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以及综合分析法对武术中的四种典型运思特征进行了具体分析,从而得出以下结论:有机整体运思特征使武术追求内外一贯、物我交融、天人合一;直觉运思特征使武术的传承强调意会性或不可言说性;意象运思特征则体现于“以形喻势”、“重意不重形”;历史运思特征促使武术生生不息、代代传承,但同时又阻碍着武术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读人文地理学著作,运用人文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对中国武术文化的产生及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指出人文地理环境决定了中国武术文化的个性特征和地域特色,是产生武术众多拳种的根源,蕴含丰富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传统文化的武术文化只能在中国这个特定的地域上产生和发展,并形成“博大精深”的独具东方文化魅力的身体及艺术文化。  相似文献   

3.
卢虎 《科技信息》2010,(21):I0022-I0022,I0034
儒家思想长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和统治地位,它对中国武术文化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武术文化在技术体系、传承体系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在分析儒家思想的时候,应剔除儒家思想中不合时代精神的糟粕,将其中优秀的文化思想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4.
中国武术的节奏是鉴别不同拳种和套路的重要因素。文章从几个方面探讨了中国武术的节奏特点,并以大量的文史记载及拳理、拳论,阐明中国武术的节奏与传统哲学、文化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中华武术的发展历程,讨论了中华武术的文化意义和功能。认为,中华武术是独具民族特色,集防身、健身、养生于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武术运动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内脏器官等能起到全面的锻炼作用,能增强人体肌肉力量和伸展性,提高关节运动的幅度,有利于身体的柔韧、力量、速度、灵敏、耐力等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武术运动具有壮内强外的健身价值、防身制敌的攻防价值、技击美与技艺美相融合的审美价值、培养中华民族精神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6.
武术之美学因子亦是武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提炼出武术审美的理想追求对当代武术的创新性发展乃至武术学科的多元化建构均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史料整理与分析,发现武术审美追求呈现出“三部曲”的态势。形美只是武术审美的初始阶段,随着武术审美文化的不断纵深发展,神美转而成为武术追求内在美的重要向度。形美和神美是构成武术动作评价的二维指标,武术动作之“完美”的和谐性、统一性最终聚焦于武术审美的理想追求——形神兼备。明确形神兼备的武术审美追求之终极指向,能为当代武术的创编与展演、教学与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阐释中国武术的非体育功用发展特征,探析中国武术的非体育价值.研究表明,非体育角度下的中国武术发展呈由外而内技术理论化;由散而整体系系统化;由分而融内容多元化的特点,在非制度的习俗性规范、国家层面的政治性媒介、丰富的艺术性元素、唯物辩证的哲学性理念等方面彰显其独特的非体育价值.提出应在武术挖掘、保护、研究工作中激活文化内生力,增进民族文化认同感;重视技击价值,促进武术均衡发展;加强遗产艺术化,延续民族优秀传统,在传播武术的同时辩证地看待武术,推动武术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8.
武术审美意识的发展历程见证了武术审美文化的从无到有,研究它能够对武术学科的构建起到支撑作用。运用社会学、人类学及考古学的相关理论,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中国武术审美意识的萌芽、形成、独立以及时代变迁进行史学维度的研究。研究认为:新石器中后期,为了安全自卫和生存需要而练就的搏击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生理欲望的满足,让人们渐渐有了审美意识的萌芽;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武术受“经史子集”的洗礼和熏染,成了具有哲学意味的“文化之物”,有力地促进了武术审美意识的形成;秦汉两朝,武舞的常态化和多样化带动了审美意识的快速发展;宋明以降,武术套路的虚拟化和程式化使得武术审美意识走向了成熟与独立;近现代,由民间武艺逐渐向体育过渡,增强了人们对其竞技性的审美需求;而在今天,以“读图”为主的视觉文化时代,武术的艺术化趋势又彰显其审美意识显著地发生了时代变迁。  相似文献   

9.
中国武术成为奥林匹克运动项目的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武术有着独特的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一直期待着武术能入奥运会,把代表本民族文化的运动项目弘扬于世.通过分析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的相通之处以及成熟的融合时机,展望武术进入奥运会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0.
田芳兵 《科技信息》2010,(28):23-23,26
武术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中国人之间主要传播的是武技和相关的理论,同时也传播和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国外的传播主要是武技吸引爱好者,然后逐渐地接触武术的相关理论、中国文化和某些文化精神。我们应该鼓励、期待外国的武术爱好者在消化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地融入其本国的民族文化之中,形成他们国家的以武技为基础的体育运动。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使中国的武术文化真正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财富。  相似文献   

11.
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武术运动中的集中反映.它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下,又有其独有的理论涵义和文化渊源.中华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具有兼容并包、道德至上、哲理性、技击性、健身性、娱乐性等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形态,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大学精神为旨归。在新媒体技术创造的网络文化中,高校校园文化在与异质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一方面获得了发展动力,民主精神得到弘扬,另一方面也面临强势文化的侵入和恶性信息的泛滥。加强新媒介环境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该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制度建设;二是弘扬...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不仅发达国家将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就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近年来也十分重视文化产业。作为中国特有的武术文化,如何善加利用,转化为资源,并形成可持续的循环发展,需要我们用发展的观点去分析和总结中国武术、武术文化在转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武术不仅是一种体育运动,也是一种文化形态.中国武术承载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折射了深厚的民族精神光彩.然而由于中西方体育在源流上的差异,至今中国武术也未完全融入世界体育的殿堂.笔者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入手阐释了中国武术的内涵,以期向着打破封闭、促进交流、最终求得和世界体育和谐共处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15.
日本武术文化的保护、发展和弘扬现状是日本民族强劲尚武精神最直接的写照。在文献考察的基础上,依据王涛赴日采访调查日记,对日本武术文化的遗存现象及发展启示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日本武术与中国武术有着休戚相干的关系,日本的空手道、太极拳、相扑等武术运动的源头直接可追溯到中国古代、近现代的武术足迹;缘于日本民族对尚武的重视及发展措施的得当,其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发展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传统武术的校园传播、世界传播及K-1赛事的品牌特色、开展理念、定位独到等方面的成长路径及成功经验为中国武术实现更快发展、增强辐射面、创造更好发展轨道提供了一定的可考之价值。  相似文献   

16.
近代留学生群体发展的过程,亦是公共文化空间构建的过程。具有双重文化性的近代留学生群体在国内外创建学会(社)、创办报刊,并通过它们传播文化、争论问题、互动交流、展示自我,于是公共文化空间逐渐形成。近代中国的公共文化空间与西方社会所谓的"公共领域"不同,前者是产生中国式"公共领域"的土壤,其功能的具体表现既有文学式的优雅,亦有政论式的急峻。  相似文献   

17.
针对网络文化的特点及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影响,从网络文化的重要性、网络文化活动的形式及网络文化的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对如何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文化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应该利用网络文化自身的优势,全面创新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管理刍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校园网络文化是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交叉融合而形成的新型校园文化。校园网络文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只有对校园网络文化进行有效管理,才能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校园网络文化的积极作用,减少校园网络文化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网络文化的虚拟性、自主性、开放性和多元性决定了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消极的影响。我们必须要从信息思想、信息技术、信息心理、信息法制等方面对大众进行网络文化的适应性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