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报道在无水乙醇中合成了TTA和TPPO与除Tm和Lu外的整个系列希土离子的三元配合物。实验发现,对于La、Ce形成组成为RE(NO_3)_2(TTA)(TPPO)_3的配合物;而对于其余希土离子则得到组成为RE(NO_3)(TTA)_2(TPPO)_2的配合物。培养出了Pr(NO_3)(TTA)_2(TPPO)_2配合物的单晶,测定了它的分子和晶体结构。根据结构数据讨论了配合物的红外和紫外光谱。  相似文献   

2.
刘强  张帅  杜凯  尹强  李娃  蔡佩君 《无机化学学报》2018,34(6):1143-1148
在温和条件下合成了2种以β-二酮和三苯氧膦为配体的钕三元配合物[Nd(TTA)_3(TPPO)_2](1)(TTA=2-噻吩甲酰三氟丙酮,TPPO=三苯氧膦)和[Nd(BFA)_3(TPPO)_2](2)(BFA=4,4,4-三氟-1-苯基-1,3丁二酮),获得了单晶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配合物结构。晶体分析显示,2种配合物均为八配位结构,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对2种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近红外荧光分析,探讨了配合物的荧光特征。  相似文献   

3.
新的β-二酮及其Eu(Ⅲ)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荧光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合成了一种新的β-二酮,2-吡啶甲酰苯甲酰甲烷(HPBM),以元素分析和1H NMR谱确定了其组成,核磁和红外分析结果表明HPBM主要以烯醇式存在.以HPBM作配体采用溶液析出法合成了Eu(Ⅲ)的二元配合物,并以邻菲罗啉(Phen)、三苯基氧膦(TPPO)作为第二配体合成了两种新的三元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进行了表征.荧光光谱研究表明:配体与EuM3+之间存在着有效的能量传递,且显示Phen和TPPO对配合物有较强的敏化作用.发射光谱表明三种配合物均显示Eu3+离子的特征发射光谱,发射谱线很窄,主发射峰为Eu3+的5D0-7F2发射.三种配合物中Eu(PBM)3(TPPO)(H2O)2发光强度最高,是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红色高亮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4.
在酸性介质、含水溶剂中合成了四元混配化合物[Ln(BA)2(NO3)(phen)]2(BA=苯甲酸根;Ln=La,Ce,Pr,Nd,Sm,Eu,Dy,Gd,Tb,Er),用元素分析、IR、DTA-TG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配合物的顺磁性能和荧光性能.镨配合物的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属三斜晶系,双核,Pr3+的配位数为9,4个BA呈二种配位方式,丰富了四元配合物的结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分别制备了二氧化硅壳层厚度为10、25和80 nm的三种Ag@S O2纳米粒子,合成了铕与不同比例苯甲酸根(BA)的配合物、铕与1,10-邻菲罗啉(phen)及2,2′-联吡啶(bpy)的配合物,并对其进行表征.表征结果推测配合物的组成为Eu(BA)nCl3-n·2H2O(n=1,2,3)、Eu(phen)Cl3·2H2O和Eu(bpy)Cl3·2H2O.配合物的荧光光谱显示,在加入Ag@Si O2纳米粒子后,复合物的荧光强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这可能是由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造成的.不同硅壳厚度的Ag@Si O2纳米粒子的荧光增强顺序是25 nm80 nm10 nm,这表明二氧化硅核壳厚度约25 nm时有较强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此外,在这些复合物中,Eu(phen)Cl3·2H2O复合物的增强效果是最强的,而Eu(BA)nCl3-n·2H2O的增强效果是最弱的.在三个苯甲酸铕配合物中,Eu(BA)3·2H2O的增强效果最弱,其他两个苯甲酸铕复合物增强效果相对较好.原因可能是含氮配合物(Eu(phen)Cl3·2H2O和Eu(bpy)Cl3·2H2O)可以和Ag@SiO2更好地成键,而苯甲酸铕配合物和Ag@Si O2纳米粒子的作用相对较弱.Ag@SiO2纳米粒子有望应用于增强稀土材料的发光.  相似文献   

6.
在合成含有8-羟基喹啉(8HOQ)配位基单体的基础上,将其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共聚得到含有8-羟基喹啉侧基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8q),实现了8-羟基喹啉的高分子化;通过PMMA8q和小分子协同配体与稀土离子Eu(Ⅲ)的配位反应,制备了两个稀土高分子发光配合物:Eu(PMMA8q)(8HOQ)2(H2O)3和Eu(PMMA8q)2(TTA)(H2O)3(TTA:噻吩甲酰三氟丙酮)。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方法对各阶段产物进行了表征,用荧光光谱研究了两个稀土高分子配合物的荧光特性及发光机理。  相似文献   

