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MIMO OFDM无线局域网性能分析及其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IMO技术与OFDM技术相结合被视为下一代高速无线局域网的核心技术,因此全面叙述了MIMO OFDM技术及其特点,分析了MIMO OFDM技术在无线局域网中的应用,探讨了MIMO OFDM中的关键技术,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特征模式分解是MIMO OFDM系统进行自适应功率分配的前提,而目前MIMO OFDM系统的模式大多是通过每个载波信道矩阵的奇异值分解得到.但是,这种分解方法在载波个数很多时,具有很大的实现复杂性,且脱离空时编码在MIMOOFDM下的实现形式,使最终的功率分配结果忽视了空时编码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为此,通过空时编码MIMO OFDM系统模型,给出一种全新的特征模式分解方法.该方法综合了空时编码的实现,不必针对每个载波进行特征模式分解,具有更简单的实现形式.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与传统的特征模式分解相比,新特征模式分解具有更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多用户MIMO OFDM系统中的跨层自适应资源分配算法。在发送功率一定的条件下以吞吐量最大化为目标把用户等待时间作为优化因子,首先分配子载波,再分配子载波的比特和功率。最后分配空间子信道的比特和功率.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能够满足用户等待时间的公平性和用户的QoS,而且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利用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MIMO OFDM)系统的统计信道信息进行自适应资源分配的算法,并进行了仿真.该算法采用Alamouti空时编码、自适应波束成形以及自适应比特和功率分配等技术,其在恒定发射功率的条件下使得目标函数传输速率达到最大并保证系统的误码性能.与利用完整信道信息的算法相比,该算法考虑了信道时延、估计误差等因素,并减小了传输信道信息占用的开销.仿真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大大提高系统的传输速率.  相似文献   

5.
赵海发  辛运霞 《科技信息》2011,(32):259-260
本文在波束成型理论的基础上研究MIMO-OFDM系统自适应资源分配算法,在保证给定的误比特率和信息速率下,使总的发射功率最小为目标,借助遗传算法来推导的一种新多用户MIMO-OFDM系统自适应资源分配算法。为简化问题,该算法分两步进行:子载波分配和比特、功率分配独立进行。研究目的是简化分配算法且满足每个用户QoS的同时,达到最小化系统的总发射功率。结果此算法可以很好的应用于多用户MIMO-OFDM系统。  相似文献   

6.
以正交频分复用(OFDM)为代表的多载波传输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系统容量,因而受到关注并得到广泛的应用。介绍了OFDM的原理、关键技术和优缺点以及OFDM在无线局域网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罗维薇 《甘肃科技》2005,21(1):87-88,46
文章着重介绍了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原理、优缺点、实现过程及在无线局域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系统对由直接变频结构引入的IQ误差十分敏感这一问题,提出利用OFDM符号中的空载波对IQ误差进行补偿的方案。算法不需要训练符号,频谱利用率较高。分析了IQ误差对OFDM系统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一个序列的FFT变换结果与其共轭的FFT变换结果服从镜像关系的特性,估计出IQ误差并加以补偿。利用空时编码,算法同样适用于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系统。理论分析证明算法是无偏估计;估计的均方差与OFDM符号数、空载波数、信道频率响应的幅值以及信噪比成反比,与IQ误差的幅值成正比。仿真结果表明,算法能够获得几乎最优的误比特率(bit error rate, BER)。  相似文献   

9.
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在实际系统中正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而与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的结合,更以其联合技术优势在移动通信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分析了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和多输入多输出技术特点,给出了系统框图;同时给出并分析了MIMO-OFDM系统的发送与接收方案框图。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针对IEEE 802.11n高吞吐量无线局域网关键技术进行分析.802.11n标准在物理层采阿太MIMO、OFDM、信道绑定以及短保护间隔等技术,MAC层采用帧聚合,Block ACK、反向传输以及BIFS等技术,从而使无线传输吞吐量和可靠性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1.
IP-VPN及其核心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拟专用网代表了当今网络发展的最新趋势,它可利用公共网络替代传统专线而在企业中进行网络互联,在减轻企业费用的同时还带来了数据安全、管理方便等方面的保证.在分析IP-VPN基本概念、原理,技术优势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其隧道协议、数据包过滤、信息加密、用户认证、QOS等核心技术的构成及实现方法并对IP-VPN的应用方案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LTE-Advanced系统中的MIMO技术性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先进的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LTE-Advanced)系统中的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 output,MIMO)技术的性能进行评估,简单回顾了LTE-Advanced系统中的2种MIMO技术,即空间复用和空间分集,并介绍了一种适合LTE-Advanced系统评估的信道模型-IMT-Advanced(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advanced)信道模型。基于该信道模型,通过系统仿真对以上2种关键MIMO技术进行了性能评估。仿真结果表明,不同的MIMO技术、调制方式、码本、复用率及接收方案都对性能有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LTE-Advanced系统中的MIMO技术性能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对先进的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LTE-Advanced)系统中的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and multiple output,MIMO)技术的性能进行评估,简单回顾了LTE-Advanced系统中的2种MIMO技术,即空间复用和空间分集,并介绍了一种适合LTE-Advanced系统评估的信道模型--IMT-Advanced(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advanced)信道模型.基于该信道模型,通过系统仿真对以上2种关键MIMO技术进行了性能评估.仿真结果表明,不同的MIMO技术、调制方式、码本、复用率及接收方案都对性能有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802.11a系统的信道估计技术,包括LS(最小平方)信道估计技术,维纳滤波器方法,以及它们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算法。在802.11a系统的仿真平台上用LS和维纳滤波器方法分别对信道进行估计。仿真结果表明,对瑞利衰落信道,在相同的传输速率下,Wiener Filter的信道估计比LS信道估计都有一定的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15.
Introductio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is widely regarded as an effective modulation tech- nique for mitigating the effects of inter symbol inter- ference (ISI) in a frequency selective fading channeland for providing reliable high…  相似文献   

16.
全光通信网络中的关键技术是当前光纤通信中研究的热点。对这些关捷技术的原理、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为了使Web中的信息能更好的支持计算机和人类的协同工作,提供更多的机器可处理语义的自动化服务.针对语义Web研究中如何更有效利用信息、明确国内研究重点及实现语义Web应用的关键技术等问题,在分析大量国外内语义Web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体系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关键技术入手,明确今后主要的研究方向与重点问题.为语义Web应用的实现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变量喷雾装备及关键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为了实现精确农业中喷雾作业的自动化,对病虫害的位置,实施喷雾时喷雾装备的位置确定、喷雾装备的速度测量以及系统压力测试和系统流量监测等核心技术进行了探讨;并对定位精度的提高、处方图的精度匹配、喷雾滞后以及信息的采集和处理等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关讨论。果表明基于GPS定位的变量控制可以应用到精确农业中去。  相似文献   

19.
准确地测量或预测路径衰减是无线局域网(WLAN)分布设计过程中关键的一环.本文通过对路径衰减经验模型的研究,在OPNET上仿真实现,替换了OPNET提供的自由空间传播模型,为OPNET进一步精确模拟研究室内环境的无线传播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