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茶渍属地衣广泛分布于新疆北部.其基本特征为几乎都具有特久的子囊盘,子囊盘茶渍型.绝大多数茶渍属地衣适应于生活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它们对环境的适应性能力强.我们在进行分类的过程中,采用微量化学结晶法(MCT),薄层色谱法(TLC)等方法检测地衣物质,通过观察子囊盘结构、颜色和对地衣次生产物的分析,并对采自于新疆阿勒泰山哈纳斯自然保护区和天山天池所采集的茶渍属(Lecanora Ach.in Luyken) 300余号标本进行了整理及分类,初步定名新疆新记录地衣3种(Lecanora cenisia Ach , Lecanora crenulata,Lecanora intricata) ,本文对此三种新疆新记录地衣进行详细的描述并提供了三种新疆新记录地衣的彩色图片.所引用标本均保存于新疆大学资源植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2.
地衣(Lichen)是真菌与藻类的共生体,被誉为植物界的"先锋植物",是互惠共生现象中最突出最完善的类群.随着地衣细胞工程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地衣在各领域中的作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其中蕴含的巨大经济价值亦日益显露.地衣中富含地衣酸及地衣多糖,在医药,香料,食品,饲料,环境监测等方面都有发展潜能.由于地衣生长缓慢,难以人工培养,因而能否合理利用地衣资源,能否通过人工组织培养进一步提高地衣的经济效益,我们进行了初步探索.本次实验,在己知的地衣型真菌和藻类培养方法基础上,对新疆石耳属地衣(Umbilicaria haffm)中的淡肤根石耳(Umbilicaria Virginis schaer)在地衣型真菌培养基和共球藻有机营养培养基上,通过改变各种培养基中碳源的含量进行了组织培养.碳源可影响地衣酸的生成量,而地衣酸又直接影响地衣的生长.此次实验初步结果表明,不同碳源种类及碳源浓度对淡肤根石耳地衣的组织培养有一定影响,其中本次实验所用麦芽汁--酵母膏培养基(麦芽汁含量30g/L溶液)对新疆淡肤根石耳的地衣型真菌是较理想的培养基,30g/L的麦芽汁是对新疆淡肤根石耳的地衣型真菌的菌丝体的生长是被定为最佳浓度,共球藻培养基(葡萄糖含量20g/L溶液)对共生藻的生长较合适,20g/L葡萄糖是对新疆淡肤根石耳的共生藻的苍生皲髓池生长被定为最佳浓度.  相似文献   

3.
地衣(Lichen)是菌藻共生体.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细胞工程的发展,地衣的经济价值日益显露出来,引起了各方面的兴趣,在抗癌药物、生物制剂、香料工业等诸多方面有很大的发展潜能.大多数地衣特有的多糖具有高度的抗癌活性和增强免疫的功能,尤其是石耳属地衣所含有的多糖物质的抗癌活性已达到90%以上.在生态环境方面,地衣常被作为监测大气污染的指示生物.因此,我们对能否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条件下对其进行开发利用,能否用人工方法实现新疆石耳属地衣的组织培养进行初步探索.本文介绍了根据已知的真菌、藻类和蓝细菌培养的培养方法的基础上,对新疆石耳属地衣(Umbilicaria haffm)平盘石耳(V.leiocarpa Ds)在地衣型真菌培养基,共球藻有机营养培养基和蓝细菌培养基上对其进行的组织培养结果.结果表明此次实验我们采用的五种培养基中麦芽汁-酵母膏培养是平盘石耳地衣型真菌较为理想的培养基,而共球藻有机营养培养基对其共生藻生长也是比较适合的.在地衣型真菌培养基即麦芽汁-酵母膏培养基上的组织表面出现了细小的子束盘(nang),并数目较多.而在地衣型共球藻有机培养基上,组织块表面的褶皱顶端及组织块周围出现有白色生长物的现象,从这些结果看,我们认为很可能是因为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所以恰好适合在于这以上培养基中生长.根据以上实验结果,成功的建立了新疆平盘石耳地衣组织培养的初步基础模型.  相似文献   

4.
新疆药用地衣资源研究概况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衣是一类独特的生物类群,它的药用价值非常高,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科学家的重视.新疆现有地衣种类398种,其中不少具有药用价值.本文主要探讨新疆药用地衣研究概况,描述药用地衣的基本特征和地理分布区,为新疆药用地衣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结合新疆微孢衣属(Acarospora)地衣的180处分布点数据和22个环境变量,基于MaxEnt模型与ArcGIS方法,预测微孢衣属地衣在新疆的潜在分布,评价其生境适宜性,分析影响其分布的环境变量。微孢衣属地衣在新疆的生境适宜等级可划分为4个等级,高、次适宜生境区主要集中于新疆北部、中部及西南部的主要山脉所在区域和准噶尔盆地的部分区域,低适宜生境区连续分布于高、次适宜生境区的边缘,非适宜生境区占据新疆南部和东南部的广袤区域;年降雨量(bio12)、最干季度降水量(bio17)、最冷季度降水量(bio19)是影响微孢衣属地衣分布的关键环境变量,对MaxEnt模型的综合贡献率分别为36.2%、15.0%和11.6%。  相似文献   

