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在控制再生式液体发射药火炮燃烧稳定性的背景下,采用挂滴装置和高速摄影系统开展了 HAN基液体发射药 LP1846液滴组内部相互作用对着火、燃烧过程影响的研究。观测了液满间相互作用对它们所经历的四个特征过程的影响。定量测试液滴组平均着火延迟期、着火温度等特性参数与环境温度和液滴中心间距的关系。实验发现:在一定条件下,液滴组将出现聚并现象。最后.建立了一个工程简化模型,理论计算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这个工作对控制燃烧稳定性和抑制压力振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利用逆向式再生环形喷射装置,研究了高速喷射条件下液体的点火燃烧性能。实验研究发现:喷射条件下液体药的点火燃烧性能较整装式液体装药容易实现一致性,且燃速大幅度增加。同时研究了伴随再生喷射燃烧过程所出现的高频压力振荡,分析了高频压力振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液体药喷射条件下点火延迟度的概念,它可作为评价RLPG点火器工作性能的指标之一。利用喷射点火延迟度的概念,比较了液体药喷射点火延迟性能对于喷口面积、活塞质量、液体药粘度及液体药能量等参量变化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液体药火炮内再生式喷雾燃烧过程的主要特点,一是处于超高压下,二是燃烧过程与决定液体喷射过程的移动边界高度耦合。建立了充分反映上述特点的多维多相流数学模型,对液滴相还考虑了液滴之间的碰撞与聚合以及液滴与湍流之间的相互作用。运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数值方法进行了数值求解,得出了与实验基本一致的结果。给出并分析了过程各主要物理参量的时空分布,揭示了再生式喷雾燃烧过程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
RLPG点火及冷态喷射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再生式液体发射药火炮 (RLPG)点火及模拟工质冷态喷射过程的实验结果 ,定量测试了燃烧室、贮液室压力曲线。实验表明 ,采用液体阻尼可以有效减弱点火过程中的压力振荡。针对点火喷射过程建立了数学物理模型 ,并进行了相应数值模拟 ,计算值和实验数据吻合较好。研究结果对深入分析再生式液体发射药火炮内弹道循环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含能液滴在高压下爆裂性燃烧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挂滴装置研究了含能液滴LP1846在高温440~620℃、高压1.52~3.55MPa环境下爆裂性燃烧的规律。给出液滴从受热到爆裂性燃烧的时间序列照片,并定量测试液滴直径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以及着火延迟期。初步分析了液滴爆裂性燃烧的机理,即液相化学反应。最后建立了液滴着火延迟期的工程计算模型,其计算值和实验数据吻合。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整装式液体发射药的燃烧稳定性的控制方法,设计了点火喷射模拟装置及4种多级渐扩型观察室,利用数字高速摄像系统,观察含能气体射流在液体模拟工质中的扩展过程,并对实验中出现的喷孔壅塞现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射流在渐扩型结构中扩展稳定,喷射压力、喷孔直径和渐扩结构对射流扩展形态和气液掺混过程有显著影响,通过合理调整这些参数,可以实现对射流扩展过程的有效控制;喷孔壅塞时射流扩展形态非对称,影响气液掺混,不利于控制射流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在再生式液体发射药火炮中,贮液室流体系统可能发生由自激振动与强迫振动构成的耦合振荡,在喷射结束期很可能形成共振。文中利用线性化近似方法推导出流体系统压力与流速的传递方程,并分析了贮液室流体系统对于瞬变激励的响应模态,其结论得到了实验结果的验证。这种研究方法对于再生式液体发射药火泡机构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种整装式液体发射药燃烧控制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了整装式条件下液体发射药(BLP)的一种燃烧控制技术。采用多孔介质及其附着剂,改善并控制填充于其中的液体发射药燃烧性能。在不采用喷射雾化装置条件下,实现液体发射药稳定燃烧,控制燃烧速度,强化化学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9.
模块装药火炮膛内两相燃烧模型及压力波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详细了解新型模块装药火炮膛内发射过程中各模块区及中心可燃管区着火、燃烧现象以及压力波动情况,建立了准二维两相流内弹道燃烧理论模型。模拟结果表明,膛底与膛口压力、压力差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0.
点火过程和初始条件对燃烧轻气炮内弹道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飞  张相炎  刘宁 《爆炸与冲击》2013,33(5):551-555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燃烧轻气炮膛内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的点火点数目和点火能量以及初始温度和压力对燃烧轻气炮内弹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合理的点火点数目、初始温度和压力条件可以有效控制氢气的燃烧过程,减弱燃烧室内的压力波动。模拟结果对燃烧轻气炮膛内燃烧过程控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装置点火延迟时间对不同浓度粉尘爆炸压力和压力上升速率的影响,以铝粉为介质在5L圆柱形爆炸装置中进行系列爆炸实验。结果表明:装置点火延迟时间对铝粉爆炸压力和压力上升速率有十分显著的影响,且存在一个最佳点火延迟时间,此时最大爆炸压力最大;随着铝粉浓度的增加,最佳点火延迟时间先增加后保持不变。最佳点火延迟时间下的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压力上升速率明显高于点火延迟时间固定为60s时的。相对粉尘不同浓度均采用固定点火延迟时间,不同浓度时采用最佳点火延迟时间,所测得的粉尘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压力上升速率明显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某新型含铝固体推进剂燃烧特性和规律,在模拟固体发动机的高压条件下,采用可调功率激光器结合高速摄影、发射光谱等光学诊断技术对该新型含铝固体推进剂开展了系统的点火及燃烧过程研究。通过对该推进剂的点火延迟、退移速率、燃烧温度以及团聚物颗粒尺寸的定量测量和分析,明确了该推进剂的点火延迟量级;证实此推进剂的退移速率严格遵循Summerfield燃速公式;判断出其最高燃烧温度高于3 300 K,且随压力增大而升高;通过对燃烧过程中发光凝聚相产物面积的量化分析得出推进剂产物中团聚物粒径尺寸受环境参数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3.
