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空穴注入层对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性能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当器件中的空穴传输材料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能级较深的时候。近年来有许多关于新型的溶液法空穴注入材料的研究。在本文中,我们对溶液法MoO_3薄膜使用了三种不同的处理方法来研究其对空穴注入性能的影响,即:在空气中150°C退火;在空气中150°C退火再紫外臭氧处理(UVO) 15 min;只进行UVO处理15 min。结果发现当MoO_3薄膜在空气中150°C退火后,器件的电流最小,空穴注入能力最差。而当MoO_3薄膜经过UVO处理后,器件的电流显著增大,工作电压大幅下降,器件性能接近于蒸镀的MoO_3薄膜的器件。更惊喜的是,这种改善在MoO_3薄膜仅作UVO处理后也可获得。经定量计算发现MoO_3薄膜经过UVO处理后的空穴注入效率能提高到约0.1。XPS分析表明通过UVO处理后,MoO_3薄膜中Mo~(5+)成分减少并且薄膜表面的富氧吸附物被有效地消除,使得其化学计量基本与蒸镀的MoO_3薄膜相同。基于这种经UVO处理的溶液法MoO_3作为空穴注入层,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可达到48.3 cd·A~(-1)。  相似文献   

2.
采用化学浴(CBD)法在TiO2薄膜表面制备结晶性Sb2S3膜层, 获得了TiO2/Sb2S3平板异质结, 并结合聚[2,6-{4,4-双-(2-乙基己基)-4H-环戊并[2,1-b;3,4-b']-二噻吩}-交替-4,7-(2,1,3-苯并噻二唑)](PCPDTBT)空穴传输层和MoO3电极界面修饰层, 制备了FTO/TiO2/Sb2S3/PCPDTBT/MoO3/Au平板结构太阳能电池, 研究了CBD方法中热退火气氛对Sb2S3薄膜的组成、 结构及光伏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N2气氛下退火时, 所得的Sb2S3膜层不致密且含有Sb2O3杂相, 电池效率仅为0.90%; 而在N2-S气氛下退火时, 硫会与杂相Sb2O3发生反应生成Sb2S3, 进而得到纯净、 致密、 平整的结晶Sb2S3膜层. 在平板结构太阳能电池中, 光生空穴对电池光电流的产生有明显的贡献; 随着Sb2O3杂相的消除, Sb2S3薄膜中载流子的复合减少且传输速率增大, 使太阳能电池器件中电子与空穴的收集效率和短路电流显著提高, 电池效率提高了1.34倍, 达到2.04%.  相似文献   

3.
开发了一类新型阳极界面缓冲材料PbI2,制备了结构为ITO/PbI2/P3HT:PC61BM/Al(氧化铟锡导电玻璃/碘化铅/聚三已基噻吩:富勒烯衍生物/铝)的器件,制备工艺包括旋涂和蒸镀,考察了PbI2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原型器件ITO/P3HT:PC61BM/Al中的效果。不同碘化铅浓度,退火温度,退火时间,对PbI2薄膜的质量都会有影响。很显然,高质量的PbI2薄膜将会带来好的光电转化效率。PbI2薄膜的透光性,结晶性,以及表面形貌可以用来描述所成薄膜的质量好坏。对能带来最好性能的碘化铅薄膜进行了紫外-可见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表征。实验发现,太阳能电池器件的效率对PbI2浓度比较敏感,最优化的条件为,旋涂浓度为3 mg·mL-1,100 ℃退火30 min,其电池的开路电压(Voc)达到0.45 V,短路电流密度(Jsc)为7.9 mA·cm-2,填充因子(FF)为0.46,与没有界面缓冲材料的器件相比,光电转换效率(PCE)由0.85%提高到1.64%。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一种新型的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3-BrC3H6NH3)2CuBr4薄膜的聚集态形貌和良好的微观有序性特征, 霍尔迁移率测试结果表明该材料为p型半导体, 空穴迁移率为0.0025 cm2•V-1•s-1. 利用其在紫外-可见光谱范围内与C60薄膜具有良好的光吸收互补性, 制备并研究了(3-BrC3H6NH3)2CuBr4/C60层状异质结结构中的暗态传输和光伏性能. 对不同退火温度下杂化钙钛矿薄膜的聚集态特性和器件性能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在低温退火条件下, 由于钙钛矿结构材料中有机组分排列更加有序, 器件显示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Mg掺杂氧化镍(NiO)的三元氧化物半导体NiMgO薄膜, 研究了不同表面后处理方法对薄膜结构、性质和能级的影响. 利用NiMgO薄膜作为新型空穴传输界面层构建了非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 研究了器件性能变化及其物理机制. 结果表明, 以未表面处理NiMgO为界面层时, 器件的能量转化效率(PCE)为5.90%; 使用紫外-臭氧(UVO)表面后处理的NiMgO界面层, 器件PCE大幅提升至12.67%. 而NiMgO在UVO处理前进行润洗, 可以去除表面残留物, 薄膜变平整且透光率增加. 