6.
对绿皮地卷(Peltigera aphthosa)共生藻进行了分离、纯化,并对其培养特性进行了实验观测,结果表明绿皮地卷(Peltigera aphthosa)共生藻在光照1 500~2 000lux,温度18~25C下生长良好;地衣型真菌培养基--土壤浸汁培养基不仅可以用于地衣型真菌的培养,也是培养地衣共生藻的理想培养基,用此种培养基在试管中培养的共生藻可保存一个半月到两个月,而在用蜡带封口的培养皿中可保存几个月至一年.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新疆哈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初步研究新疆北部森林生态系统地衣植物生活型.将该地区的地衣植物生活型划分为石生固着型;地面固着型;树上附生型;藓丛附生型;草地附生型;旱生根着型等类型.其中,树上附着生种类非常丰富,占该地区地衣植物总种数的36.89%,其次为石生固着型占22.33%;草地附生型最少,只占该地区地衣植物种类的4%.从分析结果还可知,新疆哈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衣种类和生活型类型比较丰富,反映出该地区独特而复杂的地衣植物特点.  相似文献   

8.
2003年8月作者有幸随真菌地衣科考队到新疆的北疆考察并采集标本,新疆地域之广大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里报道了这次采集到的标本和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的相关标本65个种.其中绝大多数是木材腐朽菌,29种是药用真菌.所有标本均保存在(HMAS).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土壤生物结皮中地衣植物种类及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参与土壤生物结皮的有13种地衣植物,即藓生双缘衣、拟橙衣、丽石黄衣、准葛尔橙衣、磷网衣、胶衣珊瑚变种、坚韧胶衣、金黄茶渍、碎茶渍、鳞饼衣、网衣、糙伏毛微孢衣、鳞核衣,分别属于5个目,10科.并分析了其分布特征,发现地衣植物的分布与苔藓植物有负相关关系,地衣的分布受到环境温度、太阳辐射强度、降水量等因素的影响.同时我们计算了三个组间的地衣多样性和相似性,发现组1的多样性最高,次为组3,组2的多样性最低.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新疆天山、昆仑山和阿勒泰山等高大山区实地考察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对新疆境内分布的地衣种类、地理分布、生态特征有初步认识,特别是对哈纳斯地区地衣生存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现以阿勒秦哈纳斯自然保护区为例,探讨已知在本地区采集到的103种地衣种的生态特征和生存因子进行分析,这对新疆地衣研究,干旱区生物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有一定的意义,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新疆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衣名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多年的实地考察研究,并结合其他研究者的研究资料,进一步地整理和补充了分布在新疆阿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衣名录。结果如下:本地区分布的地衣有120种,它们分别属于49属,21科。同时我们发现该地区地衣物种的分布随着海拔高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2.
一类4pq(p>q≠3)阶群的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有限群理论中,确定n阶群的构造是一个分类问题.利用了超可解群的性质,通过群的扩张理论解决了在p 1(modq)时4pq(p>q≠3)群的构造,即证明了下面的定理:当p/≡1(modq)时4pq(p>q>3)阶群的构造:①10种,p/≡1(mod 4),q/≡1(mod 4)时;②16种,p≡1(mod 4),q≡1(mod 4)时.③12种,p≡1(mod 4),q/≡1(mod 4)时;④12种,p/≡1(mod 4),q≡1(mod 4)时.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以氧氟沙星为配体的镍(Ⅱ)配合物Ni(ofo)2*4H2O,通过红外光谱和热分析等方法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推测了配合物的可能结构,并利用液体稀释法测定了药物配体和配合物对两种革兰氏阳性菌和两种革兰氏阴性菌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配合物与药物配体的抗菌活性和抗菌谱相同.采用MTT比色法测定了配体及配合物对HL-60(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的抑制作用,采用SRB蛋白染色法测定了配体及配合物对BEL-7402(人肝细胞性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Ni(ofo)2*4H2O对BEL-7402细胞没有抑制作用,对HL-60细胞在较高浓度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用TG-DTG-DTA(热重-微分热重-差热)联用技术研究了固体配合物[Nd2(Glu)2(H2O)8](ClO4)4.H2O在动态氮气气氛中的热分解过程.采用微分法中的Achar法和积分法中的Coats-Redfern法对热分解第三阶段的数据进行非等温动力学分析处理,推测出热分解机理为二级化学反应,求出了热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用Doyle-Zsako法和Satava-Sestak法对所得结果进行了验证,进一步证明所得动力学参数和机理函数的正确性.4种方法求得的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的平均值分别为198.75kJ/mol和1.69×1017s-1.  相似文献   