在矩形管道粉尘爆炸装置中开展系列实验,系统研究了点火延迟时间、粉尘粒度及粉尘浓度对铝粉尘爆炸过程中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点火延迟时间对铝粉尘爆炸压力有显著影响,随着点火延迟时间由小变大,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不同粒径的铝粉尘最大爆炸压力对应有不同点火延迟时间。随铝粉粒度的减小,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会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铝粉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随浓度的增加均表现为先变大后减小的趋势,即铝粉浓度在特定数值时会使其爆炸威力最强。  相似文献   

14.
STUDIES ON THE AUTOIGNI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P-3 AVIATION KEROSEN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预加热到135℃的激波管反射激波后5区,以点火过程中OH自由基在306.5nm处特征发射光谱强度的急剧变化作为点火发生的标志,进行了RP-3航空煤油点火特性的实验研究.实验温度范围为800~1450K,当量比为0.5,1,1.5,压力为0.05,0.1,0.2MPa,O2的摩尔浓度为空气含量20%.实验获得了低压条件下(0.05,0.1,0.2MPa)RP-3航空煤油点火延时与点火温度﹑压力﹑当量比以及煤油和氧气浓度的依赖关系.将低压实验结果与高压(0.55,1.1,2.2MPa)条件下煤油点火特性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当量比对煤油点火特性的影响存在一个临界温度.在临界温度以上的高温区,煤油点火延时随当量比增加而增长;在临界温度以下的低温区,煤油点火延时随当量比增加而缩短;这一临界温度随点火压力的降低而升高.采用3种煤油燃烧反应动力学机理对煤油点火过程进行了动力学数值模拟,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Honnet等提出的煤油反应机理在高压(2.2MPa)下与实验结果吻合得很好,而在低压下有一些差异.对不同压力条件下的点火过程进行敏感度分析表明,三体反应H+O2+M=HO2+M在高压时对煤油点火起轻微抑制作用,而在低压时对煤油点火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再生喷射燃烧过程的多功能实验装置和瞬态参数测量系统。针对点火器参数对点火特性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导出了点火器参数与点火特性之间的实用定量关系曲线。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再生喷射燃烧过程实验,取得了较好地实验结果。研究表明:通过控制点火器参数以获得与再生喷射燃烧过程的匹配要求相适应的点火特性,对获得性能良好的燃烧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Auto-igniting n-heptane sprays have been studied experimentally in a high pressure, high temperature constant volume combustion chamber with optical access. Ignition delay and the total pressure increase due to combustion are highly repeatable whereas the ignition location shows substantial fluctuations. Simulations have subsequently been performed by means of a first-order fully elliptic Conditional Moment Closure (CMC) code. Overall, the simulation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 in terms of spray evolution, ignition delay and the pressure development. The sensitivity of the predictions with respect to the measured initial conditions, the spray modelling options as well as the chemical mechanism employed have been analysed. Strong sensitivity on the chemical mechanism and to the initial temperature on the predicted ignition delay is reported. The primary atomisation model did not affect strongly the predicted auto-ignition time, but a strong influence was found on the ignition location prediction.  相似文献   

17.
RP-3航空煤油点火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预加热到135℃的激波管反射激波后5区,以点火过程中OH自由基在306.5nm处特征发射光谱强度的急剧变化作为点火发生的标志,进行了RP-3航空煤油点火特性的实验研究.实验温度范围为800~1450K,当量比为0.5,1,1.5,压力为0.05,0.1,0.2MPa,O2的摩尔浓度为空气含量20%.实验获得了低压条件下(0.05,0.1,0.2MPa)RP-3航空煤油点火延时与点火温度﹑压力﹑当量比以及煤油和氧气浓度的依赖关系.将低压实验结果与高压(0.55,1.1,2.2MPa)条件下煤油点火特性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当量比对煤油点火特性的影响存在一个临界温度.在临界温度以上的高温区,煤油点火延时随当量比增加而增长;在临界温度以下的低温区,煤油点火延时随当量比增加而缩短;这一临界温度随点火压力的降低而升高.采用3种煤油燃烧反应动力学机理对煤油点火过程进行了动力学数值模拟,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Honnet等提出的煤油反应机理在高压(2.2MPa)下与实验结果吻合得很好,而在低压下有一些差异.对不同压力条件下的点火过程进行敏感度分析表明,三体反应H+O2+M=HO2+M在高压时对煤油点火起轻微抑制作用,而在低压时对煤油点火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