因此, 采用润洗与UVO结合的表面双重后处理新策略后, 器件的开路电压不变, 但短路电流密度和填充因子分别提高到23.48 mA•cm–2和64.29%, 最终PCE达到13.17%. 该研究为半导体氧化物薄膜及器件的优化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全溶液低温制备高效、稳定有机光伏器件过程中,合理选择制备器件界面修饰材料的方法至关重要,它已成为近期有机光伏领域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合理的界面材料能降低界面的势垒高度,减少器件的串联电阻。溶液法制备三氧化钼(MoO3)阳极界面缓冲层能有效地改善有机太阳电池阳极界面收集和载流子传输的效率,从而提高太阳电池能量转换效率,同时也提高太阳电池的稳定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溶液法制备有机太阳电池阳极界面修饰层MoO3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阳极界面修饰层MoO3的各种制备方法与原理,阐述了基于溶液法制备界面修饰层MoO3薄膜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以期为全溶液法制备高效稳定有机太阳电池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张婷  蔡雪刁  刘娜  许春丽 《化学学报》2016,74(5):441-449
利用直接热插入法制备了MoO3/十二烷基胺(DDA)插层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煅烧处理制备了MoO3/C-N复合材料. 研究了不同的煅烧条件对该复合材料的结构、组分及形貌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400~800 ℃之间进行煅烧, MoO3/C-N复合材料的晶态结构发生了有序-无序-有序的变化, 部分Mo的价态由+6降到+4或+2. 当煅烧温度低于600 ℃时, 主要是MoO3层间十二烷基胺的碳化反应, MoO3的层状结构仍然存在, 但层间距变小. 当煅烧温度高于600 ℃时, MoO3与C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Mo2C, MoO3的层状结构被破坏. 在600 ℃煅烧处理时, 随着煅烧时间的延长, 有MoO2晶体产生. 煅烧升温速率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影响不大. 将不同煅烧条件制备的MoO3/C-N复合材料应用于苯甲醇制备苯甲醛的催化研究, 结果发现600 ℃煅烧2 h处理得到的MoO3/C-N复合材料的催化效果最好, 产物选择性单一, 苯甲醛产率达30%, 比未插层的MoO3(8%)提高了近4倍, 且该催化剂可多次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氧化石墨烯(GO)掺杂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 (PEDOT:PSS)作为空穴注入层对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性能的影响. 在PEDOT:PSS水溶液中掺入GO, 经过湿法旋涂和退火成膜后, 不仅提高了空穴注入层的空穴注入能力和导电率, 透光率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从而使得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器件的发光性能得到了提升. 通过优化GO掺杂量发现, 当GO掺杂量为0.8%(质量分数)时, 空穴注入层的透光率达到最大值(96.8%), 此时获得的OLED器件性能最佳, 其最大发光亮度和最大发光效率分别达到17939 cd·m-2和3.74 cd·A-1. 与PEDOT:PSS 作为空穴注入层的器件相比, 掺杂GO后器件的最大发光亮度和最大发光效率分别提高了46.6%和67.6%.  相似文献   

9.
真空蒸镀的非晶态MoO3薄膜在H+/碳酸丙烯酯溶液中进行电致变色时,其拉曼光谱发生相应变化,继续阳极退色时,其拉曼光谱又退回到初始状态,表明了薄膜的微结构在着色/退色循环中能发生可逆变化。阴极着色时,Mo-O(1)峰向左移动,Mo=O(3)峰向右移动,而Mo-O(2)峰保持不动。根据拉曼峰位移与键强度的关系,我们还可以得出着色过程中注入的氢离子与O(1)结合在一起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在空气气氛中由钼酸铵和LaHY分子筛固相反应制备了MoO3-LaHY催化剂,用XRD和NH3-TPD对其进行了表征,并以二苯并噻吩/正癸烷溶液为模型反应物(二苯并噻吩的质量分数为0.6%),评价了MoO3-LaHY的加氢脱硫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520℃下进行固相反应制备催化剂时,4.36%的Mo物种可借助固相反应进入到分子筛的体相形成单相复合体nMoOx·LaHY,剩余的Mo物种仍以MoO3的形式分散在分子筛外表面。由于单相复合体的形成,催化剂的晶胞参数增大,酸量有所下降。硫化处理后得到的硫化态MoO3-LaHY催化剂在310℃、4.0MPa、反应空速为20h-1的条件下进行加氢脱硫时,二苯并噻吩转化率达到了86.74%。随固相反应温度的升高,所制备的催化剂中Mo物种进入LaHY体相中的量有所增大,但其硫化态催化剂的二苯并噻吩加氢脱硫活性的变化幅度并不大。  相似文献   

11.
