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HIRFL)放射性次级束流线(RIBLL)上,用束流透射法测量了丰中子奇异核17B与C靶反应的总截面.假定17B具有15B(核芯)+2n结构,采用Gauss+HO形式的密度分布和零力程Glauber模型进行计算的结果可以很好地拟合实验数据,并得出17B的密度分布有一个很大的弥散,表明17B是双中子晕核. 关键词: 丰中子奇异核 反应总截面 Glauber模型 密度分布  相似文献   

2.
实验测量了83A MeV 14,15C的核反应总截面(σR)及15C产生14,15C和14C产生13C的动量分布(P//). 分析得到了15C产生14C和13C的动量分布半高宽(FWHM)分别为71±9MeV/c和223±28MeV/c, 而14C产生13C的FWHM为195±21MeV/c. 从15C和14C产生13C的FWHM与Goldhaber模型的预言基本一致. 而15C产生14C的FWHM却要比该模型计算小得多. 同时观测到15C的σR比相邻核有反常增加. 在Glauber模型框架中, 对实验测得的P//和σR进行了探讨. P//和σR的分析结果同时显示15C的最后一个中主要处于s1/2态, 具有中子晕结构.  相似文献   

3.
陈宝秋 《中国物理 C》1999,23(8):807-812
用相对论平均场理论研究了2sld壳丰质子核及其镜核的性质,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很好地符合.  相似文献   

4.
本总结了晕和皮等奇异核子结构研究的现状,介绍了发现晕和皮现象的实验证据。然后集中介绍了利用奇异核反应总截面的实验测量和理论模型,从中提取奇异核物质半径,核内核子分布以及介质中的核子-核子碰撞截面等重要信息,我们将特别强调通过实验测量和理论模型之间的联系来研究奇异结构性质。  相似文献   

5.
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HIRFL)放射性次级束流线(RIBLL)上,用束流透射法测量了丰中子奇异核17B与C靶反应的总截面.假定17B具有15B(核芯) 2n结构,采用Gauss HO形式的密度分布和零力程Glauber模型进行计算的结果可以很好地拟合实验数据,并得出17B的密度分布有一个很大的弥散,表明17B是双中子晕核.  相似文献   

6.
7.
放射性核束引起的奇异核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开展的工作,对放射性核束流引起的核反应总截面研究、放射性束流引起的熔合反应研究、放射性束流开展的天体物理核反应研究以及其它有关的核反应研究进行了评述,并对其可能的发展作了一些探讨 .The study of total nuclear reaction cross section, nuclear fusion reaction,nuclear reaction of astrophysics and related reactions induced by radioactive nuclear beam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is field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8.
远离β稳定线原子核的结构是当前核物理领域的一个前沿热点。β衰变谱学是研究核结构的重要方法,尤其适用于低产额的滴线核。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在RIBLL1装置上开展的sd壳区极丰质子核β延迟衰变谱学的实验研究。该工作获得了15个原子核精确的半衰期、衰变子核的质量、β延迟的质子和双质子发射以及$\gamma $跃迁的能谱、分支比和比较半衰期等数据,并重建了衰变纲图,大大丰富了此区域内质子滴线附近原子核的衰变谱学信息。还介绍了探测器阵列和实验方法,概括了所研究核的衰变性质和半衰期等。特别地,对几个典型核,20Mg和22Si以及26P和27S的衰变性质进行了阐述。此外,对相关话题,如三体力、镜像核衰变不对称性、与银河系中26Al超丰问题相关的热核反应率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重核252Cf自发裂变产生的瞬发γ谱的测量, 对丰中子核108Ru的能级结构进行了研究. 基带、单声子γ振动带和一个二准粒子带分别得到了确认和扩展, 同时识别了一个新的边带, 初步认定为二声子γ振动带. TRS模型计算表明108Ru核具有三轴形变,其形变参量为β2~0.29, γ=-22°. 推转壳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108Ru核基带回弯是由h11/2轨道的一对中子发生角动量的顺排所致. 对二准粒子带的组态特性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了晕和皮等奇异核子结构研究的现状 ,介绍了发现晕和皮现象的实验证据。然后集中介绍了利用奇异核反应总截面的实验测量和理论模型 ,从中提取奇异核物质半径、核内核子分布以及介质中的核子 核子碰撞截面等重要信息 ,我们将特别强调通过实验测量和理论模型之间的联系来研究奇异结构性质。  相似文献   

