测事实.基于宇宙元素丰度和核合成物理,Gamow,Alpher和Herman于1940—1950年大胆设想了宇宙“大爆炸”的物理框架图像.Penzias和Wilson(1964年)在贝尔试验室从事微波天线研究时意外地发现了2.7K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经过多年的精心设计和准备,Mather和Smoot(1989—1994年)领导的“宇宙背景探索器”(COBE)空间试验精确地测量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谱和微弱的各向异性涨落;他们俩因此荣获2006年度的物理诺贝尔奖.90年来,科学家们众说纷纭,唇枪舌战,搜索证据,编造理论.随着地面、高空和空间综合试验及理论研究的持续迅速发展,精确宇宙学的时代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16.
阎康年 《物理》2000,29(2):114-118
将美国的工业实验研究分为四个发展阶段,贝尔实验室开创了后两个阶段,在简单介绍了该室的主要成就和获得的11次诺贝尔物理奖之后,理分析了它获得诺贝尔奖的经验,提出了五点启示,特别就通向诺贝尔奖的道路分为基础研究和技术推动科技创新两方面作了说明,以供我国实现诺贝尔奖零点突破和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决策时作为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魏晓云  张彤  张端明 《物理》2002,31(10):629-634
文章介绍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原理,着重讨论了20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科耐尔(E.A.Cornell)、维曼(C.E.Wiemian)和凯特利(W.Ketterle)在世界上首次产生铷原子和钠原子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贡献,以及最近他们在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物理的研究和实现原子激射的诸多进展。并对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物理的发展与技术上的应用进行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