我们制备研究了基于结构为氧化铟锡(ITO)/C_(60)(1.2nm):MoO_3(0.4nm)/1,3,5-三(1-苯基-1H-苯并咪唑-2-基)苯(TPBi):三(2-苯基吡啶)铱[Ir(ppy)_3](33%,90 nm)/LiF (0.7 nm)/Al (120 nm)的高效绿色磷光单层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分别将C_(60),MoO_3与C_(60):MoO_3混合物作为空穴注入层(HIL)作为对比。TPBi在发光层中起着主体以及电子传输材料的双重作用。在使用电子传输型主体的单层OLED中,空穴注入层性质对于调节电子/空穴注入以获得电荷载流子传输平衡起重要作用。因此,适当调节空穴注入层是实现高效单层OLED的关键因素。由于MoO_3较大的电子亲和能(6.37 eV)会诱导电子从C_(60)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能级转移至MoO_3,从而形成C_(60)阳离子,并使得Mo元素的价态从+6降至+5,C_(60):MoO_3混合就可以较好的调节空穴注入性质。最终实现最大电流效率为35.88 cd·A~(-1)的单层有机发光器件。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Mo/Sn物质的量比为1:3的MoO3-SnO2催化剂,考察了焙烧气氛(O2、air、N2和H2)对催化剂结构及二甲醚(DME)低温氧化制甲酸甲酯(MF)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O2中焙烧的催化剂上DME转化率高达25.10%,MF选择性为72.21%,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而在H2中焙烧催化剂上DME转化率仅为7.01%,MF选择性为75.82%。不同气氛焙烧催化剂上DME转化率由大到小的顺序:O2> air> N2> H2。采用XRD、Raman、XPS及ESR等对催化剂进行深入表征。结果表明,共沉淀制备Mo1Sn3催化剂中钼物种以高分散MoOx形式存在。O2中焙烧催化剂表面Mo=O及存在于Mo-Sn界面处五配位钼氧化物中Mo5+含量均高于其他三种催化剂,即低聚态MoO<em>x末端Mo=O可能是反应活性位点之一,五配位钼氧化物中Mo5+的存在有利于催化剂活性的提高,也有助于MF的生成。结合in suit DRIFTS证实了吸附于Mo5+上的CH3O,在催化剂表面Mo=O作用下氧化为HCHO后与另一分子CH3O耦合为MF。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work, we develop an inorganic cocatalyst of commercial MoO2 application in Fenton reaction, which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Fe(III)/Fe(II) cycling efficiency to improve the oxidation activity for the remediation of Lissamine rhodamine B (L-RhB).  相似文献   

14.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ZrO2和Al2O3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MoO3质量分数为5%的Mo/ZrO2和Mo/Al2O3催化剂,并用于甲烷化反应。在三种反应气氛下对两种预硫化的Mo基催化剂进行评价,发现ZrO2载体均可显著促进甲烷化反应,同时能够促进水汽变换(WGS)反应。通过XRD、H2-TPR、XPS和TEM等表征发现,两种载体上Mo物种的硫化程度以及暴露的活性位数量不同,从而导致两种催化剂上催化性能差异显著。与Mo/Al2O3相比,Mo/ZrO2催化剂上的MoO3更易被还原,硫化程度也更高,并且Mo4+的含量更高,Mo6+的含量更低。虽然ZrO2载体上MoS2尺寸较大,边位置的Mo比例有所降低,但是由于MoS2沿ZrO2颗粒表面弯曲生长,使得MoS2基面成为反应的活性位;因此,Mo/ZrO2催化剂在甲烷化与WGS反应中表现出更优异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5.
