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合成了4种新型不对称酰胺荚醚萃取剂:N,N′-二甲基-N,N′-二苯基-3-氧戊二酰胺(DMDPhDGA)、N,N′-二甲基-N,N′-二己基-3-氧戊二酰胺(DMDHDGA)、N,N′-二甲基-N,N′-二辛基-3-氧戊二酰胺(DMDODGA)、N,N′-二甲基-N,N′-二癸基-3-氧戊二酰胺(DMDDDGA)。以氯仿为稀释剂,研究了N,N,N′,N′-四丁基-3-氧戊二酰胺(TBDGA)及上述4种萃取剂从硝酸体系中萃取Gd(Ⅲ)的反应机理,得出萃取能力顺序为:DMDHDGA>DMDDDGA>DMDODGA>DMDPhDGA>TBDGA。考察了水相酸度和萃取剂浓度对萃取分配比的影响,得出萃合物中有3个萃取剂分子同时参与配位;并结合红外光谱解释了萃取剂结构与萃取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安琳  颜朝国 《化学研究》2007,18(1):84-85,90
通过杯芳烃的酚羟基的直接烃基化反应,在杯芳烃的下缘引入2,3′-二甲基-4-氨基偶氮苯发色团,得到了一系列杯芳烃偶氮衍生物(n=4,6,8)a-c.研究了它们对碱金属,碱土金属及过渡金属等十种金属离子的萃取作用.结果表明此类杯芳烃偶氮衍生物对过渡金属离子有良好的选择性识别作用,其中空腔较大的杯[8]芳烃偶氮衍生物c的萃取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配体2,6-双{N-[(1′-甲基羟基-2′-苯基)乙基]氨基甲酰胺}吡啶及其钴(Ⅲ)配合物,利用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配体的结构进行确证,经表征配合物组成为{[Co(L-2H)]2O2}?2H2O。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该配体为四齿配体,通过2个酰胺氮原子和2个羟基氧原子参与钴(Ⅲ)配位。运用圆二色谱对目标配体和配合物的光学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均为手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本文合成了2个新的席夫碱,N,N′-二(5-氯水杨基)-1,3-二氨基戊烷(H2CAP)和N,N′-二(5-溴水杨基)-1,3-二氨基戊烷(H2BAP),以及它们的铜(Ⅱ)配合物,[Cu(CAP)](1),[Cu(BAP)](2)和[Cu(CAP)0.5(BAP)0.5](3),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和电子光谱表征了它们的结构。对于配合物,还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进行了结构测试。在每个配合物中,铜原子都采取四面体畸变的平面四边形配位构型。通过将配合物1和2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聚集体3。在该聚集体中存在有趣的氯和溴取代基交替排列现象。  相似文献   

5.
由新型联苯手性骨架(R)-( )-2-氨基-2′-羟基-6,6′-二甲基-1,1′-联苯la,(R)-( )-2-氨基-2′-羟基-4,4′,6,6′-四甲基-1,1′-联苯1b与不同取代基的水杨醛反应合成了9个新型席夫碱配体2a-2i,化合物的结构用核磁共振以及高分辨质谱进行表征.其中(R)-( )-2-氨基-2′-羟基-6,6′-二甲基-1,1′-联苯和3,5-二溴水杨醛衍生得到的席夫碱配体2g与Ti(O′Pr) 生成的配合物催化不对称2-甲氧基丙烯与对硝基苯甲醛的Hetero-ene反应,在-10℃反应3h时获得了最高为79?的反应产物.  相似文献   

6.
利用3,5-二氨基苯甲酸配体合成了2种新的配合物[Cd(diaba)(phen)2]NO3·H2O(1)和[Zn(diaba)(2,2′-bipy)2](2)(H2diaba=3,5-diaminobenzoic acid;phen=1,10-phenanthroline,2,2′-bipy=2,2′-bipyridine),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配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Fddd,a=1.425 81(7)nm,b=2.564 62(13)nm,c=3.092 47(17)nm。配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a=1.273 62 nm,b=1.592 78 nm,c=1.519 35 nm,β=107.334°。配合物1和2都为单核晶体。配合物1的结构单元由1个CdII、1个3,5-二氨基苯甲酸和2个phen构成。配合物2的结构单元由1个ZnII、1个3,5-二氨基苯甲酸和2个2,2′-bipy构成。两种配合物再通过氢键或π-π堆积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研究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和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7.
通过2,4-二氨基-6-(2′-吡啶基)均三嗪和高氯酸铜髤反应合成了一个配合物:[Cu(H2O)(PyTA)2](ClO4)2[PyTA=2,4-二氨基-6-(2′-吡啶基)均三嗪]。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摩尔电导率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晶体属单斜体,P21/c空间群,其晶体学参数:a=0.980 24(6)nm;b=1.248 31(7)nm,c=2.157 27(11)nm;β=108.657(3)°;Z=4,V=2.501 0(2)nm3,R1=0.054 3,wR2=0.1506。另外,应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抗菌活性,通过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粘度测定及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作用。结果表明,与2,4-二氨基-6-(2′-吡啶基)均三嗪相比较,该配合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以插入模式与CT-DNA作用,并且在抗坏血酸存在下通过羟基自由基·OH切割pBR322DNA。  相似文献   

