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采用高速纹影法实验研究了柱形汇聚激波与球形重气体界面相互作用的 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问题. 激波管实验段基于激波动力学理论设计, 将马赫数为1.2 的平面激波转化为柱形汇聚激波, 气体界面由肥皂膜分隔六氟化硫(内)和空气(外)得到. 采用高速摄影机在单次实验中拍摄激波运动的全过程, 对柱形激波的形成进行了实验验证, 并进一步观测了汇聚激波与球形气体界面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波系发展和气体界面变形以及反射激波同已变形界面二次作用的流场演化. 结果表明: 当柱形汇聚激波穿过气泡界面以后, 气泡左侧界面极点沿激波传播方向保持匀速运动, 气泡右侧界面发展成为射流结构, 气泡主体发展成为涡环结构; 在反射激波的二次作用下, 流场中无序运动显著增强并很快进入湍流混合阶段.  相似文献   

2.
在Richtmyer-Meshkov(RM)不稳定性实验研究中,形成两种不同密度流体的初始扰动界面是前提和关健.本文提出了一种流动肥皂膜气体界面生成方法,其工作原理是由细丝构成的导流框从激波管实验段穿过,肥皂液从导流框的上端注入并在重力作用下在导流框中形成流动肥皂膜,膜的两测可以分别充入不同密度的气体从而形成稳定的气体...  相似文献   

3.
界面不稳定性, 特别是Richtmyer–Meshkov (RM) 不稳定性, 是流体
力学中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 无论在学术研究领域还是工程应用领域都有着
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背景. RM 不稳定性问题自提出以来, 得到了学术界
广泛的关注, 其研究无论是在实验方法、数值模拟还是在理论分析方面都取
得了很大的进展. 在激波管中开展激波与界面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 即研究
界面初始扰动在激波诱导下的演化规律, 是目前研究RM 不稳定性的重要手
段. RM 不稳定性实验研究包括3 个部分, 分别是激波的产生、界面的形成
以及流场的观测. 综述了RM 不稳定性的实验研究进展, 并针对目前研究的
局限性提出了RM 不稳定性今后实验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汇聚激波作用下界
面不稳定性的发展规律; 激波冲击下多种形状及大振幅界面的演化机理; 三
维界面的RM 不稳定性发展规律; 可压缩湍流的形成与混合机理.   相似文献   

4.
根据流体力学界面不稳定性的线性理论,结合流体动力学零级量的计算程序,计算了柱面汇聚的界面不稳定性问题,给出的扰动发展结果与实验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5.
使用柱面炸药网络引爆柱面炸药,推动伍德合金-水叠层加速,用高速分幅相机测得了界面初始扰动的不稳定性发展,幅度从原来的-4.3mm发展到了+5.2mm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利用激波管实验对含灰气体激波结构作了研究。在灰粒负荷率低于0.4及激波马赫数低于1.5的范围内测量了压力、激波速度及灰粒浓度。激波后冻结及平衡压力可用R-H关系很好地加以计算,但松弛区长度则较基于球定常运动的计算值短得多。实验中观察到耗散激波结构并发现灰尘的存在减少气流中的压力脉动。激波传播速度与基于“等效气体”模型计算值相符。  相似文献   

7.
运用算子分裂技术,增加二阶空间中心差方法和两步Rung-Kutta时间推进方法计算动力学粘性以及热流部分对流场的影响,将可压缩多介质流体动力学高精度欧拉计算方法MFPPM发展到适用于NS(Nayier Stokes)方程的可压缩多介质粘性流体计算方法MVPPM.通过与界面不稳定性实验结果的比较,来检验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并验证计算程序的有效性.主要包括一个激波管实验和两个果冻实验,即英国AWE(Atomic Weapons Establishment)激波管实验和LLNL实验室的果冻环实验以及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冲击波物理与爆轰物理实验室进行的爆轰驱动下单层果冻界面不稳定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以及对应时刻的实验图象均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激波卷扬的气体粉尘边界层的实验与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瞬态阴影技术和激光消光技术对激波卷扬粉尘的现象进行了实验研究,理论研究采用PSIC(ParticleSourceinCell)模型,模型同时考虑了湍流效应及气固两相间的输运效应。结果表明,激波卷扬的粉尘颗粒在壁面附近湍流区内先被加速,一定高度后减速,从而在边界层内形成一个高颗粒浓度的区域。数值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真实火箭射流冲击流场中激波结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廉闻宇  张福祥 《力学学报》1990,22(6):737-741
本文采用一种有效的激光-莫瑞光栅干涉系统首次拍摄到真实火箭燃气射流冲击流场的激波结构.解决了长期以来无法拍摄到高温、高速、强火焰光的火箭射流流场图像的问题。利用这一系统,研究了射流冲击流场中激波结构的一些变化规律,发现了一些新的激波结构。较系统地研究了欠膨胀射流冲击各种锥体的激波形态。  相似文献   

10.
实验研究了低马赫数(1.27)激波作用air/SF6界面的RM不稳定性问题.air/SF6初始正弦界面由厚度为1~2 μm的薄膜相隔得到,用阴影法测试界面演化过程.实验结果表明:由于不稳定性重流体(SF6)向轻流体(air)演化成“尖钉”结构,而轻流体演化为“气泡”结构;由于界面切向速度差的Kelvin-Helm-ho...  相似文献   

