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成像目标的红外隐身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装甲车辆红外隐身效果评估是研制新型装甲车辆,提高其生存力和战斗力的关键技术之一.建立了利用识别概率进行装甲车辆隐身效果评估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基于目标与背景纹理相似度的红外图像目标识别概率计算模型,计算模拟红外图像中装甲车辆的识别概率.结果表明该评估方法可以对战车的红外隐身效果进行评估,结合目标与背景红外辐射特性模拟软件可以对研制中的新型装甲车辆的红外隐身方案以及现役型号装甲车辆红外隐身改进措施的隐身效果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2.
胡婷  徐泰燕 《激光杂志》2021,42(12):202-206
当前方法的目标隐身效果评估误差较大,无法满足实际应用要求,为了提高隐身效果评估的精度,提出了基于红外传感器的目标隐身效果评估数学模型.分析影响目标隐身效果评估精度的因素,通过红外传感器采集目标隐身效果评估数据,引入数据挖掘技术建立目标隐身效果评估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设计模型可以获得理想的目标隐身效果评估结果,降低了目标隐身效果评估的误差,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红外隐身机理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康青 《红外技术》1996,18(1):25-27
本文对0.78 ̄14um红外波段隐身的现状作了综述,对红外隐身机理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近红外隐身与中、远红外隐身的不同技术要求,并对实现红外波段的复合隐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宫伏安  刘静梅 《红外》2010,31(2):35-38
阐述了舰艇红外隐身效果评估的意义。通过分析影响红外导引头对舰艇进行探测的因素,确定了舰艇红外隐身效果的评估要素和评估准则。根据数学仿真试验和外场试验的特点,提出了舰艇红外隐身效果的数学仿真试验评估方法和外场试验评估方法。以发现概率进行评估便于隐身效果分析。采用数学仿真和外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估,可保证评估的全面性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5.
赖德雄  张云飞 《红外技术》2014,36(5):398-403
针对飞行器的红外隐身问题,计算了红外辐射在大气中传输的透过率,建立了考虑背景辐射的红外隐身性能评估模型,提出了临界辐射强度的概念,建立了由临界辐射强度和作用距离关系曲线求解红外系统作用距离的方法.在3~5 μm波段和8~12μm波段,计算并分析了温度、相对湿度、大气能见度和海拔高度等大气参数对作用距离的影响.以某型飞行器为例,分析了红外隐身性能,给出了红外辐射强度和作用距离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6.
红外隐身涂料涂敷效果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现代军事光电对抗的日益激烈,通过隐身涂料的涂敷实现目标隐身是提高目标生存和突防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如何提高涂料涂敷的隐身效率,建立有效的涂敷效果评估模型是关键.首先从红外目标识别基本原理出发,给出了涂敷效果评估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复杂目标轮廓相对于传感器的投影面积,确立了目标临界尺寸;根据涂层红外发射比,考虑面元可见性和面积加权因素的影响,计算了伪装目标的热对比度;最后引入传感器系统模糊因子,模拟了目标的红外模糊图像,分析了对目标识别周期标准的影响.多种实验证明,可方便有效地完成涂料涂敷效果量化评估.  相似文献   

7.
战车红外隐身效果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就战车红外隐身效果评估方法国内外现状、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分析了不同方法的特点,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战车红外隐身效果评估定量分析方法.针对实现该方法一些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为有效地实现该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赵晓枫  魏银鹏  杨佳星  蔡伟  张志利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0,49(1):0104004-0104004(11)
对于单张红外图像进行隐身效果评估,需要考虑像素点间反映的图像相似特征信息,而单一的相似性度量方法不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红外图像间相似性。在对单张红外图像均等分块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基于图像灰度直方图法、方向梯度直方图特征法、结构相似度法和目标分类4种相似性度量方法的优点,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不同相似性度量方法的权重值,提出了基于综合相似性度量的评估方法。通过各相似性度量方法间横向与纵向的对比,分析不同遮挡情况下目标与背景图像间每种相似性度量方法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结果表明:综合相似性度量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图像间相似性信息,更有效地处理单张红外图像隐身效果评估问题。  相似文献   

