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铂纳米簇/光敏性聚酰亚胺(Pt/PSPI)杂化膜在苯部分加氢制环己烯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通过微波加热法还原氯铂酸, 制备了单分散 Pt 纳米簇, 并将其掺入到光敏性聚酰胺酸基体中, 通过热亚胺化法得到 Pt/PSPI 杂化膜. 透射电镜表明, 铂纳米颗粒平均粒径为 3.7 nm. 用 Pt/PSPI 催化液相苯加氢反应, 环己烯选择性达到 72.4%.  相似文献   

2.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OLED)具有可柔性制备、低驱动电压、低功耗等优点,近年来技术上的突飞猛进及其广泛的应用前景,使之成为平板显示、新型照明、可穿戴,以及智能电子产品开发中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作为新一代的显示及照明技术,小尺寸OLED显示器已实现商业化,大尺寸O...  相似文献   

3.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具有亮度高、功耗低、色彩柔和以及制备简易等优点,有望在新一代显示与照明中得到重要应用.提高OLED的发光效率和出光效率,可以进一步使器件达到延长工作寿命和节约能源的目的,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OLEDs)以其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发光颜色可在可见光区内任意调节以及易于大面积制作和柔韧弯曲等优点,被认为是未来重要的显示技术之一,在未来照明光源领域也显示了诱人的应用前景.一般认为,如果OLED的发光效率超过100 lm/W,就有可能取代一般照明.本文综述了实现白光OLED的方法及其最新进展,并对白光OLED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超支化聚合物在化学、材料以及生物等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超支化聚酰亚胺(HBPI)是由超支化大分子和线性聚酰亚胺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聚合物,它有独特的三维体型分子结构,高度支化的分子链分布,以及高分布密度的表面端基官能团。其独特的结构、优异的理化性能和合成及改性方法上的多样性使HBPI在许多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本文综述了自1999年出现超支化聚酰亚胺以来国内外在HBPI应用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在气体分离膜、质子交换膜、光敏、光波导、荧光、介电、复合材料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总结概述了HBPI在上述各领域的应用机理,并对HBPI的应用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光敏聚酰亚胺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光敏聚酰亚胺作为感光高分子的最新进展,着重叙述了有机硅改性光敏聚酰亚胺,自增感光敏聚酰亚胺和含氟光敏聚酰亚胺的制备方法和性能研究。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含氟聚酰亚胺(PI)研究及应用领域中的最新进展情况。主要从现代微电子工业对相关材料的性能要求、标准型聚酰亚胺材料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新型含氟聚酰亚胺在微电子工业中的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综述。重点阐述了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305组近几年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并指出为了推动我国微电子工业的发展,研制开发低成本、高技术含量的含氟聚酰亚胺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小分子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材料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是在电场作用下,以有机材料为活性发光层的器件.由于OLED具有亮度高、响应快、视角宽、工艺简单、可柔性等优点,在现代科学研究及技术应用中备受关注.其商业化应用,诸如平板显示(FPD)和固体照明(SSL)等,正在不断向前推进.本文综述了小分子OLED的各种器件结构和功能材料研究进展以及该领域存...  相似文献   

9.
芳香族聚酰亚胺具有优异的绝缘性、热稳定性、介电性能、机械性能以及化学稳定性,可在微电子工业中用作绝缘和保护材料。负性光敏聚酰亚胺具有芳香族聚酰亚胺的优点,同时也具有感光性,使得微电子加工过程中减少对光刻胶的依赖,简化图案形成的工艺,有力促进了生产效率。本文综述了负性光敏聚酰亚胺的发展,重点介绍聚酰亚胺光刻胶体系的原理及近期研究进展,并对负性光敏聚酰亚胺的发展给予展望。  相似文献   

