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测定了丙酮-正己烷、甲苯-正己烷、苯-正己烷、正戊烷-正己烷4个二组分以及各单组分气体在硅胶上的吸附等温线.实验结果表明二组分气体在硅胶上的竞争吸附的强弱,可以通过比较它们的纯组分气体在硅胶上第一层吸附热Q1数值的大小加以预测.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丙酮-正己烷,甲苯-正己烷,苯-正己烷,正戊烷-正己烷4个二组分气体在硅烷化硅胶上的吸附等温线,并测定了单组分体吸附等温线,实验结果表明,二组分气体在硅烷化硅胶上的竞争吸附的强弱可以通过其且分气体在硅烷化硅胶上第一层吸附热Q1数值的大小预测。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丙酮-正己烷、甲苯-正己烷、苯-正己烷、正戊烷-正己烷4个二组分以及各单组分气体在硅胶吸附等温线,实验结果表明二组分气体在硅胶上的竞争吸附的强调,可以通过比较它们的纯组分气体在硅胶上第一层吸附热Q1数值的大小加以预测。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丙酮-正己烷、甲苯-正己烷、苯-正己烷、正戊烷-正己烷四个二组分气体在部分石墨化的灯黑上的吸附等温线,并测定了单组分气体吸附等温线.对比了上述四个二组分气体,分别在硅胶、硅烷化硅胶和灯黑上吸附的十二个吸附体系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二组分气体在吸附剂上的竞争吸附的强弱,基本上可以通过它们的纯组分气体在吸附剂上第一层吸附热Q1数值的大小加以预测.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复盖度下二组分气体在硅胶上的吸附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不同复盖度下的丙酮-正己烷、苯-正己烷、甲苯-正己烷和正戊烷-正己烷四个二组分气体在硅胶组成吸附等温线,发现它们有着共同的规律,随着复盖度的增加,各体系的组成吸附等温线都逐渐向下靠近它们各自的气液平衡曲线,因此基本上可以反组分吸附相看成二组分液相,其中除了形成最低人沸点的丙酮-正己烷体系以外,其它三个体系的组成吸附等温基本上都可以理想溶液的相对挥发度议程式模拟得到。  相似文献   

6.
二组分气体在固体上吸附的研究(IV)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测定了丙酮-正己烷、甲苯-正己烷、苯-正己烷、正戊烷-正己烷四个二组分气体在部分石墨化的灯黑上的吸附等温线,并测定了单组分气体吸附等温线.对比了上述四个二组分气体,分别在硅胶、硅烷化硅胶和灯黑上吸附的十二个吸附体系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二组分气体在吸附剂上的竞争吸附的强弱,基本上可以通过它们的纯组分气体在吸附剂上第一层吸附热Q1数值的大小加以预测.  相似文献   

7.
The composition adsorption isotherms (ya~xg curve) for acetone-n-hexane, benzene-n-hexane, toluene-n-hexane and n-pentance-n-hexane vapor mixtures on silica gel with different surface coverage (θ) at 25℃ were measur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ya ~ xg curves approached gradually down to corresponding binary liquid-vapor equllibrium curves with increasing of surface coverage. Therefore, the binary adsorbed phases are similarly with the binary liquid phase. Except for acetone-n-hexane system, which had a minimum boiling point, the composition adsorption isotherms of the other three binary systems could be simulated by equation of relative volatility.  相似文献   