11.
研究高温气体辐射的意义近20年来,由于空气动力学和爆炸波研究而发展起来的激波管,已成为具有广泛用途的实验工具,尤其在研究高温气体中的化学物理过程方面,更显示出它的独特优点.在激波管内,低压气体受激波加热而获得瞬时的高温.在其内部强烈地发生着各种原子和分子的过程.所有这些过程都可能伴随着光辐射现象.因此,研究高温气体的辐射,是探索高温气 ...  相似文献   

12.
朱跃进  董刚 《爆炸与冲击》2015,35(6):839-845

激波冲击火焰的现象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其中涡量的生成与演化对控制火焰发展起重要作用。为系统分析激波冲击火焰过程中的涡量特性,采用二维带化学反应的Navier-Stokes方程对平面入射激波及其反射激波与球形火焰作用的现象进行了数值研究,通过引入并行计算达到高网格分辨率的要求。计算结果表明,斜压项对火焰区内涡量生成起主导作用,压缩项和耗散项在火焰膨胀阶段抑制涡量生成,此外,火焰在激波压缩阶段主要受物理过程而非化学反应过程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斜冲击界面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界面受到斜冲击时的动力学问题。有效冲击摩擦系数被处理成冲击过程及初始冲击角的函数 ;界面的法向响应描述计及弹性接触、弹性变形极限以及依赖于应变、应变率及温度的完全塑性接触 ;界面在冲击过程中的构形变化也予考虑 ,并采用平均应变、应变率及最大温升的概念与估算。这种新的斜冲击界面动力学模型用于数值模拟刚性球对于延性靶的斜冲击实验 ,计算与实验比较 ,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4.
利用高速纹影测试实验研究低马赫数入射激波绕圆柱体后冲击N2/SF6平面界面,以及来自固壁的反射激波再冲击过程的(Richmyer--Meshkov,R--M)不稳定性特征.与平面激波作用不同的是,绕射后的激波会在界面处生成局部扰动.实验结果显示,入射激波作用下界面宽度增长缓慢,而反射激波再冲击后,局部扰动会产生大的"尖钉"和"气泡"结构;以及反射激波与边界层相互作用产生壁面涡,它们会加剧湍流混合区的增长;实验中反射激波过后混合区增长率不十分依赖于波前状态,增长规律同Mikaelian模型较吻合;来自尾部固壁的反射稀疏波会再次加剧湍流混合区的增长.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解气体-颗粒粘性流动方程组的方法。在此方法中,计算颗粒阻力时采用Henderson阻力系数公式,得到两相激波松弛流动数值结果,并与实验结果作了比较,详细分析和讨论了计算结果,揭示了两相激波松弛流动特性随颗粒容积比分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李进平  冯珩  姜宗林 《力学学报》2008,40(3):289-296
应用多组分NS方程和频散可控耗散格式(DCD)计算了爆轰驱动激波风洞中反射激波/ 边界层/接触面的相互作用过程,分析了驱动气体与试验气体在壁面射流作用下的掺混机制及 其对风洞试验时间的影响. 为了延长风洞的试验时间,提出在风洞贮室内增设环形隔板, 以隔离壁面射流,延长风洞试验时间的方法. 计算结果表明:环形隔板确实可以限制驱动气 体与试验气体的过早掺混,显著增加激波风洞的有效试验时间.  相似文献   

17.
郑波  胡栋 《爆炸与冲击》1997,17(2):174-181
介绍了用铝粉氧化反应所生成的中间产物的特征光谱来测量铝粉尘受激波点火延迟的新的测量方法.测量了三种不同形状和粒度的铝粉尘激波点火延迟。由实验证实,当环境温度在Al2O3的熔点左右时,铝粒都可以被点火;由于机制的不同,点火延迟相差很大;点火延迟与铝粉颗粒的比表面积和活性铝的含量有关,而与环境的氧含量基本无关;但当氧含量小于1%时,铝粉尘不能被点火。  相似文献   

18.
对充液腔体中气体射流的冲击效应进行了实验研究. 测量结果表明了冲击压力的瞬态最 大值、稳态平均值和脉动值随喷管进口压比的增加而增加,冲击区是主要的噪声源和动态压 力承载部位. 通过充气与充水两种状态的对比实验,还揭示了腔体充水时气体射流冲击压力 出现一个上冲阶段,其瞬态最大值比充气值有显著的增加.  相似文献   

19.
激波管研究高温气体的非平衡辐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在现代工程技术、激波结构的计算、实验室的激波物理现象研究和非平衡辐射诊断中,高温气体非平衡辐射性质的研究,在理论和实际中都有重要意义。早在五十年代,有的学者就观察过高温气体的非平衡辐射;六十年代初,国外许多学者对此感兴趣,但其定量测量还是在Lin设计出直径为24英寸的低密度激波管后做出的。关于非平衡辐  相似文献   

20.
从50年代起,激波管的研究已与原子分子物理学、光谱学、天体物理、化学动力学、等离子体动力学、喷气推进技术燃烧、爆炸、化工技术以及力学的各分支学科,都有一定的相互影响。到60年代,激波管及共研究的对象,差不多快要形成一门专门技术领域。世界上各研究单位的激渡管工作虽然各有不同,但激波管工作的内在特色,如实验工具及理论处理方法等,却有共同性。这种发展导致从1965年起两年一次定期召开激波管国际会议,有几十个国家的几百名代表参加,进行相当广泛的国际交流。用激波管进行高温气体方面的研究,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在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