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沉淀聚合法制备右旋邻氯扁桃酸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右旋邻氯扁桃酸为模板,丙烯酰胺、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分别为功能单体和交联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讨论了反应介质用量、聚合温度、引发剂的种类和用量对印迹微球的影响。实验表明:分子印迹微球与传统本体聚合法制备的聚合物相比具有更高的特异识别能力,通过Scatchard分析研究了聚合物的选择结合性能,结果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在识别右旋邻氯扁桃酸分子的过程中存枉两类结合位点,而空白聚合物微球只存在一类结合位点。  相似文献   

2.
以聚苯乙烯微球为种球,大黄酸为模板分子,采用单步溶胀聚合法在N,N-二甲基甲酰胺体系中制备了单分散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用扫描电镜对微球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微球的制备条件和吸附特性.微球的凹槽可有效地增加微球的比表面积和结合位点,从而提高了模板分子的结合速率及微球的印迹容量.  相似文献   

3.
种子溶胀悬浮聚合法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成国祥  张立永  付聪 《色谱》2002,20(2):102-107
 以酪氨酸为印迹分子 ,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 ,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 (TRIM )为交联剂 ,采用种子溶胀悬浮聚合法在水溶液中制备了一系列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 (MIPMs)。利用扫描电镜 (SEM)对此微球的粒径大小、粒径分布、表面孔与孔径分布等进行了分析研究 ,探讨了影响其形貌的主要因素 ,并将所得微球用作固定相研究了其分子选择吸附性能。研究表明 ,种子溶胀悬浮聚合法能够制得单分散性较好的、表面带有微孔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 ,且该微球呈现出较好的特异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4.
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表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作为一种具有分子识别能力的新型高分子材料,以其吸附选择性好、色谱效率高、便于功能设计等优点在固相萃取、药物手性分离等领域取得了应用.本文介绍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主要制备方法,比较了不同的聚合物微球制备方法用于分子印迹技术中的特点,同时针对不同聚合方法对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性能的影响作了相应评述,此外对其结构与性能的表征方法也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TNT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硝基甲苯(TNT)为模板分子,EDMA为交联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TNT分子印迹微球.讨论了溶剂用量、模板分子用量、功能单体种类等对分子印迹微球的形貌及吸附性能的影响;利用紫外吸收光谱和BET表征了印迹聚合物微球的结合位点相互作用与印迹孔穴结构;通过平衡吸附和选择性吸附实验,研究了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吸附性能和选择性识别性能.结果表明,以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为规则的球形,内部含有分子印迹孔穴,微球的粒径为1~2μm.印迹聚合物微球可在30 min内达到吸附平衡,在1 mmol/L的TNT乙醇溶液中,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平衡吸附量为32.5 mmol/kg,对TNT分离系数为25.19,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吸附能力,并可选择性识别TNT分子.  相似文献   

6.
以琥乙红霉素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得到了平均粒径约为60μm的琥乙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MIPs),并用扫描电镜对其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考察了琥乙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印迹效果,研究了琥乙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动力学吸附特性。比较了MIPs对琥乙红霉素及其它3种抗生素的吸附情况。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琥乙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对琥乙红霉素具有最好的吸附能力,显示出MIPs具有高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7.
乳液聚合法制备亚微米级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西咪替丁为印迹分子,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功能单体,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甲酯(TRIM)为交联剂,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亚微米级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利用扫描电镜对此聚合物微球的形貌进行了观察,探讨了影响乳液稳定性、粒径大小与分布的主要因素,重点对聚合工艺和配方进行了优化,并将所得的聚合物用作吸附剂研究了其分子识别与选择性能.研究表明,乳液聚合法能够制得单分散性较好的、平均粒径在0.169μm~0.407μm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且该微球对其印迹分子呈现出较好的特异识别与选择性能,当以苯丙氨酸为竞争分子时,分离因子可达1.70.  相似文献   

8.
反乌头酸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其分子识别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勇  童爱军 《分析化学》2004,32(11):1463-1466
以乙腈为分散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合成了反乌头酸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研究了合成反应条件对聚合物形貌的影响,发现聚合前主客体氢键络合物和功能单体氢键低聚体是控制微球形成及其粒径大小的关键因素。通过振荡吸附法对聚合物的结合特性进行了评价,发现印迹聚合物微球对模板分子的识别选择性优于块状印迹聚合物和非印迹聚合物。  相似文献   

9.
表面接枝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合成及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保利  张敏  姜萍  董襄朝 《化学学报》2007,65(10):955-961
将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微球表面功能基化, 引入引发转移终止剂(initiator-transfer-terminator agent, iniferter), 以活性自由基聚合方式研究了球形树脂表面合成印迹聚合物的方法. 在紫外光引发下, 以左旋麻黄碱为印迹分子, 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 在接枝Iniferter后的微球表面进行分子印迹聚合物接枝实验, 并使用不同的反应条件, 探讨了表面接枝印迹层微球制备条件对于识别能力的影响. 平衡吸附的结果表明, 表面接枝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微球对于印迹分子具有亲和能力及选择性, 其识别能力来自于印迹得到的识别位点.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一种以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可逆加成一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reversible addition-fragmentation chain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RAFT polymerization)制备分子印迹微球的方法。结合沉淀聚合法,以二硫代苯甲酸异丙苯酯(cumyl dithiobenzoate,CDB)为可逆加成一断裂链转移剂,恩诺沙星为印迹化合物,甲基丙烯酸(MAA)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分别为功能单体和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乙腈为分散剂,考察了温度、单体浓度等反应条件对微球制备的影响。通过改变AIBN和CDB的比例,可以达到控制分子印迹微球粒径和分散性的目的。扫描电镜结果显示,以RAFT聚合法得到的分子印迹微球粒径可达2.0~2.2μm,并有良好的分散性。平衡吸附实验结果说明印迹聚合物微球对印迹化合物的结合能力优于非印迹聚合物。分子印迹微球对于恩诺沙星及其结构类似物洛美沙星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37.3和19.5μmol·g^-1,证明分子印迹微球有很好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