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提出了可以分析丙烯氨氧化合成的丙烯腈中微量杂质的气相色谱法.采用癸二酸二壬酯/6201型担体色谱柱,可以使乙腈在丙烯腈之前流出,提高了分析乙腈的灵敏度.文中列出了各微量杂质的最低鉴定量,测定的标准误差在±10%以内.总分析时间约1小时.  相似文献   

2.
龚永强  鲁刚 《色谱》1998,16(2):155-157
 在丙烯氨氧化合成丙烯腈过程中,尾气内含有因反应而生成的CO2,CO,C2H4,未反应完全的C3H6,O2和不参与反应的N2以及丙烯原料气中少量的C3H8。使用含有双阀、双检测器、双色谱柱的气相色谱系统可使上述所有气体得到分离,而且分离效果好,定量准确,操作简单,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3.
在丙烯氨氧化合成丙烯腈过程中,尾气内含有因反应而生成的CO2,CO,C2H4,未反应完全的C3H6,O2和不参与反应的N2以及丙烯原料气中少量的C3H8。使用含有双阀、双检测器、双色谱柱的气相色谱系统可使上述所有气体得到分离,而且分离效果好,定量准确,操作简单,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4.
丙烯腈合成过程中丙烯腈及其杂质的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永强  徐秀林 《分析化学》1998,26(4):492-492
1引言采用丙烯氨氧化法合成丙烯腈,在反应生成丙烯腈的同时,还有一些副产物如乙腈、丙烯醛、丙烯酸、CO、CO2等杂质生成。文献报道的丙烯腈及其杂质分析方法主要有极谱法、光谱法和色谱法,其中色谱法最为常用。对于色谱法分析,国标中指定固定相是GDX-502,于桂霞等使用GDX-102和上试402有机载体混装填充柱。这类固定相的主要缺点是使用一段时间后保留值改变,分离度下降且分析时间较长。近来文献有关丙烯腈色谱分析改进方法大多涉及到毛细管柱的使用。本文采用FFAP毛细管色谱法内标定量、同时测定丙烯腈、乙…  相似文献   

5.
丙烷直接氨氧化制丙烯腈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丙烷直接氨氧化制丙烯腈是一条潜在的具有巨大经济效益的丙烯腈生产路线。本文概述了丙烷直接氨氧化制丙烯腈的催化反应机理,对丙烷直接氨氧化制丙烯腈的催化反应路径进行了归纳,同时对丙烷直接氨氧化制丙烯腈催化剂设计的思想以及日前所开发的几类丙烷直接氨氧化制丙烯腈催化剂体系加以了总结,重点介绍了锑酸盐和钼酸盐催化剂,对锑酸盐和钼酸盐催化剂活性相的结构、影响活性相形成的因素以及催化剂的结构与催化反应性能的关系等问题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易淑云 《色谱》1990,8(5):328-330
近年来,生物技术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很多有机化工产品都可由生物化学方法生产。生物催化法与化学催化法相比具有反应条件温和、选泽性高等优点。在某些合成步骤比较复杂的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中,生物催化将逐步取代化学催化法。环氧丙烷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采用酶催化氧化方法从丙烯制取环氧丙烷已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本文选择不同担体制备的填充色谱柱,在不同的检测器上进行考察,建立了丙烯酶催化氧化制环氧丙烷及卤代醇的反应产物气相色谱分析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7.
薛慧峰  叶荣  刘满仓  胡之德 《分析化学》2004,32(8):1031-1034
提出了一种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工业丙烯腈中微量噁唑及其它杂质的方法。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丙烯腈中的噁唑及其它杂质进行了定性,并用化学法验证了噁唑的定性结果。采用有效碳数法计算出噁唑的质量相对校正因子为2.396,内标法测定了国内不同公司生产的丙烯腈中微量杂质的含量。其中噁唑的质量含量为0.001%-0.06%。方法已在某石化公司丙烯腈装置技术改造中应用于噁唑含量的控制分析。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用碳酸丙烯酯(PC)和低粘度的乙二醇二甲醚(DME)作电流型电化学氨气传感器的有机混合电解液时,氨在碳载Pt(Pt/C)催化剂电极上的电氧化性能.实验表明,Pt/C催化剂电极对氨的氧化有很好的电催化活性,稳定性、选择性和响应时间等参数均良好,而且还能耐高温低湿的条件,可解决水溶液电解液因蒸发而失效的问题,延长了传...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锑铁催化剂上丙烯氨氧化反应机理,以[1-~(14)C]丙烯进行反应,通过化学降解测定了产物丙烯腈和乙腈分子中的放射性分布。结果表明丙烯腈中C_2H_3和CN基上的放射性之比为55.5∶44.5,证明89%的丙烯腈是按烯丙基机理生成的。另外根据各种副产物的放射性分布推测出:反应过程中丙烯腈可在单键处断裂——乙烯基碳原子氧化成CO和CO_2,而氰基则转化成HCN,还有少量在双键处断裂生成乙腈;而丙烯则可通过烯丙基均匀断裂分别生成CO,CO_2和HCN,还有少量烯丙基在一端断裂生成乙腈。由乙腈的甲基和氰基上有大致相等的放射性这一实验结果推测出,烯丙基转化为乙腈是由含氮基团引向烯丙基的中间碳原子引起的。本文还以[1,3-~(14)C]丙烯腈为示踪物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论,并推测出乙腈,HCN,CO和CO_2均是平行生成的,而没有发生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0.
板状镍催化剂上氨分解和氨部分氧化制氮氢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一种 Ni/Al2O3多孔板状催化剂.该催化剂在反应温度高于750℃,氨分解率高于99.5%时,允许反应空速达10000—40000h-1.用该催化板组装的反应器可采用内加热形式,和一般的外加热反应器相比可节约能耗约30%.在催化板上氨分解的经验动力学方程是γ=kp2NH3,表观活化能为153.0kJ/mol.将该催化剂用于氨部分氧化时,在空气和氨比为1.0—1.7,680—750℃,氨空速10000—40000h-1条件下,在氨点火后无外加能源情况下,能制得含氢30~43%,残氧小于0.1%的氮氢混合气,氨的转化率>99.5%,连续250小时反应表明,催化剂活性稳定.宏观动力学研究得出,反应对氨呈零级,表观活化能为37.2kJ/mol.  相似文献   