8.
通过2,4-二氨基-6-(2′-吡啶基)均三嗪和高氯酸铜髤反应合成了一个配合物:[Cu(H2O)(PyTA)2](ClO4)2[PyTA=2,4-二氨基-6-(2′-吡啶基)均三嗪]。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摩尔电导率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晶体属单斜体,P21/c空间群,其晶体学参数:a=0.980 24(6)nm;b=1.248 31(7)nm,c=2.157 27(11)nm;β=108.657(3)°;Z=4,V=2.501 0(2)nm3,R1=0.054 3,wR2=0.1506。另外,应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抗菌活性,通过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粘度测定及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作用。结果表明,与2,4-二氨基-6-(2′-吡啶基)均三嗪相比较,该配合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以插入模式与CT-DNA作用,并且在抗坏血酸存在下通过羟基自由基·OH切割pBR322DNA。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三个新型开链冠醚席夫碱-稀土离子三元配合物RE(H2L)(Mq)(NO3)3,其中RE=Nd3 、Er3 、Yb3 ,配体H2L=N,N′-双(邻羟苯亚甲基)-3,6-二氧杂-1,8-二氨基辛烷,Mq为8-羟基喹哪啶。采用元素分析、IR、UV-Vis、热重-差热分析(TG-DTG)等手段对配合物的组成结构进行了表征。抑菌活性实验表明,三种配合物对大肠杆菌有很好的抑菌效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较弱。  相似文献   

10.
由混合二烃基二氯化锡 (RR′Sn Cl2 )与 2 -羟基 - 1 -萘醛缩苯胺类席夫碱反应 ,合成了 1 8种新的有机锡配合物。经元素分析 ,IR、1 H NMR、1 3 C NMR和 TG- DSC测定 ,确认配合物为有机锡与席夫碱的 1 2 1加成物 ,配体以酚羟基氧原子和锡原子配位。  相似文献   

11.
制备了多齿大环配体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L1);1,4,8,11-四(2-羟乙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L2)和无环多齿配体;3-(2-氨基环己氨基)-2-(2-氨基环己氨基甲基)丙酸(L3),4,7,10-十三烷二腈三氢氯化物(L4),2,2′-(1,2-二乙基-双((甲基二氮杂烷基)二乙醇(L5)and 1,1′-(1,2-二乙基-双((2-氨基乙基)二氮杂烷基))-2-二丙醇(L6),并用FTIR,NMR和MS进行了表征,用配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蠕动泵和pH计的UV-VIS光度仪,经分光光度滴定法测定了它们与Ni髤的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将稳定常数的数据与配体的开链和环状结构特性进行了关联讨论。还讨论了侧基对配合物稳定常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2,2′-二氨基-4,4′-联噻唑(DABT)和苯酚为原料合成了新型的偶氮化合物2,2′-对苯酚偶氮基-4,4′-联噻唑(BTDP),将其与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DA)在聚乙烯(PE)膜上进行层层自组装,并与过渡金属离子进行了配位.UV-Vis和FT-IR表征发现这种膜可以均匀的进行组装,且能较好的与金属离子配位.多功能材料物理特性测量系统(physical property measurement system,PPMS)测定配合物的磁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与两者溶液直接混合后沉淀配合物的磁性相比,在PE膜上形成的自组装膜配合物的磁性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赵焱  刘威  刘松愈 《应用化学》2003,20(9):903-907
研究了 1,9 双 (1′ 苯基 3′ 甲基 5′ 氧代吡唑 4′ 基 )壬二酮 [1,9](H2 A)与含氮中性萃取剂 (B) ,如1,10 菲啉、2 ,9 二甲基 4 ,7 二苯基 1,10 菲啉、5 硝基 1,10 菲啉、2 ,2′ 联吡啶和 4 ,4′ 联吡啶 ,对镨 (Ⅲ )的协同萃取行为 ,确定了协萃配合物组成为PrA·HA·B ,求出了协同萃取平衡常数 ,制得了固态协萃络合物 ,并用元素分析、IR、UV、TG DTA对其组成和性质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4.
李秀娟  龚淑玲  王巍  曾昭睿 《色谱》2004,22(5):472-475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25,27-二羟基-26,28-(1′,10′-二氧代-4′,7′-二氮杂-3′,8′-二氧代亚辛基)-对-特丁基-杯[4]芳烃/羟基硅油(胺桥杯[4]/OH-TSO)固相微萃取(SPME)探头,通过对脂肪胺和芳胺的分析研究了它的特性。该探头具有耐高温、抗溶剂冲洗、使用寿命长、重现性好等特点。杯环上极性胺桥的引入增强了涂层的极性,因而在不需衍生的情况下对脂肪胺和芳胺都具有很好的萃取能力,表现出对胺类化合物的特殊选择性。脂肪胺的检出限为0.19~39.51 μg/L,线性范围达3个数  相似文献   

