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利用红外光谱法、气相色谱法(GC)和色-质联用(GC-MS)技术分析测定了投运一年后的劣质变压器油中硅胶吸附物的呈色成分,分析了硅胶吸附变色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气质联机CAI软件的开发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平  李重九 《大学化学》1999,14(5):28-30
在分析化学中,气相色谱的作用主要是作为分离分析的工具,其优点是能分离分析多组分的复杂体系,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质谱分析是一种物理分析方法,根据质谱图中某一带电粒子(离子)对应的谱线位置及该粒子的电荷数,可以得到对应的质量数,用于进行定性分析;还可以根据谱线的黑度或相应的离子流的相对强度,进行定量分析。在各种波谱法中,质谱是目前能最有效地与色谱联用的方法,从而为鉴别成分复杂的混合物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分析技术──色质联用(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机(简称气质联机)和液相色谱质谱联机等)。…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溶剂萃取分馏方法可实现重质油的深度精细切割分离,从而成为研究重质油化学组成结构的有力工具.本文针对以此方法为基础的重油化学基础研究进展进行专题评述,总结了在重质油超临界萃取分离组分的缔合作用、在液体及超临界戊烷溶剂中微量金属与沥青质的吸附缔合作用、分子组成变化规律、在多孔材料中的扩散规律及其热转化和加氢转化行为等方面的近期研究进展,并介绍了这些研究进展对重油超临界溶剂萃取梯级分离工艺开发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含聚1,3-二氧戊环链段可降解pH敏感性水凝胶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了含聚 1,3 二氧戊环链段具有pH敏感性的可解体聚合物凝胶网络 ,网络可在水中及有机溶剂中溶胀 ,且由聚 1,3 二氧戊环构成的水凝胶成分可以在酸性介质中降解 ,使网络解体 .利用红外光谱、色 质联谱等分析手段对聚合物凝胶网络进行了表征 .通过对降解产物的分析 ,一方面证实了降解现象的存在 ,另一方面证实了聚合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5.
首先通过红外光谱法(IR)、核磁共振波谱法(NMR)对老化油中氧化产物的官能团进行了分析,再利用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GC-MS)、超临界流体色谱(SFC)电喷雾质谱等4种检测方法对新#25变压器油和运行14年的#25变压器油进行检测,对比后发现: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法虽不能有效分离各种物质,但是可以确定油样中化学成分官能,由于油样中氧化成分含量较低,气质联用不能给出较多的信息,利用超临界流体色谱偶合电喷雾电离的方法能有效的分离变压器油中的氧化成分,特别是脂肪酸的部分,从而为变压器油老化成分的分析提供了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别潲水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法分析了潲水油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比较了不同萃取头和不同色谱柱对潲水油中挥发性成分的萃取分离效果。结果表明,65μmPDMS/DVB萃取头和DM-5MS色谱柱能萃取出较多潲水油中所特有的香辛料成分,萃取效果较好。通过大量潲水油和正常食用植物油做对比,找出了潲水油和正常食用植物油的差别成分:茴香脑、丁香酚及二氢大茴香脑。  相似文献   

7.
桦甸油页岩有机岩相特征及其富集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油页岩中有机组分结合特性对有机质分离富集的影响,利用薄片透射光、反射单偏光、反射荧光等煤岩学研究手段研究桦甸油页岩中有机组分的种类、含量及赋存状态,并利用两种密度分离手段研究油页岩中有机质的解离特性.结果表明,桦甸油页岩有机质的变质程度较低,有机显微组分以沥青质体为主,占85.8%,镜质组和惰质组含量较低;有机质与矿物结合紧密,形成有机-矿物复合体,密度分离方法对有机质与矿物质分离效果有限;浮沉实验小于1.40g/cm3密度级样品的热解失重量及失重速率均低于较高密度级产物,这与颗粒状镜质组、惰质组与矿物质结合程度相对较差,在较低密度级产物中富集有关.  相似文献   