11.
在等离子体法天然气制乙炔的工艺过程中,要求分析天然气经等离子流裂解所得裂化气中的乙炔、乙烯、氮和残余甲烷以及稀乙炔中的甲基乙炔、乙烯基乙炔和二乙炔(我们统称高乙炔)。将射流技术应用于上述两种气体的色谱分析,以实现自动取样、自动进样、自动更换取样点、自动更换色谱柱、自动更换鉴定系统、仪器的自动调零以及热导池作鉴定器时甲烷、乙烯、乙炔出峰讯号的自动衰减。Robert L.Wade等用样品作射流元件的气源,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TBH与各种胺组成的引发系统对丙烯腈水溶液聚合的影响,发现胺的结构对聚合速度与转化率有极大的影响,其聚合速度顺序为:Et_3N、HEA>TEA>DMA,MEA>TEA·HCl。其中以 TBH-TEA体系效果最好,聚合速度快,转化率也高。此外,聚合反应中大致有着这样的规律,诱导期与聚合速度有较明显的平行关系,即诱导期短,聚合速度大,诱导期长,聚合速度小;而诱导期又与这些三极胺的碱性(pK_b)也有一定的平行关系,碱性强的(pK_b小)诱导期短,碱性弱的(pK_b大)诱导期长。 在所用的引发体系中,TBH-TEA及BPO-TEA体系,聚合速度与转化率随着TEA 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在 TBH-Et_3N、TBH-HEA 及 TBH-DMA 体系时,随着胶的浓度增加前二者聚合速度虽然增加但转化率反而下降,而后一体系则聚合速度与转化率都呈下降。  相似文献   

