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上对(Ca3N2)n(n=1—4)团簇各种可能的构型进行几何结构优化,预测了各团簇的最稳定结构.并对最稳定结构的振动特性、成键特性、电荷特性和稳定性等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Ca3N2)n(n=1—4)团簇最稳定构型中N原子为3—5配位,Ca—N键长为0.231—0.251nm,Ca—Ca键长为0.295—0.358nm;N原子的自然电荷在-1.553e—-2.241e之间,Ca原子的自然电荷在1.035e—1.445e之间,Ca和N原子间相互作用呈现较强的离子性,Ca3N2和(Ca3N2)3团簇有相对较高的动力学稳定性. 关键词: 3N2)n(n=1—4)团簇')" href="#">(Ca3N2)n(n=1—4)团簇 密度泛函理论 结构与性质  相似文献   

2.
电催化剂固氮能够在温和条件下催化氮气还原制氨.本工作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系统地探究了分散在二维V2CN2上过渡金属二聚体(Fe, Mo, Ru)形成的双原子催化剂用于电催化固氮的可行性.双原子的协同作用使氮气得到较好的活化.吉布斯自由能计算表明,在V2CN2负载双铁原子(Fe2@V2CN2)体系进行的催化反应过电位最低,仅为0.25 eV.进一步的分子动力学计算表明Fe2@V2CN2具有较好的结构稳定性,并且该体系能很好的抑制HER反应的发生.通过与Mo2@V2CN2,Ru2@V2CN2体系的比较可知,氮气分子的吸附构型以及HER反应的竞争对催化剂的选择影响很大.我们的计算能够为双原子催化剂的设计提供更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康健  肖长永  熊艳云  冯克安  林彰达 《物理学报》1999,48(11):2104-2109
用高分辨率电子能量损失谱方法研究了原子H与被C2H2吸附的Si(100)界面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在Si(100)界面上,Si—Si二聚化键和C2H2中的C—C键被H原子打开,它们分别形成Si—H,C—H键.用AM1量子化学方法,计算了C2H2和C2H4在Si(100)上的吸附结构,指出了C2H2关键词:  相似文献   

4.
卢江  吴自勤 《物理学报》1989,38(6):981-986
本文用横截面电子显微镜法分析了Si-W/Si/SiO2/Si(100)在440—1000℃退火后的晶化过程,以及各个界面的变化情况.发现Si-W合金膜中,WSi2并未优先在表面、界面处形成晶核.当退火温度不高于700℃时,反应在合金膜内发生,表面、界面起伏和缓.退火温度高达800—1000℃时,界面、表面出现原子扩散,造成剧烈的界面起伏;表面则出现小的热沟槽,Si/SiO2界面也出现高分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起伏.表面、界面的原子迁移的动力来源于晶界与表面、界面张力.由于SiO2中Si—O键很稳定,不易发生Si和O在界面处的互扩散,所以Si/SiO2界面起伏很小. 关键词:  相似文献   

5.
本工作运用运动学低能电子衍射和数据平均方法(KLEED和CMTA),对Si(111)31/2×31/2-Al表面的原子结构进行研究。在大的参数范围内对T4和H模型进行优化后,发现T4模型与实验符合得更好(RVHT=0.158),并且定出Al原子和最上面六层Si原子的位置。该模型中所有键长相对于体内值的变化都在5%以内。它与由全动力学低能电子衍射(DL-EED)分析得到的模型完全相符。这一成功的应用再次表明改进后的KLEED和CMTA方法是一种简单、实用、可靠的表面结构分析手段,用它对一些很复杂的表面进行结构分析已成为可能。 关键词:  相似文献   

6.
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NH3分子在LiH(100)晶面的表面吸附情况.通过研究LiH(100)/NH3体系的吸附位置、吸附能和电子结构,发现NH3分子在LiH(100)晶面主要是化学吸附,初始位置为NH3分子中N-H键在Li顶住时失去一个H原子,并在LiH(100)面形成NH2基,其吸附能为0.511 eV,属于强化学吸附,吸附作用最强.此时NH2基与附近H原子和Li原子之间为离子键作用,NH2基中N—H键为共价键;NH3分子中另一个H原子与LiH表面的一个H原子形成一个H2分子逸出表面.H2分子中H-H键为明显的共价键.  相似文献   

7.
α-Al2O3(0001)基片表面结构与能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α-Al2O3(0001)晶体表层三种不同终止原子结构的计算模型, 在三维周期边界条件下 的κ空间中,采用超软赝势平面波函数描述多电子体系.应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局域密度 近似,计算了不同表层结构的体系能量,表明最表层终止原子为单层Al的表面结构最稳定. 对由10个原子组成的菱形原胞进行了结构优化,得到晶胞参数值(a0=0.48178n m)与实验 报道值误差小于1.3%.进一步计算了超晶胞(2×2)表面弛豫,弛豫后原第2层O原子层成为最 表层; 对不同表层O,Al原子最外层电子进行了布居分析,表面电子有更大的概率被定域在 O原子的周围,表面明显地表现出O原子的电子表面态. 关键词: 2O3(0001)')" href="#">α-Al2O3(0001) 超软赝势 表面结构 表面态  相似文献   