10.
赵蕊  方玉婷  董杰  赵昕  张清华 《高分子学报》2021,(4):371-380,I0003
以含酚羟基的2,2-双(3-氨基-4-羟基苯基)六氟丙烷(6FAP)作为接枝光敏单元的载体,以刚性苯并咪唑单元赋予材料良好的力学性能,设计合成了一种具有紫外光固化能力的可溶性聚酰亚胺.系统探究了光源距离、光源电流通量、光引发剂种类和含量、活性稀释剂种类等对固化成型过程的影响,确定了光固化聚酰亚胺的组成配方及工艺条件(光源距离为10 cm、电流通量为100%、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氧化膦(Irgacure 819)含量为3 wt%、活性稀释剂1-乙烯基-2-吡咯烷酮(NVP)为20 wt%),并对光固化薄膜的基本性能进行了分析.光固化薄膜的拉伸强度达到123 MPa,固化树脂在5%(Td5)和10%(Td10)热失重时的温度分别为410和487℃,且具有较低的润湿性和吸水性.研究结果可为开发新型光敏性聚酰亚胺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1.
聚酰亚胺因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而得到广泛的研究.微波辐射在高分子化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效果也十分明显.与常规加热方式相比,微波辐射具有内部加热、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反应产率、节省能耗、无温度梯度、制得产物性能好等优点.近年来,微波辐射用于聚酰亚胺的研究越来越多.因此本文对微波辐射在聚酰亚胺的合成、三阶非线性光学、聚酰亚胺复合材料以及稀土-聚酰亚胺配合物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脂环族聚酰亚胺及其液晶取向膜材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近年来在脂环族聚酰亚胺领域内的研究进展,从单体的合成方法和分类以及脂环族聚酰亚胺的合成方法和实际应用等几方面系统阐述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并着重讨论了其作为液晶显示器取向膜材料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在实际应用中,大部分光敏引发系统只对紫外光敏感.近年来,随着Ar+(488nm)、YAG(532nm)以及He-Ne(633nm)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效的长波长光敏引发体系成为研究的重点.其中之一的方法是使引发剂直接感可见光,然而取得的结果并不显著.所以染料敏化又一次成为焦点.其中最重要的技术是使光敏引发系统的吸收波长移向长波长,并且具有高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4.
聚酰亚胺薄膜材料在集成电路、光电显示、柔性电子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然而其较差的导热性能越来越无法满足器件的快速散热需求.在保持耐热、力学等优势性能基础上,发展新一代高导热各向异性的聚酰亚胺薄膜材料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本文系统总结了聚酰亚胺本征薄膜及聚酰亚胺/导热填料复合薄膜在各向异性导热行为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从聚酰亚胺分子结构设计、各向异性导热机理、填料取向排列、基体相态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通过对非晶型与液晶型两类聚酰亚胺结构特点的分析,阐述了聚酰亚胺本征薄膜的分子结构与各向异性导热性能的关系;介绍了基于导热填料取向排列和基于基体相分离结构两类复合薄膜的填料取向与导热通路构建方法,深入分析了导热填料在基体中的分散形态对薄膜各向异性导热行为的影响,最后对导热聚酰亚胺薄膜材料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5.
新型光敏聚酰亚胺/SiO2杂化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光敏聚酰亚胺/二氧化硅杂化材料。研究表明当SiO2的含量≤10wt%时杂化材料除了保持光敏聚酰亚胺原有的感光性能外其热稳定性能、力学性能以及与基底的粘附性能均有明显地提高,同时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也显著地降低。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磁性Fe_3O_4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如量子尺寸效应、表面界面效应、电学特性以及磁学特性等,而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并在诸多领域(如环境、能源)具有潜在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制备Fe_3O_4的一些方法,主要包括:沉淀法、热分解法、水热法、微乳液法以及溶胶-凝胶法,同时对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在应用方面,着眼于Fe_3O_4良好的磁响应性,综述了Fe_3O_4纳米材料及其复合物作为吸附剂用于去除废水中的金属离子以及有机污染物;系统总结了Fe_3O_4在催化中的应用,包括其本身作为催化剂和作为催化剂活性组分(如贵金属纳米粒子、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纳米光催化剂、金属有机化合物等)的载体两个方面。另外,本文还介绍了Fe_3O_4纳米材料在能源存储(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以及生物医药(肿瘤诊疗、固定化酶和免疫分析)等方面的应用。最后,针对目前Fe_3O_4纳米材料在制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聚酰亚胺修饰电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邢巍  朱英 《分析化学》1994,22(10):1073-1078
聚酰亚胺是一类耐热性最好的聚合物,其性能和应用已得到极为广泛的研究,近年来发现这类聚合物可以进行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这对于金属/PI界面性和PI的功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评述了聚酰亚胺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影响电极上的离子转移的因素、光谱特征及PI修饰电极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概况,讨论了聚酰亚胺电化学性质在分析化学方面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苏玉苗  林海娟  李文木 《化学进展》2015,27(10):1384-1399
咔唑及其衍生物因其特有的电学性能、电化学性能和光物理性能而被广泛研究。由于这类材料不仅可以作为良好的空穴传输材料,而且在咔唑化合物的不同位置引入电子传输修饰基团,可以使得电子和空穴更加易于注入,并且可以很好地调节两者的平衡,因此,咔唑及其衍生物被认为是一类重要的蓝光荧光材料。咔唑及其衍生物不仅可以以小分子形式应用到蓝光荧光材料、蓝光磷光材料和热致延迟荧光材料,同样可以以高分子形式应用到蓝光荧光材料中。近年来,关于咔唑及其衍生物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应用成为蓝光OLED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小分子咔唑及其衍生物作为蓝光有机电致发光主体材料的研究状况,对其分子结构设计光、电子轨道结构、物理性质、热学性质、电化学性质及器件性能等方面作了详细归纳比较,同时归纳了含咔唑结构的聚合物蓝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咔唑基蓝光有机电致发光主体材料的发展前景和趋势。从光电转换效率及价格方面来说,热致延迟荧光材料和聚合物(含咔唑类基团)发光材料是最具有前景的蓝光OLED材料。  相似文献   

19.
光敏聚酰亚胺是近20年来随着微电子工业的发展而迅速崛起的一类新型高分子材料,它广泛应用于微电子领域,在航空航天等尖端工业中也有着重要用途.预亚胺化可溶性负性光敏聚酰亚胺光致抗蚀剂在简化光刻工艺,增强耐热性,提高图形留膜率等方面具有诱人的前景[1~2].  相似文献   

20.
聚酰亚胺(PI)作为高性能聚合物之一,广泛应用于许多高科技领域,包括航空航天耐高温材料、柔性显示器、太阳能电池以及微电子制造等方面。由于聚酰亚胺在大多数有机溶剂中溶解度低,只能溶于少数高沸点极性有机溶剂,导致传统聚酰亚胺难以加工,限制了其应用,因此,提高聚酰亚胺的可溶性对于实现聚酰亚胺低成本化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概述了近几年来针对聚酰亚胺可溶性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引入脂肪族基团和大体积三芳基咪唑单元、引入卤化单元、共聚等方法,并对聚酰亚胺溶解性能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