13.
14.
用XRD,Mossbauer,XPS和TPD研究了Sb-Fe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和它们的催化行为以及TPD的产物分布。XRD测定表明,活性组分可能有FeSbO_4和Sb_2O_4。穆斯堡尔谱结果确定活性组分除有FeSbO_4外,还有FeSb_2O_6。由富锑催化剂的XPS分析,出现结合能为709.3eV的肩峰,进一步证明含Fe_(2+)新活性组分FeSb_2O_6的存在。由Fe_(3+)和Fe_(2+)含量与活性的关系可以得出结论,催化作用取决于FeSbO_4,FeSb_2O_6和Sb_2O_4的协同作用,FeSb_2O_6是表面活性中心。最后,由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和催化作用以及TPD产物分布初步探讨了催化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流化床反应器研究了多元复合氧化物PMo_(12)Bi_3Fe_(8-x)Ce_xK_(0.1)O_y(x=0-8)中稀土元素铈对丙烯氨氧化的催化作用,并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热重技术表征了催化剂的结构,发现x=2-3时,丙烯腈的收率最高。催化剂中存在Fe_2(MoO_4)_3,Ce_2(MoO_4)_3、α-Bi_2O_3、3MoO_3。这三种物相的互相溶解和凝结形成固溶体和准均相,使活源。份在各物相表面或界面上均匀分布,由此产生的各活性组份的协调作用是催化活性的主要来性组铈能抑制MoO_3升华,稳定活性相结构。  相似文献   

16.
TS-1催化丙烯环氧化过程中环氧丙烷的开环反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环氧丙烷的开环反应是TS-1催化丙烯环氧化制备环氧丙烷过程的副反应,本文对醇溶剂中开环反应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该反应的酸性催化机理,酸性主要来自TS-1与H2O2的相互作用产生的质子酸,醇溶剂能显著增强体系酸性从而加快环氧丙烷的开环反应速度。三种醇按酸性增强程度的顺序为甲醇>异丙醇>仲丁醇。根据反应的Eley-Rideal 机理(吸附态的PO与游离态的醇发生开环反应,表面反应为控制步骤)再考虑各组分在TS-1上的吸附特点提出反应的机理模型。用实验数据进行了回归,得到了令人满意的动力学方程式,实验数据与模型计算值平均偏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17.
用XRD,IR,Mossbauer,ESR,XPS和TPD研究了50%Ni_3Co_5Fe_xBiPK_(0.1)Mo_(12)O_(48.05+(3/2)x)-50%SiO_2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催化行为和产物分布。结果表明,活性组分有Fe_2(MoO_4)_3,Bi_2O_3·3MoO_3,CoMoO_4和NiMoO_4。Bi_2O_3·3MoO_3是表面活性中心,起选择氧化作用;Fe_2(MoO_4)_3则起氧化还原的促进作用;CoMoO_4和NiMoO_4起结构稳定作用。还探讨了催化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8.
利用TPS方法考察了WO3在γ-Al2O3,TiO2-Al2O3及活性碳上的硫化过程,结果发现,随着WO2担载量的增加,表面W物种硫化峰的数目增加,表明WO3的的担载量超过一定量后,在这三种担体表面,都有几种W物种同时存在:WO3/TiO2-Al2O3与WO3/Al2O3相比,当WO3担载量低于一个单层分布时,硫化温度明显降低,而超过一个单层分布后,两者的硫化温度相接近,表明TiO2的调变作用对低  相似文献   

19.
用吸附和程序升温脱附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组成铁锑氧化物催化剂上丙烯的吸附和脱附以及催化剂的再氧化。催化剂中Sb原子含量由零增加至90%时,单位表面丙烯的吸附量总的变化趋势是增加的,脱附后催化剂的再氧化吸氧量也呈现同样的规律。不同组成铁锑氧化物上丙烯氨氧化合成丙烯腈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与丙烯的吸附量无直接对应关系。丙烯程序升温脱附和对脱附产物的分析表明,不同组成的催化剂的表面氧化能力和脱附性质有明显的区别。由Mossbauer谱的分析结果可以认为锑酸铁是催化剂表面的主要提供者。根据丙烯吸附和催化反应的结果,推测选择性氧化的吸附中心可能与锑离子相关。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催化剂的催化性质与表面结构的关系,研究了多元Bi-Mo体系催化剂(有载体)在丙烯氨氧化反应中的作用。采用电子能谱(ESCA)、红外衰减全反射(ATR)等表面研究方法以及X射线衍射法等与催化反应色谱法相结合,取得了催化剂表面组成与反应性能的资料,探讨了此催化体系可能的作用,并对催化剂结构中活性组分可能的分布状态进行了探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