8.
Pingba RP-3喷气燃料中有色组分的鉴定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中性氧化铝吸附、无水乙酸脱附的方法,对储存中变色的Pingba RP-3喷气燃料中的有色组分进行分离制备。应用有机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色质联用和裂解色质联用等分析法对富集有色组分的吸附胶质进行了分析鉴定,对燃料的储存特性和有色组分的化学特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Pingba RP-3喷气燃料中的有色组分全部集中在吸附胶质中,吸附胶质以含氧化合物为主,其主要成分为烷基苯酚类(及其多聚体)化合物,含氮化合物质量分数极少,未检出含硫化合物。Pingba RP-3在储存中颜色变深的主要原因是胶质中的烷基苯酚类化合物氧化和缩聚。储存过程中喷气燃料的吸附胶质和颜色增加显著,与燃料在一定条件下的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用树脂将葡萄酒中有机酸吸附分离后,在不洗脱的情况下直接酯化,然后进行色质联用分析,共测出葡萄酒中19种有机酸.方法新颖、快速、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10.
生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也是一味良好的中药材.研究发现姜的有效成分具有抗氧化[1]、抑制胃粘膜损伤[2]、保肝利胆[3]、镇痛解热[4,5]等重要作用,并且具有抗衰老、抗肿瘤等作用[6].生姜的深加工日益受到重视,有关的产品如:姜酒、姜汁以及用姜油为原料的美容、保健品相继问世.对姜的加工首先经超临界提取姜油,然后做进一步加工处理.对姜油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但因其成分复杂,分离困难,测定时干扰成分较多及无标样等问题而难以定量测定.因此,我们采用GC-MS对姜油进行分析,从中鉴定出60余种组分.  相似文献   

11.
较严重生物降解的原油没有正构烷烃,甚至缺失类异二戊烯烃,给油源研究造成一定困难.这种降解油中沥青质含量很高,用沥青质热解可产生相当量的正构烷烃和其它的烃类成分,例如:类异戊二烯烃、甾烷、萜烷、芳烃等成分也会有所变化.本文研究它们的变化特点、变化的幅度,找出一定的规律性,以对利用原油沥青质热降解产物用于油源对比时分析它们的相似性有所帮助.实验证明,总体上看沥青质的热降解产物与原油的烃类分布上比较相似,但并不一致,有的差距比较大,应该做一些校正,有的则比较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2.
芦荟色酮的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制备方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潘霞  曹学丽  董银卯  赵华 《色谱》2005,23(1):96-99
芦荟色酮是在芦荟叶中特有的一类具有抗炎和抑制酪氨酸酶等作用的活性物质。以芦荟全叶为原料,经过一系列的预处理手段,从脱色剂活性炭中获得芦荟色酮粗提物,再经过溶剂分配和富集后采用高速逆流色谱(HSCCC)对其中的色酮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氯仿-甲醇-水(体积比为4∶3∶2)混合溶液和二氯甲烷-甲醇-水(体积比为5∶4∶2)混合溶液作为溶剂分离系统,经过两步HSCCC可以分离纯化出色谱纯度在95%以上的芦荟色酮单体。经过紫外检测、快原子轰击质谱及核磁共振等方法的结构分析鉴定,证实分离所得物质为肉桂酰基-C-葡萄糖甙芦荟色酮。  相似文献   