7.
配合物EuxM1-x(TTA)3(H2O)2(M=La,Gd)光致发光特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合成了一系列组成为EuxM1-x(TTA)3(H2O)2(M=La,Gd)的固体配合物,利用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结构和发光性质随Eu3+浓度的变化规律.红外光谱的结果表明,配合物的成份为Eu(TTA)3(H2O)2和M(TTA)3(H2O)2,没有新化合物生成.而荧光光谱的结果显示配合物的发光强度与Eu3+浓度不成线性关系,其中不发光的M(TTA)3组分对发光有增益作用.对其可能的发光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以8-羟基喹啉(8HOQ)、噻吩甲酰基三氟丙酮(TTA)为配体合成了稀土固体三元配合物。元素分析表明配合物的组成为Eu(TTA)(8HOQ)2·H2O。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分析表明配合物中配体TTA和8HOQ均与稀土螯合配位。荧光光谱分析表明,合成的配合物根据激发光的不同,可发射蓝光和红光。以326nm激发时,发射415nm左右的蓝光和617nm的红光的混合光;以348nm激发时,主要发射618nm的红光。蓝光来自配体8HOQ的发射,而红光来自稀土离子的发射。配体TTA和稀土Eu3+之间存在高效率的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Eu(TTA)3·Phen和Eu0.8Y0.2(TTA)3·Phen固体配合物微晶粉末及其掺杂的SiO2凝胶样品.在300~800nm测定并解释了其光声光谱.在配体吸收处,Eu0.8Y0.2(TTA)3@Phen的光声强度低于Eu(TTA)3@Phen的光声强度;而对于配合物掺杂的凝胶样品,则情况相反.Y3+的引入改变了配合物的弛豫过程,且配合物在粉末和凝胶状态下,弛豫历程不尽相同.结合荧光光谱研究了标题化合物的发光特性,并建立了能量传递模型.  相似文献   

10.
余江  许振华  徐光宪  韩梅 《化学学报》1997,55(2):153-159
首次合成两种穴醚[2.2](C[2.2]), α-噻吩甲酰三氟丙酮(HTTA)和稀土铕(Ⅲ)的三元混配配合物: 2Eu(TTA)3.2HTTA.C[2.2](A)和2Eu(TTA)3.C[2.2](B)。与传统的强荧光配合物Eu.(TTA)3.2H2O(C)相比, 有以下的相对荧光强度比例关系: I(A):I(B):I(C)=13.3:3.7:1, 且混配配合物荧光单色性好。配合物的差热热重、红外光谱、Raman光谱和荧光光谱表明, 三元配合物分子中共轭效应增强, 分子内能量转移效率提高; 配合物晶体场对称性提高; 同时消除了水分子对荧光的猝灭作用, 增强了三元混配配合物的荧光强度。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铕-铽-钆-六氟乙酰丙酮(HFA)三元配合物Eu0.4Tb0.4Gd0.2(HFA)3(TPPO)2(TPPO: 三苯基氧化磷), 其组成和结构经元素分析和红外吸收光谱确认; 研究了三元配合物的发光性能, 以及铽、钆离子对铕离子发光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配合物中存在着声子支助的Tb3+→Eu3+的能量转移, 增强了Eu3+离子的室温特征荧光发射, 且样品的发光颜色随温度的改变而变化, 具有温敏特性.  相似文献   

12.
线性共轭高分子P-1是由单体1,4-二溴-2,3-二正丁氧基萘(M-2)和5,5'-二乙烯-2,2'-联吡啶(M-3)通过Pd催化Heck偶合反应合成得到,高分子配合物P-2和P-3由高分子P-1和Eu(TTA)3·2H2O和Gd(TTA)3·2H2O反应生成.高分子P-1能发射强蓝绿色荧光.高分子配合物P-2和P-3发光性能测试表明,含有Eu(Ⅲ)的高分子配合物P-2不仅显示高分子荧光,而且还显示了Eu(Ⅲ)(5D0→7F2)特征荧光,含Gd(Ⅲ)的高分子配合物P-3仅发射高分子的荧光,其荧光波长相对P-1而言,呈现13 nm红移.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Eu(TTA)3L1(Ⅰ)和[Eu(TTA)32L2(Ⅱ)二种新的铕(Ⅲ)三元配合物(TTA=噻吩甲酰三氟丙酮一价阴离子、L1=4,5-二氮芴-9-酮、L2=4,5-二氮芴-9-酮连氮)。用元素分析、IR、UV和溶液荧光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探讨了溶剂对Eu(Ⅲ)三元配合物荧光光谱的影响,发现在CH3CN中Eu(Ⅲ)三元配合物发光效果最好,而溶剂DMF会使配合物荧光减弱。  相似文献   