8.
通过测定不同覆盖度下的甲苯-正己烷、苯-正己烷、丙酮-正已烷和正戊烷-正己烷4个二组分气体在灯黑上的组成吸附等温线,发现它们有着共同的规律:随着覆盖度的增加,各体系的组成吸附等温线都向上靠近它们各自的气液平衡曲线。因此,基本上可以把二组分的气相与吸附相的平衡看成二组分的气液平衡,4个体系的组成吸附等温线基本上都可以通过理想溶液的相对挥发度方程式模拟得到。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二组分气固吸附的色谱测定系统。该系统由迎头色谱系统及普通色谱系统联合组成;通过各种阀门的转换,可以分别测得吸附到达平衡时,吸附相和气相中各组分的吸附量和蒸气压。并详细探讨了影响吸附数据测定的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11.
盖鸿玮  肖如亭 《应用化学》2012,29(10):1171-1176
从10种树脂中筛选出D151树脂对2,4-二氨基甲苯和2,6-二氨基甲苯的吸附分离及其热力学性质进行了研究。 测定了吸附等温线,Freundlich模型对实验的拟合度大于Langmuir模型,其相关系数大于0.99。 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在293~313 K条件下,初始质量浓度为60~80 g/L时,2,4-二氨基甲苯的吸附焓变为-4.3490~-5.7558 kJ/mol,自由能变为-0.2911~-1.0346 kJ/mol,吸附熵变为-12.965~-16.150 J/(mol·K);而2,6-二氨基甲苯的吸附焓变为-2.9645~-3.6054 kJ/mol,自由能变为-0.1610~-0.6384 kJ/mol,吸附熵变为-7.939~-11.005 J/(mol·K)。 进一步研究了D151树脂对二氨基甲苯的动态吸附分离,可以将2,6-二氨基甲苯含量从20%提高至99.93%,将2,4-二氨基甲苯含量从80%提高至99.42%。  相似文献   

12.
用硅烷偶联剂对硅胶表面进行氨基功能化,利用氨基与丙烯酸甲酯发生的Michael加成反应和乙二胺与酯进行的交换反应在硅胶表面合成了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PAMAM-SG). 利用红外光谱对PAMAM-SG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溶液pH值、浓度和温度对PAMAM-SG吸附 Fe(Ⅲ)的影响. 结果表明,溶液的最佳pH值为3.0~6.0;吸附速率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随温度的升高显著升高;在40 ℃时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吸附3 h后均达到了完全吸附,吸附量达55.85 mg/g. 吸附容量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加直至平衡.各代PAMAM-SG的吸附量依次为2.0G>1.0G>1.5G>0.5G>0G.  相似文献   

13.
十八烷基三氯硅烷改性超支化聚(胺-酯)吸附亚硝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十八烷基三氯硅烷对超支化聚(胺-酯)进行改性,合成了改性的超支化聚(胺-酯)。将改性前后的超支化聚合物用于吸附二甲基亚硝胺和二苯基亚硝胺。吸附结果表明,聚合物对二甲基亚硝胺和二苯基亚硝胺的吸附率分别为51.3%和11.9%,而改性后的超支化聚合物对二甲基亚硝胺和二苯基亚硝胺的吸附率分别为67.3%和37.2%。  相似文献   