13.
尤磊  宋玉峰  李西营 《化学研究》2019,30(4):398-403
油水混合物(包括油水分层相及其乳液)广泛存在于油井采出液、工业循环水及污染海水中,而目前依然缺乏有效的方法能够实现其高效分离,而通过构筑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油水润湿界面为以上问题解决提供了新思路.本文综述了利用特殊润湿性分离油/水混合物的材料的研究进展;针对不同的特殊润湿性,不同的油/水混合物等对这些分离材料进行了总结与评述;提出了目前特殊润湿性材料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HZSM-5在线提质生物油及催化剂失活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使用时间的HZSM-5分子筛在线催化提质制取的生物油进行理化特性和成分分析,从生物油品质角度对HZSM-5的催化性能进行评价;并采用TG、BET、XRD、SEM和TEM等方法对失活的HZSM-5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探讨了HZSM-5催化提质生物油的失活机理,并进行再生研究。研究表明,HZSM-5分子筛可转化生物油中的酸类、醛类和酮类等"非期望"有机物,生成较多"期望"有机物,如酚类和芳烃类物质,降低生物油的氧含量及酸性,提高生物油的热值;HZSM-5使用80 min后,生物油品质明显变差,催化剂活性明显降低;失活催化剂上沉积的焦炭主要呈纤维状,同时,还存在少量石墨状焦炭,焦炭总量达14.12%,且使用过程中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均下降,晶粒的团聚现象加剧,结晶度下降;在催化提质过程中,在孔道内生成的石墨状焦炭及在表面形成的纤维状焦炭大量覆盖活性位点,使得催化剂失活。经550℃再生后,催化剂可恢复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5.
生物油中有机化合物的分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生物油成分分析的状况,重点介绍了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以及波谱-色谱联用技术在生物油有机小分子化合物结构表征方面的应用,评价了这些技术在生物油结构表征方面的作用和价值,并分析了生物油的理化特性及化学结构对检测分析产生的影响。此外,对生物油中的低聚糖和热解木质素等低聚物的分析检测研究也进行了介绍。最后,总结了波谱和色谱技术在生物油检测分析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生物油中有机物检测与分析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催化酯化改质生物油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磺酸型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 在模型反应的基础上, 探讨了该催化剂在稻壳裂解油及其轻质馏分的催化酯化改质过程中的活性和效果, 并通过气-质联用仪对酯化前后的生物油进行了成分分析. 结果表明, 酯化过程中采用的催化剂可以方便地分离和循环使用; 生物油中的有机酸顺利地转化为相应的酯类(主要为乙酸乙酯). 通过催化酯化改质后, 两种生物油的理化特性均得到了有效改善, 热值分别由16.80和12.76 MJ/kg提高到20.08和18.33 MJ/kg, 相应提高了19.5%和43.6%; 黏度分别由11.83和1.42 mm2/s, 下降到3.77和1.12 mm2/s; 水分分别为23.7%和28.4%, 流动性明显增强, 理化特性得到了明显提高. 为生物油的精制加工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印楝(Azadirachta indica,A.Juss)是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的植物,用于农药、医药、肥料、饲料、燃料、土壤改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等行业,印楝是一种众所周知的三萜类化合物的来源,它对许多昆虫显示出拒食性和干扰生长规律性.这些杀虫活性物质以印楝植株各部位都含有的印楝素(Azadirchin)为主,而其种子中含量最高.印楝种仁中含有45%左右的印楝油,因此印楝油不仅具有杀虫活性,而且具有抗菌、抗病毒的活性,其中含有的活性物质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印楝籽油作为一种较好的医药、农药及日用化工原料, 是一种极具开发应用前景的高级植物油.本文运用色质联用技术,结合液相色谱法的高分离效能和质谱的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特性,建立一种具有更高适用性的印楝油中印楝素的含量测定方法[1,2].  相似文献   

18.
屠春燕  郑天  徐娟  周华  韦萍 《分析试验室》2007,26(11):88-91
通过对高效液相色谱各主要分离条件以及质谱分析条件的优化,建立了一种有效的液质联用方法分析酶法生产L-苯丙氨酸体系中3种主要成分:L-天冬氨酸,丙酮酸和L-苯丙氨酸.该方法抗干扰能力强,简单、快速、准确、灵敏且重现性好,适用于定性及定量分析实际样品,为生产工艺优化和生产过程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尿中4种麻黄素类药物的GC/MSD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麻黄素、伪麻黄素、去甲麻黄素、去甲伪麻黄素作为兴奋剂药物及相关化合物被国际奥委会规定为禁用药物~[1],并对其作了限量规定~[2].前文曾用气相色谱法对该类药物进行了分离与测定~[3].本文采用色质联用技术,对含有这4种药物的尿样进行了分离,并采用选择离子检测(SIM)方式,以二苯胺为内标准物建立了对这4种药物同时定量的测定方法.本方法最低检测限为1μg/mL尿.其它兴奋剂药物及尿中化合物对检测无干扰.  相似文献   

20.
大庆减压渣油热转化前后镍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大庆减压渣油在高压釜中 4 0 5℃、1h条件下进行热转化反应 ,对原料及热转化后尾油 (>5 0 0℃ )用正戊烷沉淀沥青质 ,再用含水 5 % (质量分数 )的氧化铝为吸附剂的色谱法将大庆减压渣油分离为六个组分 ,然后用硅胶色谱法对每个组分中的镍卟啉进行富集 ,并根据可见光谱加以测定。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了原料减压渣油、尾油及各组分的镍含量。研究结果表明 ,大庆减压渣油经过热转化后有近 5 0 %的渣油转化为气体和馏分油 ,并有少量的焦炭生成。大庆减压渣油无戊烷沥青质 ,其中的Ni主要集中在中胶、重胶及n C5沥青质中。在热转化尾油中 ,大部分的镍集中在中胶、重胶及戊烷沥青质中 ,卟啉镍主要集中在多环芳烃和轻胶质中 ,非卟啉镍主要集中在中胶、重胶和戊烷沥青质中。热转化对镍起到了脱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