8.
陈玉红  康龙  张材荣  罗永春  马军 《物理学报》2008,57(8):4866-4874
用密度泛函理论的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上对[Mg(NH2)2n(n=1—5)团簇各种可能的构型进行几何结构优化,预测了各团簇的最稳定结构.对最稳定结构的振动特性、成键特性、电荷特性等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团簇易形成链状结构,Mg—N键长为0.190—0.234 nm,N—H键长为0.101—0.103 nm,H—N—H键角为100.2°—107.5°;团簇中M 关键词: 2)2n(n=1—5)团簇')" href="#">[Mg(NH2)2n(n=1—5)团簇 密度泛函理论 结构与性质 储氢材料  相似文献   

9.
贺艳斌  贾建峰  武海顺 《物理学报》2015,64(20):203101-203101
采用基于色散校正的密度泛函理论进行了第一性原理研究, 详细分析了肼(N2H4)在Ni8Fe8/Ni(111)合金表面稳定吸附构型的吸附稳定性和电子结构及成键性质. 通过比较发现, 肼分子以桥接方式吸附在表面的两个Fe原子上是最稳定的吸附构型, 其吸附能为-1.578 eV/N2H4. 同时发现, 肼分子在这一表面上吸附稳定性的趋势为: 桥位比顶位吸附更有利, 且在Fe原子上比在Ni原子上的吸附作用更强. 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吸附位点上稳定吸附构型的电子结构、电荷密度转移以及电子局域化情况. 结果发现: 相同吸附位点的电子态密度图基本一致, 并且N原子的p轨道和与之相互作用的表面原子的d轨道之间存在态密度上的重叠; 吸附后电荷密度则主要从肼分子转移到表面原子之上; 在电子局域化函数切面图中也发现吸附后电子被局域到肼分子的N原子和相邻的表面原子之间. 这些电子结构的表征都充分说明肼分子与表面原子之间通过电荷转移形成了强烈的配位共价作用.  相似文献   

10.
路战胜  李沙沙  陈晨  杨宗献 《物理学报》2013,62(11):117301-117301
Cu-CeO2体系因其特殊的催化能力而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和水煤气转化反应等多个催化领域有重要应用.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 在原子和电子层面上系统地研究了单个Cu原子及Cu小团簇在CeO2(110)面上的吸附构型, 价键特性和电子结构, 结果表明: 1) 单个Cu原子的最稳定吸附位是两个表面O的桥位; 2) Cu团簇的稳定吸附构型为扭曲的四面体结构; 3) Cu原子及Cu团簇的吸附在CeO2(110)面的gap区域引入了间隙态, 这些间隙态主要来自于Cu及其近邻的O和表层还原形成的Ce3+, 间隙态的出现表明Cu的吸附增强了CeO2(110)表面的活性; 4) 吸附的单个Cu原子及Cu团簇分别被CeO2(110)面表层的Ce4+离子氧化形成了Cuδ+和Cu4δ+, 并伴随着Ce3+离子的形成, 这个反应可归结为Cux/Ce4+→Cuxδ+/Ce3+; 5) Cu团簇的吸附比Cu单原子的吸附引入了更多的Ce3+离子, 进而形成了更多的Cuδ+-Ce3+催化活性中心. 结合已报道的Cu/CeO2(111)界面特性, 更加全面地探明了Cu与CeO2(111)和(110)两个较稳定低指数表面的协同作用特性, 较为系统地揭示了Cu增强CeO2催化特性的原因及Cu与CeO2协同作用的内在机理. 关键词: 2')" href="#">Cu/CeO2 U')" href="#">DFT+U 吸附 电子结构  相似文献   

11.
孙建敏  赵高峰  王献伟  杨雯  刘岩  王渊旭 《物理学报》2010,59(11):7830-7837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下的广义梯度近似和交换关联函数对Cu吸附(SiO2)n(n=1—8)团簇的几何结构、电荷分布、稳定性和电子性质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 Cu原子易于和带有悬挂键的Si原子作用并形成"铜岛膜"; Cu吸附(SiO2)n团簇后Si原子失去电子能力减弱,O原子得到电子能力增强;Cu(SiO2)n(n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2)n (n=1—8)团簇')" href="#">Cu(SiO2)n (n=1—8)团簇 近红外吸收  相似文献   

12.
AlHn(n=1—3)的分子结构和AlH3热力学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谌晓洪  朱正和  高涛  罗顺忠 《物理学报》2006,55(7):3420-3432
在gaussian03基础上,分别用b3lyp和qcisd方法,在6-311++g**基组水平上研究了AlHn(n=1—3)分子及其一价阴阳离子的几何结构和谐振频率,计算了它们中性分子的离解能,第一垂直电离能,电子亲和能. 并与可能得到的实验值及文献上的理论计算值进行了比较. 发现qcisd方法得到的数据更接近实验值. 计算发现对AlH,AlH2和AlH3分子及其1价阳离子的Al—H键长,随着H原子数的增多,键长越短, 关键词: 3分子')" href="#">AlH3分子 平衡几何结构 垂直电离能 垂直电子亲和能  相似文献   