14.
赵振国 《化学学报》1991,49(5):431-436
测定了25℃时硅烷化不同时间(1至30天)的活性炭及甲基化硅胶自水溶液中吸附四种聚乙二醇(PEG)、三种聚丙二醇(PPG)和环氧乙烷(EO)-环氧丙烷(PO)嵌段共聚物pluronic-L64的等温线。结果表明, 在各活性炭样品上的等温线均为Langmuir型的; 同一炭样对不同PEG的极限吸附量(g·g^-^1)与分子量无关; 极限吸附时每个PEG分子所占面积(A)与分子中所含EO数(nEO)间有直线关系, 直线的斜率与硅烷化时间有关, 这一结果可用硅烷化时间延长时吸附分子的EO基可能以其氧原子向水, 碳氢链节靠近固体表面取向的模型解释。根据PPG的极限吸附量与分子量有关和极限吸附时的分子面积推断PPG分子不是以平躺方式吸附。甲基化硅胶对PEG的吸附量极小, 对PPG的吸附量随分子量减小急剧降低, 而对L64的吸附量明显大于在亲水硅胶上的。文中对所得结果给出了初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25℃时硅烷化不同时间(1至30天)的活性炭及甲基化硅胶自水溶液中吸附四种聚乙二醇(PEG)、三种聚丙二醇(PPG)和环氧乙烷(EO)-环氧丙烷(PO)嵌段共聚物pluronic-L64的等温线。结果表明, 在各活性炭样品上的等温线均为Langmuir型的; 同一炭样对不同PEG的极限吸附量(g·g^-^1)与分子量无关; 极限吸附时每个PEG分子所占面积(A)与分子中所含EO数(nEO)间有直线关系, 直线的斜率与硅烷化时间有关, 这一结果可用硅烷化时间延长时吸附分子的EO基可能以其氧原子向水, 碳氢链节靠近固体表面取向的模型解释。根据PPG的极限吸附量与分子量有关和极限吸附时的分子面积推断PPG分子不是以平躺方式吸附。甲基化硅胶对PEG的吸附量极小, 对PPG的吸附量随分子量减小急剧降低, 而对L64的吸附量明显大于在亲水硅胶上的。文中对所得结果给出了初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聚[吡咯-2,5-二(3-羟基-4-甲氧基苯甲烷)]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具有类似开环卟啉结构的高分子——聚[吡咯-2,5-二(3-羟基-4-甲氧基苯甲烷)]。研究了该聚合物对Cu^2 和Mg^2 的吸附性能,讨论了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和体系pH对吸附量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对聚合物-金属络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7.
在NH_(3-)NH_4Cl底液中,对氟-γ-(4-二苯甲基哌嗪-1)-丁酰苯(FDB)在汞电极上有一线性扫描还原峰.E_(pc)=-1.43V(vs.饱和Ag/AgCl电极)。该峰具有明显的吸附性.当FDB浓度较小,扫描较快,搅拌富集时间较长时,电极反应完全为吸附态的FDB的还原所控制。吸附粒子为FDB中性分子.测得FDB在汞电极上的饱和吸附量为7.04×10~(-11)mol/cm~2。每个FDB分子所占电极面积为2.34 nm~2,不可逆吸附的转移系数α为0.64.并建立了吸附伏安法测定FDB的最佳条件.当富集时间为300s时,最低检测限可达5.0×10~(-10)mol/L.  相似文献   

18.
以1,4-二(3-乙酰丙酮基)苯(DAB)为有机配体分别与铝离子和铬离子反应,合成出2个新型的金属-有机凝胶:Al-湿凝胶和Cr-湿凝胶,通过直接干燥法得到相应的2种多孔干凝胶:Al-干凝胶和Cr-干凝胶.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P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分析仪(TGA)、X射线能谱仪(EDS)和氮气吸附-脱附仪对凝胶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2种多孔金属有机凝胶材料是由球状纳米粒子堆积而成,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丰富的微孔及少量的介孔结构.气体吸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Al-干凝胶的比表面积为790.3 m2/g,在1.01×105Pa,77 K下能够吸附117.45 cm3/g的氢气,在273 K下能够吸附60.74 cm3/g的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19.
本文建立了一种催化极谱法测定痕量铑的新方法.先使铑(Ⅲ)与5-Cl-PADAT在pH5的HOAc-NaOAc缓冲溶液中生成稳定的配合物,再于适量HClO_4底液中进行极谱测定.并研究了影响极谱催化波的各种因素及波的性质,确定该波为铑(Ⅲ)与5-Cl-PADAT配合物的催化氢波,提出了可能的电极过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该法测定铑的线性范围为3.9×10~(12)—3.9×10~(-9)mol·dm~(-3),检出限为1.9×10~(-12)mol·dm~(-3).已应用于镍基合金及催化剂中铑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催化极谱法测定超痕量铑(Ⅲ)的新方法,在0.1 mol· L-1 HAc-NaAc底液(pH=4.8)中,铑(Ⅲ)与5-(5-碘-2-吡啶偶氮)-2,4-二氨基甲苯(5-I-PADAT)反应形成稳定配合物,并在适量HClO4底液中于-1.02 V(vs.SCE)处产生灵敏极谱催化波.该催化波一阶导数峰电流ip'与铑(Ⅲ)浓度在9.7×10-12~3.9×10-9 mol·L-1范围内成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达3.0×10-12mol·L-1.研究证明该波为铑(Ⅲ)-5-I-PADAT配合物的催化氢波,其电极过程为不可逆过程.方法用于铑炭催化剂中铑的测定,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