15.
中心二项式系数的卷积nk=02kk2(n k)n k与基数为4n的某些组合结构之间存在如下关系:4n=nk=02kk2(n k)n k.本文中先用组合结构分别对nk=02kk2(n k)n k和4n给出组合解释,然后通过一种算法使它们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来给出一种新的证明方法.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UV-B辐射增强对指状许水蚤(Schmackeria inopinus Burckhardt,1913)和猛水蚤Harpacticus sp.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辐射处理对指状许水蚤和猛水蚤的生长没有明显的影响,两种剂量(0.086 4 kJ/m2和0.043 2 kJ/m2)的UV-B辐射对指状许水蚤和猛水蚤各个发育时期(从NⅡ期到成体)的体长都无显著性影响(p>0.05). 但UV-B辐射处理严重抑制了指状许水蚤的整个发育进程,与对照组相比,二个处理组(0.043 2 kJ/m2和0.086 4 kJ/m2)从NⅡ期到成体所需的发育时间都明显延长(p<0.01),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时间也明显长于相应的对照组(p<0.01). 同样UV-B辐射处理也明显抑制了猛水蚤的整个发育进程,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0.043 2 kJ/m2)和高剂量(0.086 4 kJ/m2)处理组从NⅡ到成体的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发育时间和整个发育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分别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差异. 本研究结果亦表明UV-B辐射处理对指状许水蚤发育的影响明显大于猛水蚤,高剂量(0.086 4 kJ/m2)UV-B辐射处理对2种海洋桡足类发育的影响远远高于低剂量(0.043 2 kJ/m2)处理.  相似文献   

17.
价电子平均能级拓扑指数mW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受Randic分子连接性拓扑指数mX的启发,构建了价电子平均能级拓扑指数mW.用mW的0、1阶指数分别与16种碱金属卤化物的熔点m.p.、磁化率Xm、键长Bd、20种碱金属卤化物的生成焓△fHθm、离子水化能△hGθm、晶格能U1、20种碱土金属卤化物的晶格能U2、19种金属氧化物、硫化物和氟化物的晶格能U3、51种金属离子水合热△hHθm和80种离子标准生成热△fHθm关联,拟合的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指)数分别为0.950 8、-0.989 3、-0.995 6、0.986 0(0.986 4)、0.981 7(0.982 0)、0.996 5(0.996 9)、0.988 7(0.989 5)、0.994 9(0.995 4)、0.989 4和0.981 0,基本上满足优级或良级标准.预测取得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四种重金属对绿蟾蜍蝌蚪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报导了4种重金属离子对绿蟾蜍蝌蚪的96h(小时)急性毒性.Ag~+、Cu~(++)、Hg~(++)和 Cr~(+6)的96hLC_(50)值分别是0.29ppm、1.1ppm、0.7ppm 和50ppm.四种重金属都是腐蚀剂,能使蝌蚪皮肤溃烂或脱色,其中以银和铜的腐蚀性最强.不同金属的中毒表现明显不同.由于蝌蚪对重金属的敏感性,蝌蚪作为监测水体污染的检测系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两种高氯酸铒和甘氨酸及丙氨酸的混配型配合物,经元素分析、化学分析、热重、差热及与有关文献对比,确定其组成为[Er2(Gly)4(Ala)2(H2O)4](ClO4)6.3H2O和Er2(Gly)5(Ala)3(ClO4)6.2H2O.用溶解量热法在具有恒温环境精密溶解-反应热量计上分别测定了298.15K时两种配合物的反应物和产物在2mol/LHCl溶液中的溶解焓.通过设计热化学循环求出配位反应的焓变ΔrHm,进而计算出配合物的标准生成焓:ΔfH—○—m—{[Er2(Gly)4(Ala)2(H2O)4](ClO4)6·3H2O,s,298.15K}=-7408.60kJ·mol-1;ΔfH——m○—{Er2(Gly)5(Ala)3(ClO4)6·2H2O,s,298.15K}=-7079.16kJ·mol-1.  相似文献   

20.
钴卟啉的合成及消除有毒氧自由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合成与结构表征了4个钴卟啉配合物Co(Por),Por=5,10,15,20-四[(3,4,5-三甲氧基苯基)卟啉(1),(对甲基苯基)卟啉(2),(对氯苯基)卟啉(3),(对磺酸基苯基)卟啉(4)].并用它们作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模型物进行了双功能模拟酶活性的测试核黄素-蛋氨酸光照法证实,在10-5~10-6mol/L浓度范围内4种配合物均有消除超氧自由基((O-2)的作用;分光光度法证实具有催化H2O2的分解作用,其分解率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用小鼠肝匀浆法测定,四种钴卟啉均表明有良好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