15.
配合物C30H58O4N2·Cu(Ⅱ)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EDTA与金属离子络合时 ,一般只有二个羧基和两个N原子参加配位 ,另两个羧基没参加配位。EDTA二钠盐及其与金属的配合物均能溶于水 ,在有机溶剂中溶解性差不利于萃取。本文将十二烷基引入EDTA二钠分子 ,制备了配体N ,N′-二 (十二烷基 )乙二胺二乙酸二钠盐 ,它作为铜的萃取剂 ,萃取率高。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核磁共振、紫外光谱及摩尔电导对其铜配合物进行了表征。1 实验部分1 1 主要仪器和试剂美国NICOLET360 -PT型红外光谱仪 ,KBr压片 ;岛津UV -紫外分光光度计 ;DDS - 1 2数字电导率仪 ;德国Bra…  相似文献   

16.
Al与 8羟基喹啉反应生成的黄色三( 8羟基喹啉根)合铝 ?配合物,用氯仿萃取,在 C8烷基键合固定相上,以甲醇乙酸乙酯水 (体积比 40∶ 20∶ 40)为流动相,于 390 nm处测定。拟定了金属配合物的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萃取条件和萃取百分率,色谱分离条件进行了研究。进行了饮用水中总 Al的含量( 20~ 700μ g· L- 1)的测定,讨论了测定的灵敏度、选择性和重现性。  相似文献   

17.
对Cu(I)-2,2′-联喹林与四嗅四碘、四氯四碘荧光素所形成的三元缔合配合物的萃取光度性质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因离子对的等色性、缔合物的增敏效应以及向氯仿萃取液中加入乙醇或丙酮的增敏作用,大大提高了测定的灵敏度(ε>1×10~5).萃取体系又因保留了Cu(Ⅰ)专属试剂的整合反应,从而具备良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8.
由混合二烃基二氯化锡(RR′SnCl2)与2-羟基-1-萘醛缩苯胺类席夫碱反应,合成了18种新的有机锡配合物。经元素分析,IR、1H NMR、13CNMR和TG-DSC测定,确认配合物为有机锡与席夫碱的121加成物,配体以酚羟基氧原子和锡原子配位。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一种-2,2′∶6′,2″-三联吡啶衍生物,4′-对二甲氨基苯基-2,2′∶6′,2″-三联吡啶(L),利用L与锌离子形成的稳定配合物(ZnL),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在无水乙醇和含水乙醇介质中各种阴离子对该配合物ZnL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的影响,发现该配合物能在含水乙醇介质中选择性的识别磷酸根类离子。磷酸根、磷酸氢根与磷酸二氢根离子分别与ZnL配合物以1∶1、2∶1及2∶1结合模式影响体系的吸收和荧光发射,ZnL配合物对磷酸根类离子的识别作用主要源于配合物多余的结合位点。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不同的酰胺夹醚化合物对萃取镧的性能,本文使用N,N′-二甲基-N,N′-二辛基-4-氧庚二酰胺(DMDOOHA)为萃取剂,以1-甲基-3-丁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离子液体([C4mim+][PF6-])为稀释剂,研究其在水相中萃取La3+的行为,考察了萃取时间,pH,萃取剂的的浓度、及温度对萃取分配比的影响。实验表明,萃取剂在离子液体[C4mim+][PF6-]中对La3+的具有强烈的萃取能力。机理研究表明,在([C4mim+][PF6-]体系中,萃取剂与La3+可能形成3∶1配合物。萃取过程为热力学自发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