13.
张致龙  陈玉红  任宝兴  张材荣  杜瑞  王伟超 《物理学报》2011,60(12):123601-123601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1G*水平上对叠氮化合物(HMgN3)n(n=1–5)团簇各种可能构型进行了几何优化,预测了各团簇的最稳定结构. 并对最稳定结构的成键特性、电荷分布、振动特性及稳定性进行理论研究. 结果表明:HMgN3团簇最稳定结构为直线型;(HMgN3)n(n=2,5)团簇最稳定结构为叠氮基中N原子和金属原子相连构成Mg–N–Mg结构;(HMgN3)n(n=3,4)团簇最稳定结构为叠氮基与Mg原子相互链接形成的环状结构. 团簇最稳定结构中金属Mg原子均显示正电性,H原子均显示负电性,叠氮基中间的N原子显示正电性、两端的N原子显示负电性,且与Mg原子直接作用的N原子负电性更强. Mg–N键和Mg–H键为典型的离子键,叠氮基内N原子之间是共价键. 团簇最稳定结构的红外光谱分为三部分,其最强振动峰均位于2258–2347 cm-1,振动模式为叠氮基中N–N键的反对称伸缩振动. 叠氮基在团簇和晶体中结构不变,始终以直线型存在. 稳定性分析显示,(HMgN3)3团簇相对于其他团簇更为稳定. 关键词: 3)n(n=1–5)团簇')" href="#">(HMgN3)n(n=1–5)团簇 叠氮基 密度泛函理论 结构与性质  相似文献   

14.
潘志军  张澜庭  吴建生 《物理学报》2005,54(11):5308-5313
采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全势线性缀加平面波法,使用广义梯度近似处理交换相关势能,首先计算了β-FeSi2的电子结构及其各元素各亚层电子的能态密度,β-FeSi2的电子能态密度主要由Fe的d层电子和Si的p层电子的能态密度确定;其次通过计算不同掺杂系统的总能量确定了掺杂原子在β-FeSi2中的置换位置,在β-FeSi2中,Co置换Fe位置的Fe原子,Al置换Si位置的Si原子,这种择位置换与现有的计算结果完全一致;最后计算了Fe1-xCoxSi2和Fe(Si1-xAlx)2的电子结构,对它们的电子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电子结构对其热电性能(塞贝克系数、电传输及热传输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电子结构 热电性能 2')" href="#">FeSi2  相似文献   

15.
刘凤丽  蒋刚  白丽娜  孔凡杰 《物理学报》2011,60(3):37104-037104
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全势能线性缀加平面波方法(FLAPW),分析了Bi2Te3-xSex体系中各原子自旋轨道耦合(SOI)的p1/2修正对体系性质的影响,并对Bi2Te3-xSex(x≤3)同晶化合物的电子特性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首次计算出Bi2S 关键词: 2Te3-xSex(x≤3)同晶化合物')" href="#">Bi2Te3-xSex(x≤3)同晶化合物 第一性原理 电子结构 自旋轨道耦合  相似文献   

16.
丁万昱  徐军  陆文琪  邓新绿  董闯 《物理学报》2009,58(6):4109-4116
利用微波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增强非平衡磁控溅射法在不同N2流量下制备无氢SiNx薄膜.通过X光电子能谱、纳米硬度仪等表征技术,研究了不同N2流量下制备的SiNx薄膜的化学键结构、化学键含量、元素配比及各元素沿深度分布.研究结果表明,N2流量是影响SiNx薄膜化学键结构、元素配比、元素延深度分布等性质的主要因素.在N2关键词: x')" href="#">SiNx 磁控溅射 XPS 化学键结构  相似文献   

17.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上对(Li3N)n(n=1—5)团簇各种可能的构型进行几何结构优化,预测了各团簇的最稳定结构. 并对最稳定结构的振动特性、成键特性、电荷特性等进行了理论研究. 结果表明,(Li3N)n(n=1—5)团簇中N原子的配位数以4,5较多见,Li—Li键长为0.210—0.259nm,Li原子在桥位时Li—N键长为0.185—0.204nm,Li原子在端位时Li—N键长为0.172—0.178nm;团簇中N原子的平均自然电荷为-2.01e,Li原子的平均自然电荷为+0.67e;Li3N,(Li3N)5团簇有相对较高的动力学稳定性. 关键词: 3N)n(n=1—5)团簇')" href="#">(Li3N)n(n=1—5)团簇 密度泛函理论 结构与性质 储氢材料  相似文献   

18.
张秀荣  吴礼清  康张李  唐会帅 《物理学报》2011,60(5):53601-053601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在Lanl2dz基组水平上对(OsnN)0,±(n=1—6)团簇的各种可能构型进行了几何参数全优化,得到了它们的基态构型;并对基态构型的平均结合能(Eb) 、二阶能量差分(Δ2En) 、解离能(Ed)和能隙(Eg)进行了理论研 关键词nN0')" href="#">OsnN0 (n=1—6)团簇')" href="#">±(n=1—6)团簇 几何结构 稳定性 密度泛函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