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道家与道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道家是一个哲学流派,而道教是一个宗教流派;二者之间的理论旨趣区别很大.但道家理论又为道教所利用,成为道教的理论基础.人们经常忽视道家哲学与道教理论的区别,夸大二者的联系;或者把这两个概念混合使用.这都是错误的理论判断,应该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3.
唐代道教成为国家宗教,泰山作为道教的名山洞府自然深受影响.唐代岱岳观双束碑题刻等史料记录了唐代五帝一后频繁行道于泰山的事项,表明泰山与唐代政治宗教的密切关系,也酝酿着泰山官方祭祀的重大变化.开元十九年是泰山祭祀史上的一道分水岭.此前,道教仅止于行道于泰山,此后,道教借助皇帝之力,并最终设计出了自己的东岳祭祀系统,与传统泰山祭祀系统相互影响融合,对后世的泰山祭祀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道教碑刻是了解道教宫观生活、管理和道士重大活动的主要载体,其数量多少与道教兴衰程度密切相关,因而从道教碑刻的数量和内容可以看出不同时期不同地区道教的兴衰状况,道教碑刻成为考察道教发展史的主要工具之一。玉林道教产生较早,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道士活动于此,只可惜现今无相关碑刻可考。唐宋时期,玉林道教发展到顶峰,不仅道教碑刻数量猛增,而且道教碑刻分布范围较广。金元时期,道教碑刻数量剧减,这说明玉林道教处于由盛转衰的过渡阶段。明清时期,玉林道教下滑速度持续不断,这是玉林道教衰败最明显的表现。从道教碑刻的地区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勾漏洞、都峤山、大容山和白石洞天等地区。 相似文献
5.
陈耀庭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36-40
神学是有神论思想的全部内容 ,并非基督教的专利。道教与世界其他宗教一样 ,具有自己的神学思想结构体系 ,道教的神学思想包含了丰富内容 相似文献
6.
共获取到全国72座道教宫观的树木名录,揭示了不同地区道观的树种组成特征、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道教宫观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1)在全国72座道教宫观中,共计树木354种,隶属85科208属;(2)道观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各道观中乡土树种的比例均值为62.5%±19.8%(比例均值±标准偏差),且大多数道观(77.8%)中保存有受威胁树种;(3)道教树种多起源于亚热带地区,并以长江流域为热点区域,尤其是少数民族聚集的西南与中南地区;(4)影响道教树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理和气候因子,但其组成在气候带上却难以区分,且随着气候带的北移,并未表现出宗教树种替代(以形态或文化含义相似的乡土树种替代原始宗教树种)现象.以上结果表明,道教宫观中植物资源丰富,是潜在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在保护和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能为区域生态修复和城市绿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宋野草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2,(5):82-84,116
道教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来源之一,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对现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历史上寇谦之对于道教地位的归正,确保了道教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道教对于现今的社会生活,仍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姜周存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8(4):105-107
通过对两汉时期产生豪侠的社会背景与豪侠的特征,以及武侠贵交尚信、轻命重气的任侠意识形成的分析,论证了武侠的豪强化有力地促进了两汉时期武术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教育行政近代化的源头应是1898年京师大学堂的创协,后又经历了总理学务大臣的设置、中央学部的建立等具有标志性的艰难历程,对此,张之洞堪称近代史上第一人。中国教育行政近代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至今仍不乏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朱越利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2000,27(4):69-76
藏传佛教和道教二者的历史渊源很深。中印文献都有道教于公元三四世纪传入鳊的记载或神话。佛教传入汉地后,和道教相互相互交融。来华印度僧人们回国后,传授融会了道教各种内容的密术。这民术为鳊纯官所摄取。公元8世纪印度密教传入吐蕃,首都内容随之而入,同入藏传佛教。笃本、洽本与羌族的原始宗教密不可分,与首都之间先天性存在着大量相似之阼,因此吐蕃上下对融有道教内容的鳊密教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藏传佛教的政教合一制度 相似文献
12.
道教与中国戏曲的形成、成熟和繁荣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原因主要是在戏剧形成之后,特别是在戏剧繁荣鼎盛的元代,佛教已是强弩之末,而道教却继续发展,且势力远比佛教要强大。它不断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也影响了一代戏曲的创作。 相似文献
13.
龚鹏程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10
道教的性质古今不同,不能据今以推古。古代道教具有"贵生"不鄙夷女性"的特色,它不拜鬼神、禁止杀生、不奉祭牲、不处理丧葬事宜,也不绝欲。它在发展中羼入了民间的巫俗方术,在对性的态度上也有"起于不禁欲,继而纵欲,再则禁欲,转而虚欲,且复以性交为修真之秘要"的变化,但不能因此曲解道教的性质与特质。从研究方法论的角度批评了"由少数民族风俗论道教"由巫术解释道教"或"倚仗田野调查方法和民俗学方法论道教"的方法论之误,也批评了某些学者对道教斋醮科仪的误解,从而提出了作者的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14.
15.
刘红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5(7):11-15
由于道教在白族地区的长期渗透,白族民间文学浸润着浓郁的道教色彩。白族民间文学既拥有大量的道教人物及与之相关的故事,又广泛地吸纳了道教的方术和仙境幻想。白族民间文学生动地揭示了道教对白族民众的深刻影响,也突出地展现了白族民众不为宗教拘囿的世俗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6.
盖建民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8(3):17-22
对道教典籍中内蕴的物理学思想进行了钩沉,并就其特征做了分析。认为道教物理学思想是道门中人在探索自然万物之理的活动中形成,其内容广泛,涉及古代物理学的宇宙论、力、光、电、热学等领域,具有零星的科学思想火花和专门化的科学思想论述并存的形式特点。道教物理学思想十分零散和质朴,散见在道教典籍和其他一些古籍中,尚未形成系统化的理论。 相似文献
17.
江苏茅山道教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教生态旅游是高品质旅游,是茅山旅游业的发展趋势,茅山发展道教生态有利于扩展茅山旅游市场,保护生态环境和道教文化设施,符合21世纪现代旅游者“回归自然”的要求和可持续旅游的发展趋势,文章分析了茅山旅游的现状和设计道教生态旅游产品的原则,据此提出了茅山道教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主要类型和生态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试论乡野道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思炎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1,(3)
乡野道教作为流布于乡野间的非宫观、非正统的道教形态 ,具有突出的俗用性质和亟待建构的研究体系。它表现出“隐而不灭 ,散而不亡”的特征 ,在未来将随民间信仰与民间风俗而传习、衍生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袁名泽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3,(4):24-29
桂东南地区是广西道教集中之地,该地区聚集了道教三个洞天福地,自古以来道经对该地区道教洞天福地存在许多争议:有道书认为白石山洞天不在此地,道书之间对该地区三大洞天的起始时间也存在很多争议,尤其是该地区三大洞天的成因至今莫衷一是。随着佛道关系的发展,这三大洞天福地发展侧重点如何也是一个值得考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