9.
红外目标能否实现隐身决于(1)目标及其所处背景的红外辐射特性(包括传输介质的特性)和(2)红外系统的探测与识别能力,本文介绍了红外目标隐身仿真的基本内容,论述了目标和背景红外源辐射的仿真建模及红外目标隐身软件系统的设计思想和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10.
康青 《红外技术》1996,18(6):21-24
建立了地下目标的传热模型,数值模拟了不同掩埋深度及其热特性在24小时以及365天外界温度循环中对地表温度的影响。结合红外技术的最新进展,探讨了地下目标红外隐身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复合材料在通用飞机中使用率高,多种机型高达90%以上,因此复合材料的缺陷会严重影响飞行安全性。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红外成像检测技术的飞机复合材料的缺陷精准检测方法及原型无损检测系统。无损检测系统由数据采集系统、信号源组、红外热像仪组、红外图像处理重构系统等组成,可实现对飞机复合材料结构中缺陷类型及平面尺寸的辨识和深度的准确定位。搭建了光激励型红外成像飞机复合材料检测系统,对复合材料进行了不同温度的检测试验并给出了研究结果。此研究结果将扩展国内红外无损检测技术的使用场景,成果转化后将有利于解决飞机在通航中维修保养问题。  相似文献   

12.
空间目标在轨红外成像仿真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使空间目标红外成像仿真尽量反应实际在轨工作状态,文中综合考虑目标自发辐射、太阳光辐射、地球辐射和地球反照的影响,结合空间目标在轨单点经纬度姿态数据、材料数据、探测器数据等先验信息,提出了一种空间目标在轨红外成像仿真技术。首先,阐述了空间目标红外成像仿真的理论模型。然后,以某简单立方体卫星为例,进行了在轨红外成像建模与仿真。所提出的空间目标红外成像仿真方法对空间目标探测、识别与跟踪算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由于应用需求的驱使,红外成像仿真技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并已成为现代国防科技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深空背景条件下的锥形目标,可利用结点热网络法求解其表面温度分布,然后计算目标与背景的红外辐射,再将探测器接收的辐射照度转化为灰度,并加入探测器自身效应的影响,就可仿真得到锥形目标不同成像状态的图像。此方法完整地实现了空间锥形目标在红外探测器上的成像过程,同时考虑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很高的真实性与逼真度,可为红外成像系统的研制及目标检测识别算法提供测试场景与依据。  相似文献   

14.
隐身目标严重削弱雷达探测威力,研究其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RCS)分布特性有助于评估雷达对隐身目标的检测性能,这是开展反隐身技术研究的基础.文中以F-117A为例,提出一套完整的选择隐身目标RCS最优分布模型的方法,该方法由获取RCS数据,分布特性拟合,拟合优度检验三部分组成.分别采用x2分布、对数正态分布、赖斯分布和非参数法模型拟合F-117A全向RCS数据,并进行x2拟合优度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并可扩展用于研究其他型号的隐身目标.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调试中发现利用4组电子设备构成的电磁蜘蛛网可以侦探飞机的走向。设备由主机,30米、300米、3 000米3组发射器和3组接收器电路及外环电路组成。由电子指南针与"土地电"设备共同组成的简单电磁蜘蛛网不需要深入地球内部深处就能了解相应电磁场变化。不但可以预报地震,而且实际中发现有可能侦探隐形飞机,其电路控制系统简单。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空中目标的红外成像仿真方法.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利用目标在天空背景中稳态时的热平衡方程,求解表面温度场;选取适合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描述目标表面面元在红外波段的反射特性,提高面元红外反射的真实感.综合考虑空中目标的几何模型,目标自身红外辐射和对背景的反射辐射,结合计算机图形学相关理论,渲染输出空中目标的红外图像.成像仿真的方法为空中目标的探测、识别和跟踪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红外系统对隐身飞机的探测距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建伟  曹晨  张昭 《激光与红外》2013,43(11):1243-1247
考虑红外隐身技术对飞机红外辐射特征的抑制,建立能量守恒模型分析隐身涂料表面发射率对目标辐射特性的影响;理论计算远程传输的大气透过率,总结有利于远程红外探测的大气传输规律;根据作用距离模型分析系统可控参数对作用距离提升的影响,理论计算表明,低信号检测信噪比和大光学系统口径的红外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对隐身飞机可实现作用距离大于250 km的迎头探测。  相似文献   

18.
空中目标的红外隐身及探测跟踪技术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防空导弹武器系统面临反隐身目标的重要作战使命,其中包括对红外隐身目标的探测跟踪.特别是采用红外制导的武器系统,在抗光电对抗能力中,除心须具有抗红外诱饵干扰等能力外,还应具有抗隐身目标的能力.分析了空中目标红外隐身技术的发展和现状及其对红外精确制导武器技术发展的影响,探讨提高红外制导武器反隐身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