11.
使用20.11A MeV 64Zn束轰击17.2mg/cm2的Be靶,初步观察到了丰质子同位素65As.采用由磁分析器[1]、PPAC、电离室和PSSD组成的探测系统,成功地鉴别了反应产物的电荷态、原子系数和质量数.  相似文献   

12.
应用透射法对中能区F同位素与C靶的反应总截面进行了测量。发现^17F的反应总截面比其邻近同位素的反应总截面稍有增强。用Glauber模型和BUU模型对F同位素进行了差异因子d的分析。^17F的差异因子d比共附近同位素稍有增强。分析结果表明^17F可能存在质子皮结构。  相似文献   

13.
利用HIRFL 50MeV/u 13C束流在Be靶上碎裂,RIBLL选择出丰中子放射性次级束流8He,实验测量了25—40MeV/u 8He在28Si靶上的反应总截面.采用双参数HO密度分布形式,通过微观Glauber模型拟合8He实验数据,发现8He具有扩展的中子密度分布.实验结果与Warner反应总截面实验和Alkhazov弹性散射实验结果较好地符合.  相似文献   

14.
质子滴线核8B的最后一个质子的分离能只有0.137 5 MeV,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具有质子晕结构的候选核之一,对其反应机制和奇特结构的研究吸引了人们的关注。针对8B的奇特结构和反应机制研究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课题,研究人员在包括反应截面、碎裂产物动量分布宽度、电四极矩、熔合截面及弹性散射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但是8B的研究至今仍不够充分,需要从理论和实验上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丰中子核6He在28Si靶上的反应总截面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测量了20—40MeV u的轻丰中子核6He在Si靶上的反应总截面,并且结合6He的高能实验数据,采用双参数HO密度分布形式用Glauber模型计算得到较好的拟合.与Warner的实验数据比较,反应总截面数据系统性好,并与能量有明显的依赖关系. Total reaction cross section (σt) was measured for neuton rich nuclei 6He on 28Si target from about 20 to 40 MeV/u and compared with Warner s experimental data. It is found that the total cross section of 6He on 28Si depends on the energy and it can be fitted well by Glauber model using two term HO density distribution from high energy data of 6He.  相似文献   

16.
在对反应总截面的理论计算中,现有的理论计算值与实验数据在高能区可以很好的符合,但在中能区理论值低于实验值约10%—20%.通过对计算核反应总截面的Glauber模型加入有限程修正,并对输入的核物质密度分布采用双参数的费米密度分布形式.计算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值对于没有奇异结构的核在低中能区和高能区,都与实验数据很好符合.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用放射性核束研究奇异核性质的物理问题, 分析了理论研究的主要方法、模型和现状, 并就对关联、连续态与束缚态的耦合、壳效应和自旋 轨道相互作用、质子晕等问题作了进一步的讨论.We briefly present the physical aspects in the study of exotic nuclei with radioaction nuclear beams and introuduce the main theoretical methods,models and present status. A few theoretical problems,such as....  相似文献   

18.
将能量和同位旋相关的核子-核子碰撞截面引入QMD模型中,并利用壳模型中简谐振子位的密度分布,抽样出稳定的11Li核.仔细研究了11Li+12C反应的总截面.同Cugnon参数化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在中低能区,引起反应总截面增大的主要原因是,该能区核子-核子碰撞截面增大、反应时间尺度增长以及Pauli阻塞效应减小.  相似文献   

19.
理论和实验结果都表明17F的第一激发态有质子晕存在.用相对论平均场理论和Eikonal近似研究了质子晕核17F的第一激发态的电子弹性散射过程. 计算了17F的第一激发态的电荷形状因子,并与16O和19F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和讨论.结果显示质子晕的存在会使中等转移动量的电荷形状因子产生明显的变化,并且使低转移动量的电荷形状因子趋于降低.这说明电子散射对质子晕的存在是非常敏感的,表明可以用电子散射对奇特核的质子晕结构进行更精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应用透射法对中能区F同位素与C靶的反应总截面进行了测量.发现17F的反应总截面比其邻近同位素的反应总截面稍有增强.用Glauber模型和BUU模型对F同位素进行了差异因子d的分析.17F的差异因子d比其附近同位素稍有增强.分析结果表明17F可能存在质子皮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