14.
芳香羧酸铕-含氮杂环配体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分别以苯甲酸、苯乙酸、β-苯丙酸、苯丙烯酸为第一配体,1,10-邻菲口罗啉或2,2′-联吡啶为第二配体,合成了7种铕(Ⅲ)的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配位滴定分析,确定了各配合物的组成。通过红外光谱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初步表征,在配合物中羧基氧原子和邻菲口罗啉及联吡啶中的氮原子均参与了配位。采用TG-DTG技术对7种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进行了研究,以phen为第二配体的4种铕(Ⅲ)的三元配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室温下测定了各配合物粉末的激发和发射光谱。结果表明:羧酸配体相同,以邻菲口罗啉为第二配体的配合物的荧光强度要大于以联吡啶为第二配体的配合物的相应荧光强度。7种铕(Ⅲ)的三元配合物中,最强发射峰强度顺序为:Eu(-βPPA)3phen>Eu(BA)3phen>Eu(PLA)3phen>Eu(BA)3bipy>Eu(PLA)3bipy>Eu(CA)3phen.H2O>Eu(CA)3bipy(其中BA为苯甲酸根、PLA为苯乙酸根、β-PPA为β-苯丙酸根、CA为苯丙烯酸根、phen为1,10-邻菲口罗啉、bipy为2,2′-联吡啶)。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Eu^3 -邻菲罗啉(phen)-苯甲酸(BA)-丙烯酸(AA)有机稀土配合物,并确定其结构式为Eu(phen)(BA)2(AA)。将此配合物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得到一种透明且发光强度高的稀土高分子光致发光材料,并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证实是共聚物,而不是共混掺杂,同时检测了样品的荧光光谱,实验结果表明样品中引入邻菲罗啉,荧光强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6.
水杨醛缩邻氨基苯甲酸Schiff碱稀土配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水杨醛缩邻氨基苯甲酸及其四种稀土配合物的合成,通过元素分析、IB、UV、1H NMR及热失重分析,确定配合物组成为REL( H2O)C12·H2O( RE=Y、La、Sm、Eu);测试了配合物的荧光性,在激发光源辐射下,Y(Ⅲ)、La(Ⅲ)、Eu(Ⅲ)、Sm(Ⅲ)四种稀土配合物在500-700nm区域产生荧光,λ...  相似文献   

17.
以对苯二甲酸(H2L)为配体,合成了系列(Eu1-xYx)2L3.3H2O固体粉末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紫外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并通过荧光光谱研究了它们的荧光性质.结果表明钇掺入配合物后,能增强Eu3+的特征荧光,当铕与钇的摩尔比为0.05∶0.95时荧光强度最强.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一种新型双金属杂核配合物Eu(TTA)3Zn(Salen).H2O(Salen=双水杨醛缩乙二胺,TTA=2-噻吩甲酰三氟丙酮),并对其进行了结构和荧光性能表征.配合物的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ī空间群.中心Eu(Ⅲ)离子与六个TTA分子的氧原子和Salen分子的两个酚氧原子配位,形成8配位的扭曲四方反棱柱构型.Zn(Ⅱ)离子与Salen分子中的两个酚氧原子和两个氮原子以及一个水分子配位,形成五配位的扭曲的四方锥构型.配合物Eu(TTA)3Zn(Salen).H2O的发光量子效率(18.0%)较配合物Eu(TTA)3.2H2O(12.5%)发光量子效率有明显提高,说明第二配体Zn(Salen).H2O对中心离子有较强的敏化发光作用.  相似文献   

19.
首次合成两种穴醚[2.2](C[2.2] ),α-噻吩甲酰三氟丙酮(HTTA)和稀土铕(Ⅲ)的三元混配配合物:2Eu(TTA)_3·2HTTA·C[2.2](A)和2Eu(TTA)_3·C[2.2](B).与传统的强荧光配合物Eu·(TTA)_3·2H_2O(C)相比,有以下的相对荧光强度比例关系:I(A):I(B):I(C)=13.3:3.7:1,且混配配合物荧光单色性好.配合物的差热热重、红外光谱、Raman光谱和荧光光谱表明,三元配合物分子中共轭效应增强,分子内能量转移效率提高;配合物品体场对称性提高;同时消除了水分子对荧光的猝灭作用,增强了三元混配配合物的荧光强度.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Ce(TPPO)2(TTA)2(NO3)2(Ⅰ)和Th(TPPO)2(DBM)(NO3)3(Ⅱ)两个三元配合物。通过电导、热谱、吸收光谱的测试,对它们的性质进行了研究。并运用FT-IR的差谱技术研究了三元配合物的配位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