基于溶液法加工制备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高温热稳定性是决定器件能否兼容后续高温热封装工艺, 如热压封装、高温原子层沉积(ALD)等的一个关键. 本文分别利用聚(3, 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和MoO3作为阳极缓冲层, 以及ZnO和LiF 作为阴极缓冲层, 制备了结构为氧化铟锡(ITO)/阳极缓冲层/3-己基取代聚噻吩:(6, 6)-苯基C61-丁酸甲酯(P3HT:PC61BM)/阴极缓冲层/Al 的太阳能电池, 系统地比较研究了不同界面缓冲材料对器件光电转换性能及稳定性的影响, 特别是在高温煺火条件下器件的性能稳定性差异. 结果表明,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热稳定性同器件的结构以及所用的缓冲层材料有密切的相关性. 其中, 利用MoO3及ZnO分别作为阳极与阴极界面修饰层的P3HT:PC61BM器件在120-150 ℃的温度范围内能够较好地保持器件的光电转换性能. 这一结果为后续需要高温封装工艺的器件提供了有意义的结构优化指导. 此外, 研究结果还表明利用ZnO作为阴极缓冲层能够改善器件的长时间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A solution-processed CuOx film has been successfully integrated as the hole-transporting layer (HTL) for inverted planar heterojunction perovskite solar cells (PVSCs). The CuOx layer is fabricated by simply spin-coating a copper acetylacetonate (Cu(acac)2) chloroform solution onto ITO glass with high transparency in the visible range. The compact and pinhole-free perovskite film with large grain domains is grown on the CuOx film. The inverted PVSCs with the structure of ITO/CuOx/MAPbI3/PC61BM/ZnO/Al are fabricated and show a best PCE of 17.43% under standard AM 1.5G simulated solar irradiation with a VOC of 1.03 V, a JSC of 22.42 mA cm-2, and a fill factor of 0.76, which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and more stable than that fabricated from the often used hole-transporting material PEDOT:PSS (11.98%) under the sam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he enhanced performance is attributed to the efficient hole extraction through the CuOx layer as well as the high-quality CH3NH3PbI3 films grown on the CuOx.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low-cost and solution-processed CuOx film is a promising HTL for high performance PVSCs with better stability.  相似文献   

17.
首先采用低温水相合成法制备了正六棱型MoO3微米柱,然后以抗坏血酸为还原剂一步还原法制备了一种表面氧空位可控的MoO3-x光催化材料。MoO3-x具有较窄的禁带宽度和较大的光吸收范围。以罗丹明B为模拟污染物的光催化降解实验表明,随着氧空位的增加,MoO3-x的催化活性明显增加。对于Mo5+摩尔分数为20.1%的MoO2.799样品,降解90%的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的罗丹明溶液只需要60 min。本研究为高性能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针对TiO_2半导体不能有效吸收可见光,光电转换效率较低等问题,可通过对TiO_2半导体进行修饰和改性,制备TiO_2复合材料,提高其光电化学性能。因此,本工作以Ti表面制备的TiO_2纳米管膜为基础,分别应用循环伏安电沉积法和脉冲电沉积法在膜表面先后沉积MoO3和ZnSe颗粒,获得具有级联能带结构的ZnSe/MoO3/TiO_2纳米管复合膜,并将其应用于对403不锈钢(403SS)实施光生阴极保护。相较于纯TiO_2纳米管膜,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和光致发光(PL)谱测试表明,ZnSe/MoO3/TiO_2复合膜的吸收边红移,在可见光区具有良好的光吸收性能,光生载流子复合得到更有效抑制。光电化学测试表明,白光照射下,处于0.5 mol·L~(-1) KOH溶液中的ZnSe/MoO3/TiO_2复合膜的光电流密度达到了同条件下纯TiO_2膜的2倍,可使与之耦连的浸泡于0.5 mol·L-1 NaCl溶液中的403SS电极电位下降470 mV,显示出良好的光生阴极保护效应。复合膜还具有一定的储能特性,在光照后又转为暗态的22.5 h内仍对403SS具有一定阴极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Two novel Mo5+ ions, different from either the D2d symmetry Mo5+ on anatase or the D2hMo5+ on rutile, appeared on partially reduced molybdenum oxide supported on -titanic acid. The oxygen molecule is held on one of these novel Mo5+ ions but is not reduced to the superoxide ion. Oxygen is reduced to O2 entirely by the Mo4+ ion formed from the D2d symmetry ion and the O2 is subsequently stabilized